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北汉连凤翔的叛乱都已经平息。李金全的北面行营招讨使已经没有了意义,本来就是做个样子,现在李璟干脆罢免了李金全的官职。而李金全只是一个降将,他只想报命。所以他没有意见,安安心心地养老。
刘彦贞原本想回金陵,但是受到了李建勋等人阻击。只好待在宿州不动,他又怕连清淮节度使的官职都保不住,所以上表说汉军在江陵打造精甲和刀枪,并且一部分已经装备了蕲州和江夏军队。这是要大举进攻的迹象。合约虽然签订,但是也应该加强军备。以防万一。
同时他建议阻拦渤海王出海北上,要是渤海王真的在北地牵制住了辽军,那么汉军一定会大举南下。这是万万不可的事情。李璟刚刚颁布了恤民诏,刘彦贞就提这个建议,却不说是否正确,至少时机不正确。
李璟大怒,要撤掉刘彦贞的官职。不过李建勋和宋齐丘都说刘彦贞虽然不体恤百姓,但是防范北汉是正确的。这次也得到了朝中大多数人的支持,毕竟已经丢了两个州,在丢了宿州。淮南就真的不保了。这个罪名谁也承担不起。
整个春节,高继冲和王婉容都待在别院渡蜜月。
接收完后山的铸造厂和冶炼厂以后,李谷和赵匡胤等人都撤了。李谷回了江夏,赵匡胤回了襄州。而儿子儿媳好好地过了一个春节的高保融也回了襄州。开始整顿政务和军队。因为郭荣也在往襄州赶,武卫军的整编已经不能再拖了。
造船厂已经全部空出来,北上的最后的人选已经全部迁到了云梦泽。
现在只剩下了这两艘战舰的设备安装,第三批战舰已经赶往了东布洲,现在东布洲的战舰已经达到了十六艘。留在云梦泽的还有甲字号和七艘有着实战经验的战舰,在加上两艘被命名为甲一号。和甲二号的比甲字号还要大一些的战舰。一共十艘。
不过也正因为这两艘战舰要大,所以,设备安装要比其他战舰时间花的更加长。
高继冲每天都来往于云梦泽和金陵。
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一批战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当然这是基于技术和设计本身的缺陷,影响的战斗力也是基于自身的。新式战舰在水密舱,蒸汽机,火炮和火枪,罗盘和测绘设备的运用之后,已经是跨时代的产物。打不过大型的南唐和北汉的水军,自保和逃跑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甲型战舰还有改进的必要,其它的我看以后就放在渤海。续航能力,安全性,蒸汽机的性能勉强够用。现在的蒸汽机只能驱动这些小型战舰。在大一点肯定不行,最后还是要走向气缸和曲轴这个方向。”
高继冲擦了擦玻璃上的雾气。
这个天气太冷了、好在棉衣准备的充足。东布洲气候温暖,不然仓促之下,怕是真要出问题。
“枪支因为冬天也出了一些问题,卡弹壳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现在还没有时间进行改进。到了辽东需要重新进行一些参数的修正。好在东布洲那边气候温暖,问题不大。但是一二月上辽东肯定影响战斗力。到了明年十月以后,如果还不改完,也有问题。我们的时间不多。”
王婉容解开围巾,给高继冲端了一杯热茶道:“有坏处也有好处。粮食储备总算筹备其了,能够支持三五个月。渔船少一点,但是东布洲也在准备渔船和商船以及相应的物资。主力到达辽东后,后续应该还有数千人到达。人口总数会达到两万左右。而辽东本地总人口也不过五六千人,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只要我们扫请了渤海水军,辽东保住是没有问题。”
高继冲看着外面的白雪皑皑。
“姐姐,你说现在是不是小冰期,这是江南啊,比后世冷太多了。”
王婉容道:“我来的时候就是这样了。每年都这么冷。只是今年好像特别冷一点。”(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来使李从嘉()
走上码头的时候,李载仁已经等在哪里了。
“王爷,南唐郑王李从嘉到了,是来回谢新春贺礼的。”
高继冲惊讶了一下问:“我们送过贺礼吗?”
李载仁道:“吴夏先生从东布洲给唐主李璟献了一份贺礼。”
高继冲回头看身后的敬梁。
敬梁连忙摇手:“这不关我的事,我一直在您身边,寸步都没有离开。有没有传话,您是知道的。”
见高继冲还是一脸不相信的样子,敬梁笑着道:“这第三批舰队是施监事带过去的。吴夏先生单独可能不会这么做,但是施监事和吴夏先生合在一起,那就难说了。”
高继冲看着他一脸得色的样子。忍不住说:“罪魁祸首就是你,施睿静和吴夏这两个家伙只不过是顺势而为,我又不是傻子。”
敬梁嘿嘿笑,不说话。
李载仁道:“现在汉唐交好,两国交往也算正常。”
高继冲叹了口气道:“李先生,您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汉唐真的是交好?”
李载仁也呵呵笑。
王婉容拉他:“行了,人都来了,想着怎么接待吧。”
高继冲想了想问敬梁道:“你说怎么办?”
敬梁道:“郑王喜欢琴棋书画,不妨投其所好。郑王年纪尚小,带来的恐怕也是擅长诗文的人。”
高继冲直挠头:“我是不擅长这些东西,我也不想姐姐出风头。容姑他们也撤走了,江陵还有什么人?”
江陵城,随着高保融等人的离开,总算是安静了下来。李谷等人也非常识趣,他们只负责了后山的工匠区。相当于把那个地方买过来了。船厂和码头交接完毕后,江陵和江夏就连接到了一起。
他们都走水路,所以对其它地方并无影响。
王惠范已经把整个江陵县接收了过来。俨然是自成一国。他已经是江陵县的县令,手下的班子全部是荆南以前最忠心的那批人。江陵也是吏部没有安插官员的地方。
至于产业,那是贱业啊。工匠的地位也不高,只是从工部拍了一个管事,从宫里派了一个监事而已。都没有正式的官职。所以这也不算是夺权。军器监在江夏设了一个兵器局,属于军器监。军器监最高的官职也不多是从四品。其下也不过有四个七品的尹。八个史从八品。来江夏的是一个长史,也算是非常重视。派到江陵的,勉强算是掌固。掌固有品吗?就是一个工头而已。
所以这些人对于江陵没有影响力,反而非常羡慕江陵的工匠。传说中他们的待遇非常高,从工匠们居住的房屋就能够看出来。
江陵的今年无力再接纳人口。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从其他地方搬过来,至少孩子可以读书啊。
街道上有些冷清,不过整个城待遇最好的就是孩子。高保融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所以王惠范命令省吃俭用也要保障孩子们要吃得饱,穿得暖,有书读。所以城里到处都能看见穿着有补丁的大人,可是孩子们却穿着很齐整。一到蒙学放学的时候,满街都是奔跑的孩子们。
中国人就是这样,只要孩子有希望,大人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陪着李从嘉来的是中书舍人陈乔,字子乔。庐陵人。李璟很器重他,把他当做自己死后能够辅佐儿子的人。李璟命令陈乔陪着李从嘉到江陵来,实际上是小试探一下群臣的反应。
陈乔带着李从嘉穿着常服在逛街。
一些孩子推着木板做的推雪的架子,在帮助清扫街道的衙兵。
一些衙兵在帮助百姓清扫屋顶的积雪,修补压坏了的屋顶。
江陵城没有衙役,完全是一个军管的城市。这些衙兵身上背着弓弩,带着短剑匕首,没有拿长兵器的。一起走路很整齐,目不斜视。不看女人,不看财货。但是见到贫弱会帮助。
有着一种侠义之气。
高继冲不学王道。而学侠义,重贱业。在墨学之外,据说开创了一门学问叫做科学。虽然只是传言。但是东布洲上,墨巨依附渤海王。墨家重现东布洲却是事实。
江陵城,孩子和士兵,都被这种侠义之气感染到了。这是事实。
令陈乔非常感兴趣的一个事实。
一群小不点排着队,为首的小孩子生怕这些只有六七岁的孩子走丢了。但是他们一边走,一边唱的居然九九算术口诀。
这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小孩子能认得几个字就行了,学算术做什么?
至少李从嘉就没有学过算术。
“他们唱的是什么?”
“算术口诀。”陈乔解释道。
“学这个有什么用?”
“这个就是当师爷和账房先生用的。工部,少府,司天监,匠作监,还有掌管府库的人也是要用的。”陈乔说的这些,在朝臣中都是地位不高的职位。
李从嘉比较熟悉的是国子监,国子监祭酒怎么说也是从三品。国子监七学中,算学识最后一等,排在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的后面。算学博士是从九品,而国子博士是正五品。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李从嘉年纪不小了,还没有学到哪里去呢。
“这不是正好反过来吗?怎么他们不学经史,而要学这等末学?”李从嘉问。
陈乔摇头道:“所以渤海王虽然聪慧过人,恐怕能够成为一员大将,而不能一统天下。北汉之所以对渤海王这么放心,大概也有这个原因。但是这万事有真有假,这些士兵对百姓秋毫无犯,还能关心百姓疾苦,百姓必定会为了渤海王舍生忘死。这和墨家相似。当年墨子门徒数千人,每个人都会为了信念死不旋踵。”
“那不是很厉害?”李从嘉问。
“可是墨家尚平等,无礼仪,尊卑不分,视君王如小儿。秦汉以后,就分崩析离,渐于灭亡。只能兴一时之利,不是长久之计也。”陈乔看着这个李从嘉,他在想,到底李从嘉是明主,还是这个高继冲?
潜龙在渊,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