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狩宋-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火药配方。说两位天师并没有给配方。火药都是两位天师的弟子亲自配出来的。”

    毕德只能请求李建勋能不能想一点办法。

    “火药真的那么厉害?”

    “真的,西门城墙和西门楼上您可以去看看。”

    李建勋不是一个武将,也不关心这些事。所以直接认可了毕德的话。

    毕德是来自请降职的。陈觉有点要拿掉毕德的意思,问题是毕德只是一个都虞侯,再降职能降到什么地方去?所以陈觉借着谈判事宜,跑到宿州去了。

    史德状告毕德擅自调动大军,导致搜查雷池军力不够,才让高继冲有了偷袭鹅湖洲水寨的机会。李德成其实是可以理事的,你说搜索军力不够,哪里四万大军待在水寨做什么?只是史德的后台是冯延己那些人,虽然罢官。但是十分硬气。李德成自然装聋作哑。史德没办法,上京告状去了。

    毕德的官暂时保住了。但是问题是。这仗再不能败了,要是再败。不用别人来罢官,毕德自己就要自杀了事。

    最让他气愤的是,火药,南唐不是没有,而是不给他。刘彦贞一定是让谭紫霄进京献火药,走关系去了。

    至于这个张天师,根本就是冲着耿先生去的。而另一位有名的道士谭峭据说去了嵩山,张天师也有可能是去找谭峭玩去了。总是,张天师没有弟子在宿州。

    而谭紫霄的雷火法是从玉笥山学的。

    玉笥山,峡江山名,据说武帝南巡时,路过此山,天降玉笥。遂称玉笥山。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三十二峰,被列为‘第十七法乐洞天‘、‘第七郁木福地‘。自秦汉以来,孔丘明、何紫霄,梅福,郭桂伦,罗子房等等名士到哪里修仙,唐代以来备受皇帝的推崇。里面道观林立。逐渐成为了江南道家的圣地。

    里面能人异士很多。所以毕德想的就是,你不给我,难道不能自己去玉笥山找吗?

    当然,毕德的威望和地位都不够,这事只能去求李建勋。

    “玉笥山在外面的弟子很多,但是会雷火法的不多。玉笥山被皇上定为道家圣地,道士见了皇上都不用行礼。这件事有些困难。”李建勋其实也不喜欢这位虽然有才,但是过于莽撞的武将。

    见毕德有些丧气,李建勋笑道:“我与谭天师有几分交情。火药的事情非同小可,谭天师一定是向皇上献雷火之法。所以你放心,如果朝廷制造出火药,一定第一个给你。”

    毕德低声道:“我就怕来不及。以现在的情势,我拦不住渤海王出海。”

    正说话间,门外,敬梁走了进来,鼓掌道:“毕将军一心为国,但是为什么要阻拦渤海王出海?”

    原本浑浑噩噩的李德成睁开了眼睛:“敬梁,你还没死啊。”

    敬梁笑嘻嘻地说:“您都快八十了,我不过四十来岁,老大人您说这话亏不亏心啊。”

    “你坏事做多了,应该死在我前面。”李德成呵呵笑着。

    “见过赵王爷,见过丞相大人。”敬梁给两个人行礼。

    李德成笑嘻嘻地很喜欢敬梁。但是李建勋皱着眉头催促:“敬梁,你倒是说说看。为什么要让渤海王如海?”

    敬梁笑道:“我听说渤海王年纪虽小,但是立志北上击契丹,认为中土都是大唐的江山,各国不过是兄弟之争。好男儿就要效傅介子、张骞、班超立功西域,封万户侯。”(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议和策() 
“江北的谈判不在于北汉而在于荆南高氏。与北汉再怎么谈,我们也收不回黄州和蕲州。除非皇上下决心把江南的大军北上,打上一两仗,才有谈判的筹码。”

    敬梁身形消瘦,两只深陷的眼眶里,满是悲沧。

    李德成窝在太师椅里面,仿佛要缩在花团锦簇的官府的后面,一个侍女趴在他的耳边转述这对话,声音有些大,不过因为隔得有些远,倒是没有干扰。李建勋的脸上阴晴不定,而毕德则一脸的茫然,他只懂打仗,这事情他从来没有操心过。

    “北汉之所以有如此威势,就因为是荆南归于北汉,与襄州合并,荆南的财力加上北汉的二十万大军,才能够强行吞下黄州和蕲州,但是这已经是强弩之末,现在是高保融与郭荣要与我谈判,而不是相反。只因为刘彦贞惧怕战败之罪,才导致了现在这个局面。陈觉去谈,又能谈一个什么结果?能够把黄州和蕲州要回来?”

    李建勋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与渤海王去谈?”

    “当然,因为我们与渤海王谈,还有筹码。毕德将军就是最好的筹码,龙翔军,江宁军,江阴军静海军这都是筹码。因为渤海王要北上,他不得不要经过江水。蕲州大败,雷池大败,都败在水军,渤海王为了北上,不惜耗费荆南几十年的国力,打造了一只别具一格的舰队。他们完全可以和我们硬抗,可是没有,蕲州是突袭,鹅湖州是偷袭,德化之战也是突袭,他始终没有与我大军正面对抗。为什么?”

    毕德拍了一下脑袋哎呀了一声:“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渤海王不会和我硬拼,因为他要为北上保持实力。我只要守好江州岛,拦住他北上的去路。就算是损失大一点,他还是输。”

    敬梁点头道:“不错,渤海王要一个北上必须的通道,而不是想打我南唐,他要打的是契丹。我们要和渤海王用举国之力打造出来的舰队硬拼,所为何来?”

    “这个渤海王听说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高高在上的李德成声音十分遥远。

    “对,渤海王是一个孩子,可是他手下主要的辅臣。有长沙吴夏,是楚国高郁的弟子。水军统领闵平江是拓跋恒的弟子,而拓跋恒现在在监利,管辖着监利与公安二县。亲军头领以前是吕岩吕纯阳,如果如我所料,纯阳真人和白真人已经北上辽地,为渤海王北上做一些准备。而白真人另外一个身份各位可能不太清楚,她是燕王刘守光之女。现在的亲军首领是李燮,明宗时千牛卫将军,大同兵马指挥使。辅佐内政的王惠范。施睿静是荆南最有能力,最有冲劲的两位年轻官员。高从让和李载仁是荆南最为稳重老臣。两位大人,高继冲是一个孩子不错。可是他背后的辅臣全部都是精英之士。这是荆南谋臣梁震为高氏制订的金蝉脱壳之计。”

    敬梁在大殿里面来回踱着步子,显示了内心的急躁情绪。

    “两位大人,高继冲手下的兵将据说不多,只有相当于一只牙军的规模。但却是后世桀燕、后唐、荆南甚至后晋的百战精英。这些人是北上抗辽的人中最坚定的那批人。除了作战勇猛之外,这些年因为不得志,受到各方的围剿,也变得十分狡猾,很多人不弱于死士。我相信毕德将军只要处置得当,完全可以拿下渤海王的舰队。但是问题是为什么要以我精锐之师与一个完全不以我为敌的人去硬拼?”

    李德成幽幽的声音传来:“不错。”

    “这就是我们的谈判筹码,高继冲想要北上。就必须答应我们的一些条件。比如保持中立,不倒向北汉。我已经说过了。北汉之所以声威大震,是因为荆南与北汉合并了。如果高继冲到了辽地,保持中立,那么高保融就不会像现在一样甘心辅佐郭威。那样我们就还有希望。所以高继冲不能被灭,如果灭了,只能招致高保融的怒火。我们就没有与高保融谈判的筹码,完全没有。”

    李建勋叹了一口气:“你觉得我们还有可能让高保融与郭威离心?”

    “那要看高继冲北上后打成什么样子。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即将与渤海王成亲的蓬莱县主王氏的一首诗。我想两位大人都听过。高继冲手下的新军士兵大多数都是因为这首诗的感召下加入的。这是怀着死志北上的一批人,可是他们人太少了。要对抗的是辽国,强盛的辽国,就算他们在海上无敌,上岸后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高继冲一亡,高保融就只能做北汉的顺臣。如果高继冲能够拿下一块地方守住,高保融的心就不会安定。能不能离心,要看高继冲的态度。”

    李建勋点头,不过没有说话。

    “我们还是回到高继冲手下的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都是前朝遗民,要是肯归顺北汉或者我大唐,他们早就归顺了。高继冲的想法不重要,这和楚国马希萼一样,马希萼也不想去抢这个王位,可是却又太多人希望他成为楚王。北上的这批人如果失败,那就不用说什么,怀着死志去,自然是以死报志。可是成功了呢?”

    “你是说高继冲迟早得反?”

    “是的,高继冲现在还小,没有这个想法很正常。可是他是要长大的。即便是不反,也会是一个独立的藩王。只要是独立的藩王,北汉就不会对高保融放心,也不会对高氏一系的大小官员放心。裂痕迟早是要出现的。”

    “你说的这些都太久远,现在和渤海王谈有什么好处?”李建勋问。

    “北汉,郭威已经功高震主,郭荣现在有掌管二十万大军。汉主刘承祐恐忧皆甚,他更加愿意离间高保融与郭威。现在已经派宰相苏逢吉到江陵为高继冲主持大婚。局势已经乱了,局势不乱,我们就没有机会,而局势越乱,我们的机会越大。为什么我们不在这团野火中在添一把柴?北上抗辽,虽然有些荒唐,但是这种志向,为什么北汉容得,我大唐就容不得?我想皇上也未必不能在金陵召见渤海王。天下大义,我大唐怎么能够失去呢?”(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求生() 
李建勋眼睛就闪了一下。

    敬梁的建议正好是李璟喜欢做的事情。不管内心怎么想,李璟就是愿意做这些大而无用,能够让“天下人”叫好的事情。就算是再蠢,他也会去做。他甚至可以设宴款待北上的志士。

    陈觉做的可以说相当于去签割地之约。而自己要签的才是真正对大唐有好处的条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