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布拉主星根本没法比,如果纳布拉哪里是至上之境,这里就相当于倒霉的维姆达海--纳布拉政府流放反对派的地方。科罗尔斯迈动后面的下肢的时候,感觉到了地面的抖动。地面的抖动迅速剧烈起来。船长和助手开始四肢着地,才能保持稳定。助手建议马上返回飞船,船长还没来及回答,有个东西从身后的土层里钻了出来。
这个东西大到叫人瞠目结舌,以至于科罗尔斯觉得自己的那艘载着三个人飞行了很长距离的飞船就像是个玩具。显然这个家伙事人工的产物,他呈现水滴形状,很快周围亮起了刺眼的光芒。接着光芒开始闪烁。大概这是些信号。船长仔细数了下,当闪烁到底十六次的时候,巨兽般的吼叫声传来,这个大家伙抖动起来,腾空,接着远走。科罗尔斯连着说了几句,这儿不光有我们。这儿一定不止有我们。显然那个大家伙没有发现这两个地上仰望他们的人,哪怕就连停在附近的飞船都没有发现。惊险过后,船长扭头看看自己的飞船,却发现着陆地点上的飞船没了。巨大的飞船没了,就在这很短的时间里。船长不由得心里发虚开来,飞船不可能突然消失,起飞是需要时间的。他定定神,向飞船发出信号。很快耳机里传来了奥丹斯爽快的笑声,她问船长,能看见飞船吗?船长没有回答,耳机里奥丹斯说那我还是关闭程序吧。随着这句话,飞船出现在了原来的地方。奥丹斯搞得什么鬼?
第十六章 迷航(6)()
自从逃离纳布拉星球开始,这场逃亡之旅充满了惊险。科罗尔斯甩甩脖子里出来的汗水,自我安慰确切得说这叫有惊无险。刚刚安定的心思,叫看不见了自己的飞船的事实给活活搞没了。船长的第一个反应其实不好说出口,他惊恐看着助手,感觉助手的想法应该和他的差不多:那个来自敌方的小姑娘趁着他们登陆的机会,把飞船开走了,彻底把船的真正操作者给甩到了这个连他妈的名字都没有的新行星上。传输系统里的声音,分明有种捉弄的意味,小姑娘笑着问两人,有没有看见飞船。废话,明明看不见了,还问什么。看见的话还能满脸的惊恐和愤怒吗?就在瞬间,飞船的影子闪了闪,出现了原来的地方。船长看向助手的目光里都是疑问,这是怎么回事?
回到了飞船,船长顾不上回想这个行星上还有其他人工智能飞行物的事实,着急问起了奥丹斯飞船消失重现的缘故。奥丹斯有些卖弄的说,这艘飞船真的很先进,不过你们连它的实际功能的十分之一都没有用到过。瞧瞧,自动驾驶里还有个隐身功能,你们没用过吗?飞船的船长和助手互相看看,诧异地摇摇头。奥丹斯想起了什么,连连摇头,要是那天晚上我知道还有这个玩意儿,早开启了,省的我们来到这个两眼一抹黑的地方。不过还好,我再也不用当别人的奴隶了,更不用给主人完成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务了。小姑娘自说自话,船长他们接过了驾驶舱的驾驶,开始讨论是否在行星继续休整的事情,助手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开启隐身模式后接着休整,毕竟,这颗行星除了出现那个不明人工智能飞行物之后,还没有出现真正实质上的威胁。船长同意了助手的建议,不过他没有了再次登陆的念头。说起来,遇到其他人工智能,这是很幸运的事情。可视茫茫宇宙深处,这到底会意味着危险还是安全,他实在判断不出来。光显上显示,在飞船的正前方出现了一个小玩意儿,灵巧的绕开了刚刚科罗尔斯他们的单人系统在行星表面留下的深深的脚印坑洞,加速往前走。接着屏幕右上角出现了一连串的移动图像,助手在操作系统的屏幕上开始了一个小型窗口,熟练得操作着。船长明白了,是助手搞得小玩意儿。助手曾经和科罗尔斯说过,他闲来无事的时候,搞了些小玩意儿来消磨时间。难道就是这个玩意儿?这倒是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船长有兴趣的看着这个四个轮子的小玩意儿不断往前走,把通过传感器搜集来的数据传回飞船中央电脑。电脑建立基本的数据框架模型之后,开始填充数据。
数据显示,行星的基本成分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痕元素,其内部的核心包括硅土类固化物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覆著。最外层的大气层在外观上在当前情况下均为平淡的。行星的实测气流移动卜兰达速度高达1;800飞行单位,属于明显的快速类气流行星。土星大气以氢、氦为主,并含有甲类可燃气态合成物和其他气体,大气中飘浮着由稠密的氨晶体组成的云。从飞船的舷窗看出去,这些云像形成相互平行的条纹,颜色平淡不够鲜艳,不过云带规则得多。云带的颜色以金黄色为主,其余是橘黄色、淡黄色等。行星的表面是流体的。其最大径向附近的气流与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可观。行星磁场强度适中,非常适合飞船作为中继点执行休整任务。
小玩意儿转向行星的另外一个方向。船长担心助手的操作会受到距离的影响,没想到自己多虑了。小型探测系统提供回来的信息依然很及时和清晰。行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环系统,但是在科罗尔斯飞船接近的方向分布薄弱,这使得飞船上的人都没有注意到。探测系统回传数据显示出这个环的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较少数的岩石残骸以及尘土。
这不是叫船长最称奇的,探测系统探测到了行星居然有卫星62颗。其中,由内而外的第六颗是行星系统中最大的,甚至科罗尔斯他们刚路过的那颗星还要大;有意思的是这颗卫星是六十二颗里唯一拥有明显大气层的卫星。卫星直径为4828微计量单位,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9威伯。与主星的平均距离为122万微计量单位,沿着近乎正圆形的轨道绕主星运动。不过看起来这颗卫星有些固执,船长脑子里冒出这么一个词,它总以同一面向着自己的主星。因为探测器看到的卫星,一直只能看到它的同一个半面。卫星的轨道基本上在主星赤径向内。船长感叹道,这宇宙到底是谁的作品?居然可以成就如此的天体演化中的自然奇观。这颗行星是和土星一起演化形成的,属于稳定卫星,不像是是主星后来捕获的小天体。
看来这颗行星形成时,起先应该是土物质和冰物质吸积,继之是气体积聚。如果推测准确,这颗行星有一个直径巨大的岩石核心。这个核起码要占行星质量的10%到20%,核外包围着5,000公里厚的冰壳,再外面是8,000公里厚的金属氢层,金属氢之外是一个广延的分子氢层。船长看完这些信息,问助手你的探测系统在开玩笑吧。我们刚刚感觉到的可是飞扬的尘土,明显跟这些信息是不相符的。助手说我正有一个情况要汇报。我们的飞船着陆地点其实不是很理想的。从飞船上看向行星方向时为俯向,根本看不到。登陆之后也不注意也会忽略。船长不耐烦,问恩达尔斯到底想说什么,助手说我的意思是我们是在一个深度很可观的坑洞里。我也是刚发现,小型探测仪器的自测系统数据显示,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巨大,是平时执行任务的数倍,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行进的路径有问题。我查了飞船附近的地形高差比较情况,发现我们其实在一个巨大的坑洞里。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飞扬的尘土可能就是行星的内很部分。
船长想到了什么,他眼角扫到了光显上的数据,一个想法出现在他脑子里,难道那艘陌生的飞船是冲着这颗行星上的资源来的?比如金属氢状物。在纳布拉就是刚刚上学的小孩子都知道,这种氢状物是绝佳的星际飞行燃料。需要的就是开采然后简单加工,就可以使用了。如果陌生飞船的目的真的如科罗尔斯所想,那么就意味着那艘飞船的主人所掌握的科技水平跟纳布拉不相上下。船长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感觉到了空气里不一样的味道,感觉非常不好。他招呼助手收回探测系统,准备飞离这里。助手答应着,开始输入回收指令。回收指令发送了数遍,小型探测系统却根本不理会指令,一路向前。助手着急了,嘴里嘟囔出问题了。持续传回来的实时影像开始抖动厉害起来。位于图像一角的卫星开始缓缓转动过来,不是固定的吗?一道白光从卫星上投射出来,影像没有了,很明显,探测仪器遭到了毁灭。不能迟疑了,飞船在船长和助手的急速操作中,拖着自己的飞过茫茫宇宙的残躯,喷出耀眼的尾焰,离开了这个中继点。可喜的是身后并没有出现追击的任何飞船。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船长拧着眉头,脸上的皮肤开始变得非常难看。驾驶舱里出现了一时的沉默。奇怪的是奥丹斯一直没有说话,她在干什么。
也许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这艘飞船的主人们进化的水平和技术层次比我们还要高。奥丹斯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很显然,这是事实。奥丹斯不会在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就只得到这个结果吧?科罗尔斯需要知道的是她话里带着的话。奥丹斯认为陌生的飞船可能自动的系统运行型空间飞行器,但是目的还不明确。最有可能的是,陌生的飞船刚刚是回到投放它的母船上去了。恩达尔斯想到了什么,他抬头朝着正在缓缓变化方向的行星的那颗卫星,嘴里喃喃,难道那就是它的母船?奥丹斯说,很不幸,我们不愿意看见的恰恰是真实的。船长提出,如果那颗卫星是母船的话,从形状上讲,这样的圆体形状是最不利于飞行的。所以可能性不大。奥丹斯说她认为卫星还是卫星,只不过经过了陌生飞船主人的改造,已经具备了空间飞行的能力。船长说匪夷所思,奥丹斯嗤之以鼻,说不要用狭隘的思维能力去不断触碰宇宙中的各种神奇,这绝对是个极其愚蠢的尝试。船长气得够呛,奥丹斯居然用纳布拉伟大思想家忒木拉斯的话来教训他!不过不得不承认,船长确实是刚刚做了这样的尝试。是啊,如果截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