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儿子不管怎么都好,她却决不允许他软弱!就算死也要死也应该是马革裹尸,堂堂正正,而不是为了个短命的女人长吁短叹,生生把自己的郁闷死!
虽然后来康熙大帝弥补了她在教养儿子方面的遗憾,但孙子毕竟是孙子,她一辈子的心结始终未能解开,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顺治像自己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勇敢、坚韧、有担当的大清皇帝,而不是遇事只会逃避,甚至一死了之的软蛋!
沙华看到这不禁苦笑,从刚刚宫女嬷嬷又是喊太后息怒,又是喊太后节哀的,现在应该已经到了顺治和董鄂妃的儿子刚死的时候,原主一直看不上董鄂妃,但她也不会为了个女人和儿子闹僵,对她采取的一直是不闻不问的策略,皇四子出生,她也只是象征性的赏了点东西,从来没去看过。
按理说,古代医疗条件跟不上,孩子夭折是很常见的事,这深宫大院中,看不过眼董鄂妃得宠的也不在少数,那孩子真要是被谁害死的,也不一定就是原主,可顺治却一下就将罪名推到了原主身上,伤心过后,就怒气冲冲来找原主问罪,这才会导致一群奴才又是喊息怒,又是喊节哀的。
当然,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一年顺治已经二十岁了!就算给她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她也不一定就能教好,何况一个二十岁的大男人?何况这个大男人还视她为仇敌?
果然没有最坑只有更坑,这样的任务比复仇神马的要难一百倍好不好?她还好死不死的没赶上顺治性格成形的最佳时期!
只事到如今,她郁闷也没有办法,只能仔细整理原主的记忆,再相机行事。
沙华有原主的记忆,适应这清宫太后的生活倒也不是很难,唯一的缺点就是身边人太多,她想把人遣出去练练武什么的,就会有一大群人跪下来喊太后娘娘保重身体,原主最贴身亲近的姑姑苏茉儿更是喋喋不休的劝说,让她几乎崩溃。
几番较量下来,她只好放弃,好在这里的人睡觉都很早,她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修炼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至于武功就别想了,她睡觉内室至少有四个宫人守夜,外面还有无数人守卫,动作大一点,肯定会招来无数“有刺客”的呼唤声。
接下来的日子,顺治一面柔情安抚伤心欲绝的董鄂妃,一面大肆为早夭的皇四子修建园寝,虽说劳民伤财,但沙华此次主要任务是改变顺治的性子,什么国家大事跟她关系不大,自然不会在这节骨眼上为这样的事起冲突,静静等着顺治伤心劲下去。
然而,她还没等到机会,就传来董鄂妃缠绵病榻的消息,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纪,原主也绝对算是一个开明有见地的单亲母亲,虽然她也怪董鄂妃导致了儿子的早夭,但是她却也十分清楚的认识到,董鄂妃只是导致顺治死亡的导火索,而不是根本原因。
以顺治那样软弱多情的性子,没有董鄂妃,也有其他女人,只要压力一大,顺治承受不了,他都有可能消极抑郁而死,就像那一辈子的高洁,他们的悲剧有别人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却在他们自己。
所以虽然不喜欢董鄂妃,原主也从来没有恨过她,她只是不喜欢她,无视她而已。
上一世中,董鄂妃缠绵病榻两年,她没有关注过,她死了,她也没多大感觉,但沙华肯定不能选择和她一样的做法,董鄂妃的死是顺治死亡的直接原因,如果董鄂妃能迟死几年,不论其他,至少能为她争取更多的时间。
沙华向来是个行动派,一看第二天是大朝之期,当即便下令第二天一早众妃来给自己请安,原主属于事业型的女性,对后宫管束虽紧,却不大喜欢和儿子一群大小老婆周旋,只命她们初一、十五来给自己请安,偶尔心情好了,也会请众人来慈宁宫。
第二天早上,皇后率众妃来给沙华请安,行礼过后,沙华也不叫平身,端着茶杯冷眼在人群中打量。
原主这个太后娘娘威势很重,沙华活了几万年,威势丝毫不逊色,虽只淡淡扫视,气氛却瞬间凝重起来,顺治的一群大小老婆吓的大气都不敢出,包括是原主侄女、孙侄女的两位前后皇后。
足足看了三分钟,沙华忽地猛地一摔茶杯,“皇后,为何给哀家请安,三品以上的妃子竟没来全?”
原主不是寻常意义上颐养天年的太后,更不是只知道跟皇帝儿子胡搅蛮缠,干扰国家大事或是皇帝儿子感情生活的太后,她聪敏、睿智,手握大权,对朝堂的影响力甚至大于对皇帝儿子的影响力,这样一位太后娘娘,众妃包括皇后哪里敢轻慢。
皇后虽是原主的孙侄女,见沙华发火,也是吓的胆战心惊,“回母后,董鄂贵妃因皇四子夭折,伤心过度,卧病于床,未能给母后尽孝,还请母后恕罪!”
沙华冷笑,“伤心过度,卧病于床?她这是等哀家去给她请安了?”
皇后不得顺治喜欢,虽然是原主的孙侄女,但废后可也是原主的侄女,前车之鉴,她在宫中一向慎小慎微,听了这话吓的忙匍匐于地,“母后息怒,等贵妃病愈,臣妾一定让她来给母后请安”。
沙华都快被她气的无语了,她这明显是要发落董鄂氏,这位皇后娘娘不趁机踩上自己最大的情敌两脚,还口口声声为她求情,甚至把罪责往自己身上揽,要是一般人,这时候估计就该生她的气了。
“皇后这话说的,母后何等尊贵的身份,要董鄂贵妃来请安,还得等?”
沙华循声看去,却是原主的侄女,顺治的第一任皇后,现静妃,野史上传静妃善妒,看来很有可能。
“贵妃抚育皇子不力,导致皇子夭折,母后并未责罚,她反倒仗着皇上的宠爱,竟连母后也怠慢起来了,母后,这等恃宠而骄的贱人若不责罚,体统何在?”
唔,要的就是这样的神助攻!
“宣召董鄂氏,传太医,哀家倒是要看看她到底是不是病的连给哀家请安都动不了!”
原主在宫中积威深重,照顾董鄂氏的人手虽是顺治亲信,却根本不敢拦沙华派去的人,只得妥善安排好董鄂氏前去慈宁宫,分派人手跟着,其余人则飞速去给顺治报信。
大约半个小时后,宫人才扶着气喘吁吁,面色惨白的董鄂氏进了慈宁宫,这期间,沙华没开口说话,皇后和众妃子也没一个敢开口的,虽然暗暗高兴董鄂氏要倒霉了,却也吓的够呛。
董鄂氏看到沙华派来的人时就知道不好,此时一见大殿中凝重的气氛更是吓的腿软,推开搀扶的宫人,结结实实跪了下去,“臣妾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万福”。
董鄂氏能在十八岁“高龄”被顺治迎进宫万般宠爱,容貌自然不俗,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董鄂妃容貌清丽,气质脱俗,此时带了七分病容越发显得我见犹怜。
大清初期后宫中大多数是满族、蒙古的女子,容貌自然有不俗的,但大多还保留着草原上那种自然而野性的美,包括原主,董鄂氏林妹妹般往一群“女汉子”中一站,立马就站出了个鹤立鸡群。
沙华冷笑着对太医挥了挥手,太医俯身朝沙华行了一礼,躬身走到董鄂氏身边跪下,董鄂氏跪着,他自然不敢站着。(。)
第十五章 太后娘娘的不甘(二)()
立马有宫人呈上脉枕,董鄂氏乖乖伸出手,顺治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很多礼制还没建立起来,也没人想的起来男女大防,诊脉要弄个帕子盖在董鄂氏腕上。
太医伸手搭上董鄂氏脉搏,几分钟后收了回去,磕头道,“回太后娘娘,贵妃娘娘此乃产后失调、气血两虚,又兼心思郁结、经脉堵塞,需得好好调养,方可无碍”。
沙华跟郎风学了几年中医,几乎一眼就看出来董鄂氏应该是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生孩子又伤了身体,若放平心态,好好调养,再锻炼锻炼就没什么大事,只她是贵妃娘娘,平时走路稍微远一点都要用步辇抬着,古代人又信奉静养,贵妃这样精贵的人物静养,估计是天天都躺在床上,连饭都让人送到床上吃,自然越养越差。
她整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顺治又不可能一直陪她,自然心思就会一直落在夭折的儿子身上,越想越伤心,越想越郁闷,加上她本身性子就不开朗,最后不可避免的得上了忧郁症,把自己给忧郁死了,说到底也就是个富贵病!
“哟,还真有病!有病就得治,来人,去给贵妃娘娘煎药!”
宫人领命去了,沙华冷笑,“来人,给贵妃娘娘看座,否则一会皇帝问罪哀家苛待了他的爱妃,哀家可吃罪不起!”
董鄂氏额头砰地磕到地板上,“太后娘娘恕罪,臣妾不敢!”
董鄂氏本来就有病,这一通折腾也不轻,沙华不敢真的让她一直跪着,令宫人拉着她坐下了,又不说话了。
她这一不说话,比说话还让人害怕,一屋子主子奴才大气都不敢出,直到药煎好了端过来。
沙华不是想要董鄂氏的命,自然不会在药上做什么手脚,只命人在里面加了三倍的黄莲,董鄂氏被苦的差点吐出来,当着沙华的面,她哪里敢,只得含着泪把药咽了下去。
沙华面色这才缓和了一些,“有病就得治,不要怕苦就娇气的不想喝,哀家听闻最近皇帝一直在照顾贵妃,男人哪里知道女人家的事,从今天起,你就搬到慈宁宫来”。
董鄂氏吓的又扑通跪了下去,“臣妾不敢劳烦太后娘娘!”
“不敢劳烦哀家,敢劳烦皇帝是吧?皇帝是一国之君,他的时间是该用来处理国家大事,江山子民,不是用来哄一个娇滴滴的贵妃娘娘喝药!”
顺治刚进门就听到了这句话,脚步就是一顿,一屋子女人全都嫉妒朝董鄂氏看去,皇上竟亲自哄她吃药!
“太后娘娘恕罪!臣妾不敢!”
沙华冷笑,看向门口的顺治,“皇帝是越来越没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