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瓦-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程仲只是想做个幕僚,那也要择良木而附的。

    海瑞是良木吗?显然不是!海瑞的官后来做的虽然不小,具体到什么程度,程仲也不甚了解。

    但是海瑞官途坎坷,甚至曾经被嘉靖皇帝送进了诏狱!虽然最后否极泰来,全都挺了过来,但谁能保证跟着他的那些属下也全能挺过来?

    另外,很的一点,海瑞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特别是对自己的下属极为严苛,即便做上了高官之后,也是吃糠咽菜,非常简朴,这可不是程仲想要的生活。

    因此程仲并不愿意长久依附于海瑞,这才请求在承担典史工作的同时,不辍学业,为的就是摆脱海瑞的影响。

    对于程仲的龌龊心思,海瑞一点都没有体会到,反而觉得程仲是志向远大,而且心性坚韧,是可造之材,不由连连点头说道:“这也正是为师想跟你说的。程仲呀,你的前途远大,必为师之下,为师很期待你能早日一飞冲天。”

    程仲微微一笑,他可不真是十多岁的孩子,被海瑞几句话一说就飘飘然,忘乎所以了。谈到现在,海瑞都没有谈到一个话题,那就是——薪酬。

    是海瑞忘记了吗?还是说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恩师,您应该也知道学生家中的窘境,如果学生出任典史,势必没有时间再寻找其他的生计养家糊口,秀才虽然有廪米,但是养活一家三口颇为艰难。家母年老体弱,您看……”程仲也没有遮遮掩掩,而是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就知道你一定会问的。”海瑞丝毫没有不开心的表情,反而松了一口气一般,说道:“程仲,按照惯例,典史每个月是三两银子的例钱,为师一分一毫不会短缺,如果家中有困难也可向衙门支借,但是有一条,不能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甚至巧立名目,收取孝敬。这一点你一定要记清楚了,否则为师定不饶你!”

    海瑞的语速很慢,表情也极为严肃。

    或许有人会奇怪,海瑞作为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只不过是四五十两银子,而典史每月的例钱竟然也达到三两,岂不是比知县也少不了多少?

    事实确实如此,这个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别说典史了,甚至县衙赶车的车夫的俸禄都和知县相差不大。只不过,知县日常的用度开支都是县衙负责,而车夫都要自己承担,而且知县可以支配粮耗、火耗,这笔收入可要比俸禄要高得多了。

    随着历史的推演,虽然官吏的数量并没有增加,但是番役的数量却成倍数的增加,有些番役只有一丁点微薄的收入,甚至没有收入,生存,他们当然要利用手中的权力敲诈、搜刮民脂民膏了,这已经成为官场的一大顽疾,根本难以去除。

    海瑞就是担心程仲也会被钱财所驱使,自甘堕落,因此这才郑重警示。

    这一点其实根本就不用海瑞交代,程仲心中非常清楚,在典史的位置上,即便贪墨,也只是蝇头小利,犯不着为几两,几十辆的银子坏了自己的前程,那根本就是鼠目寸光。

    有了海瑞的每月三两银子,再有了秀才的廪米,程仲现在起码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了。

    两人又聊了一回,海瑞见程仲眼皮有些发涩,便约好明日一早同去县学后便吹熄了烛火安歇了。

    而此时,谢府却依然灯火通明,谢孟廷、谢思存等人都没有安歇,在仔细听着谢江波讲述杜崇德案件侦破的经过。

    谢江波唾沫飞溅,虽然一些细节描述的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大体的情形却也没有错。

    有意无意的,谢江波将程仲吹嘘成明察秋毫,断案入神的能人,当然作为程仲的亲密好友,谢江波也是功不可没,了非常的线索,而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程案首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对于谢江波的自吹自擂,谢思存只是撇了撇小嘴,压根就不相信。

    第一她不相信程仲这个登徒子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在她看来,案子应该是海瑞破的,只不过海瑞想抬举抬举自己的学生,这才让他出头。

    第二,整个案件侦破之后起来就显得寻常很多,似乎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甚至有人会觉得:这么简单,谁不会?

    第三,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哥哥,谢江波虽然不算是个半吊子,但是也没做过几件正经事,什么到静心斋查案,这种谎话偏偏旁人还可,但是谢思存却知道谢江波是和程仲吃花酒去了,哼果然是个色胚!

    谢江波哪里知道他对于程仲的包装盒吹捧在谢思存那里完全起到了嫌烦的作用!而谢江波的这一篇苦心也是白费了。

    今天两更完毕,红绿灯拜求!!!!收藏,,新书期最后一周的疯狂!!!

第37章 入县学() 
华亭县的县学坐落于县治的西南隅,与孔庙合二为一,占地十多亩的样子,坐北朝南,很是壮观。

    程仲跟随海瑞一路徒步走来,虽然有些疲累,但对于县学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县学的四周围有红色的围墙,呈波浪状起伏,高约三米,俗称“龙灯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近两百年。内中拓有文林湖,里面栽满了荷花,是告诫生员“出污泥而不染”。

    因为知县大人前来,因此教谕王文昌带领三位训导早早的在黉门前恭候多时了。黉门在文林湖东,是县学的大门,因古代学校称“黉”而得名。

    “下官王文昌参见海大人。”见到海瑞,王文昌以及三位训导连忙行礼。

    海瑞一一还礼,而程仲则依次见过四位先生。

    王文昌六十岁左右的年纪,须发皆白,瘦削,不知道是不是帕金森症的前兆,即便是站立着都在轻微的抖动。他在教谕的位置上已经呆了近十年了,资历之老,连海瑞都难以望其项背。

    因为海瑞在履新之初便已视察过县学,本次仅是引荐程仲,因此见礼之后,海瑞并没有多做停留,略微攀谈几句,说几句辛苦勉励的话语后便告辞了。

    王文昌则带着程仲熟悉县学的环境。如果是普通的生员自然用不着王文昌亲自带领,随便指派一名训导已经是给很面子了,而大部分时候,王文昌只是会指派一名老生员带领而已。

    程仲是今岁案首,又是海瑞的学生,由海瑞亲自带来,那情形自然就不一样了。

    “县学的生员分为三等,其上者为廪膳生,每月可领取廪米;次之为曾广生,而附学生再次之。太祖爷定下祖制:县学的廪膳生仅有三十人,而后生员数量逐年递增,现在的廪膳生数量已经超过了这个人数。”王文昌说道。

    程仲连连点头。一般生员入学,仅仅是附学生,然后慢慢的才能升为曾广生和廪膳生,但因程仲是案首,一入学便享受廪膳生的待遇,有廪米供应。

    “县学中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每月每年都要进行考试,分别为月考、岁考和科考。月考由老朽主持,岁考、科考由各省提学主持。岁考成绩分为六等:一、二等的可升补增、廪生或参加乡试,即科考;三等为平常;四等的要受责处;五等的廪、增生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的黜革,取消生员资格。”王文昌说道。

    程仲一听,冷汗都下来了。以他现在的实力如果参加岁考几乎可以肯定是要垫底的,到时候不但白食没的吃了,恐怕还将成为第一个被降级的案首,沦为阖县的笑柄。看来这书还得苦逼的读下去呀。

    “走,随老朽去参拜孔圣先师。”王文昌说道。

    程仲是第一次来此,一切都只能听凭王文昌摆布。路上也见到一些生员,但因为王文昌在侧,并没有人上来攀谈。

    教谕和三名训导带着一名生员的情况比较少见,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在县学中传开了。

    向北棂星门,孔庙的大成殿就映入了眼帘。大成殿是孔庙中最为宏丽的所在,歇山顶,斑螯座脊,翘翅筒瓦,天花望板上绘满各种彩图。殿正中供奉孔子牌位,左奉孔子四弟子曾参、孟轲、颜渊、子思;右奉周公等十二先哲。

    大成殿的右侧为名宦祠,奉祀的是华亭历史上的名吏;左侧为乡贤祠,奉祀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华亭籍人士。

    王文昌不厌其烦的将名宦祠以及乡贤祠中供奉的人物一个个介绍给程仲听,程仲一时间哪里能记得清楚?只能唯唯而应。

    让程仲感到好奇的是,在乡贤祠的最东边,一尊石像雕刻了一半便已停工了,人物面目依稀可辨,从服装来看,应该属于本朝的官员,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雕刻到一半竟然不再雕下去,一旁的介绍也是一个字都没有,程仲根本猜不出这位老兄是哪位高人。

    “大人,学生愚钝,这是哪位乡贤?为何雕刻到一半就停工了?”程仲问道。

    王文昌的脸上闪现出一丝不屑和愤懑,不悦的说道:“华亭的庙太小,容不下这尊大神!本来当把他请出乡贤祠,另谋他就的。但是海大人阻止了,说是以后或许能用上也说不定。县尊大人有令,我等自然不敢违拗,只是……”王文昌摇了摇头,神情里满是不屑!

    看来王文昌对此人的成见很深,就连海瑞替他说了两句话,都被怨怼上了。只是这位是谁呢?为什么程仲看着这张脸竟然有几分熟悉的感觉呢?

    “大成殿左右的东西庑各有厢房五间亦奉祀我县历代著名的先贤先儒。他们都是我辈之楷模,王某已垂垂老矣,希望程生能够效先贤之故事,光耀我华亭门楣,荣登乡贤祠,则此生庶几无憾了,即便老朽也与有荣焉!”王文昌感慨的说道。

    “先生此言差矣!”程仲接口说道:“先生老当益壮,为社稷育贤取能,做的是功在千秋的伟业,若干年后,后世也许会看不到贤能干吏的功绩,但是却不会忘记先生数十载寒暑的辛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