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完全不需要由您亲自来一趟,您能来我们公司拜访我,一定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找我商量吧。”
朱院士点了点头,道:“李董事长的心思真敏捷,我是有一些项目想和李董事长合作。才亲自来到你们公司和你商量。”
朱炳文的脸色微变,他听到李浩已经发现他来公司另有原因后,很大方的承认他就是来寻求合作的。
第387章 寻求合作()
李浩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听着朱炳文院士继续说下去。
朱炳文拿起桌面上的茶杯品了一口,对李浩说道:“李董事长知道核聚变技术吗?”
李浩听到朱炳文院士这句话,他瞳孔瞬间收缩,很快又恢复正常。
核聚变技术在科研界有谁会不知道,地球文明能否长久地延续下去,就看近100年内能否实现核聚变技术。
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再向后延100年。实现核聚变技术之后,才有可能对大规模的开发太阳系。
现在使用的化学能源或是自己集团研发的电能发动机。
他们都是无法带领宇宙飞船完成太阳系资源的深度开发。最多也只能频繁来往地月之间,还需要的成本还非常高昂。
这和技术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能源利用效率。
说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把现在的火车头换上蒸汽动力。
就是火车的外形和铁轨的材料都很出色,它在蒸汽动力的带动下。也绝对不会跑太快。这就是能源的转化率太低,可持续性不足。
李浩表情微变,集中精神恢复道:“朱院士,关于核聚变技术,我当然了解。只不过现在离核聚变技术研发成功,还有很长的时间。您突然提这个问题干什么?”
朱炳文院士没有注意到李浩的表情变化。
他也没有回答李浩的问题,继续说道:“现在可能实现核聚变技术的方法。我认为只有一种,就是有俄国科学家提出来的托卡马克装置。
它是采用闭合的电磁场,约束高温离子,让它达到核聚变反应的临界点。
我国在合淝建造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装置,欧美国家联合建造的托卡马克装置,都是运用这种技术来实现核聚变,他是现在国际社会上唯一的主流方法。”
李浩听到朱炳文院士这句话,他立刻提出不同意见:“朱院士,我记着我国还首创采用大功率激光技术的惯性核聚变技术。你怎么只说了托卡马克装置。”
朱炳文摆摆手,说道:“激光惯性装置,它的实验任务远大于它的实用性。
它必须使用大功率的激光,现在只能进行短时间内的点火实验。
不说要制造出能创造核聚变反应条件持续下去的大功率激光,它对于现在工业的设计和制造难度。
就是大功率激光自身所消耗的电量与预计核聚变装置产生的电量相抵。净剩余的电量都不如现在大型的核裂变电站,这种装置怎么可能实用化。”
李浩以前都没有考虑到这些细微的参数,听到朱炳文院士这么说,他略微地反驳道:“现在大功率激光耗能多,也许技术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以后这个装置,它就像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一样,只需要开始提供一些能量,整个系统就会自然的运转下去。”
朱炳文应该是笑着说道:“我就是搞核反应堆研究,这里面的东西我还不清楚。
惯性核聚变装置,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研究核聚变技术。它天生就不足,有先天的缺陷。
你看国家把大部分资金和人力都投入到托卡马克装置上。
这种惯性核聚变装置在我看来。它研究核聚变的用途,远远小于模拟核爆。
再往深说就涉及到保密问题,这我是不会和你说的。”
李浩的大脑高速运转,只听到朱炳文院士的只言片语。他就能了解国家发展这个技术的具体原因。
他觉得不应该在和朱炳文院士试探下去。他们说了半天,国家的核聚变能源计划,一直都没有聊到正题。
李浩直接向朱炳文院士提问道:“朱院士,你能说一下你的具体来意。我刚才听你说了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把握到你的来意。”
朱炳文院士目光灼灼的看着李浩,缓缓的开口道:“我来这里是有项目想和贵公司合作。”
李浩看到朱炳文院士果然不出他所料,是有项目和他们进行合作。
自从清瓷科技推出科研辅助系统,在科研系获得极高的威望后,总有一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
他们毛遂自荐,主动来清瓷科技推销他们的研究。
李浩为了不放过有价值的人才,他还安排由鹦鹉和科研大楼专家团队,组成的审核队伍审核。
先由鹦鹉通过人工智能程序来审查这个项目,如果它没有看懂,又符合一定的科学原理。就会转交给专家团队,他们负责终审这个项目。
但大部分来的拜访者都是民科,一些连现代科学都没搞懂的人。就想要研究永动机,无限能源等完全不符合物理规律的项目。
还有一个人说他修出内丹,能实现点石成金之术。
令人哭笑不得的技术层出不穷,只不过都被鹦鹉给拦下。
这段时间还真发现几个被埋没的人才,他们被吸收到科研大楼的各个实验室内。
清瓷科技还是非常愿意投资科研领域,这个领域只要眼光好,又有一定的运气。是少有的低投入高产出领域。
当然这个低投入是以亿元为单位,一般的投资者也烧不起。
他当然不会因为朱炳文院士也是这种人。作为中科院顶级的专家,他也不会来集团忽悠知己。
李浩估计朱院士的来意是想利用清瓷科技的资金、人才和设备。来帮助他自己研发项目。
如果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前景,李浩还是非常愿意投资到这个项目之中。
李浩仔细地询问道:“朱院士,我知道你可是核物理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核反应堆。
现在的核反应堆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国家也不会进行重复投资。我们公司这么小的体量,怎么能挤进去?
再说你研究的这个项目到底是什么?只有详细了解后,我们才会作出决定。”
朱炳文院士笑着说道:“我还没说具体项目,李董事长怎么就没有信心了。
但我想说出这个项目后,李董事长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投资。
我研究的这个项目是小型核聚变反应堆,他和国家现在研究的托卡马克装置没有任何联系。
它采用聚变反应条件相对低一些,也更好控制的氦3为原料。
聚变反应堆整体规模很小,这是呈圆柱形的反应堆,直径只有十米左右,长度也不超过30米。
要知道托卡马克装置,他至少占地数百亩。李董事长应该知道这种小型的核反应堆以后的用途。”
第388章 投资核聚变项目()
李浩不解地提问道:“朱院士的来意,是想让我们公司参与你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项目吗?
可是这种重大科研项目,在我们国家一直都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直接控制。
小型核聚变反应堆虽然在发电量上比不了大型反应堆。
但它使用十分的灵活,我知道它十分适合于航天器的动力,现在正是大国航天竞赛的关键时期。
朱院士,您研究的这个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如果有一丝可能成功。国家绝对会不惜代价的投入。
如果国家早已经立项,我想您应该不会来我们公司,它是不是有什么重大的缺陷,或者只是一个空中楼阁,一点成功的希望都没有。”
李浩毫不客气,直接对这个项目进行质疑。
别说他现在大脑已经获得强化,一瞬间就把这种事情考虑清楚。就是正常人,稍微琢磨也会发现这个项目有很多不合理处。
国家对于这种决定今后发展的科技,一向都是大手笔投入。
只是用于空间探测的悟空卫星,这种在短时间内不会给科研界带来重大改变的探测器,国家都投入巨资研发。
要是小型核聚变反应堆真有成功的希望。作为地球上最不差钱的超级大国之一,国家不可能处在观望状态,早已经投资这个项目。
朱炳文院士也没有时间来这里拉投资。
没错,李浩认为朱院士就是来拉投资。他从朱炳文院士的表情和话语中,他就能感受到自己以前去天使投资公司拉投资那种状态。
他这句话说的这么重,也是想炸一下朱炳文院士,要是他没有干货只凭一个院士头衔,李浩肯定不会投资这个项目。
大部分院士还是非常令人尊敬的,但要说一个害群之马都没有。那就是太高看人类的劣性根。
评选院士不只需要自己的本事,还需要利益。要不然怎么会有学阀这种人。
中科院里就有一个研究烟草的人,他被评选为院士。
而救了世界上千万人的屠呦呦科学家,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本土科学家,凭借她的功绩却没有被评选为院士。
不只有他这一个,好多或者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都没有院士身份。有的人在科技领域有重大的成果,却只给了一个工程院院士身份。
朱炳文院士看到李浩的态度很坚定,他要是不说出真材实料,自己将会白跑一趟。
他连续喝了三杯茶水,仔细思考着自己的语言。
他长舒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李董事长,我就说一下我设想的一种核聚变反应堆。”
李浩立刻抓住重点,直接询问道:“朱院士您好,你刚才所说的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它只在你的设想中吗?
难道这个技术没有进行实验,甚至都没有经过前期的理论论证,他还在一个雏形之中。”
“当然是雏形,这个想法是我在昨天晚上,才综合我之前的知识想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