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景帝特意给了卓尧便宜行事之权,也就是说,卓尧所呈三议,承景帝全部应允了。传旨的太监特意与卓尧说:“殿下尽可放手去做,朝中一切皆有陛下。”
“多谢父皇。”
卓尧终于能抛头露面,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徐文正公的碑亭前上了香,而后便开始收拾南京城这一团乱麻。
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被调到南京,暂代应天府尹一职,具体施行由“三议”具化为的“三政”,布告全城,并让皇陵卫骑快马发往整个南直隶的管辖范围。
百姓拍手称快,可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南京商人们——说是炸开了锅也不为过!
表面上看,只是将“以盐引易物”改为“以赈灾银易物”,都是朝廷向他们买东西,还能不用倒腾直接拿到现银,岂不是好事?可实质上,朝廷统一调配官盐就意味着大大压低盐价。再者,物资换盐引再去领盐转卖,利润可翻三番还不止;但直接用物资换银子,就只能拿到官榜上说的多给的一两成利钱而已啊!
没有贩盐之权的小商人也犯嘀咕,原本他们可以将货物转卖给盐商,也能得个四五分的利,现在这么一闹,大家利钱都一样,谁还愿意收货?
再有有“先见之明”的,早早去外地囤了大量物资,就等水灾过后大赚一笔,结果朝廷限了价,欲哭无泪,这是要赔本呢!
又有一事,有个叫方起的小商人,脑子一转想出了个妙法,运了堆发霉的粮食去应天府衙门妄想滥竽充数。结果林如海亲自验货,当场黑了脸,叫来衙役狠打了方起五十大板。
打是没打错,可这么一来,南京城的商户更加人人自危。
这时候,有人想到,薛家是江南最大的盐商,而且薛家家主与掌皇陵卫的秦少监交情可不一般。急得团团转的商人们一拍大腿,找薛公去!走了个状元郎——呸呸,死者为尊,徐大人对大家有恩,不能嚼他舌头;来了个探花郎,却是个施“乱政”的,这可不行!
薛家的前门后门堵了一堆人,有同为皇商的,莫家和白家;也有亲戚家,贾家和王家,都急吼吼地喊着:“请薛公一唔,有要事相商!”
薛家里头,宝钗厉声吩咐守门的众人:“不准放任何人进来,待我去找父亲!”
“是,大姑娘!”众人挺直了腰板,赶紧把门守好了,虽然外头砰砰敲门甚至砸门的声音很吓人,但是——大姑娘比他们更吓人!
高顺鬼头鬼脑地凑过来,递过个纸片儿:“大姑娘,今天早上,世子爷从衙门那头送了封信过来。”
世子?穆梓安?
宝钗心情正不好,便道:“我记得你识字,你念吧。”
“是……就三个字,‘莫上当’。”
“上当——他以为我很蠢?”
宝钗随即撂下高顺,快步走进内院,薛彬正在书房里,背手而立。薛彬的脸上还带着病色儿,紧紧皱着眉,眼下的情况真是棘手无比。枪打出头鸟,薛家却富到不想当这个出头鸟都不行,这步,连虞方都惦记着这份家财。
宝钗走进,行礼:“父亲。”
“宝钗啊。”见到女儿,薛彬的眉头舒展了些,“这些天累了你。”
短短几日,女儿将家里整顿得井井有条,作为父亲,怎会不感慨。亏得有这么个好女儿,避免薛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交困之中。
宝钗将众商人围堵薛家之事告知,顿了顿,又道:“我让人架了梯子,从墙上看了一眼。认了出来……凑在里头的,还有咱们家的伙计。”
薛彬再次皱起眉,也就是说,连自家的伙计都不赞同新任林府尹的“新政”——却又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内忧外患。
“宝钗,你怎么看?”
宝钗道:“劫后余生,先求生,再求平稳,安定之后,便会进一步求利。此乃人之常情。”就像她自己,前世身患绝症,只能艰难求生;转世一本石头记之中,获得健康的身体,便忍不住求亲人,求一个平平安安的家。
薛彬点了点头,又听女儿说:“可将心比心,女儿并不觉得林大人的新政是乱政。水灾是灾,就如人患重病,总要虚弱,总要服苦药、猛药,总要为了病愈付出些什么。民有损,上游百姓流离失所;官有损,徐大人还有尚书大人,都为虞方所害;如此,商怎能不受损?况且,官家多给了几分利,已是向商人让了几步。”
宝钗最后叹息一声:“而且,大皇子亲自坐镇南京,天家威仪在此,怎可随意诽谤新政为乱政。”
“是啊,大皇子也在这儿……”这便是薛彬最担心的,如今堵在家门口的这帮人,是逼着他出头、甚至刻意将薛家抬起,抬到与大皇子对立的那面去。
薛彬定下决心:“此事不可拖。宝钗,请他们进来吧,我亲自与他们说。”
宝钗却道:“父亲等等,女儿有个想法。”
薛彬听宝钗娓娓道来,不由点头,听完却又叹息,满眼复杂:“你若是男子该多好。”
宝钗并不介意这句,谁让薛家小辈儿是典型的阴盛阳衰呢?大房如此,二房那个薛蛟就更不用说了。宝钗想了想,微微勾起唇:“其实,这次,我还要找哥哥帮忙。”
第三十三章()
薛家富丽堂皇的堂屋里,众商人你一眼我一语,吵的吵,哭的哭。
“实在不是咱们想多要;水灾闹了个把月了,米粮木石的价格一直在涨啊,咱们买的时候比现在价还高呢!现在官府只多给一成利;不是存心让咱们亏本啊!”
“还有;盐引易物可是老规矩了;怎么新来个府尹就偏叫以银易物了?官家的规矩还要不要了,都这么胡搞;不都乱了套了!”
“是啊;而且还刻意压低盐价;咱们亏了多少就不必说了;朝廷不是也亏?”
“虽说拿发霉的粮食滥竽充数不对,可林府尹也太狠了!五十大板啊,那方起当场给打掉了半条命;血肉模糊的,你说这打给谁看的?不就是杀鸡儆猴;给咱们看的?”
“听说大皇子才十五岁;一直养在深宫里,哪里晓得咱们市井小民的艰难。”
薛彬一直沉默不语,任他们吵,直到听到“大皇子”三字,才淡淡叹了一声:“慎言。”
刚刚说话的也是个皇商,姓莫名帆,四十多岁,有点儿中年发福。莫帆正尴尬地摸着自己的大肚腩,他也发觉说错了话,赶紧低头。
众人也一片讪讪,趁着这空挡,薛彬道:“大家都说累了,用些茶吧。”
侍女捧着精致的茶盘进来,为围坐一圈的众人奉了茶,又恭谨退出。
众人端了茶碗起来,莫帆因为太尴尬,赶紧埋脖子喝,谁知一口下去差点喷出来——这哪是茶啊,这是粥啊!
大米熬成的米粥,而且是最下等的糙米,还带着谷壳子,嚼在嘴里跟煤渣似的。
莫帆正想跳起来,却见薛彬面不改色,扬起茶碗,喝起了粥。实在太粗糙,薛彬紧皱着眉头,喉咙“咕噜”几声,勉强咽了下去,顿时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咳咳、咳咳……”
“哎呦,薛公,您这是做什么啊!”薛彬在南京商人堆儿的人缘还是不错的,顿时有几个人过来帮他拍背,又劝道,“您还病着呢,喝这种折磨人的东西做什么?”
薛彬又咳了几声,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又环视着众人,叹息道:“糙米粥都难以下咽,何况是发霉的米?”
众人愣住,莫帆不由“咕嘟”一声,一嗓子糙米粥竟然都咽下去了。这可糟了罪,他长得胖乎乎,“咳咳”想要弯腰吐掉,可那肚子太圆,根本弯不下去啊!气喘吁吁又猛咳,一番折腾下来,可怜的莫帆眼泪都快出来了,仰躺在椅子上大喘气,一个字儿都说不出来。
薛彬待他折腾完,才沉声道:“若无徐大人舍身殉城,如今金陵已是一片汪洋,在座诸人恐都会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假使如此,喝上一碗热粥都成了稀罕。若好不容易拿到手的救命粮,却是糙米粥、发霉的粥,那该是何等的悲哀。”
“对咱们而言,只是少几分利;可对那些灾民而言,可能意味着性命。诸位想想,何其忍心?”
光洁的白瓷茶碗被放回桌上,“叮铃”一声,不轻也不重,却被满室的寂静衬着,显得格外清脆。
薛彬在心中肯定,正如女儿说的,人皆有怜悯之心,尤其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之时。
刚刚还吵吵嚷嚷的众人都沉默了,诚然,商人重利,可并不是没有良心。蜂拥跑来薛家,一是从众,二来,好不容易安逸下来,人皆是不愿意再去想那份擦肩而过的悲哀。
一片沉寂中,却忽然有人冷笑一声:“薛公如何变得跟那林如海一个鼻孔出气?都拉着灾民做幌子,可咱们现在在谈的法度!废盐引是什么道理?原先朝廷赈灾的时候,也是用盐引向商人买货,也没见多饿死几个人!”
众人不由惊讶,这个最先出声、还如此不客气的刺头儿——可是个姓王的!此人名王子衡,长得贼眉鼠眼,跟京城那位都提点王子腾大人是隔了两三房的堂兄弟,也算是薛彬半个大舅子。
薛彬皱了皱眉,对上王子衡挑衅的目光,摇头道:“每逢灾后,朝廷都会拨下赈灾粮款。粮是分发给灾民的,但肯定不够;款是用来向商人购买物资,以填补粮那部分的不足。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最简单的帐都会算,只有朝廷以低价从咱们手里换东西,才能以低价分发与民,才能救活更多的人。”
王子衡一噎,又怒道:“朝廷将损失全按在商人头上,薛公难道不发一言?”
“怎么叫全按在我们头上?赈灾粮款是从国库拨出来的,一半分与灾民,一半给了我们,朝廷可有赚回去一分?”
说罢,薛彬站起来,不再理会王子衡,招呼道:“快到晌午了,诸位与我来,一起用个便饭吧。”
王子衡还想再说什么,薛彬却已经走出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