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三国之微信帝国-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中原地区没办法相比,但是由于控制了东莱郡所以公孙度掌握了从辽东到山东半岛的贸易,使得公孙度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ps:再次感谢各位书友大大们的支持,你们就是造币总厂的衣食父母,造币总厂今天更新的比较晚,但是一定还会在更新一章的,下一章结束马上就回归主线,敬请期待。)

第六十五章:各大势力登场(下)() 
张扬字稚叔,早年因骁勇善战闻名并州,后加入并州刺使丁原的麾下,在丁原被吕布杀死后,吕布裹挟丁原旧部的并州军马加入了董卓的阵营,而张扬却因为自己的老上司丁原被杀,比他资历高、能力强的人又都加入了董卓阵营,所以他理所应当的成了并州的新主人,手中掌握并州北部大部分区域。

    并州北部区域,其主要控制区域在晋阳、西河、雁门关一带

    晋阳城所在的太原盆地四面环山,中间低平,汾河贯中而过,土地肥沃,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是理想的城建之所。其北缘有一大型湖泊,方圆20余里,名叫“晋泽”。还有晋水(晋祠之水)与汾水交汇,晋阳城就位于这个交汇处。

    位于晋阳北方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历史上的昭君出塞都是途径的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防范匈奴的最重要关隘之一。

    并州人口大多居于南方,除了晋阳城人口较多外,在张扬的势力范围内人口还是比较少的,且与各民族混杂,加在一起有20几万人

    张扬本就以能征善战出名,加上并州北部多出产良马,所以张扬手下也是有着5万军队,其中2万骑兵。

    在政治上张扬做的比较迷茫,张扬军事能力不错,但没有什么政治头脑,接管并州后一直与并州南部的势力时有摩擦,与各方诸侯也都没有太多的联络。

    并州北部是和匈奴等游牧民族贸易的重要地区,加之并州出产良马,只要张扬需要随时可以拿良马和中原诸侯交易。

    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超、马休、马铁之父。

    马腾身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良忠厚,多次叛乱朝廷又归顺朝廷,董卓也曾试图拉拢过马腾,拉拢不成便以武力将之驱逐到陇西;在陇西与另一股势力韩遂时而互相争斗,时而联手对付董卓。

    凉州西面部分区域

    在董卓围剿下,凉州东面马腾只剩下这么一处城池,剩下的都是一些小的县城。

    陇西之地汉族人口匮乏,与羌族接壤,由于马腾本人也有羌族血统,马腾阵营不乏羌族,加在一起也有十几万人

    马腾的部队由于长期面对朝廷的围剿,所以所部全部骑兵,机动力极强,马腾全部骑兵4万。

    与韩遂亦敌亦友,与益州刘焉关系亲密。

    经济上在陇西地区养着这么多骑兵完全不能自给自足,一直是靠与中原的贸易和与益州的贸易为主。

    韩遂字文约;原名韩约,后改名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造反,聚众十万,先后与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都交过战且各有胜负,与朝廷反复招安,又反复叛乱,与同在西凉的马腾时而关系亲密,时而关系破裂。

    凉州西部,金成、西平等地

    西凉边陲,羌族与汉族杂居,出产良马,是韩遂的重要根据地。

    韩遂势力范围内不少羌族人与汉族人杂居,加在一起有十几万人

    韩遂势力的士兵大多以羌族为主,平时并不是士兵,但战时可以马上变为士兵,如果计算在内的话有10羌族士兵。

    外交方面时而和马腾联合起来,时而又和马腾势力战做一团,与马腾不一样的是,韩遂虽然也依靠与益州刘焉的贸易,但韩遂更注重和羌族的各部族保持关系。

    韩遂在经济方面不如马腾变通,大多依靠抢掠为主。

    我们的主人公刘辩现在的身份是大汉的弘农王,听着就很拉风,现在除了天子就是刘辩的爵位最高,但事实上刘辩的处境并不是很好,原来的帝都洛阳,已经早被董卓尽数摧毁,并把洛阳钱粮百姓以及士族富户全部迁往长安,虽然在刘辩的经营下洛阳开始逐步好转,但从地缘上西面有天下现在最强的董卓势力随时威胁,东面有正在迅速崛起的曹操势力;南面大山,北面黄河,根本没有可以开拓的战略方向。

    洛阳城及其附近区域

    此时的洛阳城在刘辩一系列政策下,已经有了10万左右的人口,并且正在全面扩建。

    洛阳北部重要港口,也是洛阳与北方冀州、并州贸易的重要港口。

    在刘辩的经营下,洛阳已经达到了10万人口

    刘辩目前总兵力4万士兵

    在外交方面刘辩并没有积极去与各个诸侯联络,而是采取了中立态度,和任何一方做贸易,说到敌人嘛,目前的董卓是刘辩最大的仇家。

    刘辩同学依靠金手指的力量,目前的洛阳已经渐渐变成了中原地区的一个贸易中心,附近的诸侯都会派人来洛阳进行贸易,在经济上洛阳的地位日趋上升。

    (ps:为了达到更新诺言又熬夜到了4:10分,困死了,明天白天有事,晚上保证更新,明天争取晚上更新两章,开始回归主线,看我们刘辩同学在三国大展身手吧)

第六十六章:卧榻之谈() 
此时的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而我们的主人公刘辩却还在长安与贾诩在贾府的内堂榻上谈论着天下大事,刘辩以后每每回想起来也会拿此次和贾诩的这此卧榻之谈与原来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来相比较;

    那天晚上刘辩和贾诩从王允府中离开后,便来到了贾诩府中,刘辩还记得当时刚进入贾府中的震撼,虽说贾诩在董卓帐中不受重用,但贾府中的那种俭朴而干净的环境还是给了刘辩以震撼,因为以刘辩所知道哪怕在当初如此落败的卢植府中也依然可见那种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来彰显其主人的身份,而贾诩的府中入眼所见没有一件名贵的物件,没有其他士族门阀府上那些名贵的青铜器,也没有太多家具,并且一看就知道是用了很多代的那种家具,聊天中得知,贾诩平时家中也是粗茶淡饭,并不贪好美食、锦缎;简直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一样,从很多年以后刘辩和贾诩的聊天中才知道了答案;

    贾诩并不是不喜欢装饰家里,不是不喜欢锦衣玉食,不是不喜欢左拥右抱,而是他要用这种方式刻意的磨练自己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每每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知道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正确的判断有多么的重要,在后世虽然正确的判断也很重要,但大不了就是找不到好的工作,去不了好的学校,错过了一些机会而已,而在汉末三国,你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你将面临的就是万丈深渊,没有人会给你机会从新选择,永远没有机会救赎;而作为后世人的刘辩听到贾诩所说的话,回想起他自己从后世的书中看到的贾诩屡屡可以躲过灾祸而又投奔到新东家那里只是感觉幸运,而现在看来,那不是幸运,而是贾诩对其中的度把握的很清楚。

    此时的刘辩随着贾诩穿过了外院走进了内堂,两人行至榻上,刘辩先开口说道:

    “文和先生,一不问我是何人?二不问我有何事?就领我到府中,就不怕惹上麻烦?”

    “公子说笑了,公子是何人你不说我便不知,别人便知道我不知,既然不知何以担心惹上麻烦?文和与公子初见,公子找文和不可能是叙旧,既然公子找到文和,相信文和不问何事公子也会自己道出,文和又何必多此一问?”

    “先生果然高才,哈哈,我是个性直之人,不瞒先生,我乃是弘农王刘辩,现居于洛阳,此次来便是想请先生出山,祝我成就大业”刘辩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直白的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因为刘辩觉得在这样一个能读懂人心,甚至读懂人性的一个大咖面前,绕弯子说谎话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倒不如光棍一点,直接自己说出,虽然对方也能猜出,但自己说出诚意上明显比对方猜出要好很多;最重要的是此时只有15岁的刘辩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虽然他早熟,但并不是怪物,而他面对的确是个能读懂人心的怪物。

    贾诩听到刘辩说完后,先是淡然一笑,又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刘辩从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说学到过,人的下意识是说不了慌的,刘辩觉得看到贾诩的下意识动作所表示的信息应该就是贾诩早就猜出了刘辩的身份,至于如何猜出,应该就是从刘辩说出朱擕的那一刻起吧,而点一点头可能是贾诩下意识的觉得眼前这位年轻的诸侯愿意对初次接触的自己袒露心扉表示的欣赏。反正刘辩是这么猜测的。

    而贾诩紧接着就双目如鹰隼般的盯着刘辩,嘴中说道:

    “殿下昔日被太师所废,与其势同水火,而诩现在在太师帐中效力,殿下就不怕我拿殿下的性命去太师那里邀功领赏,做进身之阶吗?”

    “哈哈,文和先生可是试探于我?我早就听闻文和先生乃当世之奇才,先生之志不在于此,又岂会在乎此处进身之阶乎?”

    “呵呵,想不到公子如此年少便有如此识人心智的本事;既如此若贾诩在不直言相向,便对不住公子这份诚意;诩便也直问公子了;请问公子请诩出山可有何倚仗?诩何故弃强势而就弱势?请公子给诩一个充足的理由?”刘辩注意到贾诩此时对刘辩的称呼上已经从殿下改为了公子,想必也是因为刚刚刘辩那番话,不自觉的拉近了和贾诩的关系,而有一点刘辩之前并没有猜错,也就是贾诩和诸葛亮不一样,前者在乎势,虽说贾诩本身也拥有造势的实力,但他更愿意顺势而为,去把握趋势,不喜欢把自己置于趋势的反面,当然他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