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大玮直接划拉一堆藤条过来,又上手开编,嘴上说:“跟他学?可拉倒吧,要整成那样的,这时间都够我编三四个了,就为了好看点儿?没那个必要,反正都是筐吗,能用就成,好看不好看,有什么要紧?”
也就材料用的是比较粗的藤条了,要换了细些的,比如竹条之类的,看姚明策慢慢磨的劲头的,他非得编出一个装水都不咋往出漏的筐来。
光看着他编了拆,拆了再编,一个筐就这样反反复复,急也急死个人。
姚大玮完全没那耐心的。
赵保国过来时,就正好听到姚大玮说这话,然后又听到姚奶奶嘴上念叨他,难道是为了这么一筐?主要还是想着借着这活计,好给磨磨他那急性子。
姚大玮被念了一通,耳膜正发痒呢,看到赵保国过来,手上东西往边上儿一搁,跳起来就迎过去:“老幺,怎么有空过来?”
那边姚奶奶也高兴着:“保国来啦?”又喊着捣腾着小短腿,说是要帮忙,实则尽帮倒忙瞎捣乱的江平安:“安安啊,去给拿个小凳过来。”
江平安就哒哒哒跑过去搬,赵保国赶紧摆了下手:“不坐了,我这有事儿找他俩了,说了就走。”
姚奶奶:“难得过来趟,不多呆会儿。”
赵保国:“有正经事呢。”
姚奶奶听了就不多说了,就又坐回去接着编箩筐。
那边江明策也起身过来,问什么事情非得他亲自过来。
赵保国就跟他俩说了,还问去不去,江明策跟姚大玮顿时就高兴起来,这哪能不去?
肯定得去!
自打到了牛角山,除了今儿这顿,其它时候,不是吃野菜,就是吃野菜的,难得有点儿肉,就那么一丁点儿的,得先紧着老人孩子。
他俩又是俩大男人,能跟争这嘴?那不能,可光吃野菜,那也烧心,脸都快变成绿的了。
姚大玮还说:“你看我这一身腱子肉,都饿没了,再这样下去,那还不皮包骨?”
第805章 邹老太()
江明策就笑:“还腱子肉?都是肥油,我看倒挺好,以前叫减肥,死活也减不下来,到这儿就这么个把月就瘦了,这效率不比你以前整那些好得多?”
赵保国听了就笑起来,姚大玮就一脸吃屎般难看。
还减啥肥呢。
“啥时候走?”姚大玮问。
“现在,得空不?”
不得空也得空,姚大玮江明策对视一眼,扭脸跟家里人说了声,就跟赵保国一块儿,出去了,走时还捞了个背篓。
赵保国看了一眼,没说什么。
一路聊着天,往后头山方向过去,到半道上,赵保国还拐了个弯,先去老邹家,问问,看人家里还有没有盐了,要有肯定先在他家换,好歹人以前是开小卖部的。
这会儿不知道还有没有,要没有了,或人不肯换,那就换个目标,去秦胜家瞅瞅,秦家是肯定有的,还挺多。
之所以第一选择不是他家,是因为秦胜跟他爸学着做踏碓,有了点儿师生关系,要直接上人家里说家里缺盐想换,人好意思收东西?
肯定不好意思,或是收,也只是意思一下,到头来还得占人便宜,这就不太好,毕竟秦家也不容易。
所以,能去邹家正当交易,就不去秦家占孤儿寡母便宜了。
转到老邹家去了趟,老邹家人丁挺旺的,可惜底下孙辈儿的,都不在。
留家里的,就是老人了,上头有邹老头儿邹老太,中间还有邹江邹江邹海三个儿,底下孙子孙女更多,最大的年纪都往三奔去了,这社会主义好呀,所以都是上过学的,老早几年就一家子在城里置办了住房,一年就回老家两趟,看看爸妈。
其它时间,就城里住着,也得忙工作。
中间的呢,也还大学还没读完的,除了寒暑两假,那也是在城里学校。
再往下,念高中的,就是老三邹海家的三个小子,最大的高三,最小的,也迈入高一门槛儿,这月份又不是假所以,别看邹家人丁旺,这会儿可是一家都,不着家。
所以,虽然老早年分了家,这会儿变故一起,又都合一块儿住了。
三房都住一块儿,齐力供养老俩口。
毕竟,人口太少,要按分了家的算,可不是一对夫妻,就得给分配一个窑洞?哪能这么来,村上也是不肯的,一个屁股占那么大个坑,不划算。
这会子就邹老头估计上哪家串门子去了,不在家,外头就邹老太,坐在板凳上纳着鞋底子,见赵保国他们来了,还眯了眯眼,半天才认出来。
赵保国询问她海叔在不在,邹老太就说不在,跟邹江上地里去了,家里头就老邹河在,又问他啥事儿。
赵保国就把来意说了,肯定不是白要,是说换,换那总有个标准,这就商量。
邹老太一把年纪,平日里就干干轻省活儿,家里事儿一档不多管,且养老呢。
所以赵保国这一问,她还真不清楚,老三家前段日子进的货,里面到底有多少盐,要数量足够,换一些出去也不是不可以,可要少呢?那就得留着自家用。
她是不清楚,可总有人清楚,就叫赵保国他们等一下子人,她进去问问人。
问谁呢,问老三家的。
邹海媳妇儿,她总清楚,管帐就她管的,进货跑腿儿搬东西,就是邹海干的了,毕竟是力气活儿。
邹海媳妇儿心里是有数的,听了就跟她婆婆说了个数:“也没进太多,就五百克一袋那种,进了二十袋。”毕竟,盐那也是有保质期的,这虽然是消耗品,可谁家也不把盐当饭一样吃,一次性买上两袋子,只要不腌菜什么的,那能吃上好俩月。
村里又离县城不算太远,偶尔村民们有事也会进城去,就顺带便的,会买上一些,所以这盐吧家里小卖部是买不怎么好的。
卖不得紧俏,自然也不会多进了,不过人家里用了完了,没注意,才会上小卖部来买上一袋子,还会嫌比县里贵上一两毛的。
卖的最好的是什么呢,是文化用具,还有零食饮料之类的,小孩子多吗,又都是上学的,这笔呀本子,小零嘴儿人,大人是没有舍不得的。
这玩意儿就进得多,至于油盐酱料,就意思意思进一点,摆着好看,显得品种比较齐全,真不多。
二十袋五百克,也就是二十斤了,这还真不算多。
邹老太就琢磨着,要不要换给他。
邹海媳妇儿见状就说:“妈,盐以后可没地儿买,您可别犯糊涂。”就为了一两口肉,再把盐给换出去,以后想买盐都没地儿了,这不划算,
邹老太白她一眼:“当你妈心里没数?”她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换了!
当然了,里头轻重利害,还得跟儿媳妇分析分析,说清楚讲明白,免得她不知事儿。
“要一般人,我肯定说没有,不给肯换的。”邹老太看儿媳情绪不太高,就跟她说:“可得看看来换的是什么人哪?二牛子家是普通人家吗?有门手艺糊口的,你也说了,山上想买东西,都没有,要缺个啥了,都得自己想办法,咱家里头谁也没个手艺,这要跟老赵家打好关系,以后这桌子椅子,要坏了,该换了,人不得先紧着咱家来?”
邹海媳妇儿就懂了,很高兴:“还是妈想得周全。”
“要不然呢。”邹老太笑着:“还有毛蛋儿那孩子,也能耐,本事多着呢,又会打猎,还能制陶了,咱家里是不缺锅碗瓢盆儿的,可再不缺,也用不了一辈子,坏了呢?摔了呢?没地儿淘换哪,还只能用那个,现在送上门儿的机会,不处处好,以后想换,就只能等村里给分配,山上这么老些人,能先紧着咱们家?”
“陶窑那儿毛蛋以后是不管了,可好歹这事儿是他牵的头,教出来的几个好手,还在里头干活儿呢,以后真有需要了,找上他,他好意思不给个面子?他一句话的事儿,就能给咱省好些工夫,这可是人情呢。”
这一说清楚讲明白,邹海媳妇儿就没有不乐意了。
第806章 赵芸()
问题是,许他几斤的问题。
邹老太跟儿媳商量着,许他两斤,不能再多。
再多人还以为他们家盐很多呢,到时候缺了再来,你说是换给还是不换给?
而且,回头换了还得跟他好好说,尽量保密,不给其它人晓得,免了一个个的都上门来说要换,到时候换不换的,都是事儿。
要不是看在赵二牛跟赵保国,这爷俩儿都是本事人,有能耐,邹老太是一两都不愿往出换的。
有两斤,那也不错,不作多余用处,都能吃上两月了。
赵保国很高兴,说回头把肉送来。
这肉换盐,那是五斤比一斤来换的,不能说人老邹家心黑,毕竟山上肉可得,盐没地儿买,人能肯给换,就已是给他面子了。
对于邹老太要求保密,赵保国也表示理解。
不过,可能是保密不了多久,毕竟他这一趟过来,路上不是没人看到,人一时猜不到,早晚也能猜到,再猜不到呢,等家里缺了盐,第一时间,还不是想着去老邹家?
谁叫他们家以前是开小卖部的呢。
这会儿江明策就出了个主意,说是一会儿走时,从老邹家拿个塑料桶或盆儿什么的,这玩意儿大,拿着一路回家里去,人看着了,就只以为他们是专门过来换这个的,毕竟他们家是外来的,缺东少西,来老邹家换东西,不是正常?
这样就不会想到盐上头去了。
邹老太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打发儿媳去窑洞里翻个盆儿出来,还特意给挑了大点儿的。
当然,也不能白拿,但也没盐贵,赵保国:“邹奶奶,这盆儿,您看几斤肉合适?”
邹奶奶有心想卖他人情,便也不多要,只说:“这盆儿又不是盐巴,必需的,没这个,山上还有陶呢,早晚也能做出陶盆儿来,这好就好在经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