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猪样年华-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一把竟在您老先生手里!”一语既出,举座皆惊,唯独杨八爷一面静气地喝他的茶。就有人出高价买,被杨八爷一口回绝。
  有了杨八爷这把茶壶,茶园算是有了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味道。来这里喝茶的老头儿越来越多,杨八爷少不得每天还讲他的茶道,不论新来的,还是老顾客,都听得有滋有味。
  突然有几天,杨八爷没到茶园来了。
  茶园里的老头虽然天天聚到一起,但并不问人的姓名住址。来了就点点头,或者道声“您来了”,走就各自回家。如果有人突然好几天没来,大家心里就明白:这人去了。所以杨八爷几天没来,大家自然都想到这一层,但谁也不点破。
  不料,几天后,杨八爷又来了,脸瘦了许多。有人问:“病了?”摇摇头。原来儿子竞选科长,把茶壶送了人!老爷子没了茶壶,几天没喝茶,在家闷着。闷不过,又来了。堂倌赶紧泡来盖碗茶,替杨八爷抹了抹桌沿。杨八爷饮着茶,却再也不讲茶道。又喂鸟,却也怪,当杨八爷把茶水注到鸟笼里时,画眉只啜了一口,就再也不喝了,也不叫,只在笼子里上下腾跳。
  第二天,把罩子揭开,画眉就蔫蔫的,伏在笼底,不吃不喝。杨八爷就叹了口气:“唉!鸟儿也讲茶道。”  
  又隔了几天,笼里换了只八哥。杨八爷就只喂水,不喂茶。这只八哥挺聪明,见人就打招呼:“您好!您好!”但大家总觉得这声音很刺耳。
  杨八爷倒像没了感慨,只默默地喝他的茶。



猪样年华

第41节千佛岩石趣
  千佛岩,在四川广元市北。密如蜂房的石龛佛像,凹在嘉陵江边大半壁悬崖绝险处。杜甫有诗赞曰:“石柜层波上,临虚荡高壁。”  
  千佛岩成于唐、南北朝和清代,集各代工艺之精华,颇有几分趣味。唐时佛像面部圆润,衣着华丽,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昌盛,丰衣足食;南北朝佛像往往身躯高大,威武雄壮,正符合战乱年代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清时四海一统,疆域广大,所以除汉人崇拜的佛外,又有藏佛等。
  虽然称为千“佛”岩,据说以前内中却有一秀才石像,如真人大小,举止神态并不“佛”,与常人无异。在芸芸佛像中,搀杂一个凡夫俗子,很有些让人觉得奇怪。关于这点,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清康熙年间有一秀才,叫万晋江,梁州(今重庆永川)人氏。出川赴京赶考,不中,归途路过千佛岩,天晚,投宿。却听店主说起,千佛岩究竟有多少尊佛像,从来没人数清过。谁要是心诚,数清了,江里便会高奏仙乐,浮出一只金船,把他载往极乐世界,荣登仙境。这只金船,还是铁拐李的拐杖变的呢,专渡有缘人。这位秀才功名不就,本已心灰意懒,听店主这么一说,不禁心里一动。
  第二天,秀才一大早就来到千佛岩下,细数佛像,却怎么也数不清,不是数重,就是漏下了。正着急间,却见一俊俏的村姑在江边的一棵柳树下卖红枣。秀才虽然死读诗书,却不是木鱼脑袋,急中生智,上前把红枣全部买下,在每个佛像面前放一颗,这样计数,就不会弄错。当他放完最后一颗红枣,江中果然仙乐飘飘。附近的人都跑来观看,却见江水四涌,金光万道,一只金船慢慢从水底浮起。秀才欣喜若狂,正要跳下金船,却见身前一尊佛像没有红枣,不假思索便在那佛像前放了一颗。谁知,红枣一放下去,仙乐突然停止,金船复又沉了下去,江面恢复了平静。原来,菩萨见秀才拜佛心不诚,功名心太重,于是伸手把面前的一颗红枣吃掉,让秀才计错了数,当不成神仙。秀才原本功名不就,也无颜回乡,便在此地住了下来,后来娶了那位卖枣的村姑为妻。村姑的父亲是一位民间艺人,专事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老人只此一女,并无子嗣,便把这一绝活尽数悉心传授给了秀才。老人去世后,秀才承其衣钵,技艺更胜于老人,成为一代名匠。
  哪知,这位秀才功名心不死,不甘心考不中举人,也做不了神仙,便在千佛岩绝壁上雕刻了一尊自己的石像,并列与众多佛像中,以传后世。
  可惜,解放后修建川陕公路时,公路从绝壁穿行而过,众多佛像被毁,这尊秀才像自然也在其中。大概毁掉的石像,早已做了公路的基石了吧,这倒是这位秀才始料未及的。如今,秀才的传世梦固然破灭,因千佛岩被毁去大半,后人想要再数清佛像亦不复可能,江底的金船,也便要永沉江底了。



猪样年华

第42节骨气
  前几年重庆人和成都人有个比较经典的互损段子:重庆人说成都人是李伯清——假打,成都人找不出贬低重庆人的现成代表,就从《红岩》里拉出甫志高,说重庆人没有骨气。
  这话得把重庆崽儿噎半天——谁叫重庆出了这么个叛徒的代名词呢!  
  这几年川菜在全国各地很流行,世界其余国家和地区,有华人的地方也几乎都有川菜,这似乎证明了某些人的看法——越地域越世界。但我倒认为川菜的流行是它肯变节的结果。我现在所在的杭州,川菜馆遍地开花:川味馆、刘家香辣馆、朝天门……外表看起来正宗得很,内里其实早已变了心,一扫耿直泼辣,和西子姑娘一样绵软得腻人。就是让厨师专门上一盘青椒,也会涩得难以下咽——这些青椒均未成年,哪像重庆青椒那么老辣!正宗一点的川菜馆也直接从四川重庆运来辣椒,但每一样川菜都有微辣、中辣可以选择。在川菜里,辣椒和花椒一定秤不离砣,但一出川渝,辣椒立刻另求新欢,进上海立马向糖妥协,到浙江则向酱献媚,听说在意大利,担担面竟变成了通心粉!这种抛弃元配的无情之菜,还有什么变节的事做不出来。可见在做菜这点上,甫志高不光是重庆的代名词,也是整个川渝的代名词。
  周末和报社几位同事去杭州文二路一家川菜馆吃饭,早已人满为患,号子排到了30多号,只好另寻他地。走不多远,发现一家前几天还在卖馄饨的小馆子换成了川菜的招牌。心想在这样的馆子吃到正宗川菜,几率相当于中六合彩,但左近实在再找不出一家不排队的川菜馆,只好冒险进去,大不了多上一回当落荒而逃。
  菜单倒像模像样,酸菜鱼、麻婆豆腐、回锅肉、烧鸡公……同事里有杭州人、东北人,吃川菜不过是跟潮流,点完菜,照例吩咐小妹:“微辣。”小妹拿了菜单进厨房,一会儿又出来:“对不起,厨师不做微辣。”东北同事不悦:“怪了,我们给钱吃饭,连个选择权都没有吗?”厨师听到外面争执,拿着铲子跑出来,直声直气地说:“我这里只做原汁原味的川菜,吃不消就请便!”我顿时觉得这个厨师有性格,做出来的菜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安抚同事,不妨先吃吃看。
  菜上来,虽然同事被麻辣得直吐舌头,但连呼过瘾:“原来这才是川菜!”食毕,埋单,问小妹:“厨师是重庆人嗦?”小妹反问:“你怎么知道?”“那还用说?重庆人有骨气?!”  
  虽然这个回答有点意淫的味道,但我还是禁不住扬眉吐气,只可惜当时旁边不曾有个成都人。哼哼!



猪样年华

第四部分一声叹息




猪样年华

第43节一声叹息
  很久以来,总觉得叹息是一种病,或者至少是一种对病态心理的精神疗法,实在不是一个健康人应该有的。
  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年过三十,这种曾为自己不屑的宣泄方式竟不期而至。难言的感情、无为的青春、伤感的岁月……无处着力时,每每便唯有用一声叹息来做一个无能为力的结语。碰上有不如意的朋友,饥不择食地拉了不善做思想工作的我做倾诉的知己。虽于他的苦恼没有消解的法门,无言以对,但听完后一声叹息,对他是种安慰,对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庆幸。这时再重新审视,才惊觉叹息实在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人生在世,得意者十之一二,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时候,一声叹息,便将这十之八九轻轻揭过,从头面对。虽然很有些阿Q,到底保持了心态的平和,让人有了更好生活的勇气。没有做过类似的社会调查,但是想来,经常叹息的人群,犯罪比例一定比从不叹息的人群低得多。
  叹息也有很多种,除了我这种普通人的心态,看看一些另类的叹息,也很能够折射出人性。东吴周渝,临死长叹息:“既生渝,何生亮。”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也唯有对天长叹。这类叹息,虽然英雄气短,到底令人感慨。张爱玲笔下的女主角,悠悠的叹息往往也成为对男主角挑逗、暗示、鼓励的武器,这类叹息,虽然暧昧,也倒很有情趣。相比之下,《红楼梦》里宝玉的丫鬟金钏为王夫人所逼,投井自尽,王夫人那声叹息:“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就很有点小人惺惺作态的自慰,令人不齿。对这种叹息,有勇气者不妨怒揭其面皮,就是不能怒揭,也当对其退避三舍,切不可学薛宝钗,为这种自慰粉饰,坏了叹息的本色。
  意大利威尼斯有一座著名的叹息桥,连接总督府与对岸的牢房。犯人在审判定罪之后,就会从总督府走出,经过叹息桥被送进牢房。这些垂死的犯人在经过叹息桥时,由雕花的窗口往外看到美丽的水都风光,都会忍不住深深地叹息。而据说恋人如果在叹息桥下接吻,情爱将恒久远。想象桥上的死囚和桥下的情侣同时发出叹息,一个是对罪恶的忏悔,一个却是对爱情的赞美,地狱天堂竟是一桥之隔。



猪样年华

第44节似是而非
  同事的父亲今天火化。才六十多,去得很突然。刚开始,同事不能接受,到告别这天,大概也便有点麻木了。我们坐在一个车上,她竟然能谈论些单位的人事,又或者她只是借此来麻痹悲痛吧。送葬车队刚刚出城,忽然听得前面撕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