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6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的侧视图跃然于屏幕之上,而这侧视图放出来之后,杨辉也终于看明白为什么陆总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选择进气道上置,进气口前移的设计方案,这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

    这时候,杨辉就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着,都说洪都是共和国飞机设计单位中最有灵性的一家,设计中无处不充满着江南地区特有的灵秀之美,亦如同江南水乡的园林设计一般,每一处设计都看似不起眼、甚至还显得有些多余,但真的仔细品味之后,却发现它们又无不是充满着千般智慧。

    仔细地回味了这设计之后,杨辉觉得已经很难形容这里面的巧妙之处,最终所有感叹都只能化为一句:“妙!简直是妙不可言啊!”

    而后,同样各自负责了自己手中四代机方案设计的于总师和宋总师也是随着杨辉一起,点头对陆总师的方案表示叹服。

    这时候,陆总师也不做推辞,他这些年潜心研究,为的不就是打造出一款优秀的军用战斗机吗?虽然歼12最后以失败落幕,但现在的轻四方案终于还是初见曙光,能够得到同事的由衷赞美,这就够了。

    转过头,看到一旁还有些不明白其中道道的孙、吴两位新一代战斗机总设计师,转而开始解释着这里面的设计精髓。

    “你们两位没有参与到四代机的研发探索项目,对于其中的设计重点应该还不太清楚,现在我来告诉你们。首先四代机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隐身设计,而这隐身设计中又首重飞机正面隐身,在经过研究之后,我们发现飞机正面的雷达反射源中,没有遮掩的发动机风扇叶片是很大的雷达反射源,而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研究发现了,美国的研究同样也承认这一点。”

    这边陆总师一说到进气道和发动机的雷达反射,杨辉就知道自己猜的是没错滴,陆总师方案的最大考量还是隐身设计,而随着陆总继续深入解释下去,杨辉等人也饶有兴趣地听着。

    “为了屏蔽发动机的风扇,防止风扇被雷达照射并反射回波,我们的DI进气道首先是不错地一个解决办法,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能更好的做到正面隐身处理,进气道的型设计就是一个新解决方案。美国的F…22战斗机采用了这种设计,他们的进气道通过向机身中轴线弯曲,加上F…22本来也是采用了两台发动机小间距排列,所以这种型设计是最合适他们使用的,而且型的设计还可以为他们留出侧弹舱来搭载导弹。”

    介绍了这末多,陆总师终于要道出他的轻四设计方案之精髓了:“我们的设计与美国F…22战斗机不同,轻四的进气道天生就是型,不仅如此,我们这样的气动设计同也是保证飞机不错的机动性,所以它绝对不是一架只会隐身的攻击机。”

    此时,孙、吴两位总师才发现,在陆总师的轻四方案中,将进气口前置到机翼前方之后,进气道由于机翼的阻挡,需要在机翼前缘处有一个往上的弯曲,从而使得进气道才能从机翼上方通过。

    而这个弯曲之处就正好是型,然后再加上DI进气道的部分阻挡,此时的雷达不管从哪个方向照射到进气道,最后都不可能直接照射到发动机,这也就巧妙地解决了发动机的隐身问题。

    同时,杨辉也能够通过图片看到,轻四方案为了机翼前方的进气道天然形成的型能够弯曲的更大一些,即便飞机是下单翼的设计,机翼也稍微往上抬高了一些,使得机翼和机腹之间稍微产生一些高度差,但绝对没有F…35和F…22那么明显。

    缓上一口气之后,陆总师继续着:“说了这进气道的设计之后,我们就来说说隐形战斗机另外的一大要求:内置弹仓,现在大家可以来仔细看看,我带来的方案中其实只有左右两个弹舱。方案并没有布置单独的侧弹舱,或者更直接地说,由于我们机翼和机腹的高度差不大,所以侧弹舱和机腹弹舱被合并到了一起,侧弹舱是一片舱门,加上机腹弹舱的舱门,两片舱门的闭合处就是机腹和侧机身的折线过渡处。”

    这时候的杨辉定眼一看,才发现这弹舱的设计还真是只有两个,但是由于侧弹舱和机腹弹舱之间的打通,这弹舱的尺寸就绝对不小,就算是比起专门的攻击机F…35的弹舱,轻四的弹舱也绝对不会小,虽然前后只有两弹舱设计,不过肚量肯定不会小。

    而且,就杨辉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只需要定眼一看就能明白,虽然侧弹舱和主弹舱合并到了一起,但是侧面的舱门打开之后,若是设计的足够合理的话,这完全可以做到和F…35一样,在舱盖上安装红外格斗弹,这样能够算是有一个侧弹舱了。(。)

第八百二十九章:这设计有意思了() 


    轻四方案的弹舱布局倒是没有什么好值得多说的,首先作为一款轻型四代机的定位,设计师能够设计出两个大型弹舱本来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强入F…35肥电的弹舱设计方案中,不也是放弃了很多方面之后才获得了两个大型弹舱加侧弹舱嘛!

    甚至俄罗斯设计的T…50根本就没侧弹舱设计,共和国上一位面东北那边拿出的四代机方案,最后不同样也没有侧弹舱设计吗,相比之下倒是现在陆总师带来的轻四设计方案中,能够掏出两个大型弹舱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且现在最主要的一点,杨辉是一眼就看清楚了这次轻四方案中的弹舱设计方案明显还有一些继续挖掘的空间,若是设计能够足够合理的话,机腹的中轴线再掏出一个弹舱也还是很有可能的,到时候三个大型弹舱的设计方案就已经足够使用了。

    想到后续还可以再优化弹舱设计方案,倒是趁着陆总师歇口气的档口插上一句:“陆总师带来的设计确实很不错,至于弹舱的问题,我们后续还可以再优化,这方面可以先暂时不用太过于关注,我看还是继续说说这飞机的气动设计吧!”

    明显这次轻四的气动设计还没有全部说完,轻四气动设计中的亮点绝对不仅仅是进气道和机翼之间的巧妙配合,至少杨辉这时候就看出了进气口处的另外一点巧妙设计。

    陆总师一听到杨辉说这弹舱设计还有优化的空间,这时候倒也算明白情况,肯定是杨辉有什么新的想法,碍于一些特殊情况不好在这个时候直接说出来,因而只是提议暂时跳过弹舱设计,如此,陆总也就乐得把话题继续在气动设计上面。

    “关于气动的设计方案,这次确实还有一些新的设计被运用到进气道的设计当中,而这主要还是从美国的F…22战斗机设计中得到灵感,现在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进气口外侧,在这里我设计了一处折线,大家可是猜到了它的作用?”

    进气道外侧的折线设计,这是隐形战斗机必不可少的设计,从F…22的加莱特进气道时代开始,最开始这折线的作用只是基于隐身方面的考虑,起的作用和隐身战斗机机头设计中的折线一样。

    而这早就已经是所有隐身战斗机设计师们的共识,特别是之前已经对隐身设计有很多研究的于、宋两位总设计师,他们对这一设计是非常清楚,特别是于总师,在他的重四方案中也有同样的设计,不过碍于各种原因的考量,却没有陆总师的方案来的精巧。

    因而,于总师在看到陆总师方案的外侧进气道折线之时,也就免不了一番感慨:“陆总师的设计方案确实精巧,特别是在气动上的设计绝对是轻型四代机中的经典,地位恐怕是堪比三代机中的F…16啊!”

    能够用三代机中的F…16来形容轻四在四代机中的地位,看起来似乎是有些武断了,不过在杨辉听来却是非常有道理的,未来的四代机设计中已经很难再有三代机时代的那种多方撕逼大战,四代机时代主要还是中美两方来挑起大梁,而轻型四代机王者不外乎就是轻四和F…35之间进行角逐。

    而要说F…35项目,杨辉当然知道这是个什么坑比的项目,要用F…35和轻四来进行对比,杨辉首先在气动设计上就要给轻四判上一个完胜,要是以后的空战中两者相遇了,同样的情况下绝对是轻四胜过F…35。

    至少不管如何,F…35项目是联合攻击战斗机,为什么“攻击”会在“战斗”的前面,这明显就表明在早期的设计要求中,F…35是更加侧重攻击,不管后期美国盟友们的各种要求F…35强化空优,但飞机的身板设计在那里摆着,这F…35的气动根本就不是做空优机的料。

    但这时候参加会议的众人自然是不清楚F…35项目,至少这时候的JF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还没有开始,似乎上一位面的该项目也都是到了96年的时候才启动,甚至直到2001年才决定出最后选择哪一家的方案。

    虽然美国的军事装备研制很多时候公开度比较高,现在压根儿都还没有影子的项目,你怎么公开?

    倒是话音刚落的时候,陆总那边也是接着揭开谜底:“这DI进气道外侧的折线设计,它不仅仅是为了隐身设计的需要而存在的,当时我们在对F…22的气动进行风洞研究的时候就已经发现,F…22进气道的折线不仅仅是能够起到隐身作用,甚至我们还发现了它可以起到类似边条翼的作用,飞机大迎角飞行状态下还能够拉出有益的脱体涡流。”

    说到边条翼的时候,孙、吴两位新生代总设计师当然就能比较清楚了,仔细对这折线研究上一番之后,也就发现了这折线确实能实现一些边条翼的作用,折线能够拉出有益的脱体涡流,涡流在流过主翼上表面的时候可以实现很大的气动增益。

    孙总师前前后后搞清楚了这折线的作用之后,那也是各种佩服得紧:“这设计实在是太精妙了,真可谓是化繁为简啊!边条翼的设计从早期F…5的小边条开始,之后是F…18的型边条,再到后来便是我们YZ…1验证机上面的大边条,本以为大边条已经是边条翼设计的终极,却没有想到陆总师对边条翼的设计才是真的大师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