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军队这种情况,杨辉这种从上一位面而来的人自然是见过了太多。
毕竟这种事也并不是共和国所独有的,共和国的工业体系师承苏联,共和国这边会有的制度性漏洞,在苏联其实也是存在的。
当然,苏联自然是克服了这一问题,通过在军队、科研单位之间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间协调单位,从此之后就让苏联(俄罗斯)
的军事工业和军队有了一个很好的调节。
当然,作为共和国的一个潜在对手,苏联(俄罗斯)的一举一动都是逃不过共和国的观察。
在苏联(俄罗斯)通过设立新的中间调节单位军队、科研单位之间在军工项目中的问题之后,共和国自己看到效果之后,自然也有要好好学习一下。
这才有了共和国的四总部之一总装备部,这部门就是全面协调管理军队的所有装备研制,而这一部门的成立之后也的确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将共和国的装备研制协调的相当不错。
不过,总装的成立已经是98年的事了,现在肯定是很难指望上,杨辉也并不认为他有那个能力去推动军队制度的改革。
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把自己管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好,这已经是杨辉谢天谢地了5∞,。,而军队改革这种事常人是有多远都跑多远,杨辉肯定是不敢引火烧身。
问题现在杨辉肯定是知道,但有得时候就属于有心无力,杨辉看到这里也只能是默默的想些其他的办法。
当然了。把情况又拉回到这边的竞标中,奉天所这边也只能是默默的下台去。
虽然军队、科委都没有说奉天所的方案没戏了。但现实情况却是奉天所方案成功的可能已经是极为微小。
点点头,主持会议的西南科丁主任表示现在该下一个项目方案了。
而下一个方案。终于就要轮到西南科工上台,没有拿到第一个演讲的位置,但至少要拿到倒数第二个的压轴位置。
面对着所有人的目光,这西南科工的队伍也动了起来,李总师自然是走上了前台,这个时候是李总师的舞台。
杨辉这时候只是一个配角,亲自扛着模型资料,随同其他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往台上走过去。
模型这种东西肯定要大,只有模型足够大了之后。才能给人更加清楚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这次西南科工带来的超大模型。
缩小10倍的模型,总要比那些缩小30倍甚至很多倍的够味,当杨辉和其它工作人员将这大模型安装到位。
“嚯,又是一个常规的气动布局方案,看来这战斗攻击力还是要用常规气动布局为好,也不知道这西南科工和奉天所两单位之间,到底那一家的方案更合适。”
李总师还没有开始对方案进行介绍,同样也有人开始对西南科工的方案指指点点。进行着各种评测。
所谓指指点点肯定不可能是一个巴掌就拍响了,有人给出问题,自然也就有人要回答着。
“这倒是值得一看,虽然奉天所是国内军用战斗机的龙头老大。但这些年的表现也确实不尽人意。与之对应的西南科工就不一样了,典型的后起之秀,国内过的最滋润的军工单位。研制的歼七四、还有正在研制中的jf17战机都是响当当的项目,恐怕实力也是一点儿都不会弱。”
对于这边西南科工的大名。就如同树的影子一般,早早就在整个系统内如雷贯耳。
听了这句话。似乎感觉也还有一些道理,又想想这西南科工的光辉势力,心里是更加肯定这事靠谱。
“哎,你看这款飞机是不是有些奇怪啊,虽然是常规气动布局,但我感觉这款飞机在很多的细节方面都投着些诡异。”
第一次,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诡异来评论西南科工的方案,若是杨辉在这个时候听到的话,恐怕表情会相当有意思。
而这里的“诡异”并非指灵异,而是这些人在仔细观看了西南科工方案的大尺寸模型之后,心里对西南科工带来的方案有些奇怪。
自己旁边的这位用诡异来评论西南科工的方案,这位刚才还比较看好西南科工方案的大叔,也是非常精准地说出了这方案的诡异之处。
点点头,又指着台上的模型,一脸疑惑地说着。
“这西南科工的方案,首先在垂尾的布局上就完全不一样,前面的三个方案都是采用单垂尾,或者是双垂尾设计,但这西南科工却给整出了有外倾交付的双垂尾,这就显得有些不一般啊!”
标志性的外倾双垂尾,在这八十年代还是属于高科技的存在
后面的不要看,没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同时提高喷气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进效率,也就是怎样才能既提高涡轮前温度又至少不增加排气速度呢?答案就是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的基础上增加了几级涡轮,并由这些涡轮带动一排或几排风扇,风扇后的气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压气机(内涵道),另一部分则不经过燃烧,直接排到空气中(外涵道)。由于涡轮风扇发动机一部分的燃气能量被用来带动前端的风扇,因此降低了排气速度,提高了推进效率,而且,如果为提高热效率而提高涡轮前温度后,可以通过调整涡轮结构参数和增大风扇直径,使更多的燃气能量经风扇传递到外涵道,就不会增加排气速度。这样,对于涡轮风扇发动机来讲,热效率和推进效率不再矛盾,只要结构和材料允许,提高涡轮前温度总是有利的。
目前航空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分两类,即不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和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前者主要用于高亚音速运输机,后者主要用于歼击机,由于用途不同,这两类发动机的结构参数也大不相同。
不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不仅涡轮前温度较高,而且风扇直径较大,涵道比可达8以上,这种发动机的经济性优于涡轮喷气发动机,而可用飞行速度又比活塞式发动机高,在现代大型干线客机、军用运输机等最大速度为m0。9左右的飞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热机的原理,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参加推进的工质越多,所获得的推力就越大,不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由于风扇直径大,空气流量就大,因而推力也较大。同时由于排气速度较低,这种发动机的噪音也较小(。)
第五百零一章:这就是差距()
外倾双垂尾的设计在西南科工的技术积累中已经算是掌握的比较成熟的一种,至少也算是在定型的军用飞行器中使用过,光就是这一点就超越了很多单位对这种气动设计的研究。不过,这次西南科工方案可不仅仅只是在垂尾上面有过下功夫,同样引起了众人注意的还有那硕大地大边条翼设计。
“这飞机在边条翼的设计上好像也很有特点啊,就那边条的造型来看,明显要比奉天所方案所使用的边条翼更加大一些,我前不久好像还看到过西南科工在国内的科研刊物上有过对这种设计的介绍,他们说是叫做哥特式大边条翼。”
要说这西南科工这些年的技术进步,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也是有所公开的,特别是这种和诺斯罗普联合研制的技术,自然就更没有保密的必要。在这个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要想完全对一个项目保密虽然是可以做到,但这所需要投入的巨大资金完全和收益不成正比。
这些代价算起来都是相当不菲的,大边条翼技术这种东西虽好,但也还用不上对整个项目做到绝对的保密,最好的办法就是有限度的保密,即:核心的技术参数、数据做到保密就够了,至于说什么气动外形、明显的气动优缺点这些就干脆公开好了。
于是,这就有了⊙▼,。西南科工这些年的技术井喷,并不断有着各种亮瞎人眼的技术被研发、半公开,这些技术的半公开,不仅增强了西南科工的名气。同时也能给科研人员以极大的鼓舞。
想想一位科研人员辛辛苦苦的研究出技术之后,因为一纸保密要求就让这一技术没法公开。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绝对是非常大的打击,毕竟正常的科研人员都是人。爱点名声自然也是正常的,希望能把自己的研究出的技术拿出去炫耀一下,以此赢得同行的尊重,想必这也是大部分科研人员都盼望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边条翼技术被一些喜欢看书、关注细节的人所知道些皮毛也就一点儿也不奇怪,这时候台下的两人能够对这大边条翼技术的优缺点侃侃而谈,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西南科工在之前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公开。
“对,这东西就是西南科工的大边条翼技术,他们公布的消息就说这是和诺斯罗普公司联合研究的技术。以诺斯罗普公司在技术上的严谨风格来看,想来这大边条翼技术是确确实实如同西南科工宣传的那样。我甚至还听说西南科工现在研制中的jf17闪电战斗机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技术,不得不说这西南科工在常规布局气动技术上已经超过了奉天所很多。”
刚才还说的好好地,没想到一转眼就又把奉天所拉出来黑了一次,这真的是相当的令人悲伤。但话又说回来,奉天所方案采用的f16式小边条翼技术,的确要落后西南科工的大边条翼技术一些。而这对于奉天所来说可就不是一个好消息,只要是个人都能在看到这次奉天所方面的竞标人员面色并不怎么好看,看来这后面会有好戏看了。
所有人都看了这次西南科工带来的模型。但却并没有几个人看明白西南科工方案的精髓,dsi进气在这个时候还并没有被任何公开,这时候最多也只是有人对这个有些奇怪的进气道鼓包表示疑惑不解,心里面对西南科工方案又更添一些神秘之感。
随着最大的1比10模型安放到位、小一些的1比100模型被送到了科委、军队主要评审领导的桌子上。前期的准备就已经全部做好,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