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电信帝国-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零配件的质量有关,还与测试产品各项性能的仪器仪表有关,只有有了好的仪器仪表,你才能判断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好,才能知道产品存在哪些缺陷。才能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办公桌上的电话机突然叫了起来。

    正准备去食堂吃饭的姜新圩连忙拿起话筒,只听到苏鼎宇在里面幸灾乐祸地喊道:“姜新圩,姜新圩,快点打开电视,快点看午间新闻。你知道不,苏联乱了!苏联乱了!哈哈哈哈……”

    姜新圩微笑道:“他们乱他们的,你高兴什么劲?”

    苏鼎宇笑了一会,说道:“当然高兴啊。你想想我们被他们欺负成什么样子了,他们在我们北面和西北面驻扎了上百万的部队,而且都是机械化部队,我们能不担心吗?我们也得边境线上驻扎上百万的部队应对他们。你还不知道吧,前几年我们跟越南打仗,都不敢把北方精锐的野战部队派到南方去。只能用地方部队跟他们打。如果是精锐的野战部队跟他们打,越南人能撑几天?”

    姜新圩说道:“现在又不打仗了,管他苏联怎么样……”

    苏鼎宇说道:“如果苏联乱,他们相互打内战,那我们就更高枕无忧了。”

    姜新圩问道:“对我们公司有什么好处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苏鼎宇说道:“有啊。你想想,如果国家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防备苏联上,我们的军工厂就没有必要保持那么多,我们就用不着生产太多的军品。这些工人、设备、厂房就可以转为民用。我们就可以与更多的军工厂合作。就可以吸收更多有技术的工人。这些工人都不需要我们培养,有技术、讲纪律。多好。

    ……,呵呵,你还不知道吧,国家有关部门之前之所以不准备公开宣布单晶硅制造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用意就是为了迷惑外国人,更主要是苏联人的。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在单晶硅制造上的真实水平,就能推测出我们在控制技术上的水平,就能推测去我们导弹的水平。我们只有保持神神秘秘,他们才摸不到我们的底……”

    姜新圩打断他的话说道:“你就扯吧,一件小小的技术改进就被你上纲上线到国防。上线到国家安全了。”

    苏鼎宇说道:“这本来就是。……,你相信不,只要苏联乱下去,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国家有关部门找我们商量扩建工厂、招聘人员的事情,甚至有可能会请我们购买一些刚刚进行军转民的企业。没有战争风险,很多产能就必须释放出来,否则损失太大了。”

    姜新圩心里有点认同苏鼎宇所说的,但嘴里却开玩笑道:“这个可不一定。如果苏联真的发生内战,也许我们的军工厂反而会全速生产,甚至会动员我们都去军工厂,或者让我们替军方生产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什么的。”

    苏鼎宇吃惊地反问道:“为什么?”

    姜新圩故意一本正经地说道:“很简单啊,他们发生内战,肯定有两方甚至多方武装势力,他们打仗的话是不是需要很多武器、很多弹药。有的武装势力投靠西方,有的武装势力也许投靠我们。即使没有人投靠,肯定会有人向我们采购武器、弹药什么的。你说我国看到发财的机会会不会卖武器弹药出去?会不会赚这笔钱?”

    苏鼎宇哎呦了一声,说道:“会!当然会!就如以前两伊战争一样,相互敌对的伊拉克和伊朗都争先恐后地向我国购买武器呢,我国当时就把武器卖给了他们双方。反正死的是他们的人,我们有钱赚干嘛不赚?……,这样一来,那我们就难以招到军工厂那些技术工人了。真是倒霉,亏我还高兴了半天。……,嘿嘿,不过也好,只要国家赚钱,我们也无所谓,大不了我们慢慢培养自己的工人就是。”

    结束了与苏鼎宇的电话,姜新圩内心再一次激动起来,不过这次激动是因为他想到国内的情况变化,感觉自己企业腾飞的日子还真要到来了:有了大批从军工厂里出来的工人,有了明知道将来要发财的产品,现在的我该做些什么准备以迎接“人才过剩”的高峰期?

    他记得上辈子也是在苏联解体前后的时候,正是我国军工企业转型的高峰期,无数军工企业由军队移交给地方。一方面这些企业自谋出路,堂堂的军工厂开始生产防盗门、液化气罐等没有多少技术更没有多少利润的产品,以获得工人赖以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保障费用,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工人开始利用各种业余时间或者就是在上班时间溜出去给私人企业打工,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第二职业”这个崭新的名词……

    当时能够顺利转产并产生效益的军工企业并不多,而能够找到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去做第二职业的工人、技术员也不多,毕竟当时私营企业少、乡镇企业少,而工人也都很老实、本份,感觉出去自己找私活干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也容易被别人指指点点。

    所以大多数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都是在厂里苦捱,企业的领导们也是如过去一样等着上级安排生产什么产品,等待上级安排无事可做的工人、技术人员。

    而政府部门又哪里有本事安排他们?当时要材料没材料,要市场没市场,只能不断地劝说这些企业自己去找市场,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要他们自己去闯自己去生存。

    因此一来,工人、企业领导、地方政府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矛盾,如果不是后来政策放宽,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发展、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事情还不知道会闹到什么地步。

    ……

    想到这里,姜新圩心里一阵窃喜,如果这个时候大量接收有技术的工人、技术员,地方政府的官员们还不大喜,还不巴不得把这些无法安置下来的人往自己企业塞?人家小小的私人企业,其实最多算是家庭作坊都能吸引技术工人甚至技术员去那里打工,自己的企业还能不吸引大批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前来?

    就在姜新圩思考如何利用当前的局势悄悄扩大企业的规模,做一件利国利民更利己的事情,把闲散的技术工人、技术员收拢到自己手下时,远在莫斯科的梅奥妮正在狐疑地看着手里的电报。

    实际上,苏联莫斯科经过了开始一段时间的混乱后,现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开始那么混乱了,到今天凌晨电话包括国际长途都能打通了。

    现在乱的只是苏联的高层,其他机构都在观望,老百姓也是茫茫然。不过,因为担心电话被窃听,加上对苏联情报组织克格勃由来已久的恐惧,弗兰克尔也好、梅奥妮也好,都没有采取电话进行联系,而是通过家族的人脉动用了外交通信线路,通过大使馆之间发电报的形式来传递这些重要信息。因为大使馆具有外交豁免权,他们的信息传递受到各国的保护,不容许任何人任何组织截留、查看。

    电报是意大利驻我国大使馆发到意大利驻苏联大使馆的,再由驻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亲自送到梅奥妮的手里。

    (求推荐)(未完待续……)

    。。。

第247章 激烈争辩() 
这封电报的内容就是姜新圩与弗兰克尔昨天在电话里交谈的内容。

    只不过在电报的末尾,弗兰克尔加了一句话。那是他提醒并建议妹妹:如果苏联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他请妹妹不要犹豫,不要过于相信姜新圩的话而呆在那里,而是立马收拾行李离开莫斯科回国。

    显然,这是弗兰克尔对妹妹的关心,追求利润的他还是用亲情战胜了贪婪,宁愿银行损失一点也不想自己的妹妹陷入危险之中。

    莫斯科与我国相差五个时区,当姜新圩这里已经是中午的时候,梅奥妮这里还是清晨。

    不过因为莫斯科局势巨变,梅奥妮与银行里的其他高管与股东们都几乎没有睡觉,都在思考和讨论是撤还是留。以梅奥妮和在苏联聘请的高管以及少数其他高管坚持留下来,等待局势的变化再决定;而来自意大利来的股东以及从欧美聘请的大部分高管则趋向于走,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贪图一点点利润而拿性命做赌注。

    双方的意见很不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随着其他国家投资的银行高层、其他国家投资在苏联的企业高层陆陆续续离开莫斯科回国,梅奥妮周围的高管们开始更多地倾向于马上打包走人,倾向于将银行营业柜台关闭,只留下少量的管理人员守卫银行,就是那些苏联本地的高管也不好再劝说什么。

    本来梅奥妮是想留,舍不得停掉日进斗金的银行业务,但见大多数人都提议走,她也开始动摇了,如果不是弗兰克尔转来姜新圩的电报及时到,她或许就开始下令大家动身了。

    看到梅奥妮看着电报。几个高管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脸,想从她脸上看出这封电报的内容,想第一时间知道她的最终决定。

    看到她阴沉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看到她眼里开始露出一丝坚毅,那些准备留下、舍不得放弃目前大赚利润的苏联高管们一下高兴起来,而那些害怕苏联发生战争。害怕自己连人带财殒落在这里的人则有了更多的惊慌,心开始往下沉,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梅奥妮身边的那个老人身上。

    看到众人看着自己,见梅奥妮的目光从电报纸上抬起来正要说话,老人连忙说道:“梅奥妮,外公我想跟你单独谈谈。”

    梅奥妮的话被老人打断,正要继续说,但见外公目光严厉地盯着自己,不少高管也不满地看着。只好收住了已经到嘴边的话,说道:“好吧,外公,我愿意和你单独谈谈。”

    因为听闻银行效益好,听闻银行的管理采取了很多新鲜的动作,特别是在吸引顾客上很有一套,短短几个月银行吸收的卢布存款就已经超过了比这家银行早几个月进来的其他欧美银行,几个投资这家银行的股东大喜之下就怂恿刚刚回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