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拉伯面包这爿店就有,也是回教的影响。一叠薄饼装在玻璃纸袋里,一张张饼上满布
着烧焦的小黑点,活像中国北边的烙饼。在最高温的烤箱熄火后急烤两分钟,味道也像烙饼
,可以卷炒蛋与豆芽菜炒肉丝吃——如果有的话。豆芽菜要到唐人街去买。多数超级市场有
售的冷冻“炒面”其实就是豆芽菜烧荸荠片,没有面条,不过豆芽菜根没摘净,像有刺。
我在三藩市的时候,住得离唐人街不远,有时候散散步就去买点发酸的老豆腐——嫩豆
腐没有。有一天看到店铺外陈列的大把紫红色的苋菜,不禁怦然心动,但是炒苋菜没蒜,不
值得一炒。此地的蒜干姜瘪枣,又没蒜味。在上海我跟我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街我
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
,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
,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同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
乎乎的苋菜香。
日本料理不算好,但是他们有些原料很讲究,例如米饭,又如豆腐。在三藩市的一个日
本饭馆里,我看见一碟洁白平整的豆腐,约有五寸长三寸宽,就像是生豆腐,又没有火锅可
投入。我用汤匙舀了一角,就这么吃了。如果是盐开水烫过的,也还是淡,但是有清新的气
息,比嫩豆腐又厚实些。结果一整块都是我一个人吃了。想问女侍她们的豆腐是在哪买的,
想着我不会特别到日人街去买,也就算了。
在三藩市的意大利区,朋友带着去买过一盒菜肉馅意大利饺,是一条冷静的住家的街,
灰白色洋灰谷的三四层楼房子,而是一爿店,就叫RavioliFactory(“意大
利饺厂”)。附有小纸杯浇汁,但是我下在锅里煮了一滚就吃,不加浇汁再烤。菜色青翠,
清香扑鼻,活像荠菜饺子,不过小巧些。八九年后再到三藩市,那地址本就十分模糊,电话
簿上也查不到,也许关门了。
美国南方名点山核桃批(pecanpie)是用猪油做的,所以味道像枣糕,蒸熟烤
熟了更像。枣糕从前我们家有个老妈妈会做。三○年间上海开过一家“仿(御)膳”的餐馆
,有小窝窝头与枣糕,不过枣糕的模子小些,因此核桃馅太少,面粉里和的枣泥也不够多,
太板了些。
现代所有繁荣的地区都生活水准普遍提高,劳动减少,吃得太富营养,一过三十岁就有
中风的危险。中国的素菜小荤本来是最理想的答复。我觉得发明炒菜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
小小里程碑。几乎只要到菜场去拾点断烂菜叶边皮,回来大火一煽,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不
过我就连会做的两样最简单的菜也没准,常白糟蹋东西又白费工夫,一不留神也会油锅起火
,洗油锅的去垢棉又最伤手,索性洗手不干了。已经患“去垢粉液手”(detergen
thands),连指纹都没有了,倒像是找医生消灭掉指纹的积犯。
有个美国医生劝我吃鱼片火锅,他们自己家里也吃,而且不用火锅也行。但是普通超级
市场根本没有生鱼,火锅里可用的新鲜蔬菜也只有做沙拉的生菜,极少营养价值。深绿色的
菜叶如菠菜都是冷冻的。像他当然是开车上唐人街去买青菜。大白菜就没有叶绿素。
人懒,一不跑唐人街,二不去特大的超级市场,就是街口两家,也难得买熟食,不吃三
明治就都太咸;三不靠港台亲友寄粮包——亲友自也是一丘之貉,懒得跑邮局,我也懒得在
信上详细叮嘱,寄来也不合用,宁可凑合着。
久已有学者专家预期世界人口膨胀到一个地步,会闹严重的粮荒,在试验较经济的新食
物,如海藻蚯蚓。但是就连鱼粉,迄今也只喂鸡。近年来几次大灾荒,救济物资里也没有鱼
粉蛋粉,也许是怕挨骂,说不拿人当人,饲鸡的给人吃。
海藻只有日本味噌汤中是旧有的。中国菜的海带全靠同锅的一点肉味,海带本身滑塌塌
沉甸甸的,毫无植物的清气,我认为是失败的。
我母亲从前有亲戚带蛤蟆酥给她,总是非常高兴。那是一种半空心的脆饼,微甜,差不
多有巴掌大,状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麻撒在苔绿底子上,绿阴阴的正是一只青蛙的印象派
画像。那绿绒倒就是海藻粉。想必总是沿海省分的土产,也没有包装,拿了来装在空饼干筒
里。我从来没在别处听见说过这样东西。过去民生艰苦,无法大鱼大肉,独多这种胆固醇低
的精巧的食品,湮灭了实在太可惜了。尤其现在心脏病成了国际第一杀手,是比粮荒更迫切
的危机。
无疑的,豆制品是未来之潮。黄豆是最无害的蛋白质。就连瘦肉里面也有所谓“隐藏的
脂肪”(hiddenfat)。鱼也有肥鱼瘦鱼之别。
前两年有个营养学家说:“鸡蛋唯一的功用是孵成鸡。”他的同行有的视为过激之论,
但是许多医生都对鸡蛋采配给制,一两天或一两个星期一只不等。真是有心脏病血压高,那
就只好吃只大鸭蛋了。中外一致认为最滋补壮阳的生鸡蛋更含有毒素。
有人提倡汉堡里多搀黄豆泥,沾上牛肉味,吃不出分别来。就恐怕肉太少了不够味,多
了,牛肉是肉类中胆固醇最高的。电视广告上常见的“汉堡助手”,我没见过盒面上列举的
成份,不知道有没有豆泥,还是仍旧是面包屑。只看见超级市场有煎了吃的素腊肠,想必因
为腊肠香料重,比较容易混得过去。
美国现在流行素食,固然是胆固醇恐慌引起的“恐肉症”,认为吃素比肉食健康,一方
面也是许多青年对禅宗有兴趣,佛教戒杀生,所以他们也对“吃动物的尸体”感到憎怖。
中国人常常嘲笑我们的吃素人念念不忘荤腥;素鸡素鹅素鸭素蛋素火腿层出不穷,不但
求形似,还求味似。也是靠材料丰富,有多样性,光是干燥的豆腐就有豆腐皮豆腐干,腐竹
百叶,大小油豆腐——小球与较松软吸水的三角形大喇叭管——质地性能各各不同。在豆制
品上,中国是唯一的先进国。
只要有兴趣,一定是中国人第一个发明味道可以乱真的素汉堡。譬如豆腐渣,浇上吃剩
的红烧肉汤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见它吸收肉味之敏感;累累结成细小的一球球,也比
豆泥像碎肉。少搀上一点牛肉,至少是“花素汉堡”。
(一九八八年)
“嗄?”?
在《联合报》副刊上看到我的旧作电影剧本《太太万岁》,是对白本。我当时没看见过
这油印本,直到现在才发现影片公司的抄手代改了好些语助词。最触目的是许多本来一个都
没有的“嗄”字。
《金瓶梅词话》上称菜肴为“嗄饭”,一作“下饭”(第四十二回,香港星海版第四七
二页倒数第四行:“两碗稀烂下饭”)。同回稍早,“下饭”又用作形容词:“两食盒下饭
菜蔬”(第四七一页第一行)。苏北安徽至今还保留了“下饭”这形容词,说某菜“下饭”
或“不下饭”,指有些菜太淡,佐餐吃不了多少饭。
林以亮先生看到我这篇东西的原稿,来信告诉我上海话菜肴又称“下饭”并引《简明吴
方言词典》(一九八六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吴言区包括上海——浦东本地——苏州、宁波、
绍兴等江浙七地),第十页有这一条:
下饭(宁波)
同“嗄饭”
举一实例:
“宁波话就好,叫‘下饭’,随便啥格菜,全叫‘下饭’。”
(独脚戏“宁波音乐家”)
林以亮信上说:“现代上海话已把‘下饭’从宁波话中吸收了过来,成为日常通用的语
汇,代替了小菜或菜肴。上海人家中如果来了极熟的亲友,留下来吃饭,必说宁波话:‘下
饭呒交(读如高)饭吃饱。’意思是自己人,并不为他添菜,如果菜不够,白饭是要吃饱的
。至于有些人家明明菜肴丰盛,甚至宴客,仍然这么说,就接近客套了。可是在日常生活的
谈话中,下饭并不能完全取代小菜,例如‘今朝的小菜哪能格蹩脚(低劣)!’‘格饭店的
小菜真推板!’还是用小菜而不用下饭。”
我收到信非常高兴得到旁证,当然也未免若有所失,发现我费上许多笔墨推断出一件尽
人皆知的事实。总算没闹出笑话来,十分庆幸。我的上海话本来是半途出家,不是从小会说
的。我的母语,被北边话与安徽话的影响冲淡了的南京话,就只有“下饭”作为形容词,不
是名词。南京话在苏北语区的外缘,不尽相同。
《金瓶梅》中的“下饭”兼用作名词与形容词。现代江南与淮扬一带各保留其一。历代
满蒙与中亚民族入侵的浪潮,中原冲洗得最彻底,这些古色古香的字眼荡然无存了。
《金瓶梅》里屡次出现的“嚣”(意即“薄”)字,如“嚣纱片子”,也是淮扬地区方
言,当地人有时候说“薄嚣嚣的”。
“嚣”疑是“绡”,古代丝织品,后世可能失传或改名。但是在这一带地方,民间仍旧
有这么个印象,“绡”是薄得透明的丝绸,因此称“绡”就是极言其薄。
《金瓶梅》里的皖北方言有“停当(妥当)”,“投到(及至)”,“下晚(下午近日
落时)”。我小时候听合肥女佣说“下晚”总觉得奇怪,下午四五点钟称“下晚”——下半
夜?疑是古文“向晚”。“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人渐
渐不经意地把“向”读作“下”。同是齿音,“向”要多费点劲从齿缝中迸出来。旧小说中
通行的,没地域性的“晌午”,大概也就是“向午”。
已经有人指出《金瓶梅》里有许多吴语。似乎作者是“一个南腔北调人”(郑板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