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此后的几年,百姓繁衍生息,幽州的人口也从八万增加到了现在的八十七万,比战前还要多!”
“至于后来的二十五载,二十六载,哪一载的战争不是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哪一载的战争不是带来了长久的安宁?”
说到最后,蒋元让的神情激动无比。
“不错!还有西南之战,蒙舍诏国主阁罗凤野心勃勃,暗地里和乌斯藏大将火树归藏、大钦若赞勾结,组成联盟。如果不是少年侯和安南都护军浴血奋战,几十万蒙乌联军从洱海挥军北上,你们知道会是什么下场吗?西南近百万民众早就深受蒙乌联军的屠戮,哪里还能像现在这么安宁?怛罗斯现在十万火急,少年侯和高仙芝大人之所以在得胜后不撤回,是因为奉行‘攘敌于外’的政策,不希望大唐和西域的百姓受到大食、乌斯藏和西突厥的威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少年侯悬挂在书房中的对子,现在整个京师之中还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样的忠臣良将,难道就是诸位口中那种不顾百姓生死的好战武夫吗?”
“兵贵神速,怛罗斯还有数万的大唐战士等待着救援。微臣奏请,即刻出兵,立即支援!”
听到蒋元让的话,其他武将也忍不住激动起来。兵部侍郎曹乾宗手持笏板,也忍不住走了出来。
就算被太史令记入史册,遗臭万年又如何?有些话今天不说,以后都没有说的机会了。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听到蒋元让和曹乾宗的话,整个朝堂中的武将忍不住热血沸腾,纷纷出声附和。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能站在这里的武将,哪一个不是有着拳拳爱国之心。怛罗斯之战,看似是一隅之争,但事实上,关系到整个西北和大唐的安危,这种时候,谁又能够真正的置身事外。
满朝武臣纷纷出列,别说是太史令颜文彰,就连所有的文臣都被震住了。从圣皇即位到现在,甚至再往前,从太宗时代追溯起,朝堂上的争议只要涉及到文武,大部分都会以武将的退缩而结束。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众武将这一次的态度居然这么的坚决,在太史令在场的情况下,哪怕明知可能会被冠以“好战”之名而载入史册,甚至可能被后世所诟病,但依然毫不退缩。
“陛下,臣有话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醇厚的声音突然从大殿中响起。听到这个声音,所有的文武大臣,连同太史令颜文彰在内,瞬间全部安静下来,纷纷朝着那道人影看了过去,就好像那个人身上拥有某种无形的魔力一样。
兵部尚书章仇兼琼,同时也是前任的安南大都护。整个军方,章仇兼琼绝对属于最顶尖的存在之一,他说话的分量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圣皇历二十六年,当时微臣还是安南大都护,那时西南对乌斯藏用兵,正是微臣的主意,所以这件事情,微臣有话语权。”
章仇兼琼一身紫色朝服,从班列中走了出来。他低着头,手持笏板,神情严肃无比:
“此战之前,微臣派出的探子回报,大钦若赞和火树归藏在阿里王系高原上,汇集了大量的兵马,准备对大唐用兵,自前朝先皇时开始,乌斯藏就一直寇边不断。先皇元武十六年,战争在西南爆发,十三万七千百姓受到波及被杀。元武二十一年,二十一万百姓受到战争波及,死伤惨重。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一直到微臣统领兵马的前几年,所有战争莫不如是。”
“正因如此,所以这一次察觉到大钦若赞和火树归藏的行动,微臣决定抢先一步发难,对乌斯藏用兵,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避免波及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这一战虽然安南都护军死伤不少,但是所有百姓秋毫无犯。更重要的是,这一战击杀了大量的乌斯藏兵马,使得此后十几年,乌斯藏阿里王系再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侵略西南。”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朝堂发难!(三)()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一场战事在章仇兼琼的口中娓娓道来,展现在众人面前。这里面很多细节,对于当时朝中的重臣来说,是完全不知情的。甚至就连太史令颜文彰也是第一次听说,连忙朝着远处打了个手势。廊柱下,早有一名太史丞盘坐在地上,挥毫铺墨,迅速的记载下来。
“战争,诚非得已,并非我等武将好战,而是局势所迫。战争最后的目的,依然是保护百姓。只是保护百姓有很多种方法,或者御敌于内,等待敌人攻击,大军再出动,还有一种是御敌于外,主动防范战争。只是诸位大臣更加倾向于前者,而我等选择的是后者而已,没有对错,只是理念方法不同。另外,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只要有战争,就有伤亡。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有一点,不管是战是和,我们武将护卫大唐,庇佑百姓的心,和诸位都是一样的。”
最后一句,章仇兼琼的声音诚恳无比。文武之争,就是战与和的理念之争,身为兵部尚书,章仇兼琼不可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怛罗斯的情况,微臣不在其中,也没有办法判断详细情况,但是微臣相信少年侯,也相信陛下的眼光。既然少年侯和高仙芝大都护上书朝廷,请求增兵,那怛罗斯的情况必然是危机到了极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微臣奏请陛下,立即增兵西北,驰援少年侯。”
说完最后一个字,章仇兼琼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如释重负。
西南之战,章仇兼琼欠了王冲一个巨大的人情,如果不是王冲,章仇兼琼不但无法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而且那些跟随他十几年的安南都护军战士,也要尽数葬身洱海。现在怛罗斯之战,章仇兼琼也算是还他一个人情。
更重要的是,对于怛罗斯的战事,章仇兼琼有着自己的判断。作为军中的名将,大唐顶尖的帝国大将,章仇兼琼的判断和王冲如出一辙,如果不迅速增兵西北,真的让三方联盟,恐怕整个中土大地都会随之震撼。
“哼,荒唐!你们武将连年用兵,劳民伤财,还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来,章仇大人还真是能言善辩啊!王大人,你也是这么看的吗?”
一个声音道,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另一侧,一直皱着眉头,沉吟不语的王亘身上。
“咯噔!”
感觉到众人的目光,王冲的大伯王亘心中猛地一跳,脸色顿时一片青一片紫。整个朝廷,再没有比他位置更微妙,也更尴尬的了。王亘本是文臣,属于文道一脉,但是王严、王符、王冲却是典型的武将,整个王家又属文,又属武,典型的将相之家。
而往前追溯,所有一切的源头,都出在九公身上。九公虽是文臣,但却通武略,并且带领兵马,横扫东西突厥和乌斯藏,立下赫赫战功。
甚至更进一步,这次文武之争闹得这么大,连太史令都牵涉其中,起因就是王家的王冲。
“这……”
王亘第一次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棘手。参与朝政这么久,王亘经历过许多的大风大浪,有些危机甚至足以威胁整个王家,将王家整个连根拔起,不管是之前的节度使事件,还是太真妃事件,都超过了这次的怛罗斯之争。
但是王亘宁愿去面对那种状况,也不愿意陷入这种棘手的文武之争。
文臣厌战,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王亘只要说出一个战字,和众文臣的意见相左,以后就会被众文臣孤立,没有众文臣的支持,王亘一脉以后在文道的路就走到了尽头。而如果王亘支持文臣,那么必将使天下武将心寒。
这一次的文武之争,之所以那么激烈,蒋元让等军中老臣宁愿冒着被文臣口诛笔伐的危险,也毫不退让,为的就是支援王家,以及王亘远在怛罗斯的侄子王冲。如果王亘在这个时候反对众将,不但令王家陷入不义之地,同时也会将王冲送入死地。
这一刹那,王亘心中天人交战,左右为难。
“王大人不必为难,我来替你说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苍老、威严的声音突然从大殿上传来。听到这个声音,王亘心中猛地一颤,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是纷纷震动,向着大殿上方看了过去。
太师!
望着紫檀长椅上那道宽袍大袖的身影,众人脑海中陡然闪过一道相同的念头。只见大殿上方,一直岿然不动,闭目养神的太师不知什么时候睁开眼来,双目之中迸射出强烈的精芒。
太师、太傅、太保,号称当朝三公,三人之中,又以太师为首。
太师德高望重,在朝野之中拥有巨大的影响。甚至连当今圣皇都敬重无比。
每次早朝,所有的文武大臣,全部是站班入列,只有太师由圣皇置了紫檀椅,安放在距离圣皇最近的位置,以示尊重。太师年事已高,对于朝堂上的事情,他很少插手。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殿上旁听,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
这一次怛罗斯的事件,众人本来以为太师只是在殿上旁听,却没有想到太师居然罕见的插手到了,由怛罗斯事件引发的文武之争中。
太师是文臣之首,他突然插手到此次的朝堂之争,分量顿时截然不同。
“该死!这是怎么回事?居然连太师都出来了!”
这一刹那,就连章仇兼琼也忍不住心中震动,隐隐有种不妙的感觉。
他虽然位居兵部尚书,权力极大,但是论起在朝中的威望和影响,章仇兼琼还差得很远。
“陛下,老臣只有一句话……”
紫檀椅上,太师拂了拂宽大的衣袖,缓缓站了起来。那一刹那,一股庞大的气息如山如海,猛然从他身上爆发出来,一刹那间,整个大殿寂静无比,针落可闻,无数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国虽大,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