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文道再让他们失望,那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没有希望,那他们所等待的便只是死亡。
可随着杨子铭大胜白元禹,这让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因为白元禹乃是武道的至强代表,而杨子铭是文道的至强代表。
这两人的战斗,无异于文道与武道的终极对决。
结果是文道胜了,换句话说,文道对这个世界的作用将大于武道。
而他们,也会因为学习文道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道,从而保护他们所想要保护的一切。
于是,洪京城内的儒生的身份瞬间被提高了一个档次。
因为他们是文道中人,是这个世界的未来。
“丞相,朕一时糊涂,还望丞相见谅。”
唐皇在没有得到杨子铭任何传讯的情况下,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
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十日前还对杨子铭辞官一事不置可否的他,今日却又称杨子铭为丞相。
或许对他而言,丞相只是一个代称,人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对于杨子铭而言,丞相不只是一个代称,更是一种能力的认可与信任。
当这份信任破碎之后,再想粘合,只会留下疤痕。
于是,杨子铭微微拱手道,“臣辞官已久,还望陛下自重。”
话音落下,杨子铭转头便进入城中,留下唐皇一杆人等在风中凌乱。
杨子铭之所以会入相,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儒家,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唐国有感情。
唐国的江山,每一寸土地,都曾是他的先祖打下来的。
尽管现在已经易主,可是他也不忍瞧见在这土地上的百姓仍然懵懂无知,民智不开。
他入相,为的便是通过发展儒家,整顿朝纲,进而壮大唐国。
可是唐皇对儒家的态度,让他看清了这一切。
既然上位者并不懂什么才叫仁人志士,圣贤治世,那他也没必要辅佐如此庸主。
所谓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唐皇,不值得。
于此,他现如今要做的,只是大力发展儒家,并坐镇洪京城,以最快的速度将儒家推向全国。
在林南城之时祝明飞与白彦就曾讨论过,临溪剑派一战之后,唐皇彻底失去了底气。
他自然不会再为难儒道传播。
可即便如此,杨子铭也要坐镇洪京城,以防万一。
倘若唐皇兀自要在暗中捣鬼,那他杨子铭自然不会再有任何留情。
当日在临溪阁之时,杨子铭便曾说过。
祝明飞与白彦已经返回天元城,杨子铭孤身入城。
但当他迈入城中之时,城中无数百姓夹道欢迎,场面热烈堪称史无前例,即便是唐皇出巡,也决计没有这等隆重。
最为关键的是,这是百姓自发的,并未有人要求他们。
当书院中人前来,杨子铭这才知道,原来是冯行道与青林侯将消息传出来的。
正说着,冯行道与刘默阳联袂而来。
“恭喜恭喜,杨兄一战成名,日后大唐上下再无人可挡儒家之道!”
冯行道拱手道贺,脸上洋溢着万分的高兴。
不擅言词的刘默阳也是畅怀大笑着拱手示意。
杨子铭摆手道,“二位高抬在下了。”
“夫子传道八国,文道昌兴早已不可阻挡,在下不过是夫子门生,沾了夫子光辉而已。”
这个功劳,杨子铭自不可独占。
若无殷明传道,只怕他杨子铭而今仍旧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百姓,何时才能走到如今这地步?
冯行道与=刘默阳闻言,相视一番均是大笑。
冯行道道,“杨兄,你也太谦虚了。”
“白元禹一死,大唐之中决计再无人敢对儒家说三道四,殷明那小子若是知道了,也定然会为你自豪的。”
此言倒是不假,毕竟殷明此次并未出手,目的便是让杨子铭自己去赚取声望。
白元禹不过是杨子铭的垫脚石罢了。
三人入得书院,冯行道还未落座便俯首过来,低声道,“近日朝中闹腾得紧,皇帝已经没招了。”
言罢,冯行道饶有深意的看了杨子铭一言。
而一旁的刘默阳则是眼观鼻,鼻观心,未曾言语,好似并不知道此事。
杨子铭如何不懂冯行道所言,闻言当即摆手,“冯兄切不可再言。”
“我杨子铭虽未读过多少圣贤书,但圣贤之礼,却也知道不少。”
“唐皇糊涂,不知儒家大义,那是他的损失。”
“我等尽心传道即可,至于其他,夫子自有分寸。”
杨子铭的话,重点落在了最后一句之上。
说到底,八国形势究竟会如何,最终还是要看殷明如何处置。
唐皇虽然没招了,但他毕竟还是皇帝。
杨子铭不会某朝篡位的同时,也决计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陷整个儒家于不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子铭不曾懂得什么大道理,可是这些小道理,他却一直谨遵。
本章完
第650章 玉书()
文道与武道的终极对决落下帷幕,最终文道取得胜利。
于是八国武道中人再无任何反驳的余地。
八国文道,再无任何阻碍,大兴矣。
而八国文道的气运顿时如滔滔江水一般汇聚于天元城书院顶端。
殷明召集八国文道首主,在此感应文道气运,修炼聚合,一时间文气如潮,笼罩天下。
天下百姓何时见过如此磅礴的文气,纷纷置身其中炼化文气,八国百姓的战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也正是因为如此,八国百姓对文道的崇仰之情更甚,文道气运随之更盛。
八国首主,诸如甘乐,元启,林秋蓉等人,纷纷突破小圣,跻身文道圣者。
而杨子铭,白彦等人则稳稳的站在了圣者巅峰,等待着晋入真圣。
至于殷明,谁也不知道他的修为已经达到何种地步。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而今的殷明已经是八国之中的修为第一人。
只是,自回到天元城之后,殷明便再也没有展现过修为实力。
尽管书院之巅文气滚滚,可也未见殷明现身,整整三年过去,殷明一直在虚无之境之中闭关。
然而就在今日,虚无之境之中却忽的传来些许响动。
八国首主纷纷抬头,只见殷明身着一袭青白相间的道袍出现在虚空之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秒;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整整三年,八国的文道气运全部沉淀在天书院之巅。
至此,殷明之道的积淀已经足够。
于是,他决定著《道德经》,立道教。
天下万道,始终离不开道教。
殷明之前在宇国未曾立道教,便是因为那时候时机并不成熟,而且文道气运也不足以支撑。
而今文道昌兴,天下万道再无任何阻塞,时机到了。
“恭迎夫子!”
天元城内响起震耳欲聋的声音。
殷明俯视下方,缓缓开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话到这里,殷明顿了顿,手中朱笔在身前微微一荡,一页玉蚕纸上立时出现了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
正是“道德经”!
随后,无数经文犹如甘霖一般从天而降,附在玉蚕纸之上,一声声恢宏的大道之音从九霄之中传来,响彻寰宇。
“今日,本座著《道德经》,立天下万道之主,道教!”
话音落下的瞬间,玉蚕纸之上的道德经经文忽的化作璀璨星光,铺天盖地往四方八方穿透而去。
于是,《道德经》经文在瞬间传遍八国!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八国之中立时响起《道德经》的经文,世人皆供奉,无有不尊者。
八国首主立在天书院之巅,细心感受着《道德经》经文,一时间均有感悟,修为攀升,文道气运一时间突破天际,在万丈虚空之中形成一个大大的太极图。
“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万物。”
“阴抱阳,生天地万物,生仙佛,生圣,生贤,俱以从道而生,生生化化,无极无穷之妙哉。”
随着八国首主的声音响起,天元城中的阴阳池忽的爆射出一道金光,与天空中的太极图相连。
顿时,世间无论是儒家,墨家,法家还是阴阳家,兵家等,所有文道之家的大道文字尽皆汇聚于那金光之中。
虚空之中的太极图于下方阴阳池均是亮起万丈光芒,交相辉映,壮观之极!
“夫道,莫穷其根本,莫测其津涯,而有大圣人禀之而生于其间。”
“故谓之无始者,起乎无因,为万道之先。”
“无光无象,无色无声,无宗无绪,无师无上,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
“故称大道,合之为自然,离之为道德!”
殷明的声音透过《道德经》的经文传遍天下八国。
道教立!
而这时,虚空之中的太极图与城中的阴阳池再度喷薄金光。
只见两道金光在虚空之中猛然碰撞,无数大道文字顿如雨点一般纷扬而洒。
城中百姓皆是抬头仰望,目光之中满是敬畏。
随着大道文字洒落,百姓们只觉体内文气躁动,纷纷有突破的迹象。
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