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冢谝惶跆醴被慕值郎希邓砹死慈送酱Χ颊孟宰派突盍Α6郧暗哪切┢蜇っ牵济挥辛恕8衿娴氖牵以诖蠼稚峡吹搅似担枚嗪枚嗟钠怠!�
“巴兰德,你说我张林的智慧无人可及,岂不是在说你们的威廉陛下的智慧也在我之下了?你就不怕你们的德皇威廉二世听到之后会不高兴?”张林当即半开玩笑地笑着说道。
“额?这?”巴兰德当即一脸愕然。
“哈哈,你放心,我不会告诉你们威廉皇帝的。再说了,我也不认识他啊~”张林当即大笑着拍着巴兰德的肩膀。
“哈哈,张林少爷您,您还真爱开玩笑。”巴兰德只能尴尬地陪着笑。在这个时代,敢拿一个皇帝开玩笑的,恐怕也只能是另一个皇帝了。
“对了,巴兰德老兄啊,你今天来找我,应该不止是找我叙旧的吧?咱们,是不是先将正事谈了?”玩笑过后,张林脸色的笑意稍稍收敛,看向了身侧的巴兰德。
“的确有事情。”巴兰德点了点头,“是关于军购的。”
“军购?”张林有些不解。一旁的徐日新和张冲,脸上同样闪过不解。在两年之前,大华或许还需要从德国购入一些克虏伯重炮,但自从克虏伯重炮成功地被大华的机械专家们高仿之后,在军工领域,大华便已经不再需要向德国购买任何军工产品。至于军舰,在大吨位军舰领域,有着深厚底蕴的德国的确强于大华,但拥有十来万船匠工人的大华帝国,目前已经不再需要从别国购入军舰。以大华的造舰能力,能外购的战舰,已经基本上有能力自行建造了。
“巴兰德,虽然我也很想帮你,但我大华目前财政紧张,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来……”
“不不不,张林少爷,您误会了,我不是要您买,而是我们德国向您购买,这次军购,我们德国是买家。”巴兰德当即摆手,摇头解释道。
“你们德国向我买?”张林依旧一脸疑惑。
“不错,今日我前来,就是奉威廉陛下的命令,向您提出军购意向。”巴兰德正色地点了点头。
“你们想要买什么?军火?”张林问询道。擦,该不是惦记上我的1892式或者全自动机枪吧?全自动武器的技术,本少爷现在还不想卖呢!
“不是军火,是军舰。”巴兰德回答道,“威廉陛下迫切地拥有一支可以与法国对抗的强大海军,但我德国海军工业毕竟起步较晚,短期内根本无力与英国和法国这样的海军强国对抗。威廉陛下想到了在中国的盟友,特派我前来与您协商定制军舰事宜。”
“你们德国,要向我大华,订购军舰?”张林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当即一字一句地追问求证着。同样的,一旁的徐日新和张冲,脸上均则是喜惑参半。
“不错,的确如此。”巴兰德点着头。
“呵~”张林当即发出了一声哼笑。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德皇威廉二世那个傻缺,怎么会想到向本少爷订购军舰?不过转眼一想,张林倒也释然了。这些年,张林集团所表现出来的船舰军工能力已经不弱,每年下水军舰的吨位也是相当惊人。
“张林少爷,您,不乐意?”巴兰德试探性地问着张林。
“不是,这是好事啊。”张林笑着摇头,随即拿起手侧的茶杯喝起了茶,“先说说你们的报价和所需军舰的数据吧。”
“我们要向您订购六艘大青龙级……”
“扑哧~”张林的一口茶直接喷射而出。
“咳咳,你,你确定是六艘?另外,你确定是大青龙级而不是青龙级?”差点被呛到的张林急切地追问着巴兰德。
只见巴兰德异常严肃地点了点头。
“那你们出价多少?”张林神色严肃地继续追问着。
“每一艘1400万马克。”巴兰德直言道。
“一艘70万英镑?”张林稍稍思考了起来。一艘大青龙级战列巡洋舰的实际造价约为60万英镑,也就是说,自己每为德国建造一艘大青龙,就能够纯入利润10万英镑。六艘大青龙,这便是60万英镑的直接利润。对张林而言,60万英镑虽然不多,但通过建造这6艘军舰,却是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并为船厂积累大量宝贵的建造大型军舰的经验。不得不承认,这笔来自德国的军购订单,很对张林的胃口。
“80万英镑一艘。”在稍作思考之后,张林转向巴兰德,一脸正色。
巴兰德瞬间瞪大了双眼。刚刚还在老朋友老朋友地套交情,可这才一小会,张林立马就变成了一副奸诈狡猾的商人嘴脸。
要价80万英镑一艘,这不是狮子大开口是什么?
“张林少爷,80万英镑太多了。”巴兰德一脸难色。
张林耸了耸肩,道:“当初我向你们德国提出军购青龙级升级舰的时候,你们德国对我张林的报价就是80万英镑一艘。所以,我今日提出80万英镑一艘的要价,也是相当合情合理。”
“这个价钱我决定不了。”巴兰德摇了摇头。大概四年前,英国和德国都打算建造6300吨级青龙舰的升级舰,张林就分别向英国和德国提出了军购意向,希望英德两国多建造一至二艘青龙级升级舰以卖给张林。而那个时候,英国拒绝了张林的军购请求,而德国虽然同意为张林建造青龙级升级舰,但却要价80万英镑一艘。最后,张林凭借着三联装技术和在蒸汽动力领域的优势,选择与德国合作建造大青龙级。
“亲爱的巴兰德,我的老朋友,那你能够决定的价钱是多少?”张林扬头一问。
第166章 这算是逆袭吗?(下)()
“亲爱的巴兰德,我的老朋友,那你能够决定的价钱是多少?”张林扬头一问。
“75万英镑。”巴兰德回答道。
“好,亲爱的巴兰德,就冲着你是我的老朋友,我给你这个面子,就以75万英镑一艘的价钱,我给你们德国建造6艘,并保证在2年之内交付。”张林当即豪爽地答应了。德国佬的钱,能多赚一块是一块。
“此话当真?”见张林答应,巴兰德很是兴奋,竟然直接惊喜地站了起来。
“亲爱的巴兰德,你别忘了,我除了是你的老朋友之外,我还是大华帝国的皇帝。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君无戏言。”张林缓缓站起身,脸上露出着君王特有的不怒自威。
“少爷,咱们真的给德国建造这多达六艘的大青龙级战巡吗?”待巴兰德离开之后,徐日新和张冲不解地看着张林。
张林当即微微一笑,道:“军备竞赛,劳民伤财。其实,我根本就没打算参与到各国海军军备竞赛之中,目前正对即将闲置的那些万吨级船坞发愁。这下倒好,德国竟然主动向咱们定制军舰。如此一来,既可以为船厂积累批产大型军舰的经验,磨练我大华十数万船厂工人,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地对外示弱,内敛我大华皇家海军的实力,可谓一举两得。现在这种情况,就好比刚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简直就是爽翻天了。德国佬,果然一直都很有爱!”
“少爷,那可是六艘啊!”徐日新提醒道。
“是啊少爷,六艘9500吨的大青龙级战舰,咱们建以自用不更好吗?”张冲一脸不解。
“我大华目前的海军总吨位有点飘,海军实力也已经有些虚浮。尤其是在大吨位军舰领域,尤为缺少能够驾驭大型军舰的高素质海员。所以,单纯的海军总吨位上的过快膨胀,对我大华海军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另外,为了保持几大船厂的活力,并为后期建造超吨位军舰积累经验并进行技术储备,我们又必须持续建造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各种军舰。这是一种矛盾,一种必将造成大量浪费的矛盾。英国之所以能够批产万吨级战列舰,根本原因乃是大英帝国拥有着两百年的海洋工业的积累。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积累去沉淀,只能以一种近乎浪费的方式来缩短自己海洋工业的发展历程。在海洋工业这一块,我们的底蕴毕竟太薄了,暂时只能走消耗高、成本高的粗放型发展路线。当然,随着经验和技术不断被积累,我们的粗放型产业将会不断被精化,并开始向着集约型转型。”
“德国佬突然找上我们,并要我们为其建造军舰,这对我们大华帝国而言,既能够避免滥造军舰所造成的浪费,又能够进一步精化我们的粗放型海洋军工,绝对是一举多得。”
“所以,别说是六艘,就算是12艘,只要德国人出得起价钱,我也照样会答应给德国人造!”张林款款而言,向张冲和徐日新道明其中利害。
在张林的解说下,张冲和徐日新也算是基本明白了张林的用意,心中对张林的钦佩和崇拜更加盛了。如果没有张林超时代战略眼光作为指引,大华帝国之崛起恐怕要走很多的弯路。
在第二天,张林便是与得到德皇威廉二世全权授命的巴兰德公使签订了军舰订购合同,直接敲定了这笔交易额高达450万英镑(折合9000万马克)的军舰买卖。而出于某些国际方面上的考虑,张林与德国统一了对外口径,均对外宣称与对方签订的是一笔交易额为300万英镑的军舰买卖:德国政府以50万英镑一艘的价钱向大华帝国定制了6艘6350吨位级的青龙级战列巡洋舰。
既便是如此,德国向大华订购军舰的消息依旧震惊这整个世界。
作为工业强国的德国,主动向大华帝国订购军舰,而且一口气订购了多达6艘,这是对大华帝国海洋工业实力最为直接的肯定,象征着大华帝国已经正式取得了国际海军俱乐部的入场券,并将从此栖身于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
出乎张林预料的是,德国人给张林送来了国际俱乐部的入场券,而英国人却是马上给张林送来了VIP卡。
在与德国签订军购合同的第三天,英国公使窦纳乐爵士突然到访,并直接向张林抛出了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