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觉还可以,真有点削铁如泥。”
“好,用你的刀把这颗子弹劈开,我要看一下里边的情况。”
“好吧,看我的。”于是张佳扬举起钢刀,用力将铜制的子弹外壳劈开,史老将带药的那端拿起,闻到一股烧焦的火药味道,自己顿时感到很是奇怪,子弹没有击发时,里面的火药就已经燃烧过了,史老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刘欣走了进来,看到三个人在看的子弹,顿时明白道:“三位在研究古城的枪支为什么不能在大汉用的事情吗?”
“哦,翁主知道古城有枪支这类武器?”史老问道。
“哈哈,我何止是知道,并且我还运过来过,我早就注意到古城那边的枪支武器,可惜经过时光之途,不知什么原因,子弹内的火药会发生燃烧而失去使用价值,拿过来的手枪只能当作玩具玩,打起仗来还不如枯树枝好用。”
“原来翁主早知道了,我还自作聪明的拿过来一支防身用呢。”史老惭愧道。
“好了,不说这个了,刚才大王信使来报,让我们急速回广陵,说有要事相商。”
“哦,那还是赶紧回去吧。”小诸葛道。
这时多宝道人走了进来清咳一声道:“几位全在这里呀。”
史老连忙道:“道长,今天没有出去修炼呀?”
“哦,刚回来,几位是否在讨论回广陵的事情?”
“哟哈,道长信息真灵通呀,难道能掐会算不成。”小诸葛惊讶道。
“呵呵呵,那里能掐会算,只是感到几位气氛异常,恐怕是在贫道这多宝观住烦了。”
“多宝道人那里话,史老我还要感谢您救老朽一命呀。”
“不必客气,其实这并非贫道之功,全是上天好生之德才会有如此结果。”多宝道人思索了一下接着说道,“不知史老对大汉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
“命运多舛但有惊无险,百姓铭记,辉煌流长。”
“真的是命运多舛吗,难道就没有矫正的希望。”
“是啊,眼下就有一场灾难,难于避免,或许这是历史的车轮向前的必然,不知在灾难中,道长持什么意见?”
“怜天下苍生,奋力征战者不知自己就是受苦大众,贫道愿为天下的安定尽一份责任,希望史老也能象上天派来的使者一样来维护和平。”
“好样的,老朽我很是佩服道长的见解,如若我参与其中,定然为天下苍生而竭尽所能。”
这时,在一旁的刘欣等不及了道:“师父、史老,差不多了吧,在一起谈论了这么多天了,还没有谈完呀。”
“好了,欣儿,你们马上回广陵吧,为师就不阻挠你们了。”
几个人和多宝道人一一道别,然后离开多宝观返回广陵,一路无话,几个人一起来到吴国王宫,见到吴王刘濞连忙施礼,刘濞看了看说道:“你们几个人怎么半个月都不见人影,都到那里去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哎呀吴王,黑虎回来没有向您汇报吗,我是被劫匪砍伤了,险些要了我的性命,所以到多宝道人处看伤。”
“哦,黑虎当时只提了一下劫匪的事情,我立刻下命令对劫匪进行了严惩,没有想到史老受伤这么严重呀,本王我没有关注到,失礼了。”
“大王客气,微臣还是健康的回来了。”
“好,这样就好,今天把诸位叫来就是要吩咐你们一个任务,不知敢接不敢接?”
“大王只管吩咐,赴烫蹈火在所不辞。”
“好,下月就是十月了,一年一度的诸侯国新年朝拜就要开始了,本王有先帝权杖,免于进朝,但特使不能免除,今天我就派你们去长安做我吴国的特使,大家看如何?”
“诺。”站在一旁的刘欣应道。
一年一度的朝会在长安热热闹闹的开始了,皇上刘启站在未央宫中,宫中的侍者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候吩咐,这时有一个谒者走了进来报道:“陛下,御史大夫晁错求见。”
“哦,快快有请。”
只见晁错满头大汗的小趋步跑了进来,显然在温度极低的十月非同寻常,见到刘启马上叩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恩师不必客气,各诸侯王都来齐了吧?”
“陛下,应该来朝拜的诸侯王都来了,正等着陛下召见呢。”
“哈哈哈,好,朕一会儿就在正殿接见。”
“陛下,有句话臣不知该讲不该讲?”
“恩师请说?”
“楚王刘戊在薄王太后(刘戊母亲)丧事期间荒淫无度,应该因此问罪,此乃良机;另外据臣查证,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皆有不法之事,以此契机皆可问罪,削弱封国,以此三国始。”
“哦,真的如此?”
“老臣认为,要刘氏江山千年稳固,非如此不可。”
“好,走,朝堂上见。”
刘启跨步走了出去,不大一会来到正殿,众大臣早已等候在大殿下,经过向皇上刘启行礼后,谒者高喊道:“喧楚王刘戊觐见。”
工夫不大,只见刘戊一身王服,仰首阔步的走进殿来,见到刘启恭敬的叩拜道:“臣弟刘戊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还没有等刘启说话,晁错紧接着奏道:“陛下,楚王刘戊犯大不敬之罪,在薄太皇太后丧期任意**侍女,有失德行,应该斩首。”
晁错此语已出,楚王刘戊跪在地上顿时不知所措,体如筛糠,刘启应声道:“楚王,晁大夫所奏可是事实。”
“陛下,请饶臣之命,臣以后定当痛改前非。”
刘启故意长时间未作声,未央宫大殿上死一般的寂静,稍后刘启说道:“好吧,念及你我都是兄弟,死罪饶过,但国法不能儿戏,活罪不免。”
刘戊连忙应道:“谨听陛下旨意。”
“削去楚国东海郡归中央管辖,以示惩戒。”
刘戊大气都没有敢出一声的谢道:“谢陛下不杀之恩,臣弟接受处罚。”
“好吧,即日起进行东海郡交接,然后早返楚国,认真反省,好好认识自己的罪过。”
“遵旨。”就这样楚王刘戊的仅有两郡的王国变成了一郡,国王其实变成了郡守的地盘,可是国小力弱,又与皇帝刘启兄弟关系较远,所以一时间只能忍气吞声,不免小心谨慎。
接着晁错又一一列举了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的过错,皆是对皇室祖宗不敬,有违社稷的祖制等名声奏请皇上对他们进行处罚,皇帝刘启一一准奏,割去赵国常山郡、胶西国六县以示惩戒。
消息迅速传遍大汉全境,一时人心惶惶,心中最慌乱莫过于吴王刘濞了,得到消息后,刘濞马上传中大夫应高前来,应高走进吴王宫,吴王问道:“中大夫,对目前天下形势有何看法呀?”
“大王的意思微臣能猜出八九来。”
“哦,那就不妨直接讲来听听。”
“近期楚、赵、胶西三国被削郡县,长安目的非在楚、赵、胶西三小国,而最终在我强吴也,大王定在为此担忧。”
“哈哈哈,知我者,中大夫也,不知中大夫有何良策?”
“为今之势,削藩之策在晁错匹夫的推进下是一定要执行的,那么大王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所准备,否则吴国会由大变小,由小变无。”
“如何准备,有什么好方法吗?”
“今皇上要削减王国,如果没有人反对,会被各个击破,现在的王国皆是先帝所封,必会激起各诸侯王的不满,,我们可以联合诸国,共同抵御长安的政策,只要各国同心协力,可以轻松占有大汉半壁江山的地盘,即使不能吓倒当今皇上,至少可以分庭抗礼了,关键时刻还可以来一个鱼死网破,到那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可惜,就是不知道其它诸王能否听命本王的联盟。”
“大王放心,如果信得过我应高,我愿带着大王的旨意前去说服诸王,联合定能成功。”
“哈哈哈,好,本王就等中大夫这句话,我有中大夫的支持,何愁刘启小儿,哈哈哈哈。”刘濞大笑道。
于是应高拿着吴王刘濞的信物开始了游说诸王国的活动。
第74章。吴王之谋(1)()
来到餐帐,在史老的安排下,张佳扬狼吞虎咽的饱餐了一顿,终于缓解了一天来的饥饿和疲劳。
走出餐帐在没人的地方,张佳扬问道:“史老,这里离广陵没有多远距离,怎么你们住在这里而不去城里居住?”
“你算是问着了,同样的问题我思考了好久,后来看到吴王的办事风格就想通了,吴王什么人呀,他是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初期消灭异姓淮南王英布战争中的骁勇战将,在那次战争的刘姓战将中杀敌最多,我想吴王为了怀念他那段光辉岁月,才会时常到野外体验一下战争生活情景吧。”
“史老分析的有道理,你这样一说我也豁然开朗了。”
“走,现在我带你见一下吴王,说不定马上能让你完成来吴国的使命。”
“好的,走。”
史老带着张佳扬走到中间的大帐,帐门口的护卫见到史老连忙说道:“哟,中郎官有事吗?”
“兄弟们辛苦,大王在帐内吗?”
“在,正在和刘欣翁主谈话呢。”
正在这时,吴王帐内传出刘濞雄厚的声音道:“外边何人,是史老吗?”
史老连忙大声回答道:“大王,是我。”
“进来说话。”
“诺。”史老带着张佳扬走进帐内。
在史老的引领下,两个人跪拜在地喊道:“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史老,这位是谁呀?”
“报大王,这位是臣的学生张佳扬。”
“哦,本王知道你的学生都非等闲之辈。”刘濞愣了一下接着说道,“张佳扬,好名字,抬起头来。”
张佳扬抬起头,看到吴王这个微胖的老头,尽管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