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只要有人去碰他,他就会一蹦三丈高,立马远遁。
要不是有着往粪坑里扎这一条,徐宁还真会以为这一个死太监是在作秀。
徐宁脑中想着事情,朝堂之上的诡异气氛好似与他无关。
皇帝的心情谁都不知道,但现如今没有一个大臣敢说哪怕一句话。
一天之间连出两次谋朝篡位的事件,而且还都是那种权利十分大的人物。
外卿西国舅叛乱,大内太监总管曹仁超叛乱。因为有着徐宁的打断,西贵妃在西国舅叛乱的时候并没有说上话,事后,西国舅被曹仁超一掌所杀,她也被皇帝暗下打入冷宫。
虽然叛乱人员都是与皇家有关,但谁知道其中都有谁参与其中呢?
经过刺杀事件后,不到一个月,又发生这样的事情,昨夜的皇城可以说比之刺杀那也还要混乱的多。
虽说并没有实行宵禁,但是却更加的压抑,不知道有多少家族世家被连根拔起,不知道有多少富豪人家被吵架,全家被打入天牢。
西国舅再朝几十年,直到如今,以外卿身份在朝中一手遮天,与他有关联的官员不计其数。
上到三公六部,下到衙役士兵,不知道多少人心中颤颤,就连平时那些叫嚷着以仁义治国的大儒这一次都齐齐闭嘴,不敢去辩驳皇帝这一次的‘滥杀无辜’。
谁要是敢说一句闲话,那就是同犯!
朝堂之上,异常的安静,徐宁是第一次被召唤上朝没有经验,但是那些在朝堂之上站了不知道多久的老人知道。
今天朝堂之上足足少了七分之一的人!这还要算上猛然新增加的几名武将。
“昨夜,发生的事情想必各位爱卿已经知道了,八嘎国刺杀过朕之后,而又再昨夜,西国舅与曹仁超叛乱。”
皇帝刚落,地下众臣一片哗然,纷纷跪下让皇帝‘赐死’,愿以死谢罪,徐宁嘴角抽搐,但没办法,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跪下。
皇帝嘴角冷笑,好似早就知道是这样的场景一样。
“叛乱已经被****,西国舅已被处死,曹仁超也以发疯,朕念几十年情义才放他出宫,自生自灭。”
第九十七章 四国犯疆()
“皇上天威之下,任何宵小都如尘土。”
三公之一的庞太师说道,他乃是如今太子的老师。朝野之上了了几个能跟西国舅对抗的人物。
“是吗?任何宵小,不知道大戎几国算不算是宵小呢?”皇帝问道,两只眼睛的讥笑毫不掩饰。
“边缘小国,何足挂齿,我们大晋乃是天朝上国,万国来朝,只要能遵循圣人之道,安国平民,天朝之辉就不会落下。”
庞太师的回答进退有据,作为最有权势的人物,也是官中的顶梁柱,他是最不希望战争爆发的人。
“是吗?”
皇上再次发问,猛然一拍龙椅,扔下几张奏折。
“你们认为我大晋是天朝上国,但那些国家可不这样认为。”
庞太师疑惑的捡起一张奏折开了一眼,忽然脸色大变,又拿起其他的几张奏折,脸上的冷汗哗啦一下全都流了出来,足以洗脸用了。
旁边的太保与太傅疑惑的向着奏折上瞄了一眼,同样脸色一紧,对视了一眼,认命般闭上了眼睛。
官一边虽然疑惑,但这是朝堂之上,没有人敢说什么。
只有武官那边,七成以上的武官都老神在在,气势与往日截然不同。庞太师看着那一张张坚毅的脸庞,那死对头枢密使正戏虐的看着自己。
奏折无意识的从手中落下,庞太师的模样像是苍老了几十岁一般。
“南边的交趾国大军压境,西边的大食国也在沙漠中集合军队,磨刀霍霍,北方的大戎也在前一段时间不时南下,屠杀我大晋边关子民,东南沿海地带,也有倭寇上岸,哦,倭寇一词是朕近日所悟,乃是八嘎国的流民武士。”
“我大晋周边五国,除去高丽被压制于一隅,国内终年战争不休以外,其他四国都已经把军队开到了我大晋境内。”
“柳州,交州,凉州,雷州,燕州各处急报连连,各地守城官员不知所措。不知道庞太师或者其他爱卿可有何两侧,用圣人之法帮朕御敌?”
皇上坐在龙座之上,语气平稳而客气,但是跪在堂下的官们却感觉这话说出比之三九寒冬还要严冷。
而混在武官里的徐宁心中诽谤,皇帝的这几分急报,早就发了三天了,若是看看上面的时间不难发现,而倭寇一词,什么时候是他悟得了?
一为君,高高在上,一为臣,低低在下,皇上的眼光有意无意的扫过这里,徐宁紧紧闭上嘴巴,一个词语而已,还不至于让徐宁有什么芥蒂。
皇帝把这些急报奏折硬生生压下,留在今日与臣发难,虽然有愧于边疆战士。但在朝堂之上实在是恰到好处,让那官不敢反驳,要不然皇帝秋后治罪或者以不顾国家安危的罪名关押,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在堂武之内,有何人没有与曹国舅等人有过交集呢?
皇帝心术,果然非同凡响。
“皇上赎罪,臣想问,其他四国要与我国为难呢?”
三公的另外一位太傅问道,太傅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长得和老寿星差不多。
但没有任何人敢小瞧他,他是京城孟家的老家主,也是儒家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太学与国子监就挂名在他的门下,也就是大晋朝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可以算是他的半个门生。徐宁这具身体的大舅二舅都要恭恭敬敬的叫一声老师,宁屈与他相交,除去官职不算,也要落半头。
“太傅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孟太傅七十好几的人了,皇上一挥手,给太傅,太保,太师三人各自安排了一个座位。
太傅告了一声谢才说道:“据我所知,交趾位于我大晋之南,物产丰富,粮草每年都有喂于猪食者。大食在西,沙漠风尘,粮食不足,但却有珠宝琉璃之物。大戎位于极寒之地,只有草地旺盛,衣不裹身,食不果腹,但马羊之数多矣,三国各有优劣,若是我国能开启商贸,促进物流,当可减小战事。八嘎国弹丸小地,不足挂齿,沿海城镇足以抵御。”
皇上面无表情,而徐宁则轻轻点头。
孟太傅的话也就是等于改革开放了,想法很好,物流一起,各得所需,确实是一个良策,大晋不是风雨缥缈的大明,国力昌盛,武道不衰,八嘎国就他们自己根本闹不起来。
想法很好,但已经把大幕拉开的皇帝能够能够同意吗?
看了一圈周围武官们紧张的神情,徐宁十分怀疑京城孟家自此以后便会慢慢削去他往日的余晖。
“太傅有所不知,四国王子昨日都在皇宫中被叛贼杀死。”
皇帝一语彻底打消了众多官们的最后一丝幻想。
不是因为四国王子的死,而是因为皇帝的态度。
死一个皇子算什么?
与国家利益相比,只要皇帝不为此牺牲就行,没看见古时皇帝就喜欢用公主联姻,用皇子王子做人质。
大晋朝如此,其他国家也如此,生于帝王家,是他们的幸事,也是他们的不幸,不做皇帝,他们的一生就会到此而至。
官内的顶梁柱不说话了,庞太师与孟太傅都铩羽而归,三公之一的太保也就闭起眼睛坐在板凳上,任其他官怎么使眼色,他都看不见。
“各位爱卿还有何话说?”
皇帝环视了一周,见没人说话,便站起身道:
“大内禁军统领张如风听旨!”
“拙,大内禁军统领张如风,尽心职守,一心侍主,武功卓越,功劳甚大,朕心甚慰,特去禁军统领一位,加三大将军衔,赐安武大将军,赐伯爵位,名升武伯!”
“臣,张如风谢主隆恩!”
张如风激动的跪倒接旨,一步登天!真正的一步登天。
大晋朝五级爵位,公侯伯子男。
武将中,除却开国时期的几家武官世家以外,和平时期能加封伯的就只有他一个人,若是战争爆发,再取一些军功,封侯一事更加有望,再说他还有着新加封的冠军大将军的武散职,若是封侯,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性是冠军侯!
这是莫大的天**!
第九十八章 兵发徐州()
而一边的人们脸色一暗,安武大将军?升武伯?这两个词都与武有关啊,皇上的决心是真的很大。
但他们的脸色注定要暗下去。
张如风之后,皇帝又连封二十八名官员,其中二十一名武官,官只有区区的七位,而且个个都带兼有武官的职位,就算只是人参将,那也是武官的一员啊。
徐宁也在其中,正四武官,与被加封的他的大舅一同列为将军衔。
加封过后,便是皇帝的下旨,官兵整体大动员,各地厢军并入中央,开赴四地战场。
枢密使刘章领一路大军三十万,去往北方抗击大戎,西域大将张云飞原地待命,又令派二十万大军增援,南方交趾由徐宁的祖父宁屈亲自带兵回防,二十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命。
徐宁的安排倒是有点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之外,东南沿海的倭寇交给他了,领兵五千。
虽然只有五千兵马,但徐宁自己却十分自信,因为东南沿海的倭寇也才只有两三万人,除却皇帝配发的五千兵马以外,沿海两州的驻军也有着五万之数。
匆匆忙忙间,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其他三路大军早就已经出发,只有徐宁一路为最后一道。
徐宁暗自叹了一口气,他现在才知道了什么叫做计划不如变化快。
也无外乎这样安排,其他三路都是与三国的举国战争,自然要严肃对待,兵马也都是兵强马壮,留给他的都是其他三军不要的。
不过,徐宁也不丧气,五千老弱病残没关系,可能成为后备军吗,五万守备军,怎么着也能给自己凑够四万军队?
四万对付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