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老狐狸真有如此机警吗?
步安有些纳闷,因为张承韬第一步就兵行险招,几乎不留退路,这有点超乎常理。
他要这么做,至少得具备几个前提:
第一,张承韬得知道剑州延平两府发生了什么,鉴于这两地的官员多是他的人,这一点并不难做到;
第二,他得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嗅到事态的严重性,换言之,他必须意识到了其中潜在的极大危险,才会在图穷匕见之前,就选择拼死一搏。
第三,他必须已经想好了后手,否则轻易暴露了他已经知情的事实,只会更加被动。
步安手撑着额头,缓缓揉搓眼眶,觉得到这个对手似乎远比自己预想的更难对付。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件事情,至今没有答案。
早在宁阳县时,他便知道,躲在拜月教庞大阴影后面的,是那四个货色中的哪一位,可他知道的名字,只不过相当于一个代号而已。
就连胡四娘与何祁穹,也只知道那位化身了凡人,却从未见过他这一世的模样,更不知道他借以混迹人间的具体身份。
难道……就是张承韬?
第277章 拨云见日会有时()
大约是步安沉思了太久,陈阙安出声劝慰道:“贤侄也不必过于担心,宋尹廷背后有曲阜书院,虽说在七闽道上没有张承韬这般根深蒂固,可毕竟开枝散叶,势力遍布大江南北,假如真要见个你死我活,张家未必有多少胜算。“
步安闻言,也觉得自己没必要想这么多。
无论宋尹廷还是张承韬,个头都比他大得太多,眼下七司已经打完收工,剩下的残局牵涉太广,轮不到他一个九品文散官来插手。
“陈师伯,”他展眉一笑,决定还是把心思花在该花的地方,接着摇摇头道:“也是我行事鲁莽,将你拖进了这泥潭……不料到头来,却还是师伯你看得穿。”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陈阙安笑着摆摆手道:“况且这些日子,住在驿站里,冷清是冷清了些,倒也没有俗务烦扰,有些陈年心结,静下心来,反而想通了。”
“当年下山时,也曾一腔抱负,想着施展才学,不敢说治国平天下,至少也要造福一方百姓。可这两个月来,幽居此地,却觉得昌泰县有没有我这个父母官,似乎也无关紧要。”陈阙安面色有些寂寥,愈发显得老态龙钟。
步安微微一怔,心说别啊,我还得倚仗你的资历,吃下剑州府呢,这节骨眼上,你忽然生了出世之心,让我一时半会儿上哪儿找合适的人选去?
“不不不,”他立即反驳道:“我在昌泰县只待了半天,便觉得市面繁华,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拜师伯所赐。”
“昌泰县市面如何,百姓如何,你还能有我清楚吗?”陈阙安哂然一笑,接着神情忽然认真起来:“现在,你说实话,兰亭夏集上的那首诗,可是有所指的?”。。
“师伯怎么忽然问起这个?”步安有些迟疑,他与陈阙安的交往很有限,又打算抬他一手,将他扶做傀儡,只怕谈得太深,彼此之间因为理念不同,而生了间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陈阙安感慨道:“师伯活到这把年纪,半身都已经入土,可听到这两句时,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想当年在天姥山上,熟读圣贤书,只觉得字字玑珠,可下山之后,才发现书上所说的,有许多都太难奉行。”
他自嘲般笑笑,接着道:“官场中,逢上欺下之辈,多如牛毛;而刚直不屈者,人人避之不及。便说我这昌泰知县,说什么为民做主,可明知林通祸害乡里,却拿他毫无办法,只因他是张承韬的走狗。”
陈老知县打开了话匣子,一时停不下来,摇摇头道:“难道张承韬就好过么?他为了坐稳布政使的位子,也不知在汴京洒了多少银子,若不是他交好后官阉贼,他女儿又如何封得了淑妃……这大梁朝便如一潭死水,少年人便是读再多的圣贤书又有何用?将来还不是被这臭水潭,染得面目可憎?”
“总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步安避重就轻道。
“出淤泥而不染?”陈阙安微微一愣,似乎觉得这句话很有嚼头,半晌又叹道:“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还不是晚景凄凉,一身抱负都落了空。”
“师伯既然觉得大梁朝上上下下都是一潭死水,那依您所见,活水又该是什么呢?”步安故意问得轻松。
陈阙安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又觉得今日说得太多了,笑着摆摆手:“我若看得清,便不会是区区一个七品县令了。”
是啊,你若看得太清,项上头颅也未必留得到今日……步安暗自叹了一口气,觉得还是别谈这些没用的。
“师伯觉得处处难为,兴许也是因为书院式微。像那宋尹廷出自曲阜书院,又有国公府撑腰,便不用受那么多气。”步安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再挨些日子,说不定就拨云见日了。”
“那便最好不过。”陈阙安笑着起身告辞,临到门口,还在自言自语,仍旧重复着这句“最好不过”,只是语气听起来颇为寂寥。
步安送到门外,返身回来,掩上房门的时候,心中升起一丝感慨,觉得自己似乎变“成熟”了。
换在以前,听到陈老知县这一番话,准要大抒己见,刚才却生生忍住了,什么都没有说。
少了一份赤子之心,多了一份圆滑世故,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念及此,步安忽然笑了起来。看来自己也在这臭水潭里,陷得越来越深,快要同流合污了。
天已经蒙蒙亮了,步安没了睡意,出门又无事可做,闲来无事,便待在屋里磨墨练字。
他先前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惹得陈老知县一怔,当时便想起这世上从未有过周敦颐这号人,自然也没有《爱莲说》,此时研得了墨,对着一张空白宣纸,正没什么可写的,便自然而然地写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没有灵气波动,很显然这是散文,不是诗,勾不来灵气。步安有些失望,却还是接着写了下去,满满一张纸,正好写完了《爱莲说》。
等到墨渍一干,他拿起来端详了一会儿,觉得笔力比之以前,小有进步了。只是不知道,假如用神力写下这纸字,会是什么动静。
这一个多月来,他几乎走遍了剑州、延平两府,捉了多少鬼连自己都数不清,丹田处的两团鬼气,已经彻底凝结成了丹丸状,似乎距离下一次晋升,已经不远。
假如花姑娘说的没错,那他现在的境界应该是人神,只要再晋升一次,便是神人境,实力大抵相当于修行人的空境。
对上司徒彦,能有几分胜算呢?
步安下意识地,仍将司徒彦当做了参照物,虽然他从未见过那位儒门天才,更谈不上仇怨。
等到意识了这一点,他便用力晃了晃头,像是要把这份莫名其妙的执念驱赶出自己的脑袋。
天色渐渐亮了,外面有了人声,步安放下宣纸,稍稍整理衣冠,出门吃早饭去了。
第278章 贪多只怕嚼不烂()
武荣官驿住了不少人,大多是过往的官员,也不知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步安隐约记得,神州历史上有不少朝代,庞大的驿站体系,都是令朝廷头疼的一笔财政负担,现在看见地处拜月灾乱边城的武荣县,也有这么多人在这儿蹭吃蹭喝,便有种历史与现实合辙对应的奇妙感觉。
这驿站里的人,几乎都不把他当回事儿,想来区区一个九品文散官,也确实不值得别人高看一眼。
吃过了早饭,他在驿站的院子里练剑,却引来不少看客,对着他指指点点,似乎啼笑皆非,忍俊不禁。
步安早就习惯了,七司弟兄们也在背后偷笑他这套剑法,何曾影响过他。
只不过,这回有人问他,这套剑法有何说头时,他笑而不答,没有拿《列缺剑谱》的名头来唬人——天姥书院的老家伙们不怎么认他这个弟子,他却还是不愿在外人面前丢书院的脸。
三十多岁,一付掌柜模样的驿丞,见院子里聚了这么多人,怕惹出事端来,便板着脸呵斥步安,让他“休要胡闹”。
陈阙安与这位驿丞已经算半个老熟人了,笑着上前劝和,说这位步公子是宋老大人的客人。
驿丞觉着奇怪,嘟囔道:“既然是宋老大人的客,这么不住城外军营,却住到这边官驿来了。”
步安总不能说,自己身上背了个不安分的女鬼,怕晚上留在军营,捅出篓子来,只好含糊其辞。
院中有人听说这浑身邋里邋遢的小书生姓步,好奇问道:“这位步公子,莫非就是铁齿铜牙步执道?”
步安正纳闷,自己何时得了这么个“雅号”,忽然想起在昌泰县城头,曾用一堆七不搭八的无厘头绰号戏耍张贤业,这“铁齿铜牙”便是其中之一,顿时连自己都觉得好笑。
“便是在下了。”他笑着还剑入鞘,摆出一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江湖派头来。
众人闻言,都变了脸色,竟有一大半人忽然想起自己还有要事,没时间在这儿看热闹。
显然,那个小书生城头戏耍张将军的故事流传很广,这些人不愿招惹是非,借故躲开了。
但也有不怕惹事的,笑着让步安演示“一剑西来”的剑法。
步安心说,让收手就收手,让练剑就练剑,你当我是江湖卖艺的吗,故意笑得孤傲,淡淡道:“独门神技,岂是说练就练的?”
话音刚落,只听得噗呲一声笑。
“步公子好大的架子。”声音有点耳熟。
步安扭头去看,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站在人群中,嬉皮笑脸地看着他。正是那位曾与宋蔓秋姑娘同行的曲阜孔灵。
驿丞认得这位孔姑娘,赔笑着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