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奋斗记-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得水也笑了,紧张的心情略略缓和了一下:“昨天下午刘科长和我谈了机械厂的事,我一大早就来了。在门卫等了一会,哪知道能遇见你,早知道你在这里干我早跑来找你了”。

    王元平笑了,等杨丹把茶泡好后,他示意杨丹坐下。

    然后冲着于得水道:“于哥,这位是杨主任,我们厂工程基建杨主任负责。围墙的事具体她会和你谈。杨主任,这样,围墙和机加工车间施工的事你不是头疼吗。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个队伍。这是在水利局干活的施工队,他是于队长,你把情况和他先谈谈。我还要找大海他们开个会。谈完后你再把情况和我碰一碰。好嘛,于哥,你先和杨主任具体聊聊。中午一起吃饭,杨丹你安排一下”。

    杨丹听完后明白了,利索的从沙发上站起身,叫上于得水回自己办公室了。等他们一出门,王元平捡起杨丹送过来的报纸,见报纸版面已经用红笔勾了一下。里面的内容正是他要的。再翻开其他的几张均如此。他暗暗赞许,这个杨丹还真是做办公室主任的料,心思细腻。连这个都想到了。

    报纸报道的内容比他听到的新闻能详细一些,说的是蒋省长带来的这个考察团着重考察河东的纺织机械市场情况。

    看完报纸后的王元平若有所思:经过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推广,此时的大阳厂名声如日中天,已经超过海崖厂,雄踞木工机械行业前三名。但王元平总惦记着刚来大阳厂上任时和李平的那番谈话。一个工厂如果产品单一,不管这个厂效益如何红火,那都会暂时的,只有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才能永葆企业长青。

    看书罔小说本书

第118章 纺机项目() 
经过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推广,此时的大阳厂名声如日中天,已经超过海崖厂,雄踞木工机械行业前三名。

    不知为何,随着工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王元平内心总是感到有些不安!他总觉得一个单一的木工机械品种不可能永远总这样红火下去,如果到时市场饱和了怎么办?

    他的内心一直惦记着刚来大阳厂上任时和李平的那番谈话。一个工厂如果产品单一,不管这个厂效益如何红火,那都会暂时的,只有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才能永葆企业长青。

    王元平并不是心血来潮,之前,就这个问题,他仔细调研过多次机械市场,发现除了木工机械,其实还可以做橡胶机械和纺织机械!

    为此,他还专门去过几次纺织机械发达的乡镇——柜镇。

    在洪南,除了海崖是木工机械重镇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工业发展比较好的乡镇——柜镇。

    柜镇在洪南的正北方,是著名的交通要塞。其所在位置正是洪南和洪州的交界处。柜镇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镇,人口和面积均是大阳的两倍,镇上工业发达,工厂众多,较为出名的是洪南县第一纺织机械厂和第四纺织机械厂。

    与大阳不同的是,这个镇的个体户经济生机蓬勃。依托上述的两个大厂,当地的好多个体户组装和生产纺织机械配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铸造、加工、组装和安装一条龙的产业链。

    由于这个镇生产的纺织机械的技术来源于日本,因此,纺织机械的质量在行业内鼎鼎有名。越州和甬州一带的客户对他们的机械非常认同。

    也是因此,在洪南,柜镇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弱,经济地位仅次于海崖镇。

    正是因此,王元平曾经有一段时间考虑在大阳厂设立纺织机械分厂,这样既能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又能把未来造纸厂和织布厂淘汰的职工,有了分流之处。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施。

    这次是个机会,如果能想办法把东吴的考察团弄到大阳厂来参观,那么说不定就会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问题又来了,怎么能把考察团弄到这里来呢。他苦思冥想了半天似乎没有什么良策。

    此时,敲门声再次响起,他烦的够呛,喝了一声“进来”。

    李大海和李平在门口听见他的这一嗓子,知道可能书记的心情不太好。两人都挨过王元平的骂,知道他的厉害。李大海冲着李平一努嘴,意思是你先进,李平白了他一眼。心说这些搞销售没有一个好东西。鬼心眼太多!他有些战战兢兢的轻轻推开门,探头探脑的进去了轻轻叫了声:“书记,您找我们”。

    王元平看见两人畏畏缩缩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脸色阴沉,沉声道:“你们怎么搞得,早就通知你们早点过来。为什么到现在才来”?

    李平和李大海互相看了一眼,心说什么时候早通知了。不就刚才的事吗?看来谁惹着他了,我们还是小心点。两人都知道王元平的脾气,不敢解释,站在原地。

    “要守时。以后注意点,坐吧”。王元平焦躁的情绪稍微好一些了,见两人的样子心里也觉得自己过火。

    二李刚坐下,老谢也来了。王元平见人到齐了。没有离开自己的办公圈椅,一伸手把桌上的报纸拿起来递给离他最近的李平,道:“你们看看这个”。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王元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过报纸的李平分发给其余二人。

    十分钟后,三人纷纷抬头。李平反应快:“领导,您是不是想这个考察团这次访问做文章?”

    经李平这一说,李大海也明白过来,道:“我知道了,领导是想从这里挖金子”。

    老谢多少也经过点市场,开始有些迟钝。不知道他们说的什么,但李大海说完后也明白了,他呵呵一笑:“挖金子恐怕不那么容易。我看王书记的意思是想把他们弄到我们厂参观吧”。

    王元平点点头,心里想,这姜还是老的辣!到底是历经风雨的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自己怎么想得。

    他说道:“既然大家都明白,那我也不兜圈子了。直说吧,如老谢所说,我想把他们弄过来参观咱厂。但没有什么好办法,咱们大家集思广益”。

    三位副厂长面面相觑,均想:从报纸上来看,这个考察团主要的考察对象是纺机厂,这与我们厂有什么关系。

    李平反应快,当想到这里时,他心里一动:是不是领导考虑再上纺机?可现在上是不是来不及?

    想到这里,他看着王元平试探着问道:“领导是想扩大我们厂的经营范围吧?”

    “呵呵,还是李平反应快,是的。”王元平笑着赞道。

    李平没再接话,其余二人懵了,心里均想:领导是不是有点糊涂?怎么好好的突然想起上纺机项目?先不说能不能干起来,即便就是能干起来,那也得来得及啊。

    看着他们的表情,王元平心里感到好笑。

    “你们一定在想这个项目可能来不及上,是不是?”

    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还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点点头。

    王元平呵呵笑起来,站起身走到窗户旁,凝视这远处的栗山没有再吱声。

    王元平不说话,其余人也没有贸然吱声的,办公室里一阵沉默。

    本书于看书辋

第119章 未雨绸缪() 
半晌,王元平转回身靠着窗户,看着几人缓缓道:“我们不再重新上,而是直接买一个。”

    “买一个?”三人一听,更晕了,他们实在不知道领导在怎么想得,李大海大着胆子说道:“领导,您怎么打算的,还是给我们讲讲吧。”

    “是这样,从南方刚回来时,我与李平讨论过机械厂的前途问题。大家看,现在的木工机械行业,我们雄踞全国前三名。暂时没人能够撼动我们的位置。可是,同志们,木工机械不能一直这样好下去吧。市场总有饱和的那天吧?”

    老谢和二李思考了一下,觉得有理,便都点了点头。

    王元平继续说道:“真到那天,各位,我们厂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了。这么大规模的工厂;这么多的工人,一旦市场萎缩,我们拿什么养活这么多人?”

    李平点点头,道:“是啊,领导说的很有道理,真到那时候,恐怕遭殃的就是他们了。”

    “人一旦没有饭吃了,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那时三千多人可就是定时炸弹了。”王元平接着说道。

    李大海和老谢齐声道:“没错,领导说的有道理,这么多人一旦发不出工资,那肯定会闹起来。”

    “且不说他们闹不闹,即便是真到时放假回家,我们也对不起这些工人啊。别忘了,他们可是指着这个厂发工资养活一家人啊!到那时让他们去找谁?我可不想对不起这么多辛勤工作的工人,更不想留下骂名!”王元平斩钉截铁的说道。

    老谢眼里充满了敬意,赞道:“我真没想到,领导会想得这么远。咱们大阳厂的工人真是有福啊,摊上了一个好当家人!”

    王元平听了,摆摆手道:“不说这个。我接着讲,为什么会考虑到纺机呢,是因为我之前回家时听说的。大家知道柜镇吧?在家里和朋友聊天时聊到了柜镇,我很有兴趣,于是就跑那里连续观察了两天。柜镇离我家很近,有十五公里的样子吧。每天早上六七点钟我就让司机把我送过去,两天我把柜镇的所有纺机厂都观察了个遍。这个镇的纺机规模让我感到震惊!没有想到柜镇的纺机规模做的这么大。在镇周围我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十几家做纺机的,当然,除了第一和第四纺机厂之外,其余都很小。产品种类也不全。”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大概是站的时间长了,王元平重新回到沙发上坐下,继续说道:“说来也巧,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就是柜镇的,考察的第二天中午正好碰见了他。我们俩说了会话,我这才知道他就在一个纺机厂工作。他和我详细的介绍了纺机市场和柜镇的情况。也就是这次谈话,促使我下定决心要上这个项目。只是怎么上还没想清楚。”

    说到这里,王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