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藏雪-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怀。公元520年7月的一天,元怿上朝时被害。

    扰乱朝纲获罪

    害死元怿后,元乂、刘腾又替胡灵太后拟了一份诏书,说她身体有病,要还政给孝明帝。刘腾将胡灵太后锁在北宫,把钥匙带在自己身上,这样即使小皇帝也不能见母亲胡灵太后的面。宫门昼夜长闭,内外断绝,平素锦衣玉食的胡灵太后此刻饥寒交迫,想到妹夫元乂等人的行径,不由长叹:“古语说养虎反噬,就是说我的啊!”

    胡灵太后被幽禁,孝明帝元诩年纪尚小,北魏便成了元乂与刘腾的天下。两人一主外,一主内,朝政无论巨细,都由两人裁决,百官都敢怒而不敢言。

    元乂虽贵为皇亲,却没多少才干,只一味嗜酒好色,致使纲纪败坏。刘腾这个人则极爱财,处理政务、任用官员,只凭收到贿赂的多少来定夺,且“舟车之利,山泽之饶,尽欲纳之”,胃口极大。直到公元523年病死,他才停下了贪污的脚步,可谓贪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刘腾本是掌管胡灵太后北宫钥匙的人,他死后,其他人对胡灵太后的防卫日渐松弛。元乂仍是喜欢到各处游玩,经常不在宫里,属下进谏他也不听。胡灵太后知道这个情况后,觉得机会来了。她佯称看破红尘,要落发为尼,去嵩山修道,孝明帝及群臣一听,急忙叩头劝阻。这样,胡灵太后才得以见到孝明帝。母子二人叙了骨肉之情,又想起这几年受的气,都觉得不能便宜了元乂和刘腾。

    公元525年,被幽禁长达5年之久的胡灵太后再次临朝摄政。刘腾已死,什么都无所谓了,活着的元乂则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足以与胡灵太后抗衡,便不战而降,请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官职以抵罪。胡灵太后又将其党羽或罢黜或杀掉,使元乂陷入了孤掌难鸣的境地。

    现在是收网的时候了,但胡灵太后考虑到元乂是自己的妹夫,迟迟下不了诛杀他的决心,直到元乂之弟元爪谋反的证据摆在面前,孝明帝和群臣都坚持要杀掉他,胡灵太后才赐了毒酒,让元乂在家中喝下。

    元乂死时41岁,被葬于“成周之北山长陵茔内”,即今孟津县朝阳镇向阳村南250米左右的位置。胡灵太后为他追赠了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之职衔,还赐他朝服一袭、布绢一千三百匹、钱四十万贯以及各种冥器,埋葬待遇十分优厚。

    当然,重情的胡灵太后也没忘了死去5年的清河王元怿。她将元怿迁址厚葬,让人画了他的像悬于殿中,还建浮屠为他追福。

第255章 第一次诗宴() 
长乐王府不是第一次来了,所以轻车熟路。贺六浑也见识过了各王府的奢华,所以自然也没有原来的震惊。加上这一次有了岳父大人的叮嘱,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过带路的小黄门很奇怪,没有去正堂而是多走了几步,来到后花园。

    此时已经是秋冬之际,天气很冷。秋冬之际,犹难为怀,一片萧瑟,更是一种凄凉。

    进了房间,却觉得一点不冷,里面热腾腾的。有几个火炉熊熊燃烧,房间里还有好些个人,却没有见到天天在这里混的尔朱兆,奇了怪了。

    长乐王正在和几个看起来年轻才俊模样的人畅谈,不时发出哈哈大笑。一看见贺六浑进来,赶紧招呼:“来来来,六浑,给你介绍一下,这些人乃是洛阳城的名士。本王特意请他们来

    给你送行赋诗,你可就要出名了啊。”

    这下子节奏太快,贺六浑一下子没有赶上趟。北魏皇帝都是鲜卑人,他们的汉化水平还不够,所以从拓跋珪建国开始只有一个孝文帝会写诗,可是他的作品还不能与中原诗人相比。都是刚刚汉化的鲜卑人,怎么可能写诗?

    还有特意为我送行?这个意义可就不一般了。可是为什么尔朱兆那几个常常喝酒的不在?

    出名就更奇怪了,送我一首诗就出名?

    贺六浑觉得信息量很大,暂且不管,先谢了再说。赶紧抱拳说道:“王爷对在下的栽培与关照,真的是感激涕零,愧不敢当啊。”

    长乐王哈哈大笑道:“别谦虚了,放在汉代,你就是张良这样的名臣了。各位才俊可能不知道,面前这位将军年级虽青,可是战功赫赫。刚刚十八岁就二杀柔然,三计定北疆,提升为副军主。后来六镇大叛乱,居然只有他这个怀朔能够全军逃脱,五百里无人区,完整的回到平城。然后击杀破六韩拔陵,立下不世功勋,现在年过二十,就是六镇之一武川镇的镇将。本王每每听到他的功绩,禁不住心驰神往。”

    这一些话说的贺六浑都有点汗颜。连忙客气道:“侥幸侥幸。”

    “给你介绍啊,这位可就是大名鼎鼎的百里挑一的温子升,侍读兼舍人、散骑常侍。”长乐王指着一个子高瘦,眼神锐利的白衫书生说道。

    温子升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看来文人就是有文人的风格啊!

    这个人贺六浑听元匡说过。他是晋朝将军温峤的后人。父亲温晖,曾任兖州左将军长史,行济阴郡事。温子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里,幼小就博览百家诗文。十几岁文章就写得清丽婉约。北魏孝明帝初,在全国选拔能文善辞人补充御史之职时,他在800人的应考中名列榜首,一举成名,补为御史。那时,年仅22岁。他的诗文与当时的文学家邢邵齐名,时称“温邢”。温邢与魏收被誉为“北地三才”。其诗文风格清俊、词义贞刚。

    不过,倒是真不知道他写点什么东西出名的。自己一天到晚征战不已,身边都是粗鲁汉子,怎么会有这个闲情雅兴。不过贺六浑不怕,我从小熟读唐诗三百首,哪个场合怕过谁。

    长乐王笑道:“我知道你六浑肯定没有读过他的诗,不知道他的名气。这位可是被南朝皇帝称为“曹植、陆机复生北地”,今日特地请他来,看看能不能给你赋诗送别。今日我请的都是文人,就是想为你树树名气。也让我大魏朝天下人知道北疆有个栋梁之才,稳定人心。”

    贺六浑更是汗颜:“王爷,我这点事哪里还能上的了台面,您能赏识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温侍读的名气大,我自然知道。中尉大人元匡那是多次提及您的才华,佩服佩服。”

    “难得看见这样谦虚的将军。过分谦虚,那就是有点矫情了。”一边一个青衫书生笑道。

    长乐王笑道:“这位说话爽快直接的,就是宋游道。乃左中兵郎中。也是性情中人,才情卓越。”

    贺六浑赶紧见礼,说道:“礼多人不怪。我本粗人,本性就是知道比不上别人。所以不是故作姿态,乃真心佩服。”

    接下来介绍的人更是厉害,一个是崔暹。

    崔暹人品高洁,被誉为清正天下无双。崔暹被宣武帝信任厚待,他喜欢推荐人才。说邢邵适合担任府僚,还可以兼管机密。皇帝就征用了邢邵,很亲信器重。可言谈之际,邢邵却说崔暹的不是。皇帝不高兴,对崔暹说:“卿说子才的长处,子才却专说卿的短处,你真是痴人啊。”崔暹说:“子才说暹的短处,暹说子才的长处,都是事实,没有什么意见。”这样的心胸真的是太开阔了。

    一个是邢邵,就是另外一个更是文学家。十岁能属文,雅有才思,日诵万言,一览便记。有书甚多,不甚譬校,尝谓:“日思误书,更是一适。”少在洛阳,承平无事,与时流专以山水游宴为娱。文章典丽,既博且速。他博览群籍,善于为文。年末二十,动公卿。常与阳固、裴伯茂等相唱。。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传遍远近。邢邵的文词宏远典丽,独步当时,

    还有一个胖一点的是裴伯茂。也是散骑常侍。曾作《豁情赋》,学涉群书,服膺庄子哲学。

    一堆文人雅士在,贺六浑慢慢的知道了,这就是尔朱兆不来的原因。一个个都是语义双关,咬文爵字,尔朱兆哪里受得了。当然这些人也不鸟他。所以避免自讨没趣,当然不来。而长乐王却喜欢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一个是本性使然,另外当然也是名气使然。

    接下来自然是酒宴,文人的酒宴自然要赋诗。贺六浑有点滴汗,自己这个理工男,能够抄点什么呢?脑子里面快速的回想,真的是有点急啊。待会肯定是每个人都要写点什么,自己丢面子无所谓,丢了武人的名字就不好说了。因为在座的都是长乐王的面子来的,对自己几乎就是不鸟。如果接下来更是出丑,那就是丢到外婆家了。

    开席之后,酒过三巡。果然长乐王开始说道:“洛阳城里的文人俊杰都在于此。今日不写点什么,那就太对不起这次宴会了。南朝人,喜欢做曲水流觞。那是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uxi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我们北地人,自然不同。今日我等投壶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不过为了提高难度,特意对投壶的壶也有所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因此在投壶的花式上就多了名目,三箭能够投中壶内,那自然是简单至极。如果能够连中“贯耳”,那就不用作诗了。赏酒一杯!“

    原来投壶很多讲究,称呼都不一样。有“有初”(第一箭入壶者)、“连中”(第二箭连中)、“贯耳”(投入壶耳者)、“散箭”(第一箭不入壶,第二箭起投入者)、“全壶”(箭箭都中者)、“有终”(未箭入壶者)、“骁箭”(投入壶中之箭反跃出来,接着又投入中者)等。现在长乐王把其他都否定了,就是除了贯耳,一律作诗。并且赏酒一壶,乖乖,半斤呢。这样下去,两壶下来,不醉也熏,够呛。

    按照座次,长乐王身边第一个自然是温子升。贺六浑一看见他的动作,就知道这个家伙也是个练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