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烈日擦肩而过-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开始宇航生涯以来,杨帆已经进行过多次太空行走作业。但每当又一次直接面对太空时,他的心里仍然会涌起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受。在无垠的太空面前,博大与渺小,长久与短暂,神圣与平凡仿佛都失去了对比。人世间的纷争都显得无比可笑。即使如今,面对着险相环生的处境,浩渺的宇宙仍然使他有片刻时间忘记了恐惧。 
    杨帆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小声命令道: 
    “前进,速度F…3数量,复合喷射。” 
    此时,杨帆的左臂下夹着两块合金板,右手拿着激光焊枪,所以无法用手来操纵飞行背包。只能靠语音操纵系统指挥。随着他一声令下,身后的飞行背包立刻喷出两股气流,推着他缓缓飞出减压舱,融入太空那宽广宏伟的胸怀。 
    杨帆围绕飞船缓缓飞了一圈,对船体进行目视检查。飞船头部是球形的指令舱,也是全船的大脑所在,从那里可以监测和操纵飞船上的所有设备。指令舱后面是细长的船身。船身的结构十分简单,其实就是一条连接各个功能舱的走廊通道。两个庞大的功能舱通过对接口连接在船身的两侧,它们分别是工作舱和生活舱。每个功能舱又分成两个作用不同的舱室:一边,生物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如兄弟作伴、另一边,储藏室和休息室似姐妹依偎。走廊通道的另外两个对接口上各对接着一艘登陆艇。其中一只是主登陆艇,一只是备用艇。 
    
    整个飞船看上去象一个刚从地下拨出来的土豆秧子。据说飞船设计组里面有几位专家非常重视技术美学效果,坚持要给飞船设计出优美的外形。但最后在苛刻的结构质量比要求(注二)面前仍然不得不作罢。 
    杨帆调整喷气装置,向飞船后部飘去。从那里的船体上伸出许多支支叉叉的东西:两条金属臂、可变距太阳能电池翼板,还有功能不同的各种天线。看上去就象是土豆秧子上的纤毛。再往后面,则是三枚并排的负离子火箭发动机。此时就象是三个安睡的巨人一般,随时可以醒过来怒吼一番。 
    在指令舱和两个功能舱上,各有一台姿态调整发动机,用于调整飞船的飞行姿态。万一出现紧急情况,飞船可以解体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届时,姿态调整发动机还将为各个部分提供动力。飞船的整体为银白色,漆着高反光率的涂料。在无遮无拦的太空中,除了太阳能电池外,没有什么仪器设备“喜欢”阳光。在工作舱和生活舱上,分别印有“中国航天”和“青龙号”七个鲜红的文字,十分醒目。青龙号是“七色龙”计划中的第五艘,前四艘分别叫做黄龙号、银龙号、苍龙号、赤龙号,都是无人驾驶火星探测飞船。而他们则是第一批将要登陆火星的中国宇航员。 
    
    “内部监测系统报告,漏洞有两处,一处在第十三排、十五号隔热瓦下,一处在第六排,七号隔热瓦下。” 
    杨帆的耳机里传来李志的声音。此时,惹了大祸的那粒宇宙尘已经消失在太空深处。监测系统根据相对速度和毁损情况判断,估计它可能只有半枚硬币大小。在船体上打出的孔洞也只有瓶盖粗细。杨帆沿着李志指引的方向飘去,发现船壳上附着巴掌大小的一块冰晶,面积还在不断缩小,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它在收缩。那些冰晶便是逸漏出来的储水。太空温度极低,所以储水立刻就结成了冰。但太空里又是几近绝对的真空,冰晶接着就迅速挥发掉。 
    
    杨帆降落到生活舱上。宇航服的靴底可以产生电磁力,吸在生活舱的外壁上,所以不用飞行背包他也能在生活舱上行走自如。杨帆找到第一个洞口,清去最后一点冰晶。里面的生活舱已经是真空状态,二号、三号两个储水箱的水也已经全部逸出,他不用怕会什么东西再喷出来。 
    杨帆把事先加工好的合金板覆盖在洞口上,然后掏出激光焊枪,把合金板接在生活舱的外壁上。这个操作的程序十分简单,但全部完成却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杨帆必须保证操作准确无误。在夹有黄金薄膜的头盔护目镜后面,杨帆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闪烁的激光束。他听说三军仪仗队员可以保持二十分钟不眨眼。自己以前没有练过这一手。不过到整个修补过程完毕,他只眨过六次眼。这恐怕也是他一生的记录了。 
    
    接着,他又去修补第二处破损。那颗小流星在船壳上对穿而过。 
    “外层修补完毕。”又过了二十分钟,杨帆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双目了。他把激光焊枪放进身上的工具箱,挺直身子,举目远眺,流泪的眼睛轻轻地眨着。此时,一墙之隔的生活舱内,江涛正穿着宇航服,通过换气室走进生活舱。他推开吸附在洞口处的食品袋,进行内层修补。与需要再入大气层的飞船相比,青龙号的舱壁并不厚实。它是一艘在太空中组装,在太空中发射,最后在太空中结束航程的飞船。船壳要经受的最大考验是两次穿过火星大气,而火星大气的密度只是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 
    
    “浩淼星海一飞舸,雄风万里闯天河”修好破损后稍稍放松的心情,使杨帆想起了前辈宇航员写下的一首诗。他在心里默诵着。 
    诗意未断,杨帆忽然发现在他的余光里有一个模糊的小亮点。要是在喧闹的大都市,恐怕面前多出几只探照灯都吸引不了他,但此处可是寂寞的太空,每颗星星都各在其位,除了人造航天器,没有什么活动的物体大到可以被肉眼看到。而此时此刻,也没有什么人造航天器会来到如此深远的太空。 
    可是,当他把目光转向那个小亮点时,却什么都没看到。 
    杨帆从小就培养成了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每当他在指令舱值班时,总是喜欢通过望远镜来观察飞船前面的星空。所以他记得在小亮点的位置上应该没有任何星体。 
    杨帆故意把目光从小亮点所在的位置下移开,让那里再次处于视野边缘,果然,那个小亮点又出现了! 
    不是错觉,实有其物!人类视网膜边缘的感光细胞比中间部分长,可以感受到较弱的光线。正面望去反而什么也看不到。 
    杨帆立刻打开头盔上的视觉增强器,调整放大倍数:一倍、两倍、三倍……终于,一个朦胧的圆形雾球出现在那个位置上。 
    “彗星?”杨帆暗自叫了一声。他的天文知识虽然远不及江涛,但也知道,面积如此大而光线又如此暗弱的星体,太阳系中非彗星莫属。 
    “江涛,你在生活舱里面吗?” 
    “在,正忙着,什么事?” 
    “修完后干干你的本行吧。我发现飞船侧后方有一个不明天体,估计可能是颗彗星。一会儿请你用望远镜证实一下。” 
    “真的?”耳机里传来惊喜的声音。 
    “别,别激动江老兄,我知道你有天文观测瘾,但也要把洞补完后再去过瘾。”杨帆开着玩笑。 
    “怎么回事?”李志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侧后方,船尾夹角七十度左右有一个不明天体,估计是颗彗星。”杨帆汇报道。 
    耳机里沉默了片刻,只听见一阵仪器开关的声音,然后杨帆便看到安装在指令舱外面的望远镜缓缓地旋转着,指向了小亮点的方向。毕竟都是科学家,即使在这种时刻,每个人仍然对未知世界抱有浓厚的兴趣。 
    用了几分钟时间,杨帆爬回船内,来到指令舱。江涛已经在那里干开了他的本行。只见他右手敲击键盘,左手不停地调试着七八个按钮,嘴里则不停地报出数据。这手一心多用的活儿杨帆一直很佩服。 
    “方位705,距离零点零四四个天文单位,轨道参数正在计算,它正飞向太阳,已经越过地球轨道。” 
    “这么近,我们暂时也有个伴儿。”田丽说道。她插不上手,只好坐在通讯台前,看着江涛在那忙活。在这次远征火星的计划中,田丽本是个重要角色。作为生物学家,她不仅要负责在火星表面寻找生物的痕迹,还要建立一个半开放型的实验生物圈。这个生物圈将安置在严酷的火星表面,先是处在全封闭状态,然后一点点扩大与火星大气的渗透程度,以考查地球上的植物和微生物在火星环境下的生存可能。现在可好,除了操作通讯装置外,田丽一时找不到事情可作。 
    
    这时,从遥远的地球又传送来两组信息。一个是地面指挥中心的,要求他们报告修补破损情况。另一个则是世界宇航员联谊会主席,意大利人托尔迪亚发来的。托尔迪亚已经退出宇航第一线多年,加上南欧人的懒散性格,心宽而体胖。托尔迪亚先向他们表示慰问,然后告诉他们,联谊会已经通知了各国分会,正在各国宇航员会员中寻找那些有太空灾难经历的人,准备群策群力,给青龙号出谋划策。最后,托尔迪亚希望他们坚持下去,并预祝他们脱险。良言一句三冬暖,胖老头的问候虽然暂时没有实际用处,但却给大家精神上的支持。 
    
    世界宇航员联谊会是一个松散的联谊机构。除了情感上的榆木疙瘩,几乎每一个宇航员进入太空之后,都会有一种神圣庄严,近乎宗教般的体验。这种体验无法言传,只能意会,并只能由同路人分享。在宇航员的心目中,“人”的概念,“世界”的概念都是非常深刻的。随着进入太空的人越来越多,宇航员们便跨越国界,把这种由共同的太空经历形成的友谊传播开去,结成了不分国籍的宇航员联谊会。 
    
    或许正是异乡朋友的祝愿打开了李志的思路,周围三个人只见他用左拳狠狠地击了一下右掌。 
    “太好了,彗星,一颗彗星,而且离我们不远。这下我们有办法了。” 
    第三章 
    大家望着李志,一时弄不清一颗偶尔过路的彗星怎么能够帮助他们。 
    “彗星上有水,每一颗都有,而且不需要费力采集,它们本身就是'脏雪球'。江涛,报告彗星的轨道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