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盛科技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黎川作为局外人也在控制中心静静的观看全过程,而现场的127名工作人员都在紧张的工作着,播报员的声音不断响彻大厅:
“程序拐弯!”
控制中心响彻这一句播报指令意味着“运天一号”已经起飞十几秒了,飞机是垂直于地面而起飞的,而在飞行过程中必须要对自身的飞行方向和角度进行调整,最终“运天一号”的姿态也会接近平行于地面,如此才能准确的进入环绕地球轨道。
而这叫做“程序拐弯”,其实只是一个确认口令,意味着“运天一号”安全、可控的想着正确的航道飞行。
“目标双向捕获!”
播报员再次报出口令响彻大厅,户外的测控站正在不断的向运输机发射信号,如果“运天一号”处在测控区域内,就能被探测到,与此同时同时卫星能够向地面测控站传输信号并被台站接收,这种信息传输状态便是双向捕获。
“usb雷达跟踪正常!”
播报员念出这句话的时候,正在看直播的观众就皮了,什么“鼠标usb运行正常”、“wifi信号正常”、“usb充电正常”等奇葩弹幕出来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明白人,一些“大神”就开始弹幕科普了,这里的usb的正解不是电脑上那个usb接口,而是统一s波段(unified…s…band)的简称缩写
“遥测信号正常。”
试飞的根本目的不就是未来采集实际数据嘛,而为了保证“运天一号”正常的起飞流程,需要实时监测“运天一号”在飞行过程中各个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遥测技术就是对被测量对象的参数进行远距离测量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遥测系统来进行。
这里实际上是有着双重保障,因为“运天一号”是空天飞机而非火箭,具体的飞行数据,飞机内部是有黑匣子的,而且此时的宇航员吴振就在记录并采集所有的实况数据。
按理说,这就够了。
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出了事情,那基本上就是机毁人亡,什么都不会留下,没有遥测实时监控,那宇航员岂不是白白牺牲了?
所以太空活动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活动,尤其是对于试飞员来说更需要莫大的勇气,王雪彦等三位试飞员实际上都是已经写好了遗嘱才起飞的。
“光学雷达跟踪正常!”
光学跟踪用的设备是光电经纬仪,光电经纬仪对目标的跟踪依赖于经纬仪机架,雷达跟踪原理可以说是管中窥豹,管越细,瞄得越准,获得的目标数据就越精细。
此时此刻的“运天一号”已经飞离大气层,机体整流罩是是用于保护飞机在大气层里飞行时,整流、隔热的。若是火箭冲出大气层,没有了空气也就没有了空气摩擦,就不需要整流罩、隔热了,为了减轻重量会抛掉整流罩。
但在“运天一号”这里可不行,整流罩与机体是一体的,“运天一号”是靠逆转能量核心供能,动力能源丰富且充沛。
而且目前已经进入外层空间的“运天一号”也没有太阳帆板展开,没有机箭分离、器箭分离等环节。
若是火箭飞行,一般就有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多级火箭的级间分离;助推级与火箭分离;有效载荷整流罩与火箭分离,一二级分离、有效载荷(卫星、弹头)与火箭(导弹)分离;冷发射时尾罩与导弹分离等诸多复杂的程序。
而这些复杂的程序在“运天一号”身上都没有了,它是整体上太空,然后整体返回地面,但这并不意味“云天一号”的技术含量低,恰恰相反。
“准确入轨!”
在控制中心响彻这个口令的同时,太空中的“运天一号”成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轨道飞行,即准确入轨。如果飞机进入太空之后,偏离了预先设计的轨道乱飞,地面的测控站可能没法和它正常的通信,如果是火箭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基本意味着发射失败。
而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坏事儿,对于“运天一号”来说也不是无可往回的局面,飞机上的飞行员可以紧急操控飞机并且重新计算出新的航道并完成校准后进行复轨。
……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或搜索热/度/网/文《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ps:书友们,我是昭灵驷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428章:空间交会对接()
另一边,华盛科技早早已经准备好了新闻发布会,伊娃…叶连娜作为新闻发言人随之对外正式宣布试飞任务第一阶段圆满成功。
消息也通过新闻直播间第一时间传出去,观看网络直播的网友们也是纷纷在弹幕上留下散花评论。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二阶段了,整个试飞任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入太空既定轨道,第二阶段就是将荷载的货运舱交付给目前在轨运行的华夏空间站,最后一个阶段则是返回地表。
三个阶段完成之后,这次试飞任务才能最终宣告圆满成功。
此时此刻,远在400多公里上的近地轨道区,“运天一号”进入太空后就要“追赶”上华夏空间站了。
驾驶舱内,三名宇航员都看到了前方的外层空间中,一个“t”形状的空间中逐渐在视野中变大,正是华夏空间站。
而“运天一号”里面也有高清摄像机,这里的画面很快传回到了直播间,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第三视角为地面上的观众展现出了华夏空间站的全面貌,随着“运天一号”不断的靠近,华夏空间站越来越清晰。
观众们都嗨了。
——“这一刻……简直美如画!”
——“有谁还记得《地心引力》那部电影么?现在这是活生生的真实画面呢!”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与此同时,驾驶舱内的王雪彦操控着面前的一块显示面板,同时汇报道:“轨道参数校准完成,正常;高度校准完成,正常;偏心率校准完成,正常;升交点校准完成,正常!”
“授权变轨!”宇航员刘鹏说道。
“授权变轨!”王雪彦再次重复。
顿时,驾驶舱内响彻了一道人工智能的电子合成声音:“指令已接受,数据加载中,加载完成,开始变轨!”
接下来随着“运天一号”不断“追赶”空间站,开始逐渐减速,直到与空间站的速度保持相对同步的速度。
此时,空天运输机与空间站之间的距离只有短短的309米,并且同步运行。
“打开3号整流罩!”
王雪彦道了一句,显示面板上的“运天一号”三维图模拟图,机体上方的中间逐渐裂开一条笔直的缝隙,中上段一节整流罩向两端沿着轴承分别朝两端打开。
“运天一号”就像是修长的高铁车厢一般,内部的荷载机舱并非整体,而是一节一节相对独立的模块,总计有七节,每一节舱室理论有效荷载量是40吨。
舱室的设计也是圆柱体空间,这是奔着对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原则为出发点,这也是为什么空间站都是圆柱体的原因,因为圆柱体的设计是能够以最小的材料制造出最大的相对空间。
“打开内舱!”
整流罩打开之后,还有一个内舱,随着内舱打开,质量只有十来吨的货运舱被固定在了这一节机舱内,货运舱只是利用了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空间,的确有点小。
“开始货舱分离!”
随着王雪彦下达这一条指令,只见运输机机舱内的货运舱固定支架脱落,并沿着轴承缓缓向上升起,最终与机舱分离。
而与此同时,货运舱内的系统已经启动完成,在地面国航局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开始飞向空间站。
不久之后便能通过“运天一号”的视角看到货运舱,画面也传回到了地面,收看直播的观众看到货运舱各个部位都在喷出白雾,那是在自动调节轨道。
“运天一号”机体内舱、整流罩先后再次闭合,而与此同时货运舱与空间站的距离只有125米了,这个时候空间站那边有一名宇航员出了舱室,进行太空行走。
此时此刻的华夏空间站里,拥有三名华夏的航天人,以及一位欧空局的航天人居住着。
欧洲人能出现在了华夏空间站里,那肯定不是让他们白来的,是得要拿华夏需要的一些资源来兑换的,谁让目前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只有这一座呢,我的地盘我做主,没好处?那没门!
“我的上帝,它真的太庞大了!”
空间站内那名欧洲宇航员看到300米外的“运天一号”惊叹的不可思议,相比较而言,空间站完全小了一个大层级,那边的空天运输机的质量是近两百吨,而这边的空间站的质量只有30多吨,加上正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的货运舱也还不到五十吨质量。
不过,空间站虽然只有30吨,但它的体态看上去还真不小,那些太阳帆板展开得以让空间站显得很庞大,不过质量就那么大,可不会改变。
“货运舱成功与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
与此同时,驾驶舱内的王雪彦呼叫道:“指挥中心,货运舱成功对接!”
但这个消息同时传到华盛科技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国航局控制中心,两个控制中心大厅里骤然响彻激烈的掌声,亦是夹杂着鲜明的欢呼叫“好”声,这一幕也是通过直播间转到了每一个观众眼里和耳朵里。
国人们无不兴奋鼓舞,控制中心的氛围也是感染着每一个观众。
而“运天一号”的第二试飞阶段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另一边的新闻发布会也实时公布确认消息。
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