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对后迟亮确认,直播中的黄真真用的正是自拍镜像镜头,所以她住的并不是西边的屋子,而是东边的那一间。
这样,两人重新开始对三栋楼的东侧12户进行排查,很快就查到,在60栋二单元的502室内,住着一个符合黄真真形貌特征的女人。
街道负责人查到了这间房的主人,打电话过去询问,主人表示这间房子大约半年多前租给了一个姓黄的女孩。
女孩交了一年的房租,水电费都是自付,住进去半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房东又不怎么管事,所以不知道这个女孩的行踪。
楼道里的大妈说,看这个女孩的打扮很普通,平时不怎么出来,不知道她是干什么。
吴柳道:“看样子这个黄真真还挺谨慎的,没有让其他住户注意到她。”
迟亮道:“可这样,她人失踪了都没人发现,我们上去看看吧。”
两人上到了五楼,敲了敲502的门,好半天都没有人开门。
这里的楼都是老楼,楼里的装饰还是上个世纪的样式,在每家门前用瓷砖砌了一块踏板,可以放鞋子用。
吴柳看了看对门有人住的501,他们家门口的瓷砖踏板很干净,一点灰尘都没有,是有人打扫过。
而502门口的踏板已经有了一层浮灰,吴柳问负责人:“你们这里的楼道有人打扫吗?”
负责人道:“有,但每个礼拜才扫一次,就是把灰扫一扫。”
“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
“我想想啊,60栋,好像是五天前?还是六天的,反正这两天他们就有人来扫了。”
老社区外租人口多,没有人交卫生费,一个星期来人打扫一次算不错了。
吴柳想,如果黄真真最近五天有回来的话,那门口的踏板上可能会有她的脚印。
吴柳蹲下来,从包里掏出放大镜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门口的踏板上还算干净,不过有了一层浮灰。
而在那层浮灰上,有一个不太明显,很浅的脚印子,吴柳仔细看了一会儿,判断这印子应该是男鞋的脚印。
石元强告诉吴柳和迟亮,程浩南和黄真真上一次联系上是在大约五天前,也就说黄真真应该是在这五天的时间里失去联络的。
黄真真家门口的浮灰也证明,这四五天黄真真应该没有回过家,或者没有出过家门,否则门口的踏板应该不止一个脚印,还是男鞋的印子。
至于这个脚印是什么人的,吴柳还不确定,可能是邻居的,可能是快递员的,也有可能是环卫工或者楼道里其他什么人的。
但不管是什么人,吴柳认为,在这几天里来找黄真真的,有可能知道点什么。
吴柳让迟亮打开手机上的闪光灯,从某个角度照在这个灰脚印上,然后吴柳取出随身带着的卡片相机,对这个脚印进行了拍照。
拍好照后,吴柳问:“那个房东什么时候能过来?”
负责人道:“他现在住到江北去了,他说晚上应该能赶过来的,你们…”
吴柳道:“没事,我们能等。”
到了二十二科有个好处,一旦出去办一件事,就不用再为局里的其他事操心,更不会被拉去做苦力,干和查案无关紧要的杂事。
“打个电话和王科报备一下吧?”迟亮对吴柳道。
“不行,走的时候王科说了,下午不要给她打电话,她有重要的事要忙。”
……………………
下午王静和石元强又一起去了一趟金河看守所,去见一见关在那儿的梁康,看看能不能问出些什么。
自从一个多月前梁康说他认识“狸猫”后,就再也没有透露任何有用的信息,无论王静怎么问,梁康都没有任何反应。
之后,王静和石元强每周都会去看守所提审梁康,而梁康的嘴巴就好像上了锁,不管两人问什么问题,他都一言不发。
看守所找了精神科的医生给梁康看过,医生表示梁康好像处在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对外界的刺激极度不敏感。
还对他进行了脑部检查,暂时没有发现生理病理上的缺陷,不过医生表示他现在的情况和自闭症患者很像。
虽然如此,王静还是要抓住一切机会,期望能从梁康那里获取一些蛛丝马迹。
昨天下午王静见过了孙峰,再次问到他关于“狸猫”的事,孙峰的回答还是和以前一样,他记得有这么个人,但这人是谁,从哪儿来,甚至谁告诉他的,孙峰都一概不知。
以王静对孙峰的了解,和孙峰对王静的畏惧,他能说的肯定都说了,没说的那是真的说不出来。
到了看守所后,两人来到提审室,梁康已经坐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王静摊开笔记本,准备继续问关于“狸猫”的问题,听看守所的人说,梁康已经一个月没说话了。
这时,石元强道:“王科,不如让我来试试吧?”
石元强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太古生物爆炸案的卷宗,他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王静点头:“好,换你来问。”
于是,石元强看着梁康,他双目无神,歪斜着脑袋,再没有了第一次见他时的那种精气神,好像被人抽干了灵魂。
石元强问道:“你喜不喜欢赌博?”
第十八章 新的思路()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跟着陈镜安学习一些刑侦方面的知识,处理日常事务,整理档案外,剩下的时间石元强都用在了研究太古生物制药厂爆炸案的卷宗上。
这份卷宗卷帙浩繁,不少刑侦专家都对其进行过研究和探讨,只不过因为案件的保密性,案件负责方不停变化,导致调查总是半途中断,缺乏连续性。
即便如此,一些刑侦专家在不知道变异人的情况下,依旧凭借他们丰富的经验,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
因为案卷移交过好几次,所以一些东西就好像课堂笔记一样记载在了原始案卷的空白处。
甚至,前面的调查者遗留记录下的问题,后面的调查者在进行思考后,在空白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了解答。
所以在一份案卷上,可能有三四种颜色的笔写下的不同的心得和记录,根据笔墨的深浅、新旧还能分辨出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好像一个论坛。
这样的案卷在刑事调查中可以说是独一份的,因为不允许电子化,这批档案辗转来到石元强手中的时候,已经被翻得有些破旧了。
它们全都被保存在医务室的一个大保险柜里,是目前第二十二科中,保管时间最长的一批档案,其它的写完就被王静带走了。
石元强面对这些档案,就好像翻看学长、学姐们用过的教科书一样,上面不仅有教学内容,还有学习心得,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破解太古生物制药爆炸案这一终极谜题。
一开始石元强完全没有这个自信,那么多刑侦专家都解不开的题,他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开?
所以他去找陈镜安帮忙,结果陈镜安却说,他擅长侦查和行动,对着卷宗研究案子进行解谜并不是他的特长。
当然,陈镜安还是给了石元强不少帮助,他看过卷宗后表示,这些刑侦专家的侦查方向都是正确的,方法也没有错。
可能错就错在,他们面对的并不是普通的犯罪者,他们学习和实践过的犯罪学常理,在这个案件中可能都不适用。
像石元强这样,说不定思路更加开阔,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来。
只是这个过程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石元强并不比那些刑侦专家们更聪明,他能想到的,他们大多也能想到。
而且,因为梁康始终不再开口,所以就算有了什么想法,在梁康那里也得不到证实。
但最近,石元强从一份口供的空白页上,发现了一些和之前不太一样的思路。
过去所有的调查都建立在两个前提上,一个是梁康肯定说谎了,因为他的说法过于荒谬,而且按照他的说法,所有事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而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基于这个前提,调查者最开始将方向定在了攻破梁康的心理防线上,他们动用了各种方法,甚至一些非法手段,却还是没办法从梁康口中得到答案。
所有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就和石元强第一次见梁康时他说的一样。
第二个前提就是梁康一定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个惊天大案,所以只要找到梁康之外的案件参与者,就能得到新的线索。
紫龙山矿山的老板、工人,卖给梁康油桶的赛车俱乐部老板、骑手,卖给梁康化肥的种子站主任,以及和梁康产生过交易的所有人都被抓了起来,一一进行审讯。
但审讯的结果却是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参与到这起案件中,他们的罪行充其量是买卖危险品或者渎职,而不是爆炸案的从犯。
并且,所有人都表示,和他们进行联系、买卖的都只有梁康一个人,没有出现第二个人。
调查因此陷入死局,所有人的调查都从这两个前提入手,不断探寻各种细节,有所发现,最后又回到原点。
梁康不改口,没有第二人出现。
石元强一开始的想法和前面的调查者是一样的,他顺着他们的思路想继续往前走,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结果自然是陷入死胡同,尤其是第一次提审后梁康陷入了自闭状态,一言不发,第一条路完全被堵死。
第二条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线索也是越来越少,爆炸快要过去一年,最佳的调查取证时间早已过去。
就在这时,石元强看到了那份口供,是一次提审记录,在这份记录的最后一页纸的空白处,某个调查员写下了一段话,给了石元强很大启发。
那段话说:“如果我们沿着一条自认为正确的路一直走,却一直走不通,那是不是说明这条路其实是不正确的?我们是否要推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