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等品质的奇楠,就算是只有十几公分大小也足以卖出几十万的高价。更何况以目前的判断来看,树心部分的奇楠很可能长达一米。换句话说,这一次找到的极品莺歌绿奇楠的价值最起码在近千万了。若是由名家匠师雕刻,施加工艺,价格将会更加惊人。
只是这块奇楠是袁明杰师傅的遗愿,想来袁明杰是不可能拿来兜售的。一定会让能工巧匠加以雕刻,作为收藏。但在来马来西亚之前,袁明杰和胖子都承诺过周生,一旦周生替他们找到奇楠,便愿意将国内的沉香市场让出一部分送给周生。
这将是一笔无法想象的财富,若是经营的好,所获的利润将远远不止千万!
看书辋小说本书
第193章 奇怪的青铜剑()
第一百九十三章奇怪的青铜剑
接下来的几天,周生、袁明杰和胖子各忙各的。胖子忙于和小护士温存,每天乐不思蜀。袁明杰则是不断的请来技艺高超的雕刻大师,对那块奇楠进行研究商讨,准备雕一件旷世绝品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奇楠最后被人分离出来,总长达到了一米一十二,实属罕见。加之树心直径约有六七十公分,厚度达到了三十四公分,使其品相越发的醇厚、出彩。
这样一块奇楠若是放到拍卖行,绝对会引来议论疯狂的竞拍。
袁明杰和胖子都忙得不亦乐乎,而周生同样没有闲着。
他整日泡在仓库之中,把玩研究上千件文物。同时又将剩下的百来件文物一一以化古之力感应,试图突破最后的桎梏。只是有些着急的是,剩下的文物已经不足十件,但周生的化古之力却仍缺少最后一点突破的灵力。
上一次修炼的时候,周生的化古之力已经到了快要踏入食古之境第三重的境界。他本以为凭着最后百来件文物,总能从中吸收到一点灵力,然后帮助自己坐出突破。却不想似乎是一贯的好运气用光了,这一次连续感应了九十多件,居然没有一点灵力。
剩下的十件文物也不知道是否能够让自己如愿,只好怀着忐忑的心情继续尝试。
一件、两件、三件随着化古之力的感应,一件件文物被周生一一排除。到最后只剩下一件,周生不由的加重了呼吸。
前两天昏迷醒来,他发现气海内的白色珠子居然可以外放,并且能够自行古化外界的事物。后来他又反复尝试,终于掌握了窍门。白色珠子蕴藏了最为纯粹和凝实的化古之力,这才能够自行古化外界事物。但有一点比较头痛,就是白色珠子的消耗极大。
同样是古化一件物品,周生若是以化古之力古化,只需要些许就行。但若是以白色珠子外放古化,化古之力的消耗却是平常的两倍。而且,白色珠子内的化古之力是直接联通与周生体内的,也就是说,白色珠子内的化古之力一旦枯竭,就会自行从周生的气海内抽取。
这虽然解决了白色珠子外放时间太短的问题,但却也是在逼迫周生加快修炼,让体内的气海庞大起来。
是以,周生这才如此急迫的想要突破。因为一旦突破成功,按照化古之力递增的规律来看,食古之境第二重到第三重的古化年限很可能就是二十年。话句话说,食古之境第三重境界的古化极限会是六十年。
古化极限的提升,一是意味着化古之力中那股神奇力量的变强,二也是意味着周生的化古之力数量会更加庞大。
周生相信以食古之境第三重境界的化古之力,足以支撑白色珠子长期外放。当然,这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周生能够更加随心所欲的控制那枚白色珠子。
只剩下最后一件文物,这是把半米多长的青铜剑。剑身布满绿色铜锈,分量极重。造型简单,却不失浑厚之风。
根据这些天对这些文物的了解,周生发现大部分的文物都是千年之前的产物,而那个时候正是宋朝时期。但里面有部分物品却是远于宋朝,有的甚至是先秦时期的物品。
想来这些文物是那个时代的人慢慢收集起来,然后一同陪葬。也有可能是这批文物原先的主人本身就是个收藏家,在抗美援朝时期收集了诸多古董玩物,放置在了一起。
后被人抢走,又落入当时的志愿军手中。几经流转埋于吉隆坡外的那片热带雨林之中,这才形成了如此一个大杂烩般的文物群。
而此时周生手里的这把青铜剑很显然便是春秋晚期的物品。据周生所知,青铜剑起源于商代,但剑身普遍较短。一直到春秋晚期,剑身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这跟周生手里的青铜剑长度相仿。
同时,春秋晚期的青铜剑已经有了“格”。所谓的“格”是指剑身和剑柄中间那块凸起的隔板。
这些特点都跟周生手里的青铜剑一致,就是不知道里面是否蕴藏了历史积淀而凝聚出的灵力。
深吸一口气,周生将化古之力探入其中。剑身之内犹如一片漆黑冰冷的宇宙,感应不到丝毫存在。周生微微失望,控制着化古之力朝着格和剑柄而去。
一刹那,周生脸色骤变,一股浩瀚至极的灵力竟然从剑柄深处涌来,让已经决定放弃的周生欣喜若狂。而更令他兴奋的是,里面的灵力极为活泼,还未经自己的化古之力勾动,便已经自行狂涌而出。
食古之境的化古之力虽然已经有了炼化灵力的能力,但却是个被动和看运气的存在。上千件文物中有不少文物中都含有灵力,但就是因为这一点而无法被周生吸收。
此时青铜剑里的灵力如此充沛和合作,周生哪里还有不狂喜的理由?!
他一面开始以化古之力引导这些灵力进入气海,进而融合,一面则是再次仔细观察起青铜剑的样子。
庞大的灵力从剑柄深处传来,周生不由地多看了两眼。
“嗯?剑柄尾部怎么会有一颗剑珠?”周生疑惑道。只见那剑柄尾部,一颗圆形的东西被铜锈包裹,形似剑珠。可春秋晚期的青铜剑虽然已经有了配饰,但多是在格之上。像这般铸就在剑柄尾部的剑珠,根本不可能出现。
而且青铜曾是各类冷兵器的主料,但到了西汉以后,铁的出现完全取代了青铜。因此这枚剑珠也不可能是后面的收藏者镶嵌上去的。一来不符合前面所说的审美观念,二来但凡收藏者都不会做狗尾续貂的蠢事。
周生大感诧异,忍不住伸手去摸。
“咔嚓”
极为轻微的一声脆响,包裹着剑珠的绿色铜锈应声而落,一颗红的刺眼的血珠映入周生眼帘。
但这不是最震撼人的,真正最为震撼的是,这枚血珠居然在随着里面灵力的消失而渐渐缩小。
“难道是”猛然间,周生忽然想起了这几日为了研究这些文物而查阅的一本古籍资料,里面曾提到过一条极有神怪意味的说法。不由的,周生只觉得热血上涌,呼吸急促起来。
本书源自看书罔
第194章 密宗血珠()
第一百九十四章密宗血珠
“开元年间,灌顶道场立于长安,密教逐盛,密血之法兴起,血养天珠。民间曾传一行费三十而成,天珠成水,红艳如血,又称‘血珠’。”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开元年间,也就是唐玄宗当朝时期,长安建立一个名叫做“灌顶”的道场。而这个灌顶道场正是密教,也就是俗称的密宗兴起的标志。
而随着密宗的兴盛,一种名为血养天珠的密宗之法同时开始盛行。民间传说有一个叫“一行”的密宗大师曾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终于练成了此法,得到了一枚鲜红无比的天珠,后世又称为“血珠”!
这段野史记载于一本古籍中,周生也是无意看到。但当他看到青铜剑剑柄上的血珠时,却是不由得将两者重叠在了一起。
血养天珠,天珠成水,红颜如血,又称血珠!
根据周生了解,密宗起源于印度,东晋时传入中原,兴于唐朝。当时有很多人都加入密宗,修炼密法。而血养天珠便是密法中的一支,极为的奇特。
当时的密宗教徒将采于喜马拉雅山上,远古深层矿山中的矿石称作为天珠,因为这种天珠不仅色泽鲜亮,而且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促进福慧增长的神奇功效,故又被称作是“印度念珠”,进而被密教教徒奉为宗教法物!
他们将天珠以鲜血浸染,而且必须是新鲜温热的血液。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供血者,专门供养天珠。据说供血者每供血一次,便会折损七七四十九天的寿命。而得到鲜血浸染的天珠便会逐渐变得红艳欲滴,蕴藏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这便是所谓的血养天珠之法!
这种密法练到极致,据说能把矿石质的天珠彻底软化,彻底变成血液的颜色。此时的天珠便叫做血珠,表面如一层柔软的薄膜,珠内彻底液态化,犹如血水一般流转。
此前周生读到这些的时候都只当是神怪传说,并不相信。但此刻看着那血珠慢慢因为化古之力的吸收而逐渐缩小,便不得不信了。
这个世上本就有许多奇妙的事情,譬如鬼怪,谁能证明他的存在或不存在?
血珠渐渐消失,直到最后不见。而周生体内的化古之力已经充沛到了极致,庞大的灵力在白色珠子四周萦绕翻腾,突破,终于在这一刻发生!
周生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坐下,开始运转化古绵掌的修炼之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周生这才从修炼状态之中醒来。
此刻的他,双眼精光内敛,气息平稳而缓慢。整个人看似普通,但却多出了一股奇特的神圣问道来。
“食古之境第三重,我终于达到了!”周生放声发泄。体内的化古之力比之先前足足增加了两倍,就是不知道化古之力的固化效果是否如自己猜测的那般,是四十年。
不过周生并不急着验证,而是先行内视,查看气海。这一看,周生却是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