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我说”场务趴着冰益的耳朵,悄声道:“反正这白家也有的是钱,不如让他们出钱在外面宾馆里租个会议室多好?”
白家的条件确实不算好,只能说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一家三口住一个四十多平米的筒子楼,一共也只有两室,还是要在楼道里跟人共用厨房的设计。
这么点小地方一次挤进来七八个人,稍不小心说不定连转身都会拌个跟头。东方时空虽然是个新栏目,但场务那也是在央视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老人。往日里采访不知道做过多少,只要亮出央视的牌子来,什么时候工作环境这么恶劣过。
这白家也真不会做人,这个时候就不知道主动点为剧组分担一下?看不出来我们的工作受到影响了吗?这上电视出风头的事情,怎么这么小气!
“摆不开?”
冰益皱起眉头,四下看了看,确实是工作有些缩手缩脚。
东方时空是个新栏目,而冰益则是从新华社刚刚调到央视。虽然去年在海湾战争做的战地报道让他出尽了风头,但到了新单位显然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了。
想要拿下个开门红,冰益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的。白飞的这个新闻是个机会,但究竟是从什么角度切入,才是最考验记者功底的事情。
他沉吟片刻,微微皱起眉来:“不,我们不换地方。”
“不换?”场务有些为难,摊开手,声音也有些高亢起来:“领导,不换地方,这采访还怎么做?”
“要不我看可以把电视机搬出去吧?这张桌子也挺碍地方的还有这套组合柜,全扔出去,这地方也腾的差不多了。”
“除了这个办法,我实在是不知道这个工作该怎么做了!”场务挑着眼角,用余光扫了等在旁边的白家人,显然这番话并不只是说给冰益一个人听的。
“啊,要不”
白登顺呐呐的站起身来,有些不知所措:“要不就先搬出去吧,我来搬!我去找几个同事,请他们帮个忙好了。”
“不不,白登顺同志,请你先坐下。”
冰益连连摆手,站起身来正色向在他身旁的场务说道:“既然房间里摆不下这么多人和设备,那就不要都挤在这里了。除了摄影,其他人都出去吧。”
“出……出去?”
场务一脸懵逼,诧异的问道:“领导,人都走了,谁来打光、谁来录音?谁来给白家人化妆,还怎么做采编啊?”
冰益斩钉截铁的点着头,不容置疑的说道:“不要灯光,录音你们留下一部随身听就行了。化妆也不用了,采编由我来亲自做!”
“这,怎么能这么搞?这不像话嘛……”
不光是场务,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目瞪口呆的看着冰益,不知道他究竟想做什么。
这可是上电视,而且还是央视!东方时空是央视要在晨间时段重磅推出的栏目,这么重要的节目没有录音、没有灯光,被采访人素颜露面,主持人自己客串策划采编,这不是成了草台班子做派了吗?
不过冰益有自己的想法。
新闻节目的看点在哪里?是灯光还是录音?或者是化个精致的妆容,偶尔蹦出几句俏皮话来?不,新闻节目最重要的是内容,是给观众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那么白家的这个新闻,应该用什么角度呢?炫耀财富?还是展示科技成果?又或者是要把白飞这个“神童”给捧上天?
这些套路不需要有冰益来做,不论是大众软件从技术角度进行的报道,还是其他媒体已经挖掘出来的交易细节,这些消息已经充斥了宣传系统。
而关于白飞的各种神童光环,更加是传扬出了几十、几百个版本。就连他小学时候写的作文登上过《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件事都给翻了出来,像是分析课文中心思想一样,逐字逐句的给分析了一遍,最后得出一个“神童就是与众不同”的结论来。
如果只是把这些内容重复一遍,那东方时空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冰益需要一个新的模式,需要一个新的角度去把白飞和他的家人介绍给观众。
那么这个新的角度是什么角度呢?冰益在那一瞬间,脑海里冒出一个绝妙的想法来。与其强调白家的特殊,为何不强调他们的普通呢?
白登顺就是个普通工人,白飞只是一个学习成绩过得去的高中生。白家的房子又小又破,实际上白飞的生长环境与千千万万的中国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千万富翁这个梦,是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做一做的。要说白飞唯一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他的学校附近,正好有那么一家可以上网的网吧而已。
对,这个报道角度一定能够引起广泛的反响!
冰益没有理会场务的诘问,而是我行我素的对现场工作安排起来。
“好了,除了摄像以外其他人都出去。对了,给我留一个随身听,再拿一套记事本来……”
第七百六十八章 别人家孩子()
“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整个中国的九十年代,东方时空无疑是一档成功电视栏目的标杆。作为央视推出的早间新闻栏目,它甚至改变了中国人早上不看电视的习惯。当电视机在中国的保有量越来越多,每天早上“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话,总是能不经意间飘进所有人的耳朵里。
而随着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家庭电视机保有量迅速增加,央视的重要程度不断上升,一些改革也开始陆续推出。原本是在1993年才开播的东方时空,同样也提前了两年出现。
而作为东方时空栏目中的主打,百姓故事这个子栏目推出的开门新闻,正是冰益对白飞一家进行的采访。
而冰益在这次采访中选择的角度,更是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突破了中国以往在新闻宣传领域的固定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宣传模板,成功人士的形象总是“高大全”的。有些人的模板是“天赋异禀”类的,那就宣传他三岁能背诗、小学作文就志存高远,学习起来一口气做三本练习册都不喘气。
再有些人的宣传模板则是“辛勤肯干”类的,那就宣传他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小时候吃苦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何吃苦耐劳,最后凭借双手成功致富。
还有诸如“高瞻远瞩”类的,“好人好报”类的,“身残志坚”类和“军队熔炉”类的也有不少。到了九十年代,宣传上又开发出了“胆大敢闯”类和“锐意改革”类的。
但不管怎么开发新的成功人士品种,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总是围绕着一个“完人”的精神打转。总之这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肯定是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特殊之处,浑身上下似乎就是从天庭上下来的神仙似的。
白家的前期宣传,实际上也有向这种方向发展的趋势。对白飞的报道除了大众软件拿到了一手资料,其他的媒体之前根本没有能够接触到他本人的机会。
但这肯定难不倒如饥似渴寻找新闻线索的记者们,按照过往的套路去分析白飞,很快就给他套上了一个天赋异禀的神童模板。
有的报纸报道白飞从小聪慧,什么学习成绩突出、在校深受好评之类的不过是寻常格式。小时候写的作文里立志做科学家,这就是志存高远了。再报道一下798厂经济不好,白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妥妥的就是一个为家人分忧的懂事好少年。然后再给他安上几个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之类的名头,这白飞身上的光环蹭蹭上涨,都快够的上写进教科书的水平了。
这么一个前期印象建立起来之后,到了冰益的采访节目播出的时候,顿时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白飞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厂工人,到了初中之后就从来没有辅导过他的功课。而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白飞也实在是说不上什么顶尖水平,不过是没有沦落到吊车尾而已。
白家虽说生活情况确实不富裕,可也绝没有到家徒四壁、吃不上饭的程度。两室的筒子楼,在91年的帝都,至少比一家三代只能隔着个帘子睡的人家要好。
至于说白飞个人,看起来也就是个有些害羞的普通人,对着镜头的时候还会不知所措。
在冰益的才放下,白飞一家被彻底的还原出了他们生活中最真实的模样。不论是简陋的家居,还是并不精致的影像画面,还有节目中特意追求的朴实,都让观众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白飞并不是神童。
白家也并不特殊。
然而那一百万美元却是实打实的事实!
这个结论,那就非常吓人了。一个沉迷游戏而并不聪明的孩子,一个并没有精英父母的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条件,以及庞大到超乎这时中国人想象的个人巨额财富。
很显然,白飞的奇迹在表面上看来,是拥有可复制性的。
虽然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冒出来一批所谓的伤痕文学作家,最热衷的就是拿中国人的所谓“民族性”说事儿。但不论如何攻击中华民族,有一点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中华民族的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和热忱,放眼世界,可以说够与犹太人竞争一下谁才是第一。
对于孩子的期望、在教育投资上的决心,尤其是从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的这一代人,家长们是绝不愿意自己家的孩子落后于别人家孩子一星半点的。
一个可复制的成功榜样,对所有中国家长来说都是拥有无穷吸引力的。
由此可以想象,当冰益的这一档节目播出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多么巨大的反响。
当然,冰益在这一次采访中所选择的报道角度,也成为了百姓故事这个栏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特有的一张名片。
东方时空,借此一炮而红!
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像白飞一样,有一天成为一位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