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赵一平家里的家禽家畜需要人照料,怎么也脱不开身。只住了几日,赵一平他们就告辞了。
安汀的这个年,过的并不冷清。李家知道安家只有她一个人,过年的时候李家两姐妹直接把她拉过去,热热闹闹得过到了正月初五。
过了年没几天,常翎就来催着启程了。
春闱是二月初就开始的,柳州城离京城说近不近,坐车也需要十天半个月时间,到了京城最起码还要休息几日,调整下状态,再临阵抱佛脚几日,也差不多时间了。
想到要离开家,一路顶着冷风去京城考试,安汀就忍不住生出退却之心。然而,这可由不得她,会试是大事,家里白芷等人早就准备好了行李,欢欣鼓舞地送她出门。
第20章 京城庆州()
正月十七。
东陵朝,京城庆州。
因临近三年一次的会试,几千学子带着仆从们由各地赶赴京城,造成京城客栈供房紧张,也也让向来繁华的京城更添了几分热闹气氛,冲淡了冬末的料峭寒意。
只是,渐至立春,天气易变。上午天气尚晴朗,午后忽然天空就阴沉,接着飘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间或有细碎的雪花,更添了几分冷意。路上的行人纷纷加快了脚步,四处躲雨去了。
这场雨加雪软绵绵的,却一直下到傍晚还未停息。冬日天短,再加上雨天天空阴暗,申时末,各处客栈已经陆续开始掌灯。安汀等人的马车一路上嘚嘚嘚地进了京城,原本欲看一番京城的景象,如此一来也只好作罢。
临近会试,城中大小客栈都住满了人,好在常翎早定好了住处。先到的下人们已经把里外收拾干净,打听着今儿进城,早早就准备好了沐浴的热水,垫肚的点心等。
这是一个原京官的宅子,因外调,就把宅子租了出去。原主人约莫喜欢花木,宅院面积虽然不大,但处处有花木,遗憾的是正是冬末时节,只能看到稀疏的枝干。宅子房间足够多,住下常翎、安汀及李景安、李景深姐妹和刘裕绰几人绰有余,周围环境安静不嘈杂,正适合人专心读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是,这个住处离贡院不是很远,坐车要一刻钟,若是考试当天一时叫不来车,走着过去也也不过两刻,也费不了多少工夫。
到京城的第二天,常翎就带着她们去贡院外转了一圈。
往贡院去的街道颇为宽敞,越是接近贡院,附近就越是安静,商铺也销声匿迹。等能看到贡院的外墙时,两边连普通人家都极少。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平坦顺直,来来往往的车马都看得分明。
贡院的外墙极高,门外也无长势高的树木,防止有人翻墙而入。四角上的瞭望楼高处墙,很是明显,也是为了监视考生有无作弊情况。此时距会试还有半个多月,贡院外围已经有官兵巡逻,瞭望楼里也有人影,等闲人只能离得远远地望上一眼。
整个贡院左门朝南,共有五间大门,中间三门上有横匾,中门上题“天开文运”,东门上题“明经取士”,西门上题“未国求贤”。贡院建的相当大,只看外墙规模,就能想像到每三年一次会试,上万名举人前来应试的盛况。
路上遇到不少学子,看来和她们一样,都先来熟悉一下环境。不过,眼见官兵执枪巡逻,众人也都不敢靠近过去,只远远望了,议论一番,眼里莫不是敬畏和憧憬的复杂情绪。
她们远远地望了一会儿,皆心有戚戚。回到宅院,都免不了再用心几分。
东陵朝建国已有近百年,不像开国之初武官为盛,现如今疆土稳固,内外升平,正是文官更能施展才华的时候。更何况,这些年女帝大力培养人才,只要考上进士,或大或小都会被分到一官半职。尽管都是副职,但有实力的人,自然会被看在眼里。
永光五年的一甲进士钱吉,前后只花了不到七年时间,便升为了知府。这种情况,不止她一人,各地都有。而这种实实在在的事迹,极有激励性。
十年寒窗苦读,是否能跃上龙门,光耀门楣,就等即将到来的会试一展文采了,由不得人不努力。
不过,若没有几分把握,怎么敢来应试,常翎等人都已将书中知识背熟记牢,眼下再用功,也不过临阵抱佛脚,增长不了多少,因此,常翎等人偶尔也会出去交际一二,。
临近会试,各地学子涌进京城,除了埋头苦读,就是外出参加各种聚会活动,一是散散心,整日苦读也不是事儿。二来呢,则是展示自己的才华,万一入了什么重要人物的眼,就有不少好处。三就是和同科学子交个朋友拉近关系,说不定往后谁就高中了。
人多口杂,或是有心或是无意,许多消息就传了出来。
比如说,金陵举人谢长平,于诗会上出口成章,不到半柱香便做得一首《望江楼》,得了满堂彩,诗文如今传的满京城都是。
比如说,嘉州处于南方,气候偏暖,初次来赶考的举子们准备不足,一路上十之六七都得了风寒。坚持到了京城的举子们,抵抗不了天寒,整日呆在屋子里。前两天天气转暖了些,才见有人四处交际。饶是如此,各个喷嚏连天,浑身都是药味。
比如说最近京城里各家小姐举办各种聚会,来京学子俱可以参加。宴会上不仅有各地学子,偶尔还有朝中臣子参与,因此,听闻哪里有聚会,来京学子趋之若鹜……
比如说……
看书之余,安汀听了满耳朵的八卦,觉得十分有趣。
她向来喜静不喜动,况且,比起常翎等人,她学的时间太短,虽然被李家长辈称赞不少次,仍然心里没有底气,因此,足不出户的埋头苦读。
只有一点不舒心,那就是吃得不如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买不来食材,明微也没有办法。再节省着用,从柳州带来的蔬菜也用完的很快。好在从家里带来了不少腌梅酸笋之类,再加上岚夏出门买回来的点心,也勉强算糊弄住了五脏庙。
被家里的条件惯坏了,京城固然繁华,冬天里也买不到新鲜的蔬菜可吃,更别提水果了。庆州比起柳州城更靠北,天气也更冷,就算烧了火盆,屋子里依然冷冰冰的,要烤火好半天手才不那么僵硬。
几人的家境不错,戴上兔皮手套,披着狐狸皮衣,怀揣着小巧的暖手炉,睡觉时多摆几个汤婆子,倒也撑过了。更别说常翎等人还都随身带着书童小侍,晚上暖暖被窝也都是自然的事。
安汀也带着两个人上京,一个是作为书童的岚夏,一个是擅长厨艺的明微,明微已经十三岁了,他虽有心替主子暖床,安汀倒要考虑避嫌的问题,况且,她其实也并不怎么怕冷。
闲聊时众人都有些发愁,考场上如此岂不影响到了写字,更何况这种太天气要在考场呆三天,实在艰难。安汀没在意,其他人都是过来人,却是明白其中的艰难,因此,三五嘱咐安汀要多备炭火,多备药丸,以防不测。
第21章 会试()
二月初九,会试开考,安汀等人一大早便赶往贡院。
今天正是会试开考之日,四角的瞭望楼里有人影晃动,贡院外围已经有几队官兵巡逻,腰间挎刀背后弓箭,生生营造出一种威压。
贡院大门辰时(7)初开,安汀她们卯时五刻出发,到贡院时,门外已经排了极长的队。因门外巡逻官兵的缘故,说话声音也压得极低,窃窃私语。而为了防止被当做提前沟通准备作弊,稍远点儿的同乡都不会叫着寒暄。
辰时正,贡院大门缓缓敞开,几队披甲的兵士从门内缓缓走出,侯在门旁,各个肃穆。另有个官员,从正门而出,讲了一番话。没过一会儿,队伍开始缓缓挪动。
安汀她们等了半个多时辰,终于进了贡院大门。
为了防止作弊,科举考试的进场检查很是严格。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和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至于毛笔、篮子的款式大小都有明明白白的限制。被搜过一遍身,安汀拎着自己已经被检查过的篮子,以及发放的号牌,向自己的考场走去。到了考场门口,再次被翻查了一遍,才到自己的号棚里。
安汀是头一次见到号棚,一时间不免惊讶住了。
这号棚是砖瓦房,修建得挺坚固,左右不透风亦不透光,只是小得可怜。算下来约莫两米高,两米宽,一米五的深度。号棚里用两侧凸出的砖石支起了一块木板,木板后面有个不高不低的台子,想必是既当坐的地方,又当晚上的床铺了。
难怪常翎等人提起号棚就一脸发苦,如今一见,条件着实简陋。
此时尚未过午,照听来的消息所说,要等到赴考的学子完全进场,才会发放考卷。虽说来得早,能被分到一个好的号棚,可这么长的时间,等待也是件让人不舒服的事儿。尤其是贡院能容纳一万多名考生,每个考生都需要认真检查,岂是一时半会儿能检查完的。
因此,这三天一场的考试时间,其实单是考生进出贡院就占用了许多时间。
她看了看方寸大小的号棚,进了号棚,从篮子里翻出抹布,用水润湿了,慢条斯理地把石台及木板上的灰尘抹掉,再整理了下带来的东西。
篮子里带了单层的软毡,取了几条铺在干净的石台上。装了毛笔墨锭的袋子挂起来,瓷质的水杯摆在桌子上,炭盆和木炭放在石台下靠墙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陆陆续续不少人随着兵士进了考场,不多时,她临近的几个号棚都坐满了人,也陆续传出清扫整理的声音。因考场森严,倒是听不到交谈的人声。
纯属消磨时间,安汀做的很慢,不过,时间尚早,再琐碎的事儿也消磨不到晚上,因此,整理完带来的东西之后,她阖眼养神,静候。
等待的时间过得很慢,就算是到了中午,满肚子心思的学子们也多数吃不下饭。直到夕阳西下,映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