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30日,奉仕劳动。
6月23日,参拜陆军墓地。
6月28日,参拜台南神社。
7月3日,奉迎竹田宫大纪殿下。
7月,奉送竹田宫大纪殿下。
7月7日,”七?七事变”周年纪念。
8月1日至12日,暑假集体劳动7天。
9月8日,报国勤劳奉仕组团式。
9月20日,奉仕劳动。
9月22日,集体勤劳奉仕劳动。
9月24日,秋火皇灵祭遥拜式。
9月28日,参拜台南神社。
9月29日,奉仕劳动。
10月5日,后方支持强化周开始。
10月6日,参拜陆军墓地。
10月7日,后方支持强化周,参加祈祷。
10月13日,”戊申诏书”御下赐纪念日。
10月17日,神尝祭遥拜式。
10月19日,靖国神社临时大祭。
10月22日,庆祝日军陷落广东提灯游行。
10月23日,参拜陆军墓地。
10月27日,国防竞技会。
10月28日,台南神社祭,日军陷落汉口纪念式。
10月29日,招魂祭。
10月30日,”教育敕语”等御下赐纪念日。
11月3日,明治节参贺式。
11月7日、8、9日,”国民精神总动员周”开始,奉仕劳动。
11月16日,奉仕劳动。
11月25日,迎接儿玉军司令官司。
12月8日,奉仕劳动。
12月21日、24日,三年级以下奉仕劳动。
12月25日,大正天皇祭,遥拜。
12月28日,毕业式,参拜台南神社。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皇民化的精神鸦片(2)
日本人在台湾实行的殖民统治包罗万象,实际上是一场场包括: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人文教育、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去中国化”、”日本化”的教育运动。具体的做法表现为以下内容:①进行所谓宗教与社会风俗的改革,其核心是实行日本本土的国家神道,修建日本式的神社,以日本神道教凌驾于台湾传统的佛教等宗教之上,无非要使占领下人民的思想信仰向日本人的精神领域靠拢而已。②推行”国语运动”的皇民化教育,所谓国语即日本语,把占领地人民的本语或母语改为以日本语为母语,从语言上影响并改变人民的信仰,改变台湾人民对祖国的认知。③改姓名,把占领地人们原来的姓名改为日本名字;姓名常常代表着认祖归宗,把居民的姓名归化为日本,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国家意志。④推行”皇民文化”亦即”日本文化”,从思想文化上占领台湾,也是日本实行”皇民化”的一个重要方面。⑤组织”皇民奉公会”,把台湾几乎所有的资源、行业、产业以及人员都纳入皇民化组织捆绑上日本军国主义战车。⑥实行日本的志愿兵制度,把台湾青年变成日本皇军,把他们直接推上为日本军国主义卖命的战场。
1895年5月,日本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军登陆台湾入主台北,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松山资纪在前往台湾的赴任途中就发表《治台宣言》,要恩威并重地统治台湾;自此以后,日本政府在台湾实行了五十年的殖民体制,神道神社即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日本总督府从1897年起开始在台湾修建神社,把第一个带兵侵占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造化三神定为普遍祭祀的对象,以”皇民化”或”同化”台湾人,巩固日本的殖民统治。
日本大正12年(1923年),推出了台湾的民间信仰神社法令,一方面利用神社作为推销军国主义思想的教化之地,一方面对台湾本土的宗教信仰采取高压政策。1930年,台湾总督府通令各州厅加强取缔所谓未申请而建立的寺庙斋堂,开始压制本土宗教。到1934年,台湾总督又确定了所谓”一街庄一神社”的建造神社运动,企图把神道神社树立成为地区的教化中心,促使所有家庭都要供奉日本神道的伊势神宫之大庥,是要用日本的神道取代台湾人的信仰,把他们”皇民化”为大日本帝国的臣民和奴才,成为日本侵略的帮凶。
在1936年扩大侵华战争的前夕,海军大将小林跻造出任第十七任台湾总督,提出了治台的三大方针”皇民化、工业化、南进基地化”,宣称:”对于不适合日本人,或对于变成日本人有阻碍的事物,都要加以压制。”各级殖民政权纷纷提倡日本神道,压制台湾的传统宗教,强迫奉祀”神宫大庥”神符,大量修建日本神社,甚至提出”国有神社,家有神棚”的口号,采取各种手段推动台湾人民参拜神社。1937年台湾各级殖民政府又开始了所谓”寺庙整理运动”,诬指传统宗教信仰属于迷信应当废除。比如中坜郡守写过”寺庙之升天”一文:”台湾寺庙信仰以灵验利已为本位,神灵多样杂乱,无教理与教师,可谓低级的原始信仰,实为迷你,与现代宗教相违背,故应予以废止。”制造借口,采用各种压力拆除、合寺庙庵观,拆毁烧毁居民家庭供奉的佛像,提倡崇神敬祖(神是天照大神,祖是日本皇祖),强制各家奉祀神宫大庥参拜神社,同时借机侵吞寺庙的庙产。例如:在台南北门庄的寺庙整理运动中,当局事先就探听掌握了寺庙和居民自家奉祀的神明,然后规定由派出所登记限期上缴,集中到警察课里一起烧毁。
面对其势汹汹的”寺庙整理”,台湾人无奈之下只好阳奉阴违,表面上奉祀日本的皇祖神和天照大神,暗地里把佛像收藏起来,偷偷地敬拜;有的人则把家里供奉的正神藏起来,把次要的陪神上缴,或者另外制作一尊缴交上去。也有的只好把庙产”捐献”给日本本土的佛教宗派,以求得保护。日本统治者纵然软硬兼施,也只能表面上笼罩上神道色彩,面对台湾来自大陆的传统信仰,还有台湾人内心里浓厚的乡情,也令日本人无可奈何。
日本人在台湾倡导的民俗改革,所做的也是消灭中华文化”去中国化”,用日本风俗代替传统的中华民俗。比如:日本总督府曾经规定过年的时候,不准贴大陆传统的春联,而改为日本风俗的插苇草和松枝;甚至规定不能过中华传统的农历年,必须过日本人的阳历年,过日本人的节,参拜他们的神社,参加他们的神道仪式。1936年,在各级殖民政权的管制和推动下,曾经发起了改变台湾人祭祖风俗和家庭厅堂传统布置的所谓”正厅改善”运动,焚毁汉族的”祖宗牌位”、佛像和挂像,改为在房屋的厅堂中央安放日本神道的”神棚”并奉祀”神宫大庥”,把祖宗牌位改成日本式的”祖灵社”,跟随日本皇室的春秋皇灵祭进行日本神道的祭祀活动。
改革民间婚丧习俗,也无非也是鼓励台湾人到神社去采用日本神道式的婚丧礼仪;还有如实行戏剧管制,禁演来自于福建的传统歌仔戏,迫使许多戏剧团体无法自存,或者解散或者改演日本武士剧或”新剧”;禁止来自福建的传统布袋戏上演中国的历史戏剧,不许用汉语或者台湾话演唱;甚至仿效日本本土的”挺身队”出现了军国主义的”演剧挺身队”,专门演出日本武士剧的”改革布袋戏”。还有什么提倡”穿和服””睡榻榻米”,甚至连吃饭前都要”精神动员”合掌感谢天皇的恩赐。
日本占领者有一句名言:”国语(注:指日本语),是国民精神的母胎”,为此,日本占领台湾始终以”推行国语运动”普及日本语为重要的统治手段。日本总督府在成立的第二天就设立了学务部,首任学务部长伊泽修二上任伊始提出的”台湾教育意见书”就向桦山资纪建议:台湾教育事业应先培养”总督府讲习员”与设立”国语讲习所”,尔后再成立”国语学校”与”师范学校”,推选国语(日本语)教育;宣布:”台湾的教育,首先应该让新领土的人民快快学会日本话。”还提出:”凡得国须得民,而得民须得人心。若欲得人心,首先,非得假借沟通彼此思想的语言之力不可。”1896年6月,第二任台湾总督桂太郎宣布施政方针也有:”土人的教育不可一日轻忽,其实施在于使之学习国语,以培养日本帝国的观念为主,固不必论;”1904年8月,台湾总督府的学务课长持地六三郎在台湾教育会通常总会上发表的”台湾现行教育制度”的演说也提到:”以同化主义亦即国民的同化为目的,乃是本岛统治之初迄今不变的方针,国民性格的养成,乃是国语熟练之根本目的。”从这个阶段起,日本政府以所谓”国语教育”为核心的台湾教育政策确定了下来,成为日语在台湾的”国语普及运动”的开始。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皇民化的精神鸦片(3)
1898年,设立六年制公学校,从此成为主要的日语推行机构。1930年,禁地方私塾,因为这里一向是台湾人读汉文文言文的地方。1937年,废止学校的台语汉文科,禁止教师在学校讲台语,否则给予体罚。学校的语言教育从”台语日语”,渐渐减少台语,到”全部日语”化,禁止台语,甚至连文言文也必须用日语教授。
从学校到全社会,日本占领之初就在各地大力设立”日语讲习所”,后来又制订所谓“国语家庭”(全称:国语常用家庭)和”国语部落”的认定制度。国语家庭是指全家族都用日本语,并且以日本语教育子女,营造皇民生活的家庭。全台各州厅、市郡和街庄都设立有”国语常用家庭审查委员会”,被认定合格的还要在认定仪式上颁发证书、奖章和门标,在物资分配、就业和升学方面给予优待作为奖励。在”七?七事变”后的国语化高潮中,为了强力推行国语日本语,甚至一度禁止使用台湾方言,禁止台籍公务员上班时讲台语;台湾总督府于1937年4月曾经明令禁止使用汉文,废除报刊的中文版,限制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