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盯上了度娘。
想想以后的庞然大物,王老实实在没底气。
人心虚的时候,想东西就容易进死胡同。
王老实就是。
其实这时候人家老李还不是弱小如斯?
自己不懂技术,但可以融资进去,一样可以搭上人家发财的顺风。
好处还不止赚钱。
王老实等于是又打开了一扇门。
以前这厮老是盯着衣食住行这类老行当,可那玩意儿其实更容易被盯。
爱咋地咋地,王老实终于打破了心里桎梏。
想通了王老实立即动手。
本着谨慎心思,王老实特意仔细考察了目标,在中关附近,李彦租了半层写字楼,只有十来个员工。
度娘公司的牌子已经立起来,还在进行技术准备,属于烧钱阶段。
王老实找了大厦的保安,打听情况,保安哪里知道什么事儿,看在一盒烟的面儿上就说了他们几乎天天加班,以前有人送外卖,现在好像吃泡面了。
再找其他人打探,可利用的消息寥寥。
这事儿自己干明显力量薄弱,王老实下狠心抽调刘美娟过来。
听了王老实的讲述之后,刘美娟大吃一惊,她完全没想到小老板盯上了这么高科技的玩意儿。
互联网的冬天和现在开春完全扯不上关系,宫大少还要找王老实喝酒,庆祝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崩盘。
可王老实觉得人心不古,没答应。
按照王老实的要求,刘美娟用最美国式的方式和度娘取得联系。
事实上,李彦此刻正在进行融资谈判,两家美国公司对他的项目感兴趣,基于的理由就是李彦拥有第二代超链分析技术。
第一次融资规模不大,李彦希望是一百万美元,这笔钱他希望能够撑到第二次融资。
双方的分歧点在于融资规模和方式。
两家投资公司的想法就是投入120万美元,拥有240万股可转换优先股,每股股价0。25美元。
这超出了李彦的心理底线。
为了保持核心团队的绝对控制权,他更希望用股份百分比来融入资金,具体股数很虚幻,难以掌控。
事实上,李彦已经无路可退,他都打算接受这笔融资了。
但一个电话又让他停下来。
国内竟然有人要投资?
李彦从一开始就没想在国内获得投资,就是认为国内几乎没人能够理解他的技术,也不会有人看好他的事业。
所以他才谨慎的在美国注册公司,然后以子公司的方式回到华夏来开拓。
就是给自己保留了退回去的可能。
第一次见面被称为非正式磋商,刘美娟代表王老实组建了谈判团队。
王老实是见过世面的人。
他要是自己挥舞着钞票找上门去,最多见到前台接待就被打发走。
人家再是创业起步,也是在国外大公司高端过的人,自己土豪的方式人家看不上。
不正规啊!
刘美娟不一样,在美国好几个大公司都供过职。
应付李彦等美国派有足够的气场。
刘美娟牢牢记得王老实告诉她的,拿出你在美国时候的作风来。
李彦一开始也没重视起来,只是先见见再说。
可人家一来他也有点傻,职场黑色,四个人的团队,有助手,有律师,忒国际范儿,自己的牛仔裤就有些不礼貌了。
刘美娟用极为正宗的美国话说,“这是华夏,我们能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谈话吗?”
李彦心理惊诧,对方是有备而来。
咖啡端上来之后,双方进入了互相试探的模式。
开玩笑了,刘美娟是干啥的,那是玩儿猎头的,就算再失败,掌控谈话上依然是还处于技术宅的李彦不能望其项背的。
没谈钱,而是谈了王老实对互联网的一些看法。
在李彦已经有些跟不上思路的时候,刘美娟拿出了一份文稿递给李彦,说,“这是我老板在一年之前写的一篇文章。”
警惕互联网冬天这篇文章不长,李彦没看内容,光标题就够了,再看了下写作日期,和发表的刊物,李彦说,“我想见见你的老板。”
第121章 一百二十一,结交莫羞贫()
王大老板干嘛呢?
喝酒。
就两个人。
刘彬回来了。
不是休假,是退役,因病退役。
刘彬有没有病就不是重点了。
重点是他已经接受完惩罚。
一人半瓶酒下去了,两个人话也多了起来。
“家里怎么安排的?”
“公安局呗。”
王老实听了刘彬语气似乎不喜,问,“不想去?”
刘彬点头。
“不是挺好么,稳定点也好,将来弄个官当当,哥也沾点光。”
刘彬翻了翻白眼说,“我算是有前科的,一辈子甭想,除非变了天。”
王老实赶忙四下打量,低声说,“嘴要把严了,你这么说话让有心人听去,你不在乎,给你家里招灾。”
刘彬嘿嘿一笑,没反驳。
这个想法完全没道理,上层才不会盯着刘彬这个小屁孩儿,五年十年的功夫里,刘彬要是能混到副处就顶天了,为了这么一个芝麻小官,谁闲的蛋疼管你。
不过,王老实也没必要挑明了。
王老实问,“他们几个都回来了?”
刘彬沉默了一会儿说,“还没,不能一块回来,一个个来。”
王老实举起酒杯,“来,喝!”
刘彬喝了一大口,放下酒杯说,“三哥,我跟着你干吧。”
王老实听了心里一动,嘴上却说,“你家里能同意?”
刘彬说,“跟别人可能不行,跟你差不多,家里认你。”
王老实问,“还没和家里说吧?”
“没说。”
“那就先别说,听三哥的,先上班,不然家里没法交代,就算出来,也要混出点摸样再出来。”
刘彬低着头不说话,过了好久才说,“行,三哥,我听你的,小云也是这么说的。”
两个人又说了会儿话,王老实大部分时间在听,刘彬在说。
这几个月刘彬是真受罪了,训练很苦,环境也不好,那地方与监狱没啥区别。
王老实倒觉得刘彬这几个月成长很快,稳重了很多,比之前的浮躁,现在的刘彬大不一样。
临分手的时候,王老实问刘彬怎么来的。
刘彬说,打车。
想了想,王老实拦了一辆出租车,拉着刘彬上车,“运村。”
刘彬开车回家已经天黑了。
刘父和张瑜都在家,刘彬出去见谁他们都知道,儿子不愿意去公安局上班他们也知道。
张瑜见儿子进屋就问,“吃过饭了?”
刘彬点点头,“跟王落实一起吃的炸酱面。”
张瑜哦了一声,问,“你工作的事儿想的怎么样了?”
刘彬说,“周一去报到。”
刘父异样的看了下儿子,他很意外,以为自己这儿子还要闹些日子。
张瑜知道刘彬找王老实目的是啥,就问,“小王不愿意?不能够吧,你们关系不是挺好吗?”
刘彬迟疑了下说,“三哥说我应该上班去,如果实在待不下去,再去找他。”
刘父心里抽抽,这傻儿子,咱家还混到让他托底啦?
但刘彬已经答应去上班,也就没必要说什么。
张瑜说,“回头我跟你二叔说,给你安排个宿舍,要干就好好干。”
刘彬说,“没事儿,我有车,能回来住。”
刘父顿时坐直了身体冷着脸问,“车,哪儿来的车?”
“三哥借我用的。”
张瑜也脸色不好看,“还是那辆奥迪?”
刘彬摇摇头说,“不是,是辆捷达。”
刘父心里一松,这车怎么回事儿他也看得透,在他看来,王老实办事儿瓷实,挑不出眼去。
车很普通,捷达遍地都是,不像奥迪那么扎眼,而且刘彬刚才说的好,借的。
就算将来有人拿车说事儿,刘彬也有的说,自己好朋友的车,借来开开有什么不行的。
刘父问了句,“旧车?”
刘彬回答,“不是,下午才提的车。”
张瑜心里叹口气,这个王老实太会做人了。
刘父也眯着眼没说话。
刘彬去卫生间了。
刘父对张瑜说,“那孩子不错。”
张瑜点点头。
现在这个时候只会当官不行,关键时刻能够像王老实这样的人给踢脚也很关键。
这个王老实做事儿有板有眼,还透着机灵,嗅觉灵敏,刘彬跟王老实走得近,两口子觉得没什么不放心的,更何况,还欠了人家老大人情。
刘父过了半响才说,“向后看吧。”
王老实买车的时候可劲儿土豪。
等买完车,心里真疼,就特么这一辆破车,小二十万!
华夏的老百姓无形中多付出了好几倍的价钱!
王老实真想破口大骂。
事实上,华夏的汽车为什么这么贵,王老实自己也没搞太清楚。
知道可能是几个方面造成的,却无人出来证实。
总的来说,王老实认为国外的汽车制造商是被华夏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给惯坏了。
加上垄断和税收方面的综合因素,贵就没办法了。
王老实最信服的一个说法来自后世一个同事,汽车的功能说。
在国外,汽车就是一个工业品,代步工具而已,没有其他附加身份。
在华夏不同,汽车好像扮演的第一角色肯定不是代步工具,更多时候是一个身份地位的标识角色。
汽车很多时候要被用来彰显主人的地位和品位。
要不然汽车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怎么被叫做轿车。
轿子可是古代官老爷和有钱人的专属交通工具,这种消费心理必然导致汽车价格被畸形。
由此看来,消费就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