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贵妃端庄稳重,心思沉稳,四妃以她为尊,宫务也多数由她最后定夺,再报于长孙皇后,且贵妃最尊,若从四妃进皇后,她的希望最大。只是她是寡妇再嫁进的秦王府,这于她身份上来说,总是硬伤。杨淑妃温柔和善,高贵不可侵,在得知自己儿子与皇位擦肩而过时,难免生了些不必要的想法。可她是前隋公主,若她继任为后,麻烦事会更多;阴德妃原来最是多事,只是自齐王李佑犯事赐死之后,便被迁贬为嫔,如今只是个会喘气的死人,不再降位也是看在其父阴世师的份上,绝无再进的可能了。燕德妃圆滑谨慎,万事不出头,因德妃被贬,才迁进德妃一位,子嗣上虽得越王贞,江王嚣,但二子皆碌碌平庸之辈。且她家世、容貌、品德、才智皆不及韦、杨,希望也不大。

    另九嫔以下,皆无及此四人者,便可不论。

    正当众人为皇后之继位人选议论纷纷时,圣人忽有意旨:文德皇后丧,宫中无主不可。三妃虽曾协理文德皇后处事,但名不正言不顺。太子妃王氏贤孝淑慎,素得文德皇后赞赏,即日起,后宫诸事皆由太子妃王氏处断,韦、杨、燕妃协理,不得有误。如有违者,太子妃王氏自可决断,不需上禀。

    合宫皆惊。实在想不到圣人竟将后宫事务决定权交予太子妃,竟是跳过了陪伴他多年,各有家族依恃的三妃。

    看来圣人虽然伤心,但到底没有糊涂

    。此时不论让哪位妃嫔处理后宫事,都是一大麻烦。人心难测,谁知道她们会不会生出不必要的想法来?即便她们自己没有,但是她们的子女,身后的家族也会引她们产生想法。一旦继立皇后,其子女便是嫡子,定会影响到太子之位,于社稷不稳。况且圣人觉得对死去的妻子有愧,自然不愿意她的位置被人取代,甚至她留下的子女们有任何的危险麻烦。

    但此事于王润来说,却是个烫手的山芋。

    说起来,婆母遽丧,她作为承嗣的媳妇,又有圣人公公的诏命,自然名正言顺。可是这样一个打眼的时候,文德皇后的葬礼,若办得好也就罢了。一个不好,出个什么岔子,可是把他们夫妻的脸都丢尽了,也辜负了圣人的信任,更给了他人嘲笑的可能。

    于是她少不得打点起全部精神来应对。

    好在宫中什么都缺,却从不却见风使舵之人。

    头一个送来橄榄枝的是韦贵妃。这位凭着寡妇的身份却一登泱泱大唐四妃之首的女人,能力手段见识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上的。

    因未迁入东宫,太子妃的身份又摆在那里,掖庭宫是后宫诸妃的寝宫,太子李治需要避讳,宫中事务来往又多,需得有个起居的地方。圣人便指了延嘉殿与太子夫妻。

    而就在太子妃接到主理后宫及文德皇后丧事的旨意后不久,便听到了宫人报上的韦贵妃求见的话。

    王润奇道:“韦贵妃?她来做什么?”她正为圣人的旨意而头疼呢,实在没时间来应酬她。

    袁十娘道:“这个她没说,太子妃是见还是不见呢?”

    王润头疼,道:“见,怎么不见?”她是公公手下众妾里地位最高的,她即便如今是太子妃,也要给她三分面子。

    韦贵妃进来,彼此寒暄后,倒是开门见山,将之前的诸账册记事都交与王润,笑得含蓄又体贴,道:“这本是先皇后的信任才叫我暂理后宫之事,如今太子妃殿下来了,倒可叫我放心了。这些还是请太子妃殿下收着,如今事忙,待得闲了,咱们好好对一对账。”

    王润吃了一惊,不由心下赞赏,好个聪明的女人!她第一个来交账,便是交权,表示她没有贪权的意思,您可以对我放心,咱们好好交个朋友。其次立即交账本,且没有犹疑地表示找个时间对账,可见她对自己的事做得很有自信,没有贪墨错漏的事情发生,而且账本早已交到了你的手上,我也没有作弊的机会了,我这样对你,你总要投桃报李吧?

    饶是王润镇定,也不由脸上带出几分笑来——她初来乍到,且是皇后丧礼这样的大事,实在摸不着头绪,正是焦急的时候,韦贵妃就送上了门来,名为交账,其实是借着交账的名义来与太子——未来的皇帝——交好。

    她在圣人身边陪伴多年,可以说是最了解圣人的人之一。将后宫事交给太子妃的旨意一出,她就明白了圣人后半生是不会再立皇后了。既然没有皇后,她也当不了皇后,她的地位还是后宫中最高的。既然争不过死人,那又何必给太子妃没脸呢?倒不如卖个好给太子妃,让她把眼前头一把难关给过了,日后她成了皇后,也得记这个人情是不是?

    她韦贵妃是位份尊贵辈分高,但是她可还有个儿子呢!纪王李慎是圣人第十子,虽和太子李治岁数相当,但是两人不同母,兴趣也各异,而且李慎早已就藩,和李治实在没什么感情。日后若是太子继位,可没什么感情牌好打的。如今可不就是最好的机会?

    聪明人说话从来都是轻松的

    。王润和韦贵妃很快就交流愉快,听到太子妃宣诏而来的六尚局的女官们也来了,先奉上了典籍惯例。当然,文德皇后是大唐建国以来首位在皇后位上薨逝的皇后,也没什么惯例好循——若她日后当上皇后,又没被阿武给pk下去,且死在李治前面,那倒是可以循文德皇后例了。

    不过本朝没有例,前朝却是有的。隋文帝的文献皇后独孤氏可不就是旧例?

    旧例有了,可先皇后逝去的时候遗言丧礼要简朴,可看圣人如今悲伤的样子,若是真简朴了,还不把她给吃了?文献皇后的葬礼也是和简朴不太搭的。

    王润为此颇为烦恼,韦贵妃也有些头疼。正在这时,外头却道燕德妃来了。

    王润挑挑眉,看着波澜不惊的韦贵妃,道:“快请。”

    燕德妃也是来交账的。她不比韦贵妃端庄高贵,但身材娇小,自有一种温柔的态度。看得王润心里有些羡慕:李二陛下真是好生艳福,这后宫的女人啊,各个风格都不同呢!

    虽然晚了,但是来的正是时候,而且目的和韦贵妃也是一样的。王润也没什么好避讳的,便将事情说了。她如今是她们要讨好的人,若是害了她没脸,日后得不着好的却是她们。

    燕德妃见她这般直白,却是有些诧异,想不到太子妃这么坦诚,及至看见含笑不语的韦贵妃,不由明白了几分——几十年对手了,还真没有自己想到了对方想不到的时候,她这是替自己留个人情给太子妃——想了想,便道:“既如此,倒不好太扭生人的意了,先皇后在时,何等体恤怜下,宫人百姓莫不敬仰皇后品德。皇后薨逝,送殡之人只多不少,难不成竟还拦了不许人哭送不成?这一项便减不得。我看倒不如将那金银器皿祭物换上些朴素不打眼的,皇后在天之灵可安,咱们生人追思也可两全了。”

    王润一笑,道:“娘娘一言,倒叫我茅塞顿开。”果然是四妃之一的人物,虽居其末,但灵敏通透,非常人可比。

    燕德妃浅浅一笑,道:“太子妃过奖了。”又与韦贵妃交换一个彼此皆明了的眼神,而后含蓄一笑。

    而后又商议了其余诸事,皆定下章程来,六尚局的女官们领了差事,也是明了,各司其职施展开来。后宫上下皆是妥帖了。

    至于三妃中仅剩的杨淑妃,直到那日傍晚,方才差遣宫中女官将账册送来。王润也不理她,客客气气将账本收了,也不多言。只是事情传入同安大长公主耳中,又惹了一番风波,自是后话了。

    而后不久,便是文德皇后长孙氏出殡之日,各人各处井井有条,简朴中见奢华,整齐处见庄重,哭灵送殡之人何止上千,井然有序。饶是长孙国舅等人,也不由赞一声礼仪周到,王氏此人,着实妥帖。

    及至文德皇后入葬昭陵,各宫各处,各府各人,皆人困马乏,尤其是圣人与长乐公主皆病了。太医院每日与圣人诊脉用药,还要分派几个太医去与长乐公主看诊,又兼后宫虽无大事,但琐事却也不少,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新丧母,对她甚是依赖。每日还要看顾李治与平郎,防着那阿武突然冒出来,府里那位萧娘子又生出二三事来,宫里府中,事情多多,竟是恨不得生出个三头六臂方好。

    这日天一早便热的很,她自长乐公主府回来,却实在撑不住,回府时,才跨进院子的门,便晕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天热真是伤神啊!

67身孕() 
太子妃晕倒的事情立即如火箭一般在宫中传开。

    太医院阮医正被火速传到了太子府——也就是原来的晋王府——还未迁宫,事情太忙;只好暂且住着;内外侍从却是太子东宫的规格了。

    太子、同安大长公主也往太子府赶。连圣人处也知道了消息。各处皆打发人来问。

    六月的天本就热了;又叫太监急匆匆地拉到了正房;阮医正出了满头满脸的汗;也顾不得擦,才进了门要行礼;却听太子喝道:“还行这些虚礼做什么?还不快诊脉!”

    阮医正年逾六旬,是太医院的老人了,也算是从小见太子的;可从未见过太子这般疾言厉色过;着实吓了一跳。老心脏抖了一抖;又有同安大长公主在旁拿个针一样的目光盯着他;哪里还敢啰嗦了,他须发皆已白了,也不用什么避讳,走上前来给躺在床上犹自未醒的太子妃诊起脉来。

    他十来岁便学医,如今的脉息把得越发好了,一搭上太子妃盖了帕子的手腕,眉头便挑了挑,指尖着力,又加了几分劲道,确实没错啊!嗯,日子上倒也不错。

    抬首看见太子与同安大长公主“火辣辣”的目光,也不敢再探了,起身道:“无妨,太子妃只是因天热劳累,一时晕了过去,等醒了便好了

    。只是腹中胎儿已有二月余,胎气倒甚稳……”

    再看,却见众人已经愣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