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排行第九,但是在嫡出的兄弟中是排第三。

    李二陛下似是吃了一惊,道:“稚奴?稚奴还小哩!”

    长孙无忌哭笑不得,道:“圣人莫不是忘了,晋王殿下生于贞观二年,到如今成婚近两年,他的嫡长子也已满周岁了。”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九年,人家儿子都有了,早已经成年很久了。

    李二陛下摇头道:“这朕当然知道,只是稚奴不及为德(李恪字为德)多矣。”

    长孙无忌道:“晋王殿下虽不及吴王,但晋王殿下乃是嫡出,且极仁厚善达,友爱谦顺。圣人若以晋王为嗣,则庶人承乾、魏王泰此生无生患之忧,后宫所出之诸子女亦无忧。但若圣人以李恪为嗣,敢问圣人,日后承乾、青雀、稚奴,该如何自处?且废嫡立庶,堂堂皇家,焉行此礼?”最后一句其实很牵强,李唐承继的多是鲜卑族血液,那可没有汉人那么讲究的嫡庶之分。

    一番言语说得圣人深思,长孙无忌又加一剂重药,居然不顾形象,哭道:“我可怜的妹妹啊,你出嫁多年,随圣人劳心劳力,生了这诸多儿女,尽没一个能让圣人看上传位的。可怜的观音婢(长孙皇后小名),你还卧病在床呢,若是有个好歹,可叫兄长怎么活啊?”

    一唱三叹,哭得众人满头黑线,深叹想不到国舅大人唱功如此非凡,也哭得李二陛下内疚心起。对于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只是他个人的意见,这赞成的人还真没几个,而且思及立政殿里病势渐渐不好的长孙皇后,他的心里也软了,细想想李治为政这么几年来,虽然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却也没什么错漏的。

    李唐建朝已经近三十载,什么前朝余孽、反贼、叛军的都被剿灭地差不多了。又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了稳定的生活。只要吃饱穿暖,好老百姓哪个还会去造反?以他的身体,再活个十来年不是问题,在这一段时间里,好好教导稚奴为君之道,再将江山好好的梳理干净了,交到新君手里。稚奴的本质仁厚,做不了开国之君,但是做个守成之君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再有这些忠臣良相辅佐,也就成了。而且这是嫡妻长孙皇后仅存的可以传位的血脉,他若真的废嫡立庶,那便真如长孙无忌所说,日后拿什么脸去见观音婢?而且承乾、青雀,乃至稚奴日后该如何过活?罢了罢了,就稚奴吧!至于稚奴之后,却哪里是他管得到的?

    想到这里,李二陛下终于下定了决心。又问了其余众大臣们的意见,竟有多半同意长孙无忌所奏。他也就不再犹豫,传旨下去,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定于四月十六为太子晋封礼。

    消息传出,举朝哗然。

    立政殿里,长孙皇后听到消息,笑中含泪。她的小儿子登上了皇位,她其余的孩子们便都能保全了。

    幽禁于别室的庶人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听到消息,半癫半疯哭闹了一宿,他们半生争斗,竟只便宜了弟弟?

    萧家小娘子萧鸾娘知道后,喜得当场昏倒,被救醒后第一句话就是:“天无绝人之路,我果然是有福之人!”

    晋王府王润听见消息,当场傻眼——不能再晚一点,给她点时间做心里准备吗?

    其余各处听到消息的,欢喜者有之,愤怒者有之,失望者有之,诧异者有之。但多数上皆是往晋王府上送礼交好的。王润烦不胜烦,除了娘家及同安大长公主处,皆不相见。而后便入宫与长孙皇后侍疾,让有心人好不失望。

    到了四月十六这一天,圣人亲自祭天告知祖宗,先行立李治为皇太子的仪式,而后是立王润为皇太子妃的典礼,王润天不亮便被人扶着到处行礼,待册封太子的仪式毕了,才是自己的太子妃册封礼。她如个陀螺一般被人扶着,听那《皇太子妃册封诏》:“……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俪储贰,允归冠族,殿中丞王仁佑长女,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幽闲成性,训彰图史,誉流邦国,正位储闱,兹惟朝典。……”一句句,一长串,有听没有懂,只让人头晕眼花。

    好不容易礼成了,还要穿着全套金黄色钿钗礼衣到立政殿给长孙皇后磕头谢恩。好在长孙皇后本人身子不好,没说几句便乏了,王润便扶了人退出来。却也险些累到虚脱。

    其后,又有旨意大赦天下,文武官员及五品以上官员继承门户的儿子晋爵一级,百姓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给粮食布帛,聚饮三天。又进萧任太子太保,李世辑任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6后两日,圣人又亲至祖庙自认错16畛星的国事,将魏王李泰降等封为东莱郡王?

    一系列如同连环拳一样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少些心思花在旧太子谋反的事情上。

    册封太子的典礼结束后,按理,太子一家便要迁入东宫居住。

    但是此番李承乾事败,东宫上下逢巨变,早被圣人派去的羽林军搜查看管起来。屋既无主,即便奢华如东宫,不几日便要萧条混乱。李治遣人看过,实在不像话,若要入住,非得好生收拾一番不可。且李承乾在此处住了二十多年,处处都是他的痕迹,不说王润不习惯,便是李治也不习惯。——虽然他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但若住到东宫去,却仍有“鸠占鹊巢”之感,毕竟李承乾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李治想了想,便也不急在一时,待日后着人大肆休整,除去旧人痕迹方可。

    况且如今除了新太子册封移宫一时,还有一事更重要。

    那便是长孙皇后的病了。

    太医已经下了判决书了,长孙皇后到如今不过是拖日子罢了,端看什么时候发作而已

    。圣人虽然下旨将李承乾贬做庶人去黔州,但到底没有让他们立时出京。毕竟若是长孙皇后有个好歹,总要叫他们母子相见一番。故那李承乾与李泰便都在原处住着。

    而新太子若是在此时大肆搬入东宫,不说烦乱不堪,倒要惹人口舌。

    王润也不想太早入住东宫。——若是住进东宫,那与宫中联系便更密切,实在不好,便说忧心阿家的病,不好大动土木,干脆先在旧王府将就住着。

    此话一出,不说李治赞同,诸人听说的都赞晋王夫妇仁孝,连圣人看着儿子媳妇的眼神也充满了赞许。又与人道:“妻贤夫孝,果然如此。若承乾与青雀的妻子都这般贤德,今日何至于此?”

    此言一出,世人皆道太子妃王氏贤孝,倒让王润无语了很久——她只是不想李治常居宫中,和那武氏搭上线而已。

    言归正传,那长孙皇后病入沉疴,日渐加重。

    圣人与众子女皆慌了神。圣人欲要大赦天下给长孙皇后祈福,被长孙皇后制止;李治欲要修葺佛寺并请高僧为母亲祈愿除病,亦被阻拦。这位贤良的皇后在这一刻依旧想的是丈夫和儿子,不希望他们为其承担不必要的名声。但他们却又如何甘心?求医问药,毫不放弃。

    那边王润是真的希望长孙皇后能长命百岁,不说她入门以来,长孙皇后这个婆母不仅没有为难,反倒疼爱有加。而且,若是长孙皇后能活到太子登基,当个长寿安康的太后,那个武氏还会在李治的生命里出现吗?

    心随所想,尽管是最后的努力,王润也不想放弃,亲自侍奉汤药于床前,体贴入微,便是贴身的宫女们也没有这么细心,半月下来,人便瘦了一圈儿,此等举动,让诸人十分动容。

    众人中也有只当王润是做戏而已,但世家娇女,又嫁入皇家,且是太子妃之尊,何等的尊贵娇弱,便是做戏,哪个能做得这般真,做得这般久?可见是真心。

    况王润本来名声就好,此时情真意切服侍婆母,更得人心了。

    这日长孙皇后看着正喂她汤药的王润,道:“傻孩子,你何苦在这里陪我这个病人呢?”太子新上位,来巴结奉承的人多着呢!

    王润调皮一笑,道:“其实吧,我来服侍阿家是有目的的。”

    “哦?”长孙皇后有些好奇,看她能说出什么来。

    王润眨眨眼,笑道:“我想着等阿家好了,日后给我做靠山。九郎……哦不,太子殿下……”

    长孙皇后笑道:“我还是听你叫稚奴九郎顺耳些。”不然她常有觉得那是叫的承乾一样。

    王润半真半假地笑道:“是。我是想着,等日后我人老珠黄了,九郎自然有新鲜的女子陪着,若是阿家在,便回与我撑腰,定不叫我受欺负。”说罢忍不住咯咯笑起来。

    长孙皇后再想不到竟是这等理由,也忍不住笑了,道:“你倒是个实诚孩子。”

    听她说到这个,她竟有些痴了。她十三岁嫁给李世民,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做了那么多年夫妻,当了那么多年的贤后,事事俱全,万事妥帖,是世间女子都要仰望羡慕的对象。但哪个知道,她最羡慕的却是前朝隋文帝之后文献皇后独孤氏。

    其实她和文献皇后独孤氏的遭遇有些相像

    。但有一点不像的是隋文帝对独孤氏的专一。五子五女皆出于独孤氏,隋文帝誓无异生之子,且他也做到了。

    反观她,这一生虽然也得二郎眷顾,但是后宫的女子可从来没少过。数得上的贵淑德贤四妃,九嫔,还有没得封诰的无名后宫,走马看花这么多年,几乎让人麻木了。

    王氏的话虽是玩笑,却也透露了她的心声——年轻聪明的心,看得远,看得透,稚奴不如她良多矣。——日后稚奴荣登大宝,身边最少不了的就是女人。好在她的心思也多在稚奴身上。这样的女子,若是日后真在这皇室之中淹没了,着实可惜了。

    长孙皇后对于她本就喜欢,此时叫她一番话,不由生起同病相怜之感,心下已暗暗有了主意,口中却是笑道:“好,我一定好好的,日后稚奴若是对你不好,定会给你做主!”

    王润听了,只当她是玩笑话,付之一笑罢了。

    只是在病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