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柳氏还是有些印象的,道:“你是仁祐家的,倒是多年不见了。你们家的几个小郎很好,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今日全家总动员,王仁祐和三个儿子在外头,并未进来。柳氏忙道:“阿叔谬赞了。”

    王裕点点头,转头看向王润,却是一愣:“你……”王润已是行礼如仪,口中说道:“叔祖万福。”

    王裕看着眼前的少女,已是说不出话来。嫡女王静娘的悲愤早逝是同安大长公主心里永远的痛,也是王裕心中无法愈合的伤口。早年王静娘是他膝下独女,虽是女儿,但聪明伶俐,贴心孝顺,倒也安慰了他无子的失落。但是谁知静娘命苦至此,早他夫妻二人离去,剩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同安大长公主看他的样子,也知道他想到了静娘,心中倒是一软。他即便有了那个贱人养的儿子,可到底没忘了我们静娘。想到这儿,心里对他的怨愤便平了不少。

    王裕看着王润,好半晌方道:“你是元祐的女儿?”

    王润方才已经知道事情的始末,看王裕的反应,倒也不吃惊了,低声答道:“是。”

    王裕叹息一声,道:“好,你是个有福的。你那三个兄弟也很好

    。”

    同安大长公主看他黯然的样子,倒是不好多说,忍不住偷看了他几眼。

    王润道:“多谢叔祖,还请叔祖多保重身体。不然让姑姑在天上如何安心?”

    王裕点点头,道:“好孩子。”一眼瞥见妻子的关切的眼神,不由心软了几份。又看眼前和女儿相似的面容,思及多年夫妻情分,走到现在,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由暗叹了声。只是此时不好说话,便淡淡道:“外头还有事,你们只当自己家,不要客气。”想了想,解下腰上一块玉佩,道:“这个拿着玩吧!”

    同安公主见了那玉,似是一愣,随即转过头去,眼中似有泪光浮动。

    王润见那玉质莹润,非是凡品,便不敢要,同安公主抿去泪,昂首道:“不过一块玉,你叔祖给你,你就收着吧!”

    柳氏也点点头,王润方才收下。

    一时王裕也没有再说话,便出去了。王润又被请回了同安大长公主身边坐下,王润看她看向那玉佩的样子,想了想,道:“叔大母,这个玉佩莫不是很贵重的东西?”

    同安大长公主接过玉佩,轻轻抚着上面的纹理。那是一块和田羊脂玉,大如雀卵,细腻温润,触手生温,毫无瑕疵,络上的络子都已褪色了,想是常被人把玩的缘故。却听同安大长叹息了一声:“当初战乱,老家被火烧了。静娘的东西都没了,这是她留下的唯一的东西。是她出生的时候驸马让人刻的。”

    王润一听大惊,道:“这如何使得?”便推辞不要。

    同安大长公主道:“人都走了,还留着东西做什么?你叔祖给你就收着,日后等我们也走了,更没有人记得静娘了。你这孩子和我们静娘有缘,若你不忌讳,就拿着吧!”

    古来对死人用过的东西十分忌讳,但王润没有这个想法,谁人不会死呢?又见同安公主一片爱女之心,只好受了。

    心中却是遗憾不已,到底女子命薄。若是她那姑姑王静娘还在,这同安公主夫妻也不至于会闹成如今这样相敬如冰的模样了。

    待寿宴毕,柳氏带了王润告辞。同安公主舍不得,和小孩儿一般拉着王润不放手。好在王润对老人小孩很有一手,答应了时常来看她,方才罢了。

    坐在回程的马车上,王润想道:看来今日是福不是祸。

    但世事从来都是福祸相依的。

    回了王家,将今日之事告诉崔氏,崔氏蹙了眉,略伤感得道:“静娘去了那么多年,我都记不得她的模样儿了,当初也只是她进宫前见的。一眨眼这么多年了,怪不得我说看润娘怎么这么面熟。原来竟有几分像她。也难怪,都是王氏女儿,有些相像也不奇怪。”

    见柳氏心有不安,便道:“此事倒也不是坏事,同安公主这人素来护短。咱们润娘得了她的眼,日后更有了保障了。”

    柳氏见婆母这般说,想了想,方才放了心。

    作者有话要说:后天去参加转正体检。

    呜呜,胖胖圆圆的我该怎么办?上次查出来有点血脂高呢,最近也没节食,体重依旧稳如泰山,万一血脂化验没通过怎么办?好担心……

15绕弯()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润便成了同安大长公主府邸的常客。

    门房下人都是眼亮势利之人,见王润这般受到大长公主的喜爱,连一向与公主只剩面子情的驸马也对这小娘子另眼相看,心中更是雪亮

    。每次王润来府中陪伴大长公主,那府上的下人们的服务那是无微不至,更是让众人不敢对这个王家嫡系小娘子有所轻视。

    王沣王濬兄弟两个年纪已长,入了长安之后,便被族中诸老给拘去,考校学问,教授人情。京中不比罗山,其中的关系复杂,更是要小心处理。而他们两个少年郎,本就生的不俗,又是大家世族出身,日后入仕,起点就比一般人高很多,是那些寒门子弟不能比也是嫉妒不来的。

    并州王氏是豪门大族,但是近年来因朝代更替,较从前已经式微了。虽然王氏子弟依旧高傲,世家大族的门阀依旧鲜亮,却也依旧需要新鲜的血液注入。新生代子弟入仕,还有联姻便是最好的选择。

    王思政因早年长年征战,他这一支人丁稀少,好在王仁祐娶了柳氏后,夫妻俩个在造人上十分努力,这房的人丁才好些。不过相比别房动辄几房,小郎小娘子的排行排到十几二十几的支族来说,还是少了。但是少而精总比多而烂的好。王沣王濬业已长成,大郎偏文,二郎重武,各有所长,日后前途若谋划得当,不可小觑。三郎王澈年纪虽小,但丰神俊秀,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可见其长成后是何等风采。至于嫡女王小娘子,样貌出挑,端庄守礼,绝对是大家妇的典范。另外两个庶女,很容易被人忽略了。

    王氏宗族一群老头子激动得简直是痛哭流涕了。

    苍天佑我并州王氏啊!

    我并州王氏豪领五姓七门之日将要到来了!

    激动的同时,也有些埋怨王思政,要不是当初他竟让王元祐带了妻子儿女远赴罗山任职,他的儿女们若是留在族中教导,那如今的成就只怕更上一层楼!

    咳咳,不满归不满,这话也只能在肚子里嘀咕一下。

    王思政虽然退役多年,但多年的杀伐之气可不是盖的,若不是这么多年修身养性,那脾气可也能让那群老头子喝一壶的。本来以他从前的赫赫战功,当今圣人几番想让他出仕的,都未成功。连皇帝老子的面子都不买账,可见他的脾气有多固执了。

    于是振奋家族的希望便放在了小辈身上。

    族老们甚至对王元祐撂下话来,此番叙职毕,最好他是能留任京中。若是他还是定了外任,那也行,可他的子女们都要留在京中。他们夫妻俩个单独去就行了,也好给他们单独的空间,好再生几个嫡子嫡女。王元祐听了族老们的话,摸摸鼻子干答应着。

    他也不想再离开了。父母年纪大了,他是父母众子女中唯一活到成年的。当初他要放外任,父母虽说不舍,但也没说什么。还让妻子带了儿女一同上任。这样的宽德,让生为儿媳妇的柳氏也很感激。若是王元祐再放外任,她是一定不能再跟去了。到时候陪伴他上任的一定是妾侍们。她可不想走她那些闺蜜们的老路,自己在家伺候翁姑,起早贪黑,人老珠黄,丈夫带了小妾到任上逍遥。过个几年,天高皇帝远的,生个一地的庶子庶女出来,哭都没地方哭。

    何况王沣王濬王润三兄妹也大了,尤其是王沣,已经及冠了,若还不说亲,好姑娘都没了。从前虽然也相看着,但罗山毕竟地方小,虽然也有几个中意的姑娘,但不是家世不行,就是父亲官职不妥。耽搁到了现在。若是王元祐得了个好官职,再有王氏门第相托,她的孩子们还愁找不到好亲事么?

    所以她对于王仁祐的任职事件是十分关注的。

    至于王沣王濬兄弟两个也偏好长安多些。毕竟这里是一国之都,繁华热闹,人才济济,不是罗山那等小县可比的

    。他们在长安也认识了不少朋友。

    族里那群老头子们就每日抓着王沣王濬两兄弟去族里学习。让那原来的子弟儿郎们酸得不行。不过王沣王濬确实也优秀,不久之后,到底在族学中站稳了脚步,也在长安众贵族子弟中有了一席之地。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王润倒是可有可无,对她来说,长安和罗山一样,都是住人的地方。不过一个热闹,一个宁静些。不过相对来说,她还是比较喜欢罗山安静的日子。但她的想法遭到了众人的鄙视。数回之后,她就缄默了。好吧,她不发表意见还不成么?

    至于澈小郎,他的意见不被采纳。

    于是王润的生命轨道,在这里彻底得改变了。

    同安大长公主近日来过得很是舒心。不得不说王润劳苦功高。

    就像有些人是天生的孩子王一样,王润就是个天生的老人王。她天生似乎有一种力量让长辈们对她喜欢。她又嘴甜心实,老人们都是看惯了人事过来的,怎么会分不清谁对自己真心,谁对自己假意。自然看得出这孩子的真心,又自然而然得对这个孩子格外疼惜起来。

    同安大长公主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到了她这个年纪,其实应该什么都看开了。但是她偏不,许是人生的遭遇让她变得偏颇,她在过去的多年里都过得十分不快乐。

    她的不快乐影响了很多人,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驸马王裕。独苦苦不如我们一起苦,我不好受你也别想好过,谁叫他们是夫妻呢?

    还有就是高祖皇帝,高祖是庙号,大名叫李渊,如今的太上圣人。作为一母同胞的兄妹,老李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