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管家媳妇-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家里有三品以上大臣爵位的人家都可以送孩子来国子监,当然贫民家的孩子也能通过每年国子监的考试考进来。不过这些人都是分班教学,有些只是来镀金了,有些却是真想走科举之路来深造的。

    贾珠是自己凭本事考进去的,并没有走贾赦的后门,当年还为贾政扬眉吐气了一把!他在国子监就进的认真学习的班级,每次的考试做题,贾珠的成绩都还不错,加上背景深,国子监的夫子们都挺喜欢他的。

    但国子监的夫子能和大儒比吗?

    显然不可能。

    而且贾珠这个人有些执拗,而且有些异想天开,想着自己一战成名彻底的压死贾琏。

    和以前贾府下人拿贾珠跟贾琏比较一样,外面的很多人尤其是文人都喜欢拿贾琏和贾珠比较,谁让张老太爷的名声太盛了啦,这个时候读书的,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以前在贾府是贾琏不如贾珠,可随着张夫人将贾琏送到张家后,几年过去外面的评价就是贾珠不如贾琏了,无关天赋和努力的关系,纯粹是夫子的问题。

    这也让原本准备让贾珠当自己女婿的李守中迟疑了一下,他是国子监的祭酒,虽然是从四品但却是国子监里最大的官,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他瞧着贾珠书读得不错,家世也雄厚,等着日后金榜题名了有身后的家族扶持着,官路肯定好走,日后自己女儿凤冠霞帔上身的日子指日可待,能有诰命能穿凤冠霞帔这就是古代女子最大的荣耀。

    李守中的眼光和为女儿的远见都是值得夸奖的,但他忽视了贾珠身子柔弱的问题,不过文人身子柔弱一些很正常,贾府那么富贵荣华,李守中也没想过贾珠身子是虚的,只以为是读书刻苦熬夜瘦了的原因,这种事情李守中也经历过,事后吃点补品补回来就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看好贾珠,但这是在结亲,不是在玩。因此李守中寻人去打听了贾府的情况,这一打听就出事了。

    因为大房的长子贾琏有个好外祖父,而贾珠没有,因此贾珠有些怨恨和攀比贾琏的意思,曾经还透露出怨恨自己的夫子不是大儒的事情。

    这原本是件小事,就是圣人孔子都有因为嫉妒做错事的一天了,更不要说贾珠这种凡人了。可李守中是文人,文人一般都多几个心眼,这贾珠如此的话让他看贾珠之前的努力变了颜色。

    要知道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严格的来说也是贾珠的夫子,李守中看过贾珠的文章,还不错,但还欠火候,压后一届多历练在去考秋闱春闱考上的机会要大一些,现在去考只能凭运气,或许对了主考官的胃口录取了。

    要是自己女儿嫁给他,这贾珠将希望全部寄托到了自己的身上,到时候万一他没考上,那岂不是会怨恨自己不是一个好夫子,那个时候自己女儿的处境就艰难了。谁让他是国子监的祭酒了,考试的事情归他管,就是秋闱春闱考哪方面的内容,李守中也是有资格建议的。

    当然决定权是肯定不在他手上的。

    如此一想,思维就涣散了开来,这贾珠今年都十九岁了,还不订婚娶亲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呀!不然凭着他的才学贾府的家世,怎么会轮到自己来捡漏了。

    不行,这事他要好好的再考虑一下,不能因为草率坑了自己的闺女一辈子。

    没有李守中全心全意支持贾珠,贾珠的科考生涯比原著中没有写出来的更加艰难许多,很多小窍门他都不知道。

    原本东府的贾敬还可以咨询一下,可不巧贾敬一年前外放出去了,最少也的两年后才回来,等着贾敬回来了,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贾母的意思是反正贾珠是要回金陵祖籍去考,还不如先去金陵,去林如海那里学习学习。

    但王夫人不干,她心里有小九九,这些年来她和贾敏的关系不怎么样,反而是张夫人和贾敏的关系不错,要是贾敏记恨她们两以前发生的矛盾,给贾珠小鞋穿怎么办?

    王夫人的意思,就是让贾府走走门路,让贾珠留着京城里考秋闱。

    气的贾母差点一巴掌扇过去,京城是什么地方,文武百官云集皇亲贵族扎成堆的地方,这种地方就是科考的大省,人才众多录取的位置却有限,僧多粥少。

    金陵虽然也是科考大省,但却没京城那么夸张,而且贾府在金陵还有些势力,必要的时候还能走后门了。

第55章 智商情商() 
王夫人是有些小心眼斤斤计较,她和张夫人恰好相反。张夫人是反应慢半拍因此显得情商不够,但事后想着张夫人又能看透事情的本质;而王夫人她是情商够了,智商不够,表面上的功夫比谁的做的好,但偏偏在大事上面却糊涂的要命。

    当然这个糊涂的要命是贾母心里给王夫人的评价,别人可不敢这么说王夫人。

    好歹王夫人都是这府上的二太太,贾母也不可能直接叫她来荣喜堂然后大骂她一顿吧!只能用这么委婉的方式提醒,可没想到书兰竟然先倒戈了。当然说是倒戈也不对,当年她家那小子被带走有,书兰差点被气的一病不起,又走了整整十年,如今她说这些话也在情理只走过。

    “这教养孩子呀,从严教育是不行的还是得循序渐进,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吃出一个胖子了?”贾母有些不满的说道。

    “老太太说的是。”书兰插嘴道:“就像我家那小子,整整十年我都没见到一面,亏得他每年还会写书信来报信,不然我都快当没这个孩子了。整整十年的事情我都缺席了他的成长,如今想来要他那么有出息做什么,只要他身子健壮平平安安的,不去沾染一些坏习惯,就是没出息我也认了。”

    书兰最痛心的就是缺席了林树玉整整十年的成长生涯,人生有几个十年了。正如她说的那样,若不是每年还有书信寄回来,以现在社会的通讯条件,她都快以为她没这个孩子了。

    熊孩子就是这么的伤不起。

    书兰这话一出倒是没人接了,因为她们的孩子都生活在自己身边的,比起书兰这个悲催的货,无疑她们要幸运得多,随时想看自己的孩子都能看得到了。

    “你这也算是熬出来了,我听说你家孩子学武有成才回来了,日后去从军立了军功往上走加官进爵的还是很快的。”贾母虽然因为贾国公的原因喜欢读书人,但毕竟贾府是军功立家的,也就这几年因为贾敬和张家的关系靠近了文官一些,但来往的人家很多都是武官,也没有瞧不起武官的意思。

    书兰嘴角挂起一个笑容来“借老太太的吉言了,我也不求他光宗耀祖,只求他不要一事无成就好。”

    “这么说来,你家哥儿是准备日后当兵了?”张夫人听了这么久终于反应了过来。

    书兰低头“我们可比不得府上的少爷们,个个都是聪明机智的,日后金榜题名不在话下。那孩子也就只有两手的力气,难得又有邓先生肯教导,不走当兵的路,实在是可惜了。”当兵哪怕就是做个不入流的百长,日后说出去也是在军籍里面的,比良民又要高一个档次。

    齐国的军籍没历史上明朝那么变态,什么父死子继,兄死弟继,每年还要义务去耕种屯田,一家人一辈子过得比平民还惨。齐国的军籍只是一种象征和官籍一样,一旦家里当官当兵的人去世后,就自动脱离官籍军籍。

    想想之前听到的传闻,又想着着孩子出去吃亏了这么多年,也真是应了书兰的一番话,不去当兵可惜了,白白的浪费这么多年的心血。

    倒是王夫人眼珠子一转说道:“我哥哥现在正任京城的守备一职,你们要是有心,后天正好是我嫂子的寿辰,不妨跟着我一起去王家一趟,让哥哥瞧瞧你家哥儿。”若是有真本事,拉一把也没什么。

    “二太太可别唬我,我一向是喜欢顺着竹竿往上爬的人,后天可真跟着二太太去王家了。”书兰一本正经的看着王夫人说道。

    虽然说王子腾最后倒霉了,但不得不承认,这人在没倒霉之前的确有本事。现在如果能借王子腾的势上位也不错,书兰并不担心日后自己家会和贾府绑在一起,只要聪明懂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没事。

    就像人家从不会将四大家族和林如海的林家叫做五大家族一样,就像原著中李纨的父亲李守中一样,李家和贾府还是姻亲了,但谁都不会把这两家绑在一起。

    唯一可虑的就是林之孝和书兰还是贾府的下人,入的还是贾府的奴籍。

    这些年来,书兰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怎么样离开贾府,但都没有什么好机会。贾赦他太执拗了,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不会改,如今对林之孝越发的器重了,而林之孝这个人虽然会沾点贾府的小便宜,但还算是有良心的本事也有,每次贾赦吩咐的事情都是妥妥当当的完成了的,如此一来贾赦就对他更满意了,日后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想开口赎身,都没法开口。

    “不唬你,你若愿意后天让你家哥儿跟着我一起去王家。”王夫人笑道,然后给了张夫人一个挑衅的眼神。

    这几年书兰唬人的功夫渐长,虽然没有成为张夫人的心腹,但也比之前的关系好很多了,这让王夫人有了一些危机感,她还指望着书兰给她通风报信大房的消息了。因此拉拢一下书兰很有必要,反正只是领着去看看,她可没包一定会让王子腾提携林树玉。

    贾母这时开口说话了“让你家哥儿去王家见识一下也好,咱们这家里都喜文,日后倒是帮衬不了什么。”

    书兰红了脸“老太太这话可说笑了,说得我躁得慌,当年若不是府上买了我做丫头,我哪里有如今这等好日子过。没回报也就罢了,我要是再想着靠府上让自己的孩子升官发财,那可真是天理难容了。”

    “瞧你说得什么话呀,别说你还没放出去是这府上的人,就是真被放出去了,你家哥儿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