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诗可见商丘之繁华。
杜甫这首诗作完不久,安史之乱爆发,睢阳天下注目,因为张巡在此挡住安禄山十几万叛军。
到了五代时,睢阳改称归德军。
后周显德六年,赵匡胤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这里是赵匡胤发迹之地,赵匡胤就因商丘为宋国故都,以宋为国号,陈桥兵变当了皇帝。到了元时,京杭运河取直,又加黄河改道,商丘就日益穷困,由府降为州。但在嘉靖二十四年,归德州又抬为归德府。
昔日数朝古城现在早已掩埋在黄河的泥沙之下,现在的商丘城是正德六年,知州杨泰所建,府城的北城墙建在旧城南城墙上,城长七里二分五厘,嘉靖三十七年包砖,城外又建了环形护城堤,故而整个商丘城呈外圆内方之局。
且商丘四个城门皆有瓮城,乃一城一府一县的格局,商丘县县衙在西南,府衙则在城中。
一路前往商丘,林延潮不见一个饥民流民,眼下就算河北,路上就算没有盗贼,也有饥民流民出没,可是重灾区的商丘却没有。
进了城后,林延潮从车里看去,但见街道左右甚是繁华,行人往来,唯独不见乞丐。原本林延潮在京城时,也常常看见路边有乞丐讨食,但刚遭过灾的商丘城内,街道上却不见一个乞丐。
见了这一幕,林延潮心底有数,放下车帘。
到了府衙,林延潮已换上五品官服下了马车。
但见府衙门前,二座坊门高竖,坊门之上一曰承流宣化!
一曰中州重镇!
这几个字将此千年古都,四方辐凑,兵家往来必争之地道尽。
此时但听号炮三声响,经历于有恩在前给林延潮引路,而门里门外,道路左右,府衙里的官吏尽列左右,对林延潮行参见之礼。
林延潮安步当车,一步一步行至仪门前,但见滴水檐下。
一名绯袍大员率领十几名青袍官员,一排帽翅晃动,眼前各色补子。
一府大小官员悉数在此。
林延潮先打量那如众星捧月般拥立在当中的绯袍官员,但见对方乃标准国字脸,这等面相不怒自威,乃是第一等牧民的官相。
身为一府之尊,不用如何,站在那里官威已全然外放。这等气场令林延潮有点记起张居正当国时那等领袖百僚的威重,不过对方身上却没有张居正身上那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气度。
林延潮迈着官步,手持手本上前行礼道:“下官新任归德府同知见过太守。”
这绯袍官员,即是归德府一府父母官苏严。
七百八十七章 座次()
林延潮躬身见礼之后。
苏严也是半揖还之,上下打量林延潮,然后道:“司马乃当今文宗,又是京里的翰林,此番能来中州为官。本地的官绅百姓如久旱盼甘霖。以后本府多多仰仗司马了。”
林延潮肃然道:“府台言重了,下官词臣出身,没有任亲民官的经历。在此为官一任,要多向府台,以及列位大人请益才是。”
苏严闻言抚须微笑,但是苏严以下其他府衙大小官员,却不敢当这句话,纷纷口称不敢。
苏严捏须道:“司马说话真是谦逊,此来中州,先拜了藩台,臬台吗?”
林延潮道:“本丞身负皇命,马不停蹄地从京城赶来归德赴任,还未到过开封。”
苏严脸上终于不是客套的笑意,伸手道:“司马,内堂请。”
林延潮一步不动,推让道:“还是府台先请。”
苏严点了点头率先迈步,林延潮没有立即跟在苏严身后,而是顿了顿回看一眼,但见其余官员一并笑道:“司马先请。”
林延潮笑了笑,于是跟着苏严身后迈步跨过仪门,其余府衙官员这才按照官位次序跟着林延潮从仪门进入。
入了仪门,就是正堂,正堂上匾额书三个字‘保民堂’。
归德府衙是,嘉靖二十四年,由知府蔡汝楠,以州署改建。
这保民堂乃是府衙正堂,正堂之东乃府经历司,之西乃府照磨所。
苏严领着林延潮等穿过正堂,来至后堂。
这里早设下席位,众官员各居座次。
苏严一府之尊的位子,乃居中背北面南的正坐,东侧放了一张空椅,同样面南,下面是两排椅子左右对坐。
苏严指着右手侧面南的椅子道:“司马请坐。”
林延潮双眼一眯,心底暗暗冷笑。
“不敢当,下官还是与三位通判大人,一并坐在这里好了。”林延潮堆起笑容说道,自己则是来到东侧面西的第一张椅子前。
苏严见了上前道:“诶,这可使不得。司马这是让河南官场上的同僚笑话本府。”
苏严说着,众官员都是应和地笑着。
这座位之事是有讲究的。
知县,知府乃正印官,正印官也称正堂官。
为何称正堂官?
背北正门向南的大堂,称为正堂。正堂官位坐北朝南为尊位,为正堂之主。至于属僚则是左右对坐,或是面北受命。
但是林延潮身为同知,乃是知府的佐贰官,却并非是属僚,不可面北受命。故而苏严就给他在东侧设一席位,一并面南而坐。
林延潮本来坐之无妨,但他知道在府衙中,同知,通判都是知府的佐贰官。虽说同知比通判高一品,但毕竟大家都是辅佐知府的身份。但后堂里既没有设通判的侧座,却设了同知的侧座,林延潮这就不能贸然坐下了。
林延潮想起之前听说苏严此人的风评,此人若真的是那等抓着大权不放手之人,那最忌惮就是有人不知尊卑。
苏严故摆出尊敬的样子,而林延潮则是坚决不肯上座。
于是推让一阵,二人折衷。
林延潮依旧坐在苏严身侧,不与府衙各级官员同列,但是位子从原来面南改为面西。其实这并非是折衷,而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官员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位序坐定,就是定下了府衙里的尊卑上下,下面各级官员吏员前来参拜。
若在正堂中参拜,那是正式的衙参,但若在后堂参拜,那规矩就随意些。
先是门子,轿夫,白役,见了林延潮在堂下直接是砰砰地叩头。
林延潮端坐如常。
其次是三班六房胥吏,也是在堂下向林延潮叩头。
林延潮照旧端坐。
其三是经历司,照磨所,税课司等官员,这些都是府衙属吏,流品都不到七品。
在大明官场里,八品九品是一个槛,七品六品五品是一个槛,四品三品又是一个槛。
虽说不到七品,但也是朝廷命官,如之前迎接林延潮的府经历于有恩也在其中,他们来至堂上向林延潮行四拜礼。
林延潮起身答礼,然后还了两拜。
最后就是推官,通判上前,林延潮这不能再坐着,大家平礼相待。
参拜后众人即是散去,堂上只留下同府,推官,三位通判。
这数人就是府衙里真正高官了,若拿后世的一个市来参考这府里官员的班子。
知府就是市委书记,林延潮相当常务副市长,三位通判为分管副市长,而推官即相当于人民法院院长,
归德府三位通判分别是粮捕通判,商虞通判,仪考通判。
几人通过名,林延潮正要开口,说一说此来使命。
苏严即开口打断,向外头问道:“同知宅收拾得如何?司马的随从可否安顿?一应器物照着本府宅里配给,不可短少。”
下人们应了立即去办。
林延潮微微一笑,但见苏严方道:“眼下这里没有外人在,司马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林延潮知苏严要自己说些干货。于是他道:“本丞离京时,向陛下辞行。陛下圣谕,说听闻归德决堤之事,十分痛心,他心忧子民。本丞见陛下不愉,奏对道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好这亲民官,以解圣忧。”
其他数人闻言都面色一沉,独苏严不动声色。
归德府决堤,黄河百万百姓受灾,之后林延潮因此事上谏,百官叩阙。
天子不得不答允削减潞王大婚之用,来赈济灾民。
这件事搅动天下风云,而归德府是出事之地,归德府上下官员都可称为始作俑者,难逃其责。而苏严身为一府之尊,更是首当其冲。
苏严翻动茶盖,徐徐道:“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此始所料未及,但具体为何归德决堤,本府在给抚台,藩司呈文上都有细述。司马欲知详情,府衙这里有呈文副本可过目一番。”
林延潮见苏严如此镇定,笑着道:“下官是来辅助府台大人,却并非来查问此事的,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诶,司马还是看过再说不迟,”苏严对外吩咐道,“叫让师爷将本府案上的呈文副本拿来。”
七百八十八章 粥厂出事(二合一)()
后堂里一阵寂静。
苏严端起茶碗喝茶。
不久苏严的心腹‘让师爷’将呈文拿给林延潮道:“这是呈文,还有当时管河同知签下署令。”
林延潮向苏严道:“府台,那下官就看了。”
苏严大有‘本府清正廉洁,不怕你查’之势道:“司马尽管看。”
林延潮知这样的呈文里看不出什么,但仍是端起文书一行一行地看去。
苏严呈文起草十分缜密,丝毫漏洞都抓不到,将责任尽数推在了之前的管河同知身上。
一旁让师爷解释道:“两年前大堤开筑即屡遭冰雹,伤及民夫无数,以至延误工期。之后秋讯就要到了,河道衙门又催得紧,故而本府不得不命管河同知仓促而筑。当初府台再三过问,工期是否太赶,需加派人手,但当时管河同知信誓旦旦向府台大人担保。”
“司马,这都是他当时签下署令,过手公文,府台大人当时信了他的话,哪知不到两年……”
一旁的商虞通判吴通判帮腔道:“也不能尽数怪管河同知,这次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