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林延潮的老师申时行,就让自己次子申用嘉与前尚书董份的孙女成亲。
这成亲还是让申用嘉入赘董家,尽管成亲当日,董家回报给申时行巨额的金银,但一个堂堂的内阁大学士让次子入赘,现在看来实在匪夷所思。
但申时行唯有靠此手段巩固权位。
林府甄府婚姻也是如出一辙,但毕竟不是同一阶层,难免磨合之间,一家视其为暴发户,一家视对方靠祖上余荫,自身不思进取,两边相互看不起。
但两家却又不会放弃这门亲事,但两家的矛盾最后,唯独苦了林延寿与甄小姐两位当事人。
说来林延潮也是尽到了力,若是全然为了自己仕途,让林延寿娶南京那位侍郎女儿才是最好的。但听闻甄家小姐的贤淑之名后,林延潮还是让林延寿娶了她。
今日见来甄家小姐确实当得起'贤淑'二字。
但是如她这等出身,又是如此温婉聪明女子,对意中人应是有很高的期许,但被父母为了家族的利益,许给了自己堂兄,心底必定是有很大的落差吧。
想到这里林延潮对这位女子不由有几分歉意,自己只能顾全到自己一家,却没有办法顾全到别人。
这当然是现代人的想法,对于当时而言,再正常不过了,婚姻本就是父母之命,子女没有选择的自由,甄小姐唯有能做的就是认命二字。
为了弥补心底的愧歉,林延潮道:“既是一家人了,嫂嫂也不要客气,有什么话要吩咐的尽管说。”
甄小姐点点头道:“说来确还有一事要麻烦叔叔呢。”
“嫂嫂请说。”
甄小姐道:“请叔叔先不用让相公补入国子监。”
林延潮讶道:“这是为何?”
甄小姐道:“相公的性子我略有耳闻,他是个聪明人,但只是玩心太重了,还未收心,故而我想让他先有个志向,勤于圣贤书,磨砺心性,将来说不定也有进学的一日,这不是比荫监要强得十倍。”
林延潮不由欣然,甄小姐果真是个有见识的女子,点点头道:“也好,这荫监之位,我也会奏明圣上先给兄长留着,一切听嫂嫂就是。”
甄小姐闻言欣然,就在这时听得林延寿的声音。
但见他一身酒气的走至堂中,一见林延潮即埋怨道:“我睡得好好的,你干嘛让人用冷水泼我脸。”
林延潮听了气不打一处出来。
甄小姐见林延寿如此醉态,眼泪止不住的落下。她用巾帕拭后,向陪嫁来的婆子道:“老爷醉了,你们扶着老爷回房歇着,别让他病了,再让厨房煮醒酒汤来。”
两名婆子听了立即上前搀扶林延寿。林延寿仍是满嘴醉话。
甄小姐咬了咬下唇,然后向林延潮,林浅浅欠身道:“我先扶相公回房,以后再与叔叔,弟妹说话。”
林延潮向甄小姐道:“以后有劳嫂嫂了。”
林浅浅看了满是不忍:“真是苦了嫂子了。”
次日林延潮值日讲。
这一次林延寿亲事,林延潮也请了几日假。
回宫后第一件事即是向小皇帝报道。这天小皇帝正在文华殿里练习书法,一见面即向林延潮笑道:“听闻你堂兄成亲,说来他也是朕的旧相识,你要替朕贺一贺啊。”
林延潮道:“是,臣会与家兄说那日来府上的朱兄贺他新婚之喜。”
小皇帝想起林延寿至今不知他身份,不由很是高兴停下笔来道:“很好,林卿家一直替朕守口如瓶呢。”
顿了顿小皇帝又道:“既是道贺,不能没有贺礼。”
说完小皇帝看向御案上的金狮镇纸,对张鲸一比道:“替朕送至林府,作为林卿家兄长的贺礼。”
林延潮连忙道:“金狮镇纸如此贵重,臣不敢收。”
小皇帝笑道:“朕赐的,谈什么贵重不贵重,拿着就是。”
张鲸。上前将金狮镇纸收好,笑着道:“陛下这也是爱屋及乌。”
说完君臣皆笑。
正待说话间,但见一名太监入殿扑通一声跪下向天子道:“陛下,顺德府知府八百里加急奏上!”
小皇帝疑道:“顺德府又非边地,何事如此紧急用八百里加急?”
说完小皇帝接过奏章一看,这才看了几眼,但见奏章已是丢在了桌上。
小皇帝几乎站立不稳,张鲸连忙上前搀扶。
林延潮猜出了顺德府所奏何事,不由闭上双眼,心底是百感交集。
张鲸哭着道:“陛下,你不要吓奴才啊,奴才胆子小,经不起你折腾。”
但见小皇帝摆了摆手,在御案上坐定后,垂泪道:“三日前,张先生在顺德府弃朕而去了!”
万历十年七月,张居正于致仕回乡途中,病逝于顺德府,比历史上晚了一个月。
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谓之忠()
张居正去世,满朝震动。
天子下旨辍朝一日,令礼部以旧例赐祭九坛,另外再加祭七坛。
辍朝一日,赐祭九坛都是内阁大学士去世时,朝廷给与的恩遇,而张居正是十六坛,可谓是极尽哀荣。
天子又命司礼监太监张诚为张居正护柩返乡,这也是天子的厚遇。加上张居正致仕时所封的上柱国、太师,更是大明开国以来,文臣中唯有张居正才享有的。
之后天子命礼部议张居正的谥号。
要知道文官最高谥号是文正,俗话说了,生晋太傅,死封文正。那张居正要不要谥‘文正’呢?
明朝当时有内阁大学士获得‘文正’的先例。
一位是李东阳,一位则是谢迁。
不过李东阳被谥文正时,读书人颇有微辞,说‘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意思是你李东阳也好意思谥文正,也配与范文正公(范仲淹)比?
既用李东阳与范仲淹比,那也可拿张居正与李东阳,谢迁作比较。张居正堪称大明开国后第一相,又有主少国疑之时主政十年之功,不少官员想来文正之谥号也是可以。
这日经筵后,林延潮,王家屏在文华殿侍直。
内侍引张四维入帷幄后。张四维奏道:“陛下,先太师的谥号,内阁已是拟好,呈陛下勾选。”
说完张四维呈上奏章。
林延潮心知依礼制,大臣卒,礼部以谥请,报俞矣,则内阁以两字者三请于上,而择之。
大明文官只有美谥没有恶谥,要得谥号需曾任三品以上京官,或者翰林词臣,而且对于翰林出身的官员还有一个优待,就是可谥一个‘文’字。因此赐谥流程是,礼部先核选可得谥号人选,上报内阁,内阁议谥后,写出两个两字谥号给天子备选。
小皇帝见张四维上的奏章后,向张四维问道:“为何内阁不拟文正二字,而是拟文贞,文忠。”
林延潮听后,知张四维给天子拟定的是文贞,文忠两个谥号。
谥法里,文正第一,文贞第二,文成第三,文忠才第四啊。
张四维从容禀至:“陛下,文正乃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先太师理应得此谥。但内阁之前所议谥时,记得谥法里有避讳之说,如本朝大学士王文,翰林林文,谥号就取‘毅愍’,‘襄敏’,以避‘文’字。故而先太师谥以‘文正’,未免不美。”
听张四维解释,小皇帝露出恍然之色。
张四维再禀道:“至于文成,也不合适。昔本朝谥文成,有刘伯温,王阳明。刘文成公有子房之功,王文成公平定孽邦,皆是旷世功勋,只惜二人都未列枢辅。”
原来如此,文正这谥号与张居正名字相重了,犯了名讳,至于文成是授予对国家有大功勋,但却未任过宰相之大臣。刘伯温,王阳明毕竟没当过宰相。
张四维这么说,顺理成章地将‘文正’,‘文成’排除掉了。
“本朝枢辅之中,文贞,独杨泰和得授,文忠则有张永嘉,杨新都,故臣列此二谥,请陛下权衡。”
杨泰和是三杨中的杨士奇,而张永嘉,杨新都是张璁,杨廷和。
张四维话就说到这里,下面就皇帝让他自己决定了。
林延潮看向张四维,心想张四维此举,是在试探天子的心意啊。
到底在天子心底,张居正是杨士奇?还是张璁,杨廷和?
杨士奇什么人?比肩房杜的宰相,任首辅二十一年,是首辅中唯一授文贞的。当年要不是他儿子拖累,甚至‘文正’也不为过。
杨士奇死后一百多年,皆有贤相之名,这是盖棺定论的。你若敢说他坏话,朝野上下一致喷之。
但张璁,杨廷和对国家虽都有大功,但也有缺点,张璁靠大礼议之功上位,以变法闻名,虽然他对嘉靖帝的忠心是杠杠的,但在位时被文官勋臣一致狂骂。
杨廷和呢,在大礼仪时反对嘉靖皇帝,下场很悲催,被皇帝削职为民,没有谥号。隆庆皇帝登基后,记起当初要不是杨廷和迎嘉靖当皇帝,他这一支还仍是亲王的命,于是才追谥给了‘文忠’。
林延潮见小皇帝的御笔在奏章上悬了半天,思想中也在激烈的争斗。
半响小皇帝搁笔,向司礼监太监魏朝道:“你去问问,看母后是什么意思?”
林延潮也猜到天子心底是如何想的了,林延潮既是明白,张四维肯定更早都明白了。
不久魏朝返回文华殿向小皇帝道:“陛下,太后正在宫里与武清侯叙话,内臣只是问了一句,太后即说此事陛下定就好了。”
小皇帝突然想起自己外公武清侯,在张居正在位时,是最反对他的,再想到朝野上下对张居正变法一直持反对之见的那些大臣。
于是小皇帝道:“朕年少时,太岳先生为朕主持经筵,曾盛赞张文忠公,后来朕读世宗实录时,太岳先生在文中称张文忠公,‘盖其才术相似,故心仪而瘫之赞叹’。”
“谥云,危身奉上谓之忠,朕就拟以文忠二字吧。”
“陛下圣明!”张四维,林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