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申时行大人。
写完给林烃的信,林延潮亲自拿了信送到林府上,他们自会帮自己转交给林烃。
去了林府少不了拜会一下老爷子林庭机,亲自给了他送了帖子。林庭机笑呵呵地与林延潮说,人虽不会到,但礼一定会到。
当然林延潮也不过尽一下礼数而已,林庭机这样的前二品大员自己目前还请不动。至于林家另一位尚书,老师林烃的兄长林燫,就不用说了,从万历二年后一直被张居正按在家里不能起复,自己请他他也不会去。
此外林世璧,林世升也是一一送了帖子,他们都是笑着与林延潮打趣道,这可是大登科后小登科啊,并答允一定会去。
之后林延潮的婚事就如期进行了,期间林延潮没什么跑腿,大伯,三叔在外,大娘,三婶在内全程忙下来。
因为老爷子林高著要求婚事完全按照明媒正娶来办的,故而林浅浅婚前两日送回至程家。林浅浅至程家时,临走前再三叮嘱林延潮,一定要记得过来接亲,不要迟到哦!
林延潮听了也是醉了,随口道:“到时再说,再说。”
林浅浅当下跺脚道:“那我不走了。”
下面的流程都是按照闽地的土风俗来办的,
在婚礼前一日,林家这边将聘礼的一半送往女家,俗称上半礼。按照林高著的意思,程员外给了林家两间铺子作嫁妆,林家这边也不能小气,聘礼也是按照两间铺子值当多少回赠的。
除了聘礼,还有给女方长辈送的见面礼,如给祖母的,本地话称妈杠。给母亲的,称奶杠,给舅父的,称舅杠。但无论聘金多少,还是妈杠,奶杠,舅杠,尾数都要有个三,以示吉利。
此外,林家这边,还需发花轿、金鼓班、礼书帖,过门担(猪肉、面、桂圆、栗子、花生、瓜子、红枣、花烛,金花),礼鸡等到女家。女家回送礼鸡一合,鸡用三尺三的红绳扎脚,俗称‘红线羁胶’。
林延潮大婚前夜,这天晚上林府上好生热闹。
林延潮请了他的同年,同窗们,老家亲戚,都来到家中,先是大鱼大肉地款待了一顿。
老家亲戚是来帮忙的,至于同乡,同年,同窗们则是第二日陪着林延潮去接亲的。
次日一大早。
林延潮穿着蟒袍,戴桂冠,这新郎服如同当初登解元时一般。全天下的新郎官都这么穿,这是朝廷鼓励民间成婚,允许新郎在服侍上稍稍‘僭越’一二,这就是传说中大登科后小登科的由来。
林延潮穿戴整齐走出们来,众同年,同窗们都是喝彩起来,大声叫好。
林延潮笑了笑,当下一名五十多岁面色黝黑,满脸喜意的女子,就凑上来道:“解元郎,厝今日给你道喜了。”
大伯在旁道:“这位是伴房妈,可是咱们省城里第一的好嘴。”
林延潮恍然,伴房妈是本地话,一般疍家由女子担当,充当喜娘角色,同时还兼担新郎新娘启蒙老师,教她们如何圆房。
伴房妈笑着道:“林老爷,我当伴房妈二十几年了,这当解元郎的伴房妈还是头一遭,真是荣幸啊。”
大伯奇道:“这是为何啊?难道他们别人看不上你。”
伴房妈笑着道:“林官人有所不知,那些老爷相公,不少都是成亲后才中举人秀才,如何有你这般年纪轻轻呢?”
大伯这才恍然。
下面林延潮在家上了香,在亲朋好友的注视下,吃了一碗太平面,两个太平蛋,当初就出门了。
一出门爆竹就放了起来,这接亲的人可谓是浩浩荡荡。
前头高照灯笼;扬旗鸣鼓,这灯笼上写着祖宗名衔,以及数面金字牌板,这金子牌板上写着‘丁丑年福建乡试解元’,‘丙子年福州府试案首’,‘孝廉’,‘贤良方正’等等招牌,真是有多少挂多少。
这列队伍威风凛凛地走在前面,左右则是金锣鼓吹,还有十番队,林延潮穿着新郎服,骑着一匹白马,伴房妈在引路,后头有挑花担;礼旦和彩旦。
此外林延潮的接亲阵容也是十分强大,同乡有侯忠书,张豪远,张嵩明等人都林延潮当初社学时的小伙伴。
同年中有翁正春,陈材,陈一愚等等,都是林延潮乡试院试府试时的同窗。
同窗中除了龚子楠没到,此外叶向高,陈应龙,黄碧友,陈文才,于轻舟,朱向文,周平治等人都来了。此外林延潮的同乡亲戚更不用说了,两三百号人的队伍,从登瀛坊巷走出。
随着锣鼓齐鸣,接亲的队伍,引来了城里百姓的旁观。
众百姓一看前面的金字牌板,都是道:“解元郎今日成亲了!”
“是啊!”
百姓们一片啧啧称奇之声,心底羡慕着到底是哪一家的姑娘这么好命!(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七章 缘定三生()
林浅浅早起后,就有妇女为她开颜,所谓开颜,就是用两根线将脸上的汗毛捻干净,然后修眉,这都是闽地女子出嫁习俗。
忙完这些后,林浅浅脸洗干净,这几个人妇人方才退出屋去。
晨曦透过窗格撒进屋子。
铜镜前,凤冠霞披在侧,镜前林浅浅长发如缎。
一名老妪走进屋里来,这老妪是替林浅浅梳头的,需是父母公婆健在,儿女齐全,夫妻和睦的好命婆。
老妪为林浅浅挽起青丝,用黑水牛角篦梳,轻轻地为她栉发。
“小娘子是洪塘人吧?”
“我夫家是洪塘人。”
“嗯,我作好命婆我为新妇梳了几次头发了,要说这篦梳啊,洪塘的最好,洪塘的男人,也最疼老婆。”
林浅浅听了脸上露出甜甜的笑意,垂下头羞涩地道:“他才没有,整日只知读书。”
“只知读书男人最好,能作大官!小姐将来一定是作状元夫人的命。”
林浅浅看向铜镜中的自己,反而忐忑地道:“我美么?”
“美,真美!”老妪笑着道,“解元郎定会喜欢姑娘的,恩爱一生的。”
林浅浅笑了笑,手抚着凤冠霞披,想到不久后林延潮来迎亲的一幕,幸福的感觉盈满了胸口,这一刻不真实的感觉,反而令林浅浅喜极而泣,轻轻地啜泣而来。
老妪见了不以为意,在她看来,新娘越哭才是越喜庆呢。
老妪用篦梳一边梳发,一边唱着道:“一梳朝天角,咿呀语成行。”
手上又起又落,“二梳羊角丫,负笈入学堂。”
“三梳麻花辫,嬉闹无常样。”
“四梳马尾髻,低眉嗔爷娘。”
“五梳发如水,落笔出华章。”
“六梳风月结,心事绕丝长。”
“七梳积云鬓,逐鹿试科场。”
“八梳鸳鸯绞,娘缝女鸾妆。”
“九梳同心扣,儿行母断肠。”
“十梳长相思,揽镜想亲娘。”
老妪唱完十梳歌后,给林浅浅戴首饰。程员外为了显他气派,给林浅浅备下了不少贵重首饰,供她挑选。
但老妪却见林浅浅什么都不选,而是从一旁看上去有些旧了的匣子里,取了一支溜金凤钗。
老妪接过凤钗笑着道:“这凤钗好精致啊,不过有些旧了!”
林浅浅道:“这凤钗是我婆婆临去前交给我的,叮嘱我与将来与我相公成婚之日定要戴上,故而以往家里日子穷的时候,我也没拿它当掉。”
老妪叹道:“姑娘真是知恩的人。”
林浅浅拿着凤钗,满脸骄傲地道:“戴上它,我才是林家的媳妇,我才是他的妻。”
老妪笑着道:“来老婆子给你戴上。”
凤钗方戴上,这时屋外突爆竹齐鸣,老妪喜着道:“小娘子,你看解元郎来了!”
这边程府门口,听闻解元郎娶亲的事,门口早就围了无数百姓了。
但见林延潮在门口下马,无数百姓都是拍掌叫起好来。
一旁陪同林延潮来接亲的同窗,同年们忙是帮忙把喜钱撒了,众人都是一个劲地向林延潮道贺。
林延潮也是举起手来,一一拱手回礼,好容易走才过府前一段路。
下面林延潮入府来,拜过程员外,程家家人,众妇女才搀着林浅浅出来。
程员外见女儿出嫁,对林延潮叮嘱道:“贤婿啊!以后小女就拜托你了。”
林延潮道:“是,岳丈大人。”
当下林延潮搀过林浅浅道:“浅浅,我来了。”
大红盖头下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嗯’。
接着林延潮和林浅浅吃过面和蛋,伴房妈提醒吉时已到,于是即是出门了。
这时叶向高拿着一串百子鞭炮,噼里啪啦地放起。
在鞭炮声中,伴房妈唱道:“今旦背你上花轿;几句话语记心间。孝顺公婆是本分;相夫教子重担担,家庭美德真要紧;和睦故赢金银山。看重厝边和乡里;外家亲友心就安。”
伴房妈是疍家女子,自是能歌,下面又是几首喜庆的歌,几乎不换气地唱下来。
在旁的众百姓们,都是竖起大拇指高声地叫好。
“这伴房妈唱得有好啊!”
“肚子里有料啊!”
“比解元郎还抢风头啊!”
林延潮搀着林浅浅上了花轿,林延潮打马在旁,返回的路上,无数百姓相送。
众挑夫们挑着嫁妆也是一并跟在后头,程员外好面子,又生怕别人说自己女儿配不上解元,于是嫁妆置办了一大堆,虽比不上十里红妆,但场面也是不小。
在吉时前林延潮将林浅浅接回了家里。
林府上林高著早已是翘首以盼,催了三叔探听消息,去了两三趟。
直至新人到了门口,林高著才放下心来。
当下林延潮搀着林浅浅见家拜堂,利毕之后,见过家里长辈,大娘,三婶都等亲戚都是备下了贵重的金饰,待林延潮林浅浅向长辈端茶见礼后,都是将金饰赠给新人。
这在当地风俗里叫见厅。
一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