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工匠心-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煮进锅里,搁上板酱和水磨大椒,煮到汤极稠极浓,直至小鱼的肉都会掉落在汤中。”

    “出锅前撒上些从地里掐来的葱绿蒜苗或芫荽叶子,香气极是诱人。一般都要煮上好几碗,一碗热的现吃,余下的留待冻成鱼冻。”

    “等到第二天吃早饭时,端出小鱼冻,凝脂一般,像皮蛋那种半透明的琥珀色,鲜红辣椒与深碧嫩蒜苗叶全被裹在鱼冻之中。天气愈冷,鱼冻凝得愈加厚实。”

    “用筷子颤颤挑起一块,入口爽滑滑的,抿一抿,舌头一裹就化,满嘴的鲜美,夹着快心的辣感,无论是小鱼还是鱼冻,均是至鲜,特别能下饭。”

    好家伙,鲁善工听着就流口水,无论是纪华诚还是纪文峰,丰富阅历是自己不能比的短板,光这一道看似平常的小杂鱼,居然能说出这么多道道?

    这句话也勾起纪华诚的回忆,动情道:“我年轻的时候,物资匮乏,去河里用网子抓来一大兜小麻条,用盐稍微码一天,晒成半干油炸,入口极脆,骨肉皆酥,那真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你想在隆冬时节,一盘小麻条鱼冻,就上半瓶山芋干老酒,外加一碟盐豆子,一对老哥俩或许就会刮拉出许多掏心窝子话来。”

    “那种感觉……现在好久没有过喽!”

    鲁善工一连吃下几条,果然入口即化,鲜美异常。小杂鱼也有春天,纪如烟又端上一道菜,自己也坐下,笑道:“清明挂刀,端午品鲥!”

    “咦?居然是鲥鱼!”

    纪华诚眼前一亮,笑道:“人生三恨事:恨红楼未完,恨海棠无香,恨鲥鱼多刺。”

    “好久没有吃过鲥鱼,还记得上次吃应该是在我下放插队的农村考入大学,堂叔为表示庆贺,特意托人从江边渔业社的船上买到一条两斤重的“出水船鲥”。”

    纪文峰示意鲁善工先夹一块,自己也赶紧夹起一块,感叹道:“当时清清楚楚记得花了九元六毛钱,相当于五分之一的工资!”

    鲁善工好奇打量着所谓稀少的鱼,长尺余,乍看有点像鲢鱼,但头尖、尾岔大,通体银鳞闪光,滑润如玉。

    “堂婶做的是带鳞的清蒸鱼,配以笋片、香菇,撒几茎嫩葱,端的是丰姿绰约,清妙可人。浸透脂肪的鳞片,入口稍嚼即化,那时肚子里极清寡,对腴美丰润的滋味感受尤深。唯雪白细嫩的肉中,有极多毛刺。”

    纪文峰把鱼肉慢慢放进嘴里,仔细品味道:“鲥鱼脂肪一半在鳞下,剖洗并不去鳞,烹熟后,鳞片半溶,油脂渗入肉中,极其腴美。”

    “生长在海中,每年春夏之交游回长江产卵,如候鸟一般,游入江中的鲥鱼一心赶路,顾不上觅食,全靠消耗体内积蓄的脂肪。”

    “行至镇江、金陵、芜湖一带江面,最是鲜肥,若再往上,由于消耗过度,味道就要差得多。这就是老饕嘴里讲的:谷雨见鲥鱼。”

    纪如烟帮三个人清理完盘子后,嫣然一笑道:“自梅尧臣有《时鱼》诗后,江南文人骚客皆以食鲥为时尚。就像现在吃螃蟹讲究的要跑到阳澄湖去吃一样,已经是附庸风雅的品牌效应。”

    “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有身份的雅人文士,清明前后在江边现捕现吃,吃完后还要面对江上清风明月和笙箫鬓影,品茗观涛,大发诗兴。”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说完把盘子里的颧骨夹起来,放在鲁善工盘子里,看着纪文峰狡黠道:“贵客临门,这才是书香门第的待客之道。”

    “你……”纪文峰刚要伸出去的手只能缩回来,无奈道:“哎,女大不中留啊!”

    纪华诚哈哈大笑,指着骨头跟鲁善工道:“一根香骨四两酒,一会你要多喝两杯!”

    鲁善工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文人美食家沈宏非曾经说过:鲥鱼之鲜美不仅在鳞,而且是一直鲜到骨子,所以每一根刺都值得用心吮吸。

    准确地说,值得用心吮吸的不是鲥鱼的刺,而是颧骨。渔民称之为香骨,是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

第199章 香道也能吃?() 
    纪如烟看鲁善工吃的津津有味,满意道:“过去沿江一带大户人家的女眷,都有一手烹制鲥鱼的技艺。而女孩出阁到婆家,多是要接受烹制鲥鱼的考查。”

    “据说,当年江南有名的丝绸商王顾熙的独生女远嫁镇江,婆家祖上曾为制台,讲究颇多。过门次日,阿婆即让人送上一条鲥鱼,要试试新妇手艺。”

    “可厨房里既不见刀具,也找不着作料。王女却不惊慌,拔下头上银钗剖开鱼肚收拾干净,又打嫁奁中觅出一匣,倒出专意配制的作料,不肆张扬竟也把一条鱼整弄出来。”

    “待端上桌,婆母和小姑等一帮人要看笑话,原来鱼鳞未刮!岂料新妇款款一笑,每人递上一把小银匙请先尝口汤。果然那纯白如乳的汤当即就让众人大气也不得出,这未刮鳞的鱼汤鲜美之极。”

    说完小鼻子一皱,有些得意道:“自此以后,镇江人也像芜湖人一样吃鲥鱼不刮鳞。不过也有人将刮下的鳞用线串起来,入锅同烩,食时捞起线头,鳞去味留。

    “好,好,不愧是我的女儿,好手艺!”

    纪文峰一挑大拇指道:“天下顶尖美食和天下绝色女儿一样,鲥鱼这种尤物,自明代就被列为御膳贡品。在金陵设有专门冰窖,每三十里立一站,白天悬旗,晚上挂灯,驿马飞驰。”

    “打鲥鱼,供上用;船头密网犹未下,官长已经备马送。樱桃入市笋味好,当今鲥鱼偏不早。观者倏然颜色欢,玉鳞跃出江中泛;天边举匕久相迟,冰镇箬护付飞骑。君不见金台铁瓮路三千,欲限时辰二十二……”

    “渔网还未入水,地方领导已命人将快马备好,一旦银鳞出水,立即敷上冰块再裹上香箬叶,快马加鞭,连番传送入京。就连皇帝都等着盼着尝着一口鲜!”

    众人哈哈大笑,很快就把鱼消灭完,纪如烟站起身,笑道:“开胃菜已经品尝完,下面才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香食!”

    说完从仆人手里接过第一道菜,放在桌上,介绍道:“玫瑰蒸糕,藤萝作饼!”

    大家看着眼前精致的糕点,纪如烟解释道:“暮春四月,花盛之时,将刚刚盛开而未凋零的藤萝花与玫瑰花剪下,将花瓣洗净,加白糖、脂油丁拌匀,蒸成千层糕。如果入炉烙熟,那就是外焦里嫩、热香可口的玫瑰饼、藤萝饼,玫瑰饼浓艳腴腻,藤萝饼芬芳清冽。”

    “古代美人多不太喜爱吃东西,常常是小半碗米饭就着半壶茶,配上几缕小咸菜,爱的正是那几口稻米的清香和茶的芬芳。”

    “特别是身处尊贵地位的官宦之家的女儿,对于香料香花入馔饮自然就特别钟情,而也正是如此,闺中最欣赏含芳撷英之味,也最善于把种种香品,化成道道珍馐,让袭人花气萦绕在唇齿之间。”

    鲁善工拿起一块玫瑰饼,清香四溢,咬下口齿留香,仿佛置身花丛中,令人流连忘返。

    纪如烟看见鲁善工满意,心中暗喜,指着下一盘继续道:“桂花伴鮓,椒蕊佐鱼。”

    “古代闺阁中,即使食荤,也要香花来增添清味。比如西门庆家里,由擅长烹饪的孙雪娥统管的内厨房,做出的木樨银鱼鮓,用桂花来熏银鱼调味。”

    “清代王府中的特色菜,煎串黄花鱼,一定要拌以鲜花椒蕊,这样的鱼肴备受福晋格格们的青睐。”

    三人夹起来小黄鱼,口感跟前面的完全不同,花香伴随着鱼鲜,仿佛眼前出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鱼儿欢快游弋其中,不时有桂花瓣落下,被鱼儿追逐嬉戏。

    “荼蘼入粥,荷叶为羹。”

    纪如烟亲手给三人各自端上一碗粥,解释道:“做粥时用鲜牡丹花瓣散入粥中,做成牡丹花粥;加入荼蘼花,就是香美的荼蘼粥。在刚煮好的白米饭上覆盖一种大荷叶,让荷叶的清气与碧色融入粥中。”

    “当年红楼梦里灵慧的玉钏为宝玉亲口尝过的荷叶羹,也是让新荷花叶的清香渗入汤中的花形面片而成。那道精致无比的汤羹,宝玉却不过尝两口,然后把汤碗碰翻,因为他的心神早已飞驰到一位其实不曾见面的琼闺秀玉那里。”

    “可碰翻汤碗,却又使得这多情公子的心思又转回到玉钏的身上,担心她被烫痛。珍奇的美味,倒在不经意间被冷落和遗忘,往往正是这生活的丝丝细微处,闪烁出一派意远情长。”

    鲁善工品尝完粥,暖胃暖心,不愧是大家闺秀,做起饭也要引经据典,真没想到手艺还真不错。

    “炸玉兰,煎玉簪!”

    “南宋的宪圣吴太后,这位太后对牡丹花情有独钟,将牡丹花瓣裹上稀稀的面糊,入油炸酥。这一妙法,也是闺中花馔的千古绝唱。”

    “遥想无数个春天里,都有缤纷的玉兰花,栀子花、玉簪花,被纤纤素手从枝头摘下,分成单瓣,裹上调了甘草水或糖的面糊,入油微炸,化身成酥脆的美点。大自然的无限春光,竟变做盘中的奇珍,足以让人神清意远,一涤俗肠。”

    “汤浮暗香,茶烹寒雪。”

    鲁善工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古书记载,笑道:“古人制作花香饮料的门道,令人不得不赞叹其绝妙。比如把半开的梅花蕾摘下,伴以炒盐,封存在瓷瓶里,到夏天,在茶碗中放一点蜜,再放进去三四朵梅花蕾,用滚水一冲,花蕾立刻开放,如怒放在枝头的花葩一样新鲜。”

    “以之来带茶,心神为之一清。此饮有一极诗意的名字:暗香汤,显然是从咏梅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中而来。”

    纪华诚放下筷子,接话道:“嗯,不错,还有一道茉莉汤,做法更奇巧。在一只茶碗的茶底中心厚厚涂一层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