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00-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娴母谋淞硕栽抖牟呗粤寺穑�

    一国国策的调整,不是那么容易的,原因何在呢?

    带着忧虑。送走了卢卡斯三人,胶州府这边紧缺的木材,也开始在塔埠头卸货了,美国商人这次带来的木材,并不是按照詹天佑的尺寸来做的,枕木跟建房用料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原木,看来这些船走的也很仓促啊!

    除了这些,美国人的船上,还带了二十多台锯木用的机械,都是全新的,看着这些清单,李大成也在猜测鼠疫对美国东海岸的影响,看这些锯木机械,鼠疫应该是重创了美国东海岸,不然这些机械,是不应该被送到这边来的。

    照单全收之后,詹天佑那边又有了任务,建几个锯木厂,这些锯木机械,李大成只留了五台,剩余的都放在码头了,进口木材再便宜,也比东三省的木材贵,他的资金量也是有限的,将来对木材的需求,不可能放在国外的,东三省那边才是他的木材基地。

    借着这次机会,将这些锯木机械运到东三省,既能为将来的木材需求打基础,也能为振威军在东三省扎根提供条件,这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除了木材,大量的粮食也囤积在了码头附近的荒地上,豆饼这些不能久存的东西,也就成了这段时间胶州府上下的主食,玉米、大豆、高粱,这些可以二次加工的粮食,也被就近存放在了码头附近。

    从印度来的两艘船,卸下了近三千吨的皮棉,这个东西可就让李大成挠头了,这么多的皮棉一时半会是消耗不掉的,这皮棉的价格虽低,但塔埠头的存储条件有限没有合适的仓库,这些东西多存放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

    虽说李大成也要建纱厂的诉求,但现在的时间不够,纱厂建成的时间,至少要推到一年以后,这三千吨皮棉,只能到南边找下家了。

    李大成点头之后,塔埠头跟胶澳码头彻夜劳碌,二十船三万多吨的货物,花了四天四夜的时间才卸完,这个速度李大成不怎么满意,塔埠头没有起重机,胶澳的码头只有两台起重机,而且还没怎么用,卸货基本靠的是人力,这样的货物吞吐量,全靠十几万壮丁肩扛手抬,效率太低了!而且以后这两个码头,也不可能聚集十万以上的壮丁,一个码头几千人就算不少了,若几千人卸货,这船要走就没年月了。

    除了卸货,李大成也在严防鼠疫,胶州府聚集的百姓太多了,一旦鼠疫爆发,那乐子可就大了,除了日常的药物防疫之外,李大成还下了一个硬性要求,无论是货场的人,还是工地的人,亦或是胶州府的百姓,行走在外必须使用面巾。

    来的这些货船之中,也有几艘载着一定数量的棉布棉纱,蒸煮消毒之后,李大成将这些棉布全部改成了面巾。

    能用的防疫手段全部都要用上,除此之外,李大成还在海边建了几座大型隔离营,在码头工作的人,吃住都要在里面的,他李大成能传播鼠疫,洋鬼子们未必不会,这点心思李大成还是有的,被自己的招数放倒了,找谁说理去呢?

    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防疫做的到位,卸货的这段时间,无论是胶州府还是胶澳一带,都很平稳,没有鼠疫的疫情,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鼠疫福泽吧?(。)

第二百四十一章 鼠疫福泽(七)() 
时间越长,胶州府这边聚集的货船越多,胶州府的粮食,现在已经很富足了,可这个时候,国外的粮食才堪堪赶来,玉米、小麦、燕麦、大米、大豆、豌豆,各种各样的外国粮食开始出现在码头上。

    对于粮价,李大成也在往极处挤压,一整船粮食的价格,不到运费的十分之一,但洋鬼子的船主们依旧乐此不疲,运粮食的活计太简单,而运费的收入太高,只要这样的买卖还在,三五趟远洋长途之后,就能赚一艘新船。

    经过鼠疫之后,中药材在世界各地都很吃香,一整船的货物到了地方之后,作为运费的中药材,只有很少一堆,回程携带的货物种类有限,而且现在各处的自由港,对于外籍货船的进出,控制都很严格,这就催生了李大成期待的另一个生意,船舶的买卖!

    这段时间,李大成出手低价收购了七艘旧船,詹天佑因此又多了一项任务,在胶州湾找一处合适的船舶停靠的港湾,而且要在塔埠头附近建造几座维修用的船坞。

    购船的时候,李大成是连同老水手一起购买的,货船上的一些老水手,大多对陆地的依恋不大,而且有相当数目的老水手,之前是干过海军的,这里面的机会依旧不小。

    购买了船只之后,李大成也没让这些船闲着,在壮丁之中找了几千会水的,又找了几个翻译,他直接就把这七艘船打发到了海上,没什么任务,只是让自己学着开船而已。

    进港的货船越来越多,整个胶州府连同胶澳,就陷入了人为的忙乱之中,许多事情也都顾不上了,现在的胶州府地盘上,只有两个声音叫的最响,卸货、建仓!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不过仍然以粮食、棉花为大宗,当然里面也不乏用煤炭这玩意儿蒙人的货,对于这些多半出自南方的煤炭。李大成这边给的钱也大打折扣,但再打折扣,运费、煤炭换成中药材之后,对于那些船主们来说也有赚头,对于短途运煤这样的营生。还是有不少船只乐此不疲的。

    对此李大成也不禁止,山东有煤矿,但他手里没有煤,存下个几万吨煤,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坏处的,无非在他眼里,滞销的中药换成能用的东西才最靠谱。

    除了粮食棉纱之类,货物之中也多了不少的机械设备以及矿产、日用品、洋酒之类,最离谱的还是,有些货物是之前从大清出口到国外的。结果因为鼠疫的缘故,又被廉价的倾销到了大清,对于这些东西,李大成也是照单全收,这些能运回来的大清货物,多半是可以长时间储存的,等过一段时间,再从胶州府这边卖给洋鬼子们就好,无非是换个买家而已。

    因为鲁北粮荒以及胶州府运输能力薄弱的缘故,越来越多的鲁北百姓。也在向胶州府聚集,大量的货物囤积在露天地里,护路队也有了营生,而且人手也不太够了。李大成再次扩充了一下护路队的人员,从一万多人,扩到了三万有余,这次吸纳的人员,有不少是当年北洋水师裁汰的山东籍水勇,许多人都经历过正经的海军训练。

    借着这些人。李大成又在山东撒了一遍网,拢共收了三千余差不多的水勇,有了这些人,李大成又买了两艘价格高的离谱的九成新钢壳货船,这两艘货船吨位都在四千吨以上,是英国最新式的远洋货轮,在建造之初,这两艘货轮就有改造成运兵船的设计。

    买这两艘货轮价格,差不多能买一艘两千吨左右的巡洋舰,对此李大成也不眨眼,百多万银子,换成药材不过寥寥之数而已!

    开口的时候,李大成还以为英国人不会轻易的卖掉崭新的货船,没想到人家连磕蹦也没打,开出了一个高价,李大成答应之后,立马就签了合同,做了交接,而且这两艘船还可以继续挂英国籍,这无疑为李大成提供了许多的便利,就这两艘货轮,再多花一倍的钱,也值得!

    人越多胶州府上下也就越杂乱,乱七八糟的人越来越多,李大成也有利用的办法,想在胶州府混世道的这些人,多半是心眼活泛手脚灵巧的货色,只要他们不在胶州府拉帮结派,开香堂建会党,李大成就能只一眼闭一眼,过了这条线,这段时间被沉在海里的人也有几百了,都是想干这个的。

    这些人,李大成给他们安排的职司,就是在海面上以及码头附近,盯着各国的船舶以及上岸的水手,还是那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地方还在经历着鼠疫,谁知道会不会传入大清呢?谁知道有没有怀着诡异心思的人呢?

    安排这些人的作用,很快就体现了出来,这天胶州湾来了一艘荷兰藉大型货轮,排水量至少在六七千吨往上,这船一进胶州湾,就被这些人发现了不妥之处,船上的水手,大多不怎么熟练,而且身上都透着一股子行伍的气势。

    因为塔埠头这边停靠的船只太多,这艘船便一直在海湾里停着,六七千吨的船舶,应该到胶澳那边停泊的,这艘船不顾劝阻,硬要在塔埠头这边停靠,又是一个疑点。

    消息传到了老码头货场,李大成也一下紧张了起来,就怕是成规模的海盗啊!最怕的就是一国正规军伪装成的海盗!

    政治多数时候也是卑劣的,一艘排水量六七千吨的货轮若是清空了船舱,至少能装一两千军人,甚至是三五千人,面对有枪有炮的正规军,李大成近期组织的护路队,根本不堪一击。

    分散驻扎的胶莱守军,也很难抵挡一两千陆军精锐的,一旦这伙人有枪有炮,那塔埠头就有麻烦了,现在只要在货场放几把火,鼠疫带给李大成的福泽,就会付之一炬。

    千算万算,没算到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玩这个,早知道就让李诚有那边给胶州府这边留下几万枪械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难道是德国人?

    想了想之后,李大成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德国人即使再穷凶极恶,也不会再这个时候发难的。其他列强也不应该,这次的交易,李大成这边得到最多的还是粮棉这样的农产品,不仅不会危及诸列强的利益,反而会帮着他们消化一大批滞销的货物。这个时候对胶州府动手,会损害许多人的利益啊!

    临时货场,因为货物太多的原因,也忽略了防火与防水,齐世铎的胶莱守军,想要调到塔埠头前沿,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就怕这个时候,对方突然发难。

    一边谨慎的安排着防务,一边想着来人的根底。可无论怎么想,李大成都觉得这事儿太不合理,除了一个德国有动机之外,沙俄应该是动不了的,大清与其他各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