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莆赵谡裢种械模馐露刹坏美詈枵虏话臁�
现在交好于英国人,日后交好于德国人,合纵连横,说白了也就是朝三暮四,英国人终是敌人,德国人虽说跋扈,但他们在大清的势力有限。李大成最终的合作对象,不是英国人而是德国人,英国人的在华利益太大,以后的桂顺与英国人合作。只能让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不若选择德国人做合作对象。
通过购买战舰之事,给德国人施压,经过津沽一战之后,想必德国的政客们,看待远东问题也会客观一些。几艘大型的战列舰进入大清海军的编制之后,在山东与德国合作,应该不会太困难的。
李大成的这些谋划,李鸿章或许能看出一些,但要看个一清二楚,那不可能,李鸿章看到什么程度,对李大成来说无所谓,只要他合作就好。
“哦……容我思虑一番!”
兹事体大,李鸿章也不由的开始正视这位李二神将了,这小子太过妖异了,本以为是个后生晚辈,没曾想,却是此中高手。
“中堂自便!”
李大成也不逼迫李鸿章,右手撑着扶手,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谈了不过十几二十分钟,身上的洁白绸衫红了大半,这一身的伤,实在是缠人呐!
“你这伤无妨吧?”
李鸿章拈着手里的烟丝,没有直接神游天外,而是关怀了李二神将一下,这妖异的后生晚辈,对他来说还有大用,死了,未免可惜了。
“若是活不了,直接就死在津门了,当时不死,现在就不会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怕也不会死!”
伤势虽重,但李大成已经确认自己不会死了,烧伤造成的溃烂、发炎,自己已经挺了过去,这是最要命的一关,过了这一关,伤口的愈合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现在渗血的这些伤口,也大多是弹片擦伤,若主要伤口没有愈合,他活不下来,自然也不可能坐在这里。
“这话要的!
不愧李二神将之名,不说别的,单单你身上这股狠劲儿,就足以让洋鬼子忌惮喽!
可你小子也太狠了,津沽一战,死伤不少吧?”
李二神将本事非凡,但也有让李鸿章忌惮的地方,这人太狠,远超寻常狠人的狠毒劲儿,李鸿章这个阅尽世事的人都觉得有些胆战心惊。
津沽一战,战场之上虽说打得凶狠,但与李二神将的后手相比,那点凶狠,还真算不得什么。
从大沽口到军粮城,从军粮城到李家楼,这两块区域,这位李二神将丢下了至少十几万尸首,任其在燥热的天气之中烂掉。
说这个是没有时间,李鸿章不信,这应该是他的军略,凶残阴毒的军略,若不是那十几万尸首,津沽一带会爆发大疫?怕是不可能吧?
若是没有这场大疫,洋鬼子能在津门生生止住脚步?怕也是不可能吧?
这样的凶残狠毒,已经超出常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了,早年经历过尸山血海的李鸿章,也觉得有些心颤。
“津沽一战,人员伤亡当在四五十万左右,这个数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若按洋鬼子的来势,必定要屠城灭寨,津门失却,整个直隶都会失去屏障,任洋鬼子在直隶肆虐,秋收再一延误,死伤至少百万数以上,四五十万人的死伤,换来了京师、直隶的安稳,值得!
甲午一战,举国不振,死伤四五十万人,打出一国之血气、悍气,也值得!
不瞒中堂大人,我本有起直隶壮丁之心,而且这事儿也确实做了,只是,这批直隶壮丁没来得及参与战事而已。
在我的估计之中,津沽一战后,京师也难免一战的,没曾想,洋鬼子的步伐能被瘟疫拖住,战争四五十万的损失,瘟疫或许还会带来几十万的损失,终究还是伤亡过了百万,里外里一场血战,咱们只赚了一些血气、悍气。
国弱不堪、人心难用呐!”
李鸿章一句话,引得李大成在战后第一次回望津沽大战,打到现在,打到议和的程度,战争就算是结束了吗?对大清诸臣,对列强诸国来说或许是吧?
但对李大成来说,津沽一战仅仅是开局之战,牛刀小试而已,经过这一战,李大成瞧清了大清上下的弱点,以后的战争多半不会在战场上开打,但眼前却还有一次机会可以利用,那就是津门的鼠疫。
列强诸洋鬼子既然来了,总要带些什么回去,津沽一场大战,有两个国家或许会不服,他们的军队不服、政府不服、百姓也一样不服,对于这样的,不回些让他们服气的礼物是不成的。
英法德美等国也是一样,战争不是说打就打的,打完之后,彼此都要承受战争的痛楚,在津沽战争波及到了大清的百姓,列国的百姓,也要经受这种苦楚的,战争不会便宜任何参战的一方,李大成也不会便宜他们的,至于人性如何,对李大成而言,真是没什么所谓,对于战争而言,更是无所谓!这才哪到哪,仅仅是个开局而已。
津沽一战对大清来说,打的算是不错,但在李大成的眼里,差了太多太多,至少三十万死伤,换来不足十万死伤,同样是人,这价码差的有些多了,打回来,如今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找一找后账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不是善人()
“国弱不堪、人心难用,倒是实情!
李二爷,您说这大清还有什么富国强民之法呢?
前年,康梁弄了个变法,老夫本想着帮衬一下,可惜……奈何……
老夫无奈避之海外远走两广,吾观国外强国政体也不过寥寥数种,沙俄与我国不差毫分,怎的我大清就不成呢?”
议和、战争,对李鸿章来说也无所谓,议和之事无外乎割地赔款,议和的结果要看战局,津沽战局不错,此次议和虽说艰难,但结局已经抵顶,诚如李二神将所说,只赔款不割地已成定局,至于这赔款数量,还是得看人家的眼色。
战胜战败都得议和,这才是李鸿章关心的事儿,战败的条约自不必说,当年镇南关大捷,冯子材胜了法国人,不一样签了中法天津新约,败了和约、胜了也和约,此次津沽一战,胜败两可之间,还是和约,这里面的烂事儿,李二神将说的一针见血,国弱不堪、人心难用。
李鸿章执掌权柄三十年,也想名传青史的,可这些年遗臭万年的和约签了不少,名传青史之事,做了个洋务,却给小日本子在朝鲜撅了个底儿掉,李鸿章也想着变革,奈何人家康梁瞧不上他这个老头子,老头子也是有疑惑之处的,许多事儿他也要问个为什么的。
“呵呵……谈正事儿、谈正事儿!刚刚说到哪了?是军舰的事儿吧?
这私底下的买卖,贝勒爷在使馆区还是有些颜面的,正巧,贝勒爷在使馆区附近有处不错的宅子,与英国人的密探,李中堂不如选在那里!”
李鸿章要问个怎的?为何?李大成也无从说起,怎么说?说大清烂到骨子里了,非死不可?这不是实话!
谁当家谁做主,李大成是无所谓的,权力巅峰也不是什么美妙无比的事儿。与那些个玩意儿相比,他更愿意与诸洋鬼子游猎于各大战场,大战之后轻嗅血肉芬芳,这才是男人该做的事儿。
心结、情结。李大成也有,无非就是国人的尊严与地位,这个大清若是能做到,李大成未尝不可扶持大清,可惜他们做不到。除非杀尽了那些个掌权的宗室与底下的蝇营狗苟之臣,这些人杀得尽吗?不能!所以他也只能看着清廷去死了。
李鸿章的问题没法儿回答,这老头子也算是清廷的一个死忠拥趸,七十多了,没必要玩刀头舔血的活计了,有些时候,是不能与李鸿章坦诚相见的,比如说现在。
“李二爷还是有所顾忌啊!
除了康梁的法子,南边也有个后生,跟老夫说过更更出格的法子。来之前老夫还与那后生的人接触过。
英日两国也想着扶植南边自立,这段时间老夫与他们都接触过。
李二爷,您觉得这些法子如何?”
李鸿章李中堂一口一个李二爷,一口一个您,这老头子可是不简单,有几次李大成都有些拿捏不住,想跟他谈谈,但能谈吗?怕是不能,谈了就要给桂顺惹祸的。
“呵呵……法子都是好法子,奈何人心不济。这人心不济、万事难成,所以许多人也就成了跳梁小丑,行事无所不用其极,越是操切这事儿越是难成!
中堂大人。这么说吧!谁人做主,咱们不管。
但是!
谁他妈想要裂土封王,老子不会不管不顾,津门一战死了不过四五十万人,谁要是敢做裂土封王之事,惹得老子出手。哪怕支持他裂土封王是四百万人、四千万人,老子也会让他们死伤殆尽。
中华国土,传承三千余年,只能大不能小,为此死多少人也是在所不惜的!为此可以灭族灭国!这是根本!”
说到骨子里,李大成还是一个职业军人,对于国土有着深入骨髓的偏执,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个说法虽说看似偏题,但也算是回答了李鸿章的问题。
“唔……这个说法倒是精辟!
不错!不错!
不愧是李二神将,看事儿看的清楚明白!
沙俄此次进犯东三省,只怕来了就不会走,李二爷怎么说?”
听了李鸿章的说辞,李大成不由的苦笑了一下,这老东西也不是个善人,想着在东三省再打一场津沽大战,这事儿不是不成,只是大清的国力不成,打一场横跨三省甚至更多地域的恶战,振威军有这个本事,但大清没这个财力、物力。
若真打这一仗,还是必败之局,这事儿想的是不错,可惜没有开战的条件呐!
“该咋办就咋办,万事有朝廷!”
给了李鸿章一个不太确实的回复之后,李大成再次换了一个姿势,看着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