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名人在都市-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厥獾呐┏。诤鸵蝗夯方诙锝涣髯拧�

    “你饿不饿?饿了我给你弄点东西吃去?”从摩肩接踵的青奥会闭幕式回来,苏轼就觉得身边似乎少了什么自然的气息。或许是在星猫农场呆的时间太久了,他开始怀念那种贴金土地的感觉。在闭幕式现场被踩了好几脚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回到各种医疗是被滴答作响的医院,只能让这种感觉再强烈一些。所以苏轼果断的来到了江宁府最有特色的一家牧场。

    在这里,没有鸡鸭鹅等常见的畜牧产品,猪牛羊等大型的养殖场也少得多。大概是基于卫生防疫的考虑吧。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小小的,对于环保事业有着莫大贡献的环节动物,蚯蚓,成了这家牧场的拳头产品。事实上,这里也没有其他产品了。

    苏轼现在正站在饲养蚯蚓的田地旁边,用非常温柔的语气询问着蚯蚓们是不是要多吃点东西。他知道没有几个环节动物会理会他这个傻子,但是他依旧想要这么做。不用问为什么,也不比知道为什么,他这是在一如既往的跟着感觉走。也许就在十几天之后,回到名人大学的苏轼,就不会再有这种快意的感觉了。

    史强就站在苏轼身边。他虽然只不过是黑意识中下层的一个小头目。如果按照梁山的标准来算的话,他连一百单八将都算不上。但素食和他的关系确实特别的好。虽然两人之相处了短短的几天的时间,但苏轼的爽快以及亲近自然的个性很快赢得了史强的好感。

    看到苏轼逗弄着爬出来的蚯蚓,史强也饶有兴致的拿着一根草逗弄着这些小家伙。有意无意之间,史强看到了旁边散步者的不少蚯蚓卵,便顺手捡起了一两个,放在手里像观察珠宝一样,拿着放大镜观察起来。

    三四毫米的直径,就是这些蚯蚓卵的常见尺寸。其实用肉眼也可以观察得到,只不过为了寻找一些专家学者的感觉。史强才拿起放大镜慢慢的观察起来。苏轼在看到这一幕之后,也笑嘻嘻的拿着放大镜观察起来,就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在模仿老师一样。

    在这块不到一亩地的小地方里,生存着数量颇多的蚯蚓。由于“人口密度”实在太高,有些老蚯蚓就会主动的远离这块生存的土地,搬家去其他地方。

    这种为了延续种族而进化出来的社会道德约束,也不知道在蚯蚓世界里是被怎样看待的,但特别珍惜自己生命的人类,尤其是资格越老往往越被看重的人类社会之中,这种行为时受到很多年轻人看中的。倒不一定是因为这群年轻人着急想要接班,而是因为他们更欣赏果断的奉献虽然他们自己不一定能做得到。。越是冰冷的奉献,其内在的暖暖热情越容易被人类所看重。因为这不是他们所拥有的,却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内,所以在被接受的前提之下,他们的这种行为更受推崇。

    说其蚯蚓搬家,今天苏轼见到的一个情况就比较让人着急。

    在附近的一条马路上,很多蚯蚓都被刚刚升起来的太阳晒死了。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躲在量身定做的饲养田里,虽然摩肩接踵的显得拥挤了一些,但在怎么说也不会被晒死。而且就算是正常的搬家行为,老蚯蚓们也不会选择直接死去。

    像格陵兰岛上的某些啮齿动物那样,直接从悬崖之上纵身跃入大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在蚯蚓身上的。他们会默默的离开,寻找一个能够了却残生的地方。绝对不采用什么过于激烈的方式,也许是为了防止后来者对此行为的恐惧吧。

    不过不光怎么说,这种蚯蚓集体死亡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周围很多人的注意。网络上甚至已经有传闻说,这是蚯蚓的集体自杀行为。并且还井井有条的给出了许多种解释。苏轼对此的看法就是不屑一顾。显然她一眼就看中了所谓的“集体自杀”只不过是博取别人的眼球而已,很有可能亡故事实真相。

    苏轼对这种心理其实是很了解的。想当年他们爷仨在汴京城寻找举荐人的时候,没少在文章之中夸大其词。以至于王安石这些文学家,都把三苏的学问当成纵横家一流的把戏,十分不看在眼里。

    苏轼心里很清楚,文章本来就应该起到“文以载道”的效果,夸大其词的东西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而已。所以现在的他,对这种行为已经非常反感了。

    被晒死的蚯蚓接近一千多条,对于养殖户来说算是不小的损失。像刚才那么大的场地,这一家养殖场只有六七块。虽然是很有特色,但数量上其实也不算高。有这么一千条的损失,当然不会小。而且,以后说不定还会出现这种事情。

    为了彻底的杜绝这类损失的发生,苏轼决定尽快赶回名人大学,找一两个上辈子研究生物学的人过来看看,说不定他们会有解决的办法。

    听到苏轼愿意帮助他们之后,养殖场的老板非常高兴。苏轼也感到责任重大,和史强商量了一会,就准备带着还没有痊愈的伤势,启程赶回锦绣市去。养殖场的老板把他们送到了机场,虽然口头上说:“解决不了也没关系”。但苏轼只看到了他们的殷殷期望。

第二三五章 东坡游记10。0() 
“他奶奶个北极熊!这篇报道是谁写的?脑子进水了吧?要不然就是进了水泥?水银?水蛭?难不成是水母?或者直接找了根自来水管插进去了?”

    司马懿正坐在办公室里,指着苏轼发过来的一篇报道骂骂咧咧的说个没完。站在一边的诸葛亮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么大火气,笑嘻嘻地问道:“哪根神经短路了?要不然就是断路了?要不要我给你接一下?”

    和司马懿这条毒舌在一起的时间久了,诸葛亮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近墨者黑了。现在的境界,已经基本上达到骂人不吐脏字,但比说了脏字还让人窝火抓狂的高大上境界。虽说距离司马懿来还有一定差距,但诸葛亮的毒舌水准,已经得到了司马懿的认可,就差专门给他发一本证书了。

    吐槽完了这篇报道之后,司马懿开始担心如何帮助这家人解决问题。他不认为没有必要帮助他们,自从他和诸葛亮听说饲养蚯蚓也可以赚钱的时候,他们两个就不约而同的开始准备承包周围的荒山野地。实际上,星猫集团在国内也有几个成规模的养殖场。不过那里养的都是火鸡之类的禽类,以及各种比较罕见地鱼类,如果在这些地方饲养蚯蚓的话,类和禽类的饲料问题倒是解决了,当然,蚯蚓这个项目也就绝收了。

    “是不是应该找林奈问一下,我听说他是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家,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找达尔文吧。”

    诸葛亮对司马懿的建议嗤之以鼻。一个研究生物分类学的,另一个是研究进化论的。他们哪里会知道蚯蚓为什么会集体被晒死在大马路上。这问题,一看就得找一些研究生理学得来处理。不过找谁更合适呢?

    “军师!”一声大喊击碎了两人的思考,看上去刚从非洲旅游回来的张飞走进了办公室,“主公让俺问问你,迎接新生的车辆准备妥当了没有。”

    诸葛亮噌的跳了起来。司马懿也是一拍大腿,慌忙道:“险些把这事儿给忘了。”

    史强和苏轼搭乘的飞机已经在锦绣市国际机场降落。说起来,这家机场在本地的知名度很高,倒不是因为它能为市民的出行带来多少方便,而是因为当初建设这座机场的时候,因为选址和土地问题,而闹出了不少矛盾和丑事。据说还出过人命官司。最后来,上级只好把这座机场选在了郊区的郊区。差不多相当于人类文明和大自然的分界线上吧。

    “从这里赶到城里,听说路很远。”苏轼拎着自己的行李箱,对一边的史强说道,“我们是打车,还是打电话找人来接我们。”

    “这是小事儿!”史强大大咧咧的说,“我早就预计到这一点了。所以让人事先准备好了车辆。”

    史强挥开大手,指着停车场中的一辆越野车,问苏轼道:“你开还是我开?”

    “我不会开。”苏轼如是说道,“所以只能你来开了。”

    史强撇撇嘴,喉结上下蠕动了好几下,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又似乎这话说出来不太方便。最终,他还是没有把这些话给咽下去,趴到苏轼的耳朵边上小声说道:“咱这儿有咱这儿的规矩,该学的咱得学啊。总不能老是呆在你们的那个象牙塔里。早晚都得出来混的,你说是不是?开车这也算基本的生存手段了。”

    苏轼知道是强者是在为自己考虑,当下用非常感激的目光看了他一眼,正准备说些感激的话语表达一下内心真挚的情感,或者说,他是准备写首诗词来表达一下。不过就在他酝酿的时候,忽然一声吆喝传了过来。

    “小姑娘,上我的车吧。我这电动三轮车,环保无污染。”

    苏试一下被这位师傅的拉客技巧吸引住了。再看看那位师傅招揽的对象。是一名拎着大包小包的二十几岁小女孩儿。苏轼知道像她这么大年纪的人,从小就被灌输了很多环保意识,虽然他们平时不一定能够做得到,但听到环保这两个字的时候,还是本能的觉得“好”。就是这么简单而又笼统的感觉,让这名小女孩儿决定做上这辆电动三轮车。

    “师傅,送我去星猫大学?”

    “呦,还是名女大学生啊。”

    面对司机师傅的夸奖,女孩只是笑了笑,看起来很腼腆。这时候那位师傅却说道:“不过这里之后名人大学,没有什么星猫大学。小姑娘你是不是记错了。”

    小姑娘眨了眨可爱的大眼睛,忽然想起来录取通知书上写的的确是名人大学。那是星猫集团开办的。他刚才把两个名字给弄混了。听到师傅的纠正之后,她很感激的笑了笑,然后才说道:“对对,我记错了,就送我去名人大学吧。”

    那师傅笑眯眯地看了一眼,忽然换了一种郑重其事的表情,笑道:“我就是名人大学专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