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秋烈焰-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安源,是1921年11月中旬。当时在株洲萍乡的铁道线上,四野空旷,偶尔有几列载着煤的货车呼啸而过。在那望不到尽头的铁路上,他疾步赶路,那时的自己也是行装简朴,也是穿长衫,腋下夹着一把油纸伞,一副教书先生的模样。对于他来说,当时安源是一个陌生的地方。除了有一个与他“沾亲带故”的毛紫云以外,他谁也不认识。于是,他住进了安源八井方44号,本家老乡毛紫云的家里。 
  他利用湖南一师附属小学主事的身份作掩护,避免了不少麻烦。毛紫云对他特别客气,一口一个润之先生,加上先生待人和气,全没有架子,不久便受到人们的尊重。 
  毛泽东很快便认识了工人张竹林,并在他的陪同下,深入到矿井去参观。毛泽东换了一身青布衣裤,与张竹林各提一盏马灯,猫着腰爬进了矿洞口。 
  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一片黑暗。毛泽东第一次体验到煤矿工人的生活。通道越来越潮湿,越来越狭窄,张竹林说:“润之先生,就看到这里吧,再往前走,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 
  毛泽东瞧了瞧从身旁背着煤艰难地爬行的工人,说:“工友们天天在这里做工都不怕,我看看还有什么好怕的!” 
  毛泽东来到工人最集中,环境最恶劣,危险最大的采煤掌子面,透过闪烁的煤灯,奴隶般的“煤黑子”们一个个赤身裸体、瘦骨嶙峋,身上沾满了煤灰,汗水像一条条小溪,从头上直往下流淌,有的弯腰曲背紧贴在煤壁,有的匍匐在煤块与石头中间…… 
  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的眼睛湿了。 
  后来,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先办夜校,启发工人的觉悟,然后把他们团结起来”的意见,李立三创办了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有学员六十多人。通过传授文化知识、思想教育以及实际斗争的培养考察,吸收了三名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   
  第六章 张家坊脱险(2)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要求,李立三、刘少奇等一起研究制定了周密的大罢工计划。1922年9月,震撼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终于爆发。那次大罢工共计5天,秩序井然,组织极严,工友们很能服从命令,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得到完全胜利。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工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罢工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着劳工们的革命热情,工人俱乐部成员从罢工开始时的七百余人猛增至一万二千多人…… 
  在全国工运低潮中,安源党组织坚决执行了毛泽东制定的“弯弓待发”的策略,安源工人运动巍然独存,而且取得了新的胜利和发展。安源,成为当时党组织聚集和保存干部的堡垒,培养人才的学校,同时也是创造经验指导工人运动的基地。1924年,全国共有共产党员仅900名,在安源一地就有党员300人。占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李立三就此成为全国知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刘少奇也以在安源路矿工作的卓著成绩而闻名于党内。 
  不过,到了1925年,安源路矿工人组织仍然遭到镇压,许多党员和骨干被迫逃散。1926年在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中安源的工作虽然有所恢复,却再没有出现过去那种辉煌…… 
  安源,无疑是毛泽东最先想到的地方。 
  二、 
  就是在安源张家湾,靠近总平巷的这一栋很平常的民房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 
  这里紧靠总平巷口,每天有上万名“炭古佬”在工头的监视下由总平巷出入矿井。 
  毛泽东想,总平,总平,这名字的意思,大概总是希望矿井平安无事吧。 
  然而,安源路矿当局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秘密召开,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暴动即将从这里引发…… 
  参加张家湾会议的有中共安源市委书记蔡以忱、市委委员宁迪卿、杨骏、浏阳县委书记和农军负责人潘心源,以及安福、莲花和永新的农军负责人王新亚等。 
  该到的人都陆续到齐了,会议一开始,毛泽东首先讲话。 
  他深知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心情有些激动。他向大家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重申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观点。然后,他正式传达了中央的“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改组的经过和秋收起义的计划。并宣布了省委关于建立前敌委员会和行动委员会的决定,以及自己这次来湘东、赣西的任务和组织秋收暴动的决定。 
  毛泽东又接着介绍起义行动计划,说;“这次秋暴计划,是我在中央时决定的。指挥暴动的机关分为两个,一个是前敌委员会,以我为书记,各县军事负责人为委员;一个是行动委员会,以易礼容为书记,各县负责同志为委员。长沙暴动以人力车工人及近郊农民为主力,并可组织500人左右之伤兵。各县都已准备农民暴动,各地电线、铁路都已准备拆毁。我并且带有中央介绍信,想从贺龙、叶挺军队中抽调两团人来做暴动的武力……现在看起来,就全靠这几支武装了。下面,请浏阳农军负责人潘心源同志将军队的情形作个详细的报告,并开会讨论平、浏、醴、安各地的暴动部署工作。” 
  赶来参加会议的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立即站起来,将浏阳农军撤回铜鼓待命,以及不断有浏阳的农民翻山越岭来找队伍,要求他们打回去的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汇报。并对当前严峻的形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毛泽东静静地倾听着潘心源的讲话,感到这个县委书记有胆有识,斗争经验丰富。当时在反攻长沙失利的情况下,倘若盲目地往前硬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这支浏阳农军一定会被毁灭掉。而他却能审时度势,将部队及时撤回来,在靠近安源的铜鼓驻扎,为革命保存了一支武装力量…… 
  这时他听到潘心源说:“我还向毛委员汇报一个重大消息,由共产党掌握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已从武汉跑了出来,在江西修水、铜鼓一带驻扎。现已与浏阳农军,平江农军联系上,正在集结待命……”   
  第六章 张家坊脱险(3)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喜不自禁地将手中刚抽两口的烟丢在了地上,站了起来,打断了潘心源的讲话,说:“心源同志,你带来的这个消息太好了。这个警卫团我知道,团长叫做卢德铭,他可是叶挺部队里抽调出来的指挥员,了不得啊!” 
  原先,毛泽东总盼望着郭亮能从叶挺、贺龙的部队中带一两个团的军队到湖南来,或者从程潜的部队中运动起义两个团。而且,他一再要求中央,他组织秋收暴动,必须要有两个团的正规军。可是,因为南昌起义部队迅速南撤,送信的交通员没能将信送到,郭亮回湖南省委时,没能带回一兵一卒,因为他没有接到中央的通知。从程潜部队运动出两个团的计划也已落空。这令毛泽东的心里顿时一个冷惊!——而现在,潘心源报告了这么一个天大的喜讯,这里有了现成的一个团的正规军,真叫毛泽东喜出望外。 
  潘心源见毛泽东这么高兴,忍不住笑了。在场的人员,都高兴得鼓起掌来。 
  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在等待着毛泽东。 
  潘心源汇报完后,安福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王新亚,汇报了宁冈、永新、莲花、安福四县的农民自卫军攻打永新城的战斗,顺便介绍了有一支由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武装,活跃在茅坪、茨坪一带的情况。 
  这次会议,毛泽东结识了王新亚,并对江西的井冈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原来,王新亚曾任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今年七月间与贺敏学、袁文才等领导了安福、莲花、永新、宁冈四县农民攻打永新,随后退至安源。他在会上向毛泽东介绍了一座山,两个绿林好汉,即井冈山和雄踞井冈山的袁文才和王佐。王新亚还特意向毛泽东进言道:“毛委员,如果万一秋收起义失利,可投奔到井冈山去,我在那里的袁文才、王佐两个‘老庚’,可以帮助……”接着王新亚还说了许多许多。 
  毛泽东连连点头,说;“新亚同志,结识你这位江西老表,我很高兴。你说得很好啰!” 
  毛泽东不禁沉思着…… 
  凡用兵打仗,都得有条退路。 
  长期以来盘旋在脑海中的“上山”思想,以及要 “和绿林好汉交朋友”的计划,此时与井冈山,与袁文才和王佐联系在一起,目标和对象出现了具像。 
  ——王佐、袁文才这两个名字,以及井冈山独有的地理环境和特征,第一次出现在毛泽东的脑海中。也许这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两个人物和那座还很陌生的山,以后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 
  三、 
  在张家湾主持部署的军事会议,对于毛泽东来说,的确意义重大。 
  在散会回住地的时候,他激动地对潘心源说:“这次行动,我们有了三个团,真是天助我也!这三支力量,正好代表了工、农、兵啊!” 
  潘心源说:“毛委员,你说得是呀,这是凑巧了!这三支队伍正好都在湘赣边境待命,好像就是等着你来指挥似的!” 
  这的确是一种巧合。兵的代表,是原武昌国民革命政府中央警卫团,此刻正驻扎在江西修水;农的代表,是浏阳、平江的农军,驻扎在江西铜鼓;工的代表,是安源的工人武装。 
  毛泽东接着说:“心源同志,你是浏阳的,又熟悉江西铜鼓。过几天,我们一起到铜鼓和修水去,将这三支队伍联结起来!” 
  潘心源说:“好啊,我们到时候一起出发。在湘赣边境,我潘心源可是一个路路通!” 
  毛泽东指示说:“暴动很快就要发生,还要派些农会骨干回去,暗暗发动和组织当地农民积极分子,配合这次军事行动。我们是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