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天斗神-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与戎狄大战,然而理智告诉他,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还是前者最为重要。

    是啊!领兵出去大杀一通,固然是很痛快。可是以后呢?幽州怎么办?一旦戎狄攻占幽州,整个楚国局面顿时就会变得混乱。虽说后面还有长城天险可以守备,可是连幽州都无法守住,又怎么奢谈什么长城?

    相当这里,官勇现在面色苍白,眉头紧皱,就连手都在微微颤抖着,显然已经忧愤到了极点。

    “官将军,休要如此作态。”

    看着官勇脸上全是愤恨不已的神情,此事李广丰忍不住责备了一句,“现在将士都在看着我等,如果我等不能镇定自若做个表率,反而惊慌失措,那将士不都泄气了?到时候还如何守城?”

    “守城?”

    官勇满面悲苦的反问了一句,然后抬头看天,长叹着喃喃自语:“如今这幽州城,还守得住吗?”

    现在的楚国,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文武百官都以锦绣文章为荣,朝堂上勾心斗角不外乎是把对面的一派强压下去。有时候想想,就连官勇这种统兵大将都觉得难以置信:楚国占据的地理环境真的是太好了。恰恰在齐国和魏国邻接的位置都占有地利。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楚国数百年来不思进取,兵无战心,将无战意。就算是偶尔出了一两个能打仗的将军,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文人们防备武将的心思是如此之重。哪怕就算是个小小的游击将军,身边也总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时刻戒备着他是不是会突然之间领兵造反。

    整个国家大环境如此,军队又能好得到哪里去?

    铁阳城的陷落,给楚国守将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镇守将军何天养贪生怕死,领兵求降。白羊王也懂得收拢人心,给了何天养一个戎狄小王的头衔,还赏了他不少牛羊奴隶。据探马传回来的消息说,那何天养在草原上日子倒也过得滋润。虽说戎狄粗俗野蛮,却也很是给他这个降将小王面子。至少,荣华富贵还是可以保证的。

    有了铁阳城何天养在前,幽州防御战就变得越来越难打。其实,官勇和李广丰都很清楚,现在的幽州城内情况很糟糕。虽然兵器粮草都不缺,可是人心难测。天知道戎狄究竟在城中安置了多少细作?还有很多骑墙观望的人,都在暗地里酝酿着打算开城投降。

    天底下从来就不缺勇敢的人。同样的道理,也有更多的人贪生怕死。什么祖宗名望,什么国家社稷,在那些人看来就是一坨屎。若是能够在戎狄面前卖得个好价钱,他们甚至可以连自己爹娘都称斤论两全部卖掉。

    官勇能够指挥的官兵数量已经不多。放眼整个幽州城,充其量不过就是几千人罢了。倒不是说城内兵员已经死绝,而是下面的统兵将领一个个各有心思。开什么玩笑,现在士兵就是自家手里最值钱的倚仗。无论幽州能不能守住,手里有兵总是好的。就算不是想要开城投降,在城破的那一刻,才能有兵员力量保护自家人口尽快逃出去。说起来,这倒也不是贪生怕死,不过是人心最深处的自私罢了。(。)

第三百二九节 幽州() 
官勇能够指挥的官兵数量已经不多。放眼整个幽州城,充其量不过就是几千人罢了。倒不是说城内兵员已经死绝,而是下面的统兵将领一个个各有心思。开什么玩笑,现在士兵就是自家手里最值钱的倚仗。无论幽州能不能守住,手里有兵总是好的。就算不是想要开城投降,在城破的那一刻,才能有兵员力量保护自家人口尽快逃出去。说起来,这倒也不是贪生怕死,不过是人心最深处的自私罢了。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事已至此,我等就算强颜镇定又有何用?”

    说着,此事李广丰连连摇头,苦笑着反问了一句,“大势已去,我等就算再怎么做,也只能略尽人事了。”

    “李大人,幽州还在,官某还在,什么叫做大势已去?难道,你觉得这幽州城是纸糊的不成?不要忘了,陛下还在京城等着咱们的好消息,各地援兵正在路上。这一仗,谁输谁赢还没有论断呢!”官勇忍不住呵斥了。

    “官将军,你莫不是以为我怕了吗?”李广丰仍旧在苦笑着,低声反问。

    官勇瞪起双眼,登时一阵语塞。

    李广丰算是楚国文臣当中难得与武将融洽共处的人物,而且绝对不可能是个胆小鼠辈,这一点,他是知道的。甚至官勇还觉得,此事李广丰是幽州之地少有的能够务实、能够做事的文臣之一。在几年前,也就是上一次戎狄南下之战前,李广丰就上奏给朝廷,断定大单于吐谷浑对于楚国没有表露出敌意,目标应该是转向了西边的其它国家。尽管没有太多证据表明李广丰的判断正确与否,可是事实摆在这里,接下来的几年,戎狄单于所部都没有大举进犯,更是出人意外的主动派出使团要求和亲。可是很遗憾,楚国没有抓住机会大力整顿军务,反倒是朝堂上的派系之争愈演愈烈。自始至终也没有人想过,应该在幽州这里加大防务力量,增加兵员,修整堡垒。

    北地的旱灾对幽州影响甚大。李广方早在大旱刚起的半年之后,就再度谏言朝廷不要为了平息祸而在内地加派征饷,以免激起内地民变。李广丰甚至在奏章里用上了很多语气慷慨激昂的言辞。道理都说得够清楚了,可是朝廷还是没有听他的。

    幽州比不得别处。此地若是有失,整个楚国都会限于危难之中。就算是身为统兵官的官勇的,当自己觉得做法有问题的时候,李广丰也经常毫不犹豫地提意见。比如当初草原雪灾下来的时候,官勇下纳降令,想要地那些草原上过来的穷苦戎狄牧民给予优待,想要用这些投靠过来的戎狄平民充实自己的时候,李广丰也是据理力争,说其中风险很大,戎狄心不可测,也难以管束。然而官勇当时没有听从劝解,李广丰无奈之下只能叹了口气说“祸始此矣。”

    事后的情况来看,当时李广丰的建议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这些打着受灾穷苦没有饭吃投降过来的人大多都不可靠。甚至里面还混杂有不少草原戎狄那边的细作。很多时候,草原戎狄其实就是靠着这些内应在大军南下之时开始作乱。比如之前被白羊部族攻占的铁阳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情都过去了。做都已经做了,现在后悔又有什么意义?官勇摇摇头,心里黯然叹气。

    他当初下纳降令的时候,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只不过,幽州边防败坏已经,当时的幽州军力实在是没有什么战斗力。官军贫弱,反倒是草原戎狄凶悍强健。千百年下来,楚军内部已经对草原戎狄怀有深深的的戒备,以及无可避免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作战,结果必定是一边倒。因此,官勇才想着要用这些能够打仗的戎狄灾民来充实己方的实力,只是……事情的演变结果,实在不是自己想要的。

    李广丰认真地说:“关将军,我知道你心里有气,认为我等书城空谈误国。对此,本官也无话可说。说起来,朝堂上衮衮诸公确实有错,对于你等武将的防范心思实在太重。但是现在大局为重,我等不要再做意气之争了。”

    沉默了许久之后,官勇长叹了口气:“李大人,你明天就离开幽州吧!去长城防线。那里是我大楚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还需要有人来主持大局。”

    这话说得很是有些不着头脑。李广丰先是有些不解,然后突然突然好想明白了什么。紧接着,整个人恼怒得胡须都竖立了起来。

    “关将军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叫我赶紧跑吗?你,你,你把我看成是什么人了,我李广方岂是如此贪生怕死之辈?”

    “李大人,你我同僚的时间不算短了,我又岂会看轻于你?”

    话一出口,官勇也有些急了,“只是现在你留在这里也于事无补,又何必如此?我是朝廷任命的镇守将军,不能擅离职守。幽州此战惨烈,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能活下来。等到这里的战事完结,能够去长城那便收拾局面,为朝廷安抚住败军的朝廷官员,恐怕也只有你了。”

    “局面?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局面?早就全都完了!”

    李广丰还在气头上,又怒发冲冠大喝了一句:“在幽州时日甚久,我算是看明白了。书生无用,就是一干皆误国之辈,到头来,还有什么颜面去说给朝廷收拾局面?只盼着朝廷能派来一二能员猛将,平息掉幽州此地的糜烂之局。这样,我等才有面目去地下见列祖列宗。”

    说到这里的时候,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又都哑然了。无论李广丰还是管用,显然对朝廷往后到底能不能“派一二能员猛将,平息掉幽州此地糜烂之局”没什么信心。面前的这支戎狄军队雄壮至此,就算是楚国各地派来的援兵多达几十万,真的还有谁能够将其荡平的吗?

    良久,李广丰听见官勇用沙哑的声音说:“听说,朝廷新近崛起的毅勇公爵杨天鸿,算得上是一员悍将。此人在南面平定越族蛮夷,阵斩十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若是真有此事,那么此人要是能够来到幽州,说不定也就可以缓解危局。”

    李广丰满面怒火渐渐平息下来,脸上再次浮现出一丝苦笑:“阵斩十万……说起来好听。朝廷里夸大其词的事情多了,越族蛮夷也不是摆在那里任由捏弄的白痴。南方安州每年都要被越人肆虐,那边的情形估计与咱们这里差不多。阵斩十万,要是他杨天鸿真的可以做到阵斩十万,那么本官这颗项上人头就算是割下来给他,又有何妨?”

    看到的惨败太多了,以至于两个人心里都没有底,但是出于最为美好的愿望,都本能的想要相信。只不过,真实与否,在眼睛没有看到以前,一切一切都是假的。

    这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持续了一会儿之后,李广丰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官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