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天斗神-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北方用海船运过来的灾民数量越来越多。蔡县码头已经扩大到了极限范围,倒也勉强可以容纳大量船只的货运吞吐。现在,沿海好几个县城都在修建码头。杨通的水军已经初具规模。据说,武器研究所那边对于公爷所说的神秘武器火炮,进展很是顺利。用不了多久,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就能出现在船上。

    安州局势的稳定,还是在于对灾民的安置上。

    玄火军新兵的整编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有着特殊技能的灾民都是被首先安置。比如铁匠、石匠、木匠等等。这些人属于技术人才,待遇方面要比普通灾民优厚得多。杨天鸿的目标很是明确,安州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加以填充。这种对于技术的渴求,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战争方面。种粮方面富有经验的老农、擅于桑蚕缫丝的妇女、长于织布的织工,还有懂得水利工程的平民百姓,统统都会在安州得到最高礼遇。

    反倒是那些夸夸其谈的儒生,在安州才是真正没有他们的位置。天下间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国家想要发展,需要技术和实力,而不是太多理论上的人才。

    还好,安州地处偏远,曹辉治理时期也是注重于应对越族蛮夷的军事防范。儒生大概是天底下最懂得趋利避害的一群人。所谓的明师大儒,自始至终也没有来过安州。楚国朝廷设置在安州的学政官员从来就无人上任。连年兵灾,加上难以预料什么时候就会降临的危险,使安州变成了儒生眼中的可怕之地。很自然的,安州没有什么儒生。杨天鸿大力推行的各个技术学堂才能迅速在安州各地推广开来。

    除了技术人才,灾民当中身强力壮的男子也会被军队挑走。安州的位置,决定了这里必须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只不过,先期整编完毕的部队根本不可能就这样直接使用。最多也就是训练过基础号令和战法,就被军官带领着派到南面。有越族蛮夷这个天然的对手存在,玄火军的训练方式也是别具一格。杨天鸿的军事口号很是响亮:在战斗中学会战斗,通过杀人学会如何杀人。

    等到你学会了如何杀人与战斗,那么,也就意味着你不再是新兵,而是能够穿上玄火军制式铠甲的精锐老兵。

    军队上的事情曹辉管不了那么许多,也没有权力去管。事实上,百姓民生的事情就足以让曹辉焦头烂额。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北方的灾民老弱和妇孺需要编组,然后再按照各地州县上报的计划表格,把这些人安排下去。

    季平就是一个天然的要塞堡垒。曹辉觉得很是沮丧,自己为什么就没有早些时候看到季平在对越战争中的要害位置?如果早一些在季平这里修建要塞,安州百姓的死伤也会少了很多。不过,现在也不算晚。何况,杨天鸿在军事方面的高明,曹辉早就是崇拜不已。他甚至隐隐觉得,杨天鸿未来的成就不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公爵那么简单。

    曹辉是个不错的官员,很能认清楚自己的位置。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曹辉也就很是干脆的放弃,转而把重点摆在其它方面。

    带着罗方在季平南面附近的地方实际考察,曹辉发现这里还真的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地形。附近的三座山岭倒是没有相连,不过按照地势,只要在山口建立堡垒就能卡住进入道路。而且,除了山岭之外,南面那条十分宽的江水对于季平要塞来说,还是整个防御链中最大的天然屏障。

    不过,曹辉关心的重点不在于此,而是别的。

    罗方已经被任命为安州民政副总管,主要管理民生方面的事情。他是县令出身,对民生治理远远要比军事上面熟悉。有了杨天鸿在蔡县的码头修建经历,事实也证明罗方管理起民生事务要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此时此刻,罗方心里还是在琢磨着关于耕地的事情。

    安州气候炎热,适合耕种的优质田地很多。不过,从北方运过来的灾民太多了,已经超过了最初预计的一百万人。现在,周边县城已经没有足够的位置安置他们。这样一来,就需要另外开发新的宜居之地。

    季平要塞南面,也就是眼前山岭中间的那块平原,确实十分适合开垦来作为田亩。只不过,实际考察后才发现,这里的地形看似平坦,却是限制了水源的利用。

    这种事情说起来可能有些矛盾。大块平原旁边就有一条江水,怎么在江水旁边的平原会缺少水源的途径?

    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平原附近确实有一条水源充沛的江水,可是将水引到平原并不是那么容易。那需要首先对土质、地势上进行改造。

    水利工程对劳力和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年代改造或者修建水利基本是动辄几十万人。安州的总人口才多少,哪里会有几十万人可以专注好几年的时间去修建水利工程?退一步看,就算这些人都派去修建水利工程了,那么谁来耕田?谁来照顾家小?谁来制造玄火军南征北战需要的大量军器物资?

    “大人请看!”

    罗方抹了一把脸上渗出的汗水,抬起右手,指着眼前滚滚汹涌的江水,语气很是感慨,也充满兴奋:“这里两岸水草茂密,到了雨季,极可能漫水成为一块泥泞地。再则,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劳力,开垦平原。可若是能够把这块平原清理出来,修建水利,就能成为上好的良田。”

    曹辉穿着一套简便的粗布短褂,丝毫看不出有着刺史的身份,反倒像个在田间地头普通至极的老农。他听着罗方说话,注意力却在江河上固定。片刻,曹辉皱起眉头问:“你的意思是,要在这里开挖水渠?引来河水灌溉?”

    罗方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曹辉额头上的皱纹变得更深了。他缓缓摇头道:“这里水流湍急,挖沟引水很是困难。何况你之前也说过,这里到了雨季必定会江水泛滥。到时候,水渠会被洪水冲垮。整修起来,也是得不偿失。”

    罗方有些不甘心:“我们可以首先修筑堤坝,然后再开挖沟渠。”

    “恐怕还是不行。”

    曹辉叹道:“这里的水势不比中原内河。沟渠灌溉也要看看实际地形才能操作。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真正做起来,几乎没有实践的可能。这里很久以前就是洪涝区。就算是修建堤坝,也不可能在岸边开挖水渠。如此一来,也就相当于自毁大坝。”

    罗方挠了挠头,苦恼地问:“那,那该怎么办?”

    这种事情已经超出了罗方的能力范围。他毕竟不是专业的水利技术人员。对于河流的运用,罗方仍然只能是最为简单浅显的沟渠灌溉。说起来,安州这边很是缺少这类人才。

    曹辉想了很久,慢慢地说:“我倒是从杨公爷那里听说过一种非常特殊的引水技术。现在,安州各地使用的水车,就是出自公爷手笔。”

    罗方对此倒是很清楚。安州气候潮湿炎热,并不缺水。可是不是每一块田地都在水边随时可以灌溉。杨天鸿执掌安州以后,对于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为重视。尽管安州田地数量很多,杨天鸿还是利用另外一个世界的工程技术使这里的资源使用程度最大化。现在,遍布安州大小村落县城的水车,就是一种在河流沿岸修建大型沉井,以河流本身的流势作为动力,用水车将水冲服灌满,然后再用高空水渠将水送到高处的田地沟渠。这种灌溉系统很是精密,杨天鸿刚刚制造出水车的时候,也引起了包括曹辉在内安州大大小小官员们的震惊。毕竟,从高处引水前往地处使用很是简单,不外乎就是多花人工和测量。可是想要从地处引水前往高处,这种事情在楚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曹辉的声音继续在罗方耳朵里回荡:“公爷说过,还有一种用石柱承托起来的空中水道。是的,的确是在空中引水。这样一来,就不用在意沿岸的低洼泥泞地带,维护起来也就没那么麻烦。”

    话虽如此,曹辉自己也没有见过这种神奇沟渠的样子,最多也就是按照杨天鸿的描述,自己慢慢消化脑补。他蹲下身子,从旁边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土上画着自己思考想象之后得到简易的构造图,“应该是这样的。嗯……公爷还说了,以后的楚国,应该很多地方都能用上这种空中水渠。每以个城市都应该有着这个玩意儿。”

    灌溉工程,这是一个罗方完全陌生的领域。何况,杨天鸿拥有的知识,已经远远超出这个时代几千年。不过,罗方和曹辉这种精于民政的官员们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只要是关于民生的事情,无论熟悉还是陌生他们都很好奇。一时间,罗方连忙重复问着曹辉构造什么的,渐渐在大脑中完整成型,产生最基础的模糊形态之后,也就得出一个理想中的概念。罗方很兴奋,手舞足蹈地连声叫嚷:“没错!没错!就是这样!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很多劳力,我们只需要多建几个沉井储水,泥泞地之外的地面引水渠也建的深和宽一些,那就永远不缺水源了!”(。)

第三百二四节 大泽() 
灌溉工程,这是一个罗方完全陌生的领域。…小說,何况,杨天鸿拥有的知识,已经远远超出这个时代几千年。不过,罗方和曹辉这种精于民政的官员们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只要是关于民生的事情,无论熟悉还是陌生他们都很好奇。一时间,罗方连忙重复问着曹辉构造什么的,渐渐在大脑中完整成型,产生最基础的模糊形态之后,也就得出一个理想中的概念。罗方很兴奋,手舞足蹈地连声叫嚷:“没错!没错!就是这样!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很多劳力,我们只需要多建几个沉井储水,泥泞地之外的地面引水渠也建的深和宽一些,那就永远不缺水源了!”

    曹辉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微笑着,比较淡然的点头。对于他来说那些根本困难就不是事情。现在摆在面前最困难的问题,还是关于眼前这块土地的开发。

    “安州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