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天斗神-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他想要文职高官,静安公主还觉得颇为棘手。武职之位就不一样了。想要得到领兵实权,就必须前往边塞。那种苦寒边远之地,向来没有几个人感兴趣。

    总之,这次的人情很容易还。至少静安公主是这样认为。

    顺明帝兴致勃勃,很是高兴。唯有面对这位姑母的时候,他才用不着耍什么阴谋诡计。

    说话的气氛是足够了。只是还缺乏一个适当的契机。静安公主陪着笑,说着顺明帝儿时的笑话,一时间,玉清宫里气氛融洽,不断传出欢声笑语。

    内侍总管东方空从殿外走了进来。顺明帝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颇有几分遗憾,也有些疲倦。

    东方空虽是亲信,关系上却没有静安公主那么亲近。东方空每次出现,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事情。虽说并非每件事情都是国家大事,然而事情多了,总会令人厌倦。

    顺明帝收起刚刚放松没有多久的心思,淡淡地问:“说吧!又怎么了?”

    东方空全是皱纹的老脸上,带着熟知对方心意的微笑。他怀里斜插着拂尘,身体佝偻得厉害,声音也带有老年人的沙哑特征,先是对着静安公主行了个礼,然后才转向顺明帝,道:“启禀陛下,御园厩那边已经把挑选好的马匹送了过来。只是红色骏马数量不足,东拼西凑,也只有十七匹。”

    顺明帝脸上的阴郁之色变得越发深沉。

    再有两个月,就是楚国每年一度的祭祀大典。按照惯例,帝王必须带领文武百官前往东郊祭坛。这是一个极其盛大的典礼,由于事关国运,上至楚国国君,下至平民百姓都很重视。今年,顺明帝别出心裁,同时也是为了彰显国力,决定带着近卫诸营都尉以上的所有军官同赴祭祀。全新的军官制服正在赶制,按照不同营属,军官们乘骑的马匹也分为不同毛色。挑选马匹的事情,就交给东方空负责。谁料到,皂色和玄色的马匹数量倒是够了,红色马却严重不足。

    御园厩是皇家马厩,那里常年放养着多达三万匹以上的骏马。当然,这是顺明帝爷爷时候的事情。类似御园厩这样的地方,还有另外两处。相比一百多年前,御园厩现在的养马数量已经大为下降。北部边疆局势不稳,输入马匹的渠道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因为静安公主在场的缘故,东方空没有把话说明。其实,御园厩现在的养马数量,也就是在万余左右。尽管一再放低要求,参加祭祀的红色骏马数量仍然不足。如此一来,顺明帝酝酿好的计划,只能是另外寻找折衷之法。

    “北地不安全啊!”

    转过身,仰望着窗外清朗的天空,顺明帝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朕贵为楚国帝君,拥有山川之险,江河之富,国内民众千万,铁甲百万,却连区区几百匹红色骏马都拿不出来……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静安公主和东方空都陷入了沉默。

    楚国地势特殊,北面与戎狄接壤,南疆遍地都是蛮族。至于东面,虽然面临大海,有盐货鱼虾之重利,却不断受到来自遥远东方的倭寇袭扰。唯独安定的区域,也就是西面与魏国接壤的部分。楚国与魏国数十年来从未发生过战争,两国也订立了攻守同盟。有了魏国在西面作为屏障,楚国也才可以腾出手来,逐一对付来自其它方向的威胁。(。。)

第一百五二节 说话() 
当然,楚国西部很大,除了魏国,距离较近的赵国,也是楚国的盟友。

    做个皇帝并不容易。外人之看到皇权高高在上,帝王手握天下财富和庞大权力,后宫三千佳丽更是让人羡慕。却从未有人看到帝王也有烦心事。他必须顾虑天下大势,对国计民生殚精竭虑。说句不好听的,若是要真正做到勤政爱民,事无巨细逐一过问,恐怕就算是把皇帝本人改造成一台机器,也会因为过于频繁的使用,生生报废。

    “还是有骠骑将军在的时候好啊”

    顺明帝继续发着感慨:“板着指头算算,大楚北境也就是安定了几十年。杨靖威武悍勇,杀得戎狄胆战心惊,只能远远遁走大漠深处。杨靖一死,北地边防也就变得武备松弛。如今,放眼满朝文武,再也没有第二个杨靖能够站出来为朕分忧。”

    这的确是实话。

    杨靖在北地带兵的时候,顺明帝刚刚即位。那时,杨靖很年轻,顺明帝也就是懵懵懂懂的娃娃。只不过,一个是君,一个是臣。

    顺明帝最初在位的五年时间,都是外祖母垂帘听政。那是一位对国家和祖宗极为负责,也颇有战略眼光的老人。虽是妇道人家,却因为卓识远见得到当时大臣们的交口称赞。当年,若不是老祖母一力提拔杨靖,给予他在北地募兵筑城等诸多权力,感激涕零的杨靖也不会在短短几年间训练出一支铁骑。自此,楚国骑兵横扫大漠,连续斩杀白羊娄烦休屠等戎狄诸王。畏惧之下,戎狄只能远远逃离水草丰美的常居之所。

    杨靖之所以得到毅勇候的封爵,就是因为那时候的卓著武功。

    朝中历来都有奸佞之臣,戎狄不甘心失败。接连派遣使者前往楚国,在朝堂和民间散布关于骠骑将军杨靖的谣言。尤其是在北地边疆,戎狄甚至称呼杨靖为“震天威武大将军”。

    身为皇者。历来都很多疑。当然,这句话与当时的顺明帝扯不上关系。老祖母一死。顺明帝开始亲政。当时的帝师选择了大学士常宇。“震天威武大将军”这种说法,使常宇对杨靖产生了防备。他屡次上书顺明帝,要求限制杨靖的军权。那个时候,顺明帝尚且年幼,老祖母临走之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了朝廷重臣。以常宇为首,中枢开始对杨靖削权。前后不过半年时间,杨靖执掌的北地边防已经遍布漏洞。大量守卫军士从各个要塞撤回内地,美其名也“节省军费开支”。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在文臣之中得到了一片赞赏,认为就应该用这种方法限制武将权力,常宇也因此成为楚国文人领袖,一时间风光无限。直到现在,常家仍然还是楚国赫赫有名的文学宗族。即便放眼天下,也有无数人对此倾慕不已。

    从手握重兵三十万,到手下可供调用的兵马不过七千。如此巨大的变化,把杨靖变成了空有能力却无法发挥出来的光杆将军。后来的黄河走廊一战。杨靖率领残余部队全员战死。从此,北地再次被戎狄占据,情况与最初战胜之前没有分别。当然。这些事情在文臣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每年被戎狄掳走的百姓都是贱民,与自己无关。大楚人口繁茂,就算白送戎狄几十万,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无关疼痒。

    皇帝虽然至高无上,很多时候却不得不对臣子们妥协。顺明帝很清楚,杨靖在北地经营多年,劳苦功高。只是朝廷上历来重文轻武,除了吟风弄月。文人们其实什么也不会做。偏偏这些人掌握着天下间的舆论导向,就以一手摧毁北地边防的常宇来说。此人非但没有因此获罪,反而步步高升,得到了九卿以上的三公爵位。最后,带着荣耀和财富告老还乡。现在,常家在当地已经是名望颇重的豪族。常宇虽然早已老死,如今朝堂上仍然还有他的很多门生故吏,以及常家后人为官。

    相比之下,杨靖只留有一子一女,却还因为家庭内部纠纷,被迫辞去毅勇候之爵。每每想到这里,顺明帝就觉得自己很对不起杨家。

    静安公主一直在察言观色。她虽然年迈,脑子却不糊涂。一双眼睛不断打量着顺明帝,又慢慢转移到了侍立在近旁的东方空身上。

    天下间的确存在着“巧合”这种事情。然而,巧合的概率实在很低。静安公主很是不解:为什么自己存着想要为杨天鸿说话的心思刚刚进宫,内侍总管东方空就跟在后面进来,当面说起了御园厩缺马的事情?

    有一点可以肯定:静安公主和东方空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彼此也没有联络。不过,皇宫内侍是极为神秘的存在,他们只听命于皇帝本人,担负着监视朝廷重臣,以及天下民众的诸多事宜。静安公主明白,自己得到两匹玄天骏的事情,必定瞒不过顺明帝的耳目。只是,东方空的心思自己根本无法捉摸。此事看似稀松品尝,细细想来实在过于巧合,有些不符合逻辑。

    没错,楚国祭祀每年都是这个时候。从京营诸卫当中挑选军官共同祭祀,也是几个月前顺明帝在朝堂上与诸位大臣制订的计划。挑选马匹已经进行了很久,为此,静安公主甚至把自己名下的三匹良马也贡献出来。那时候,杨天鸿还没有从黑森山回来,自然也就没有硕安候宋理与他的谈话,更扯不上什么静安公主对他的好感。

    看着安安静静站在那里,神情淡然的东方空,静安公主脑子里产生出“也许是本宫多心了”的想法。

    说不定,这就是个巧合。因为前后诸事都对不上,自己和东方空之间也没有丝毫牵扯。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东方空此时提出御园厩缺马的事情,的的确确是给了静安公主很好的借口。

    活动了一下因为久坐变得酸麻的腿脚,静安公主把目光转向顺明帝,认真地说:“陛下为何不重修北地边防?只要我大楚牢牢守住北部边疆,与赵魏两国共修长城。戎狄必定不敢侵犯边疆。介时,不要说是区区几百匹同色马,就算是千匹万匹骏马。也可轻易得到。”

    顺明帝转过身

    ,似乎才刚刚从冥想中回过神来。他静思片刻。苦笑道:“姑母毕竟不是朝廷大臣,对于国事也不甚了解。北地边防松弛已久,重修谈何容易?边赛军数量多达三十万,这还只是面对黄河走廊核心位置的防卫部分。若是把数十边镇全部军兵累加起来,数量早已超过百万。”

    静安公主蹙起了眉头,眼角皱纹变得更加深刻:“如此庞大的军兵,每日耗费也是巨大。既然国家投入大量资材,人员消耗也日益庞大。为何仍然抵挡不住北面戎狄?难不成,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