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球毁灭计划-第7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的那个是家,新家也是自己的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最终,第三种意见高票当选,王琰珂选来选去,甲字替代掉家字,把新家园命名为“甲星”。

    叫做甲星的原因除了由于“甲”这个字与家同音,还在于,甲是中国古代历法中记录六十年一个轮回的开始,也就代表着新人类在这里的新开始。

    甲,在中文里也代表着最好,顶级的意思,意指新地球拥有天堂般优越的生存条件。

    王琰珂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类开拓宇宙深空,这不过是一个初步的阶段,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人们甚至会发现第二颗第三颗甚至更多更多的宜居行星,而这个甲,就是第一个,后面还会有甲乙丙丁等等等等。

    地球人,从此成为了甲星人,一个新的时代揭开帷幕。

    首先就是进行选址,建造行星上第一座人类新城。

    虽然甲星环境优秀但毕竟是一颗处在地质活动比较活跃的早期行星,空气湿热,水分极大,人类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得久了会很快得皮肤病,关节炎等等疾病。

    他们需要一块略微干燥而开阔的地带。

    很快,在被命名为上古大陆的边缘地带,逃亡舰队找到了一大块开阔的平原,相当于前地球时代整个澳大利亚的面积,平坦肥沃,植被丰富,相对干燥一些。

    安居下来的人类残余人员开始拆解逃亡战舰,把战舰上一切可利用的蓥钢金属和设备拆下来,然后组装成新的工具,挖掘机钻探机等等。

    还好,战舰电脑上存储了地球文明有关工业方面的大量而完善的数据,这对于改造甲星有很大的帮助。

    人们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劳动,在重体力工程的面前,有大型机械工具的帮助,在精细化产品的生产方面有3d打印设备,极精密设备则全部交给可以通过电脑操控的纳米机器人。

    王琰珂作为人类的总工程师,全面指导着二十万人日以继夜地工作,搭建起了第一批帐篷。

    但进展速度还是依旧非常缓慢的,因为二十万人的生产能力实在是非常的有限,想要改造这样一颗巨大的行星谈何容易?人力资源的匮乏成为了甲星改造产业的巨大瓶颈。

    在以往的地球时代,四十亿人的巨大劳动产能,各个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让一切工业生产都几乎可以在瞬间完成,无论你想生产出一件什么样的产品,都有无比细化的各个部分分别制造配件,最后集中到需求者手中进行简单的组装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跟天隐者改造地球的速度比起来,他们简直就是一只缓慢的蜗牛。

    第二个制约着工业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工业原材料的稀缺,甲星虽然土壤肥沃资源矿产丰富,但是却缺乏一种现代人类世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石油。

    到了这里开始新的生活以后,大家才逐渐意识到,石油在地球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远远不止是燃油燃料那么简单。

    生活就在当下,许多生活的基础领域就必须要有石油作为原材料。

    哪怕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牙刷、脸盆、瓶瓶罐罐、各种科技产品的外壳、桌椅板凳,填充材料,制造衣服和帐篷的涤纶、腈纶、锦纶等等化纤面料。

    还有建设城市道路需要使用的低成本高效能的沥青,以及所有工业产品中的合成橡胶,属于高消耗品的鞋子、轮胎电线电缆,几乎所有工业设备中必不可少的润滑油,还有洗涤剂、洗发水、沐浴乳、肥皂,女人们离不开的化妆品,孩子手里的玩具都需要石油原料来生产。

    有人提出使用差不多的替代品,比如衣物纺织物等等使用天然纤维,这才意识到这个时候没有棉花和蚕丝,更没有桑树可以让你养蚕宝宝。

    你想造一张桌子都没有一块木头,塑料也没有,除了用石头搭台子之外毫无办法。

    王琰珂这才意识到,只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知识和科技,需要材料产品来体现出来,人类世界的文明建立的根基是地球世界长达数亿年发酵的结果,想要在这个新行星上简单地复制地球文明的辉煌,恐怕连造一张纸出来都很难。

    就好像过去许多武术大家说过的那句话,技术在力量中体现,再好的技巧结合不到凶猛的臂力也打不倒敌人,这个刚刚起步的工业社会由于原材料的缺失,从一开始就瘸了一条腿。

    无奈之下,王琰珂只好发动全体人员,先从机械工业的基础开始搞起,开采重金属矿石!

    别的东西没有,铁还是不缺的,通过李惟攻的金属控制能力,他可以很轻易地感知到地表几公里以下埋藏着的铁矿石。

    接着就是不断的冶炼,日以继夜地工作,把铁矿石冶炼铸造成大块的铁锭,然后再按照需要制成建筑用钢筋,以及大型框架的其他部分。

    有了铁矿石,就可以用铁矿粉结合石灰石、粘土煅烧成水泥,结合钢筋制造大型牢固的建筑物还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人们开始大量地建造房屋和村落,用钢铁来仿制出需要的一切日常生活用品,虽然看起来粗糙,却基本上,像个家了……

第977章 人种繁育计划() 
王琰珂制定的甲星的第一个十年改造计划在持续不断的推进过程之中,有了基础的生活环境,下一步就是对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改造。

    人类与其他动物所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善于改造身边的环境,来源于自然却又回过头去影响自然,这一点得益于当初吕方建立的生物火种计划,逃亡战舰上携带的有火种号上面的巨大基因库,有所有地球已知生物的样本。

    甲星纪元三年,一个占地三百万公顷的大型的生物实验室建立起来,这个崭新的生物实验园区就是一个胚胎养成室,全部由钢架结构和玻璃组成,这是人类手里目前可以利用的基础建筑材料,却已经足够搭建出风雨不透,温暖宜人的实验室环境。

    在实验室环境里,二十万地球人悉心照顾着每一粒宝贵的种子,绝不肯轻易地把他们放到自然环境下去,在如此精密的实验室条件下,地球带来的植物种子开始萌芽,开花,结果……

    合适的光照,充足的水分,以及甲星肥沃的土壤,首先繁育起来的就是各种地球草本和木本植物,三年时间,实验室就向周边地区输出了两千万株树种树苗,在人类繁育区的外围形成了一大片茂密的丛林。

    而由于甲星环境连虫子都很少,植物几乎没有天敌和病虫害,但也紧接着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没有昆虫的帮助,大部分植物就无法繁殖,于是,第一批从冷藏库里取出来的昆虫基因样本,开始进入了制造环节。

    蜜蜂蝴蝶甲虫飞蛾蚂蚁等等,三千种有益于植物生态发展的昆虫样本被克隆了出来,然后不断地迭代繁育,释放到树林之中。

    在人工授粉和昆虫的帮助下,绿地面积成倍地扩张,十年之后,整个甲星一半以上的陆地覆盖上了各种高大参天的植物和花木。

    此刻的甲星,已经开始变得干燥起来,植物对于大气层的自然调控能力使得甲星更加有利于生物的繁育。

    第二个十年计划进入投产阶段,甲星纪元十四年,甲星人类族群的生活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天然农作物的种植已经达到自给自足的阶段,玉米土豆红薯棉花等等基础农作物的大面积栽培提供给人类足够的营养,王琰珂一再改良植物基因,使得农作物在高科技手段下疯狂地生长,大大的缩短了收获周期。

    有了这些基础作为保证,有了树木就有了植物纤维,于是,王琰珂开始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绕过缺乏石油的局面,直接使用高科技新材料。

    三个月以后,碳纤维、陶瓷纤维以及硼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继投入生产,性能不断得到改进,使其复合材料领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人类开始摆脱笨重的生产条件,各种轻量化耐高温高强度抗腐蚀的新型材料投入使用,大大的改善了材料匮乏的局面。

    而陶瓷,木制品和桐油漆料的生产,又一次使人类的世界精致整齐了起来,文明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新的一个十年发展,动物基因样本的培育,被提上了日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各种动物对于生物食物链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地球生物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紧密咬合的整体系统,缺失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导致生物链的崩溃。

    甲星纪元十五年,王琰珂果断决定,无论害虫益虫,一概同步投产,不再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上衡量一个物种的存在必要性,而是从大局观上统筹兼顾,全面推行……

    第一只狗,第一只老鼠,第一只蟑螂……

    巨大的生物实验室被人们称作为“伊甸园”,从这里开始,地球生物的全面复苏计划开始投入运行。

    慢慢的,林间开始出现了鸟鸣猿啼,田野间出现了松鼠和野兔。

    在茂密的丛林深处,各种大型食肉猫科动物孤独地徘徊,在草原上,狮群狼群以及数以万计的野牛角马成群结队地游荡着……

    天上的雄鹰水里的鳄鱼,尤其是大批海洋生物的繁衍,几乎是以指数级方式在不断地发展着,王琰珂不断地根据每一种生物的特性从基因改良上修改他们的生育能力,使得大批动物数目的自然增长不断地翻倍,生物世界也开始活跃起来!

    如此一来,人类数量的停滞不前反倒成了重大的问题。

    动物多了,显得人就少了。

    地球逃亡舰队到达甲星之时的人口总数是235798人,到达这里之后的第六天,有一个老人死去,还有两个孩子出生,他们被称为“人类之子”,得到了全体公民的爱护。

    而往后,可持续的发展就成了王琰珂他们高层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人类如何在这个新的星球上活下去,繁衍下去,成了最重要的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