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巢城-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9章 重回中心城:结构() 
中心城位于巢城的中心区域。

    从外部远远看去,巢城是一个巨大的圆椎体,外形与一座小山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这座人工山的结构,它其实是包括了下半部的主体部分和上半部的通风塔。

    巢城主体部分是个截顶圆椎体,大口半径约为两点五公里,小口半径大约一公里,高度有将近一千五百米。

    也就是说,巢城的主体部分是个圆台的形状,在圆台最底部的基座部位,直径接近五公里,占地面积将近二十平方公里;而到了圆台顶部,平台的直径则有两公里,面积也有三平方公里左右。

    在这个圆台形的主体部分上方,耸立着几座高耸入云的通风塔。

    每座通风塔都有近千米的高度,塔身与巢城的主体部分联为一体。通风塔内部布有大量通风管道,连通至巢城内部各个区域。

    通风塔口底部之间存在巨大的高度落差,因此可以借助外界环境气压和温度的变化,形成相当大的抽吸力,有助于提高巢城内部的换气效率。

    这样一来,即使巢城的通风系统暂时停摆,依靠通风塔的抽吸作用和巢城内部遍布各处的通风管道,空气交换仍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在巢城的通风塔与主体部分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

    对于像巢城这样庞大的建筑工程来说,除了模仿白蚁蚁巢的构造方案之外,其他任何方案都不可能在规模和结构上为其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因此,外城的建造充分复制了白蚁巢穴的各种特性。

    白蚁会使用一种“生态混凝土”来建造蚁巢,用混有自己唾液的泥土、有时也会把自己的排泄物掺入泥土当中,以获得的一种牢固可靠的建筑材料。

    而在巢城的建造过程中,大量工程机器人则充当了“工蚁”的角色。

    从工程机器人的喷射口中,可以喷出熔岩般的高温流质建材,凝固在预定位置之后,坚固程度完全可以媲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其平均压缩强度不低于二十千克力每平方毫米,换算成压缩强度的常用单位“MPa(兆帕)”的话,相当于二百兆帕,而一般大理石的压缩强度通常只在一百兆帕上下。

    工程机器人还可以喷出熔融状态的特殊合金,与熔岩建材交替应用,二者凝固在一起之后,大大增加了建筑物的韧性。

    不计其数的工程机器人协同工作的结果,就是整个巢城一寸一寸地、但却是以异乎寻常的速度,从平地上“生长”了出来。

    在外部形态成形的同时,巢城的内部,也由“工蚁”机器人们构造出各种空间。

    即使是在巢城建成之后,总控系统仍然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海量的应力计算,大量工程机器人也根据这样的计算结果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建造和改建,在厚重的岩体内部重新修建出四通八达的憩室和通道,用以适应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同样道理,与通风塔相连的那些通风管道,也需要根据总控系统的计算结果不断进行改建,以保证这些通风管道能够以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最佳方式分布至巢城各处。

    这样的情形常常让人联想到,蚁巢内部也常常建有食物贮藏室、育幼室、皇室和有大量兵蚁集聚的守卫室,还有各种四通八达的通道连接各个空间。

    因此,不得不说,巢城的这个主体部分几乎就是白蚁蚁巢的巨大翻版。

    可以想象,即使装备了大量的人工光源和最先进的通风设施,这样的生活环境也远远称不上舒适。

    所以可以理解,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睡仓和梦境程序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慰藉。对于他们来说,“巢城”这个名字和他们白蚁一般的生活状态紧紧联系在一起。

    但是,在巢城内的最核心部位,还有一个叫做“中心城”的区域。

    对于中心城居民来说,在巢城的生活有着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体验。

    从建筑的结构和功能上来说,可以把巢城的主体部分由外到内分为三层。这就是外城、中心城和两者之间的缓冲区。

    最外面的是外城部分,构造上以岩体为主,各种憩室和通道所占的空间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其作用主要是为整个巢城的结构稳定提供支撑力。

    中心城位于巢城内部的核心部位,是由几个跨度较大的空间连通而成,在几个空间之间,有巨大的柱状支撑物作为分隔。

    但严格说来,中心城的概念并非仅指这几个相互连通的内部空间。

    这是因为,包裹着这几个空间的岩体在建筑构造上与外城的岩体不同,在这些岩体的建造过程中,特殊合金的使用比例远远高于外城。

    如果能对巢城中的这些特殊合金做个透视,就会发现,在包裹在中心城周围的一个碟形区域内,特殊合金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形成一大片海绵状孔隙结构,镶嵌在普通岩体当中。

    这些海绵状孔隙结构与普通岩体一道,构成合金复合结构,将其内部的大跨度空间牢牢包住。这就为中心城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提供了足够的刚性和韧性。

    因此,包含合金复合结构部分的整个碟形区域才是中心城的真正范围。

    在外城和高合金比例的中心城碟形区域之间,还有一层厚度约五十米的缓冲区。

    在这个区域内,除了一些通向中心城的通道,几乎都由压缩强度稍低于外城的岩体充填。当类似地震的灾害所产生的破坏性力量由外城向中心城传导时,缓冲区的岩体就会被撕裂,因此便将应力有效分散,确保中心城不受灾害事件影响。

    同时,在这一区域内,有大量工程机器人聚集,不停地将缓冲区内被应力撕裂的岩体熔融成为液态,然后又令其再次凝结,恢复为原先的连续结构。

    这种不断修复岩体的改建过程,如果放在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内进行观察,所产生的效应仿佛令这个人工岩石圈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易流动的特性。

    因此,缓冲层就能够像蛋清一样,缓冲来自外部的冲击力量,保护位于其内部的中心城区域。

    (本章完)

第10章 重回中心城:梦境监控组() 
在中心城的大跨度空间内,有人工太阳照耀,还用全息技术在穹顶模拟出了“天空”的形态,而“地面”上则像传统的平面城市一样,建有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

    第一次来中心城的人往往以为自己回到了废弃前的老城。不过,与老城不同,在中心城的这些“地面建筑”当中,很少能够见到高楼,更不可能有刺破云霄的摩天大厦。

    这是因为,考虑到整体结构强度和空间利用率方面的需要,在中心城所在的碟形区域中,那些用作“天空”的空间,所占比例并不太大。

    整个碟形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跨度将近三公里,而在垂直方向上,最大跨度却只有不到五百米。

    在这不到五百米的垂直距离内,下方有将近三分之二区域属于所谓的“地下部分”,在这里的合金复合岩体中,构筑了许多地下建筑;而在最顶部,也有一片几十米厚度的合金复合岩层,用来加强穹顶的强度。所以,真正属于“地面以上”的所谓“天空部分”,对应着穹顶弧度最高处的最大垂直跨度,其实也只有一百来米。

    中心城最主要的生活、娱乐设施都建在“地上”,而“地下”则主要是人们工作的地方。

    在中心城这片“天空”下生活的人们,总数不到十万人,相对整个巢城的五百多万人口,比例不到百分之二。

    中心城居民享受着整个巢城中最舒适、最惬意的人工环境。能够在这个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小镇上生活,就像在巨大无比的蚁巢中享受着蚁后般的待遇,其中的满足感和优越感是不言自明的。

    埃迪戈所领导的内务局在中心城“地下”设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域。每个办公区域都有自己的独立出口,各自与穿过缓冲区通向外城的通道相连通。

    奎尼没有从主要通道进入中心城,因为离秦的办公区域最近的一条内务局独立通道就在附近,所以他很自然地选择了这里。

    但是这个决定耽误了奎尼更多时间。

    恰巧,一次震级二点五级左右的微震对这个通道所在的缓冲区产生了破坏性影响,而距离塌方现场最近的工程机器人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修复孔隙到达修复区域。

    所以,这些工程机器人只能采取蚕食的办法,将行进方向前方的复合岩体熔开,辟出路来;然后再将这些熔融的岩体回收,重新喷凝在身后,形成新的岩体。它们只能以这样的方式逐步向前推进,最后才能到达现场,开始重建工作。

    奎尼乘坐的传送仓根据预警信息推迟了出发时间,避开了微震。但是,总控系统却不允许奎尼调整预定路径,改由其他通道进入中心城。

    奎尼无奈之下,只好在传送仓内睡了一觉,借以打发时间。

    等到通道重新修复,奎尼终于乘坐传送仓到达了内务局入口。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虽然中心城的地下部分与外城一样,常年由人工光源提供照明,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按照自然的昼夜划分来安排工作。所以,此时此刻,内务局内已经不见了白天工作时的忙碌气氛。

    秦特意站在内务局入口处迎接奎尼。

    秦换上了另外一身制服。与前一天见面时相比,这身制服虽然款式稍显宽松,但仍藏不住她的出众身材。在内务局的大楼里工作,穿着这样的制服显然更加舒适。

    因为迟到,奎尼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他隐约感到,在离开中心城的这段时间里,或许是因为适应了无压力的自由生活,自己掌控局面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面对秦的问候,他感觉有些不太自在。

    秦也向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