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太出来了,看见满目狼藉的花园,太太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温柔地对丈夫说:“喂,我们现在最大的幸福是养孩子,而不是养郁金香。”过了一会儿,做父亲的不再生气了,一切也归于平静。
是啊,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在你生气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事值不值得你为此而生气。现在你追求的是什么?不是令自己发脾气的那些琐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千万不要为了那些令人发脾气的琐事而绊住了脚。
有一位禅师,自己由于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的讲经之余,就会种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兰花。禅师走后,弟子们细心护理着兰花。但有一天,一个弟子在浇水时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兰花盆也跌碎了。这时弟子们都非常恐慌,个个心里惶恐不安,打算等师父回来之后,向师父赔罪领罚。当禅师回来闻知此事之后,便召集弟子们说:“我种兰花,一是用来供佛,二是为了美化寺里的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这两则故事中的母亲和禅师,都是懂得生活智慧的人。因为他们知道,种花、养花只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并不是生活本身,也就更不是生活的目的。而我们平时的不快乐、常生气,也就生出了许多个人的烦恼,这是因为我们做事太计较个人的得失,却忽略了自己本来的目的。
在自己的火气要上来的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是为了生气才种花的吗?我是为了烦恼才上班的吗?我是为了不快乐才交朋友的吗?我是为了苦恼才结婚的吗?如此这般,我们在生活里就不会生那些无谓的气了。生活的智慧就在于,无论发生了什么,你都能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最该珍惜的是什么,是一盆花、一个花园,还是一种快乐、一份情感。如此,你就能抓住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而不会为了生活的细枝末节无谓痛苦。如此,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清新开朗、快乐富足,同样也就拥有了一个快乐、充实的人生。
可话又说回来了,人会生气是难免的事,但是最低限度别让自己生气太久。一来生气总不是件好事,而来别人看到你生气也很不爽。大道理谁都会讲,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要是遇到生气的事情,很少人能做到劝自己不生气的。有的人在劝导别人的时候,讲得也是头头是道,但事情一到自己身上情况就不一样了。遇到生气的事情时,自己要劝自己不要生气,一遍不行,两遍——一遍一遍劝地自己不生气,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调整自己的心态
得到别人的认可固然重要,但得到自己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托马斯
没有谁的一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就连童话中的那些公主和王子也不能够享受到永恒的欢乐。何况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更是充满了欢乐和痛苦,就像歌里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美国社会学家曾经在一本名为《愤怒,备受误解的情绪》的书中说:“生气并不是一种先天性的情绪和行为,而是后天学到的。人们生气不生气,是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气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这就是为什么对于同一件事,有人被气得暴跳如雷,而有人却怡然自得,丝毫不放在心上。所以说,生气是因为你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是一种自我虐待,常常这样想的话,你就不会经常让自己被气“死”了,除非是你要把生气当成是一种生活之中的调味品。
要想不生气,也是很容易的事,我们来听一听专家的指点吧。
首先,要把自己的思想调整一下,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必那样去想,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应该多去想想好的一面,试着让自己延缓发怒。如果你遇到一件事情的直接反应就是发怒,试试看,延缓15秒之后,再以你一贯的方式爆发。下一次延缓30秒。不断加长这个时间,如果你发现自己能够延缓发怒,那么你就已经学会怎么控制自己了。所以说,延缓就是控制,要多加练习,这样一来你的生气情绪就会得到完全消除。
其次,生气的时候要提醒自己,每一个人都是有权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所以当你在要求他人不要那样的时候,只是在自己找气受。还有就是,在你生气的时候,要靠近你所爱的人,在他们那里寻找“爱”,去除你心中的敌意。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做一份“生气日记”,记下你生气的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一切生气的行为。这样的话,你很快就能够发现,如果经常生气的话,记“生气日记”这样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本身就很值得你生气了。
不要为小事而虐待自己
世界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可是还要去做事,还要去接触那些人,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与世隔绝,因为那样就会跟你喜欢的事情,跟你喜欢的人也隔绝开来,为了自己的快乐,我们还是要继续留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生气的时候怎么调整呢?总劝别人不要生气,生气只是虐待自己,别人一点影响都没有,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不能生气。别为小事抓狂,你为什么生气?塞车——上班时间堵车堵得厉害,交通指挥灯仍然亮着红灯,而时间很紧,你烦躁地看着手表的秒针。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你前面的车子迟迟不启动,因为开车人的思想不集中,你愤怒地按响了喇叭,那个似乎在打瞌睡的人终于惊醒了,仓促地挂上了一档,而你却在几秒钟里把自己置于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之中。还有像买票插队、同事争执、服务生态度恶劣……有的人,遇到这些事情中的一种时,就气得不吃饭,这值得自己不吃饭吗?这不是在虐待自己吗?所以,你在生气之前,思考哪些才是真正值得生气的情况,例如:虐待儿童、人民遭受饥饿之苦、战争……相比之下?就可以知道这些事是多不值得生气。将怒气转向值得生气的事上,并且想想自己可以为这些事做点什么。
如果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喜怒不行于色,我就是我,该笑的时候要笑,该生气的时候要生气,做自己是最快乐的。这才是人生想要的东西。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为什么我们要为生活中的这些小事情而生气呢?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的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平的。任何人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
理查德·卡尔森的一条黄金规则是:“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由此可以看出:表现出感激之情,别人会感觉到高兴,你的自我感觉也会更好。
退一步海阔天空
稍忍须臾是压制恼怒的最好办法。
——柏拉图
忍让者,忍耐也,谦让也。一般说来,在社交中无论产生什么样的矛盾,双方都是有责任的,但是作为当事人一定要主动地“礼让三分”,要多从自己这方面去找原因。
实际上,忍让也就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相互之间没有原则的纠缠和没有必要的争吵。
有一天,歌德去公园里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个曾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批评家,这个批评家站在歌德面前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却答道:“而我正相反!”一边说,一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歌德的幽默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同时也消除了自己的恼怒。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为自己摆脱了尴尬、难堪的局面,顺势下台,同时又显示出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忍让是一种美德。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讹传导致的轻信、流言制造的是非,面对这些,生气无助雾散云消,恼怒不会春风化雨,只有一时的忍让可以帮助你恢复应该有的形象,从而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清朝时期,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的宰相张英和姓叶的一位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他们两个人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于是,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想要张英出面干预。宰相看完了来信,马上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马上把墙主动退后了三尺;叶家见到这样的情景,深感惭愧,也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可以这样,现代人之间处理小事小非,应该比古人更高一筹。
忍让,并不是懦弱可欺,相反,它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坚韧的品格。古人所说的“忍”字,至少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坚韧、顽强。晋朝朱伺说:“两敌相对,唯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这里的忍,也就是顽强精神的一种体现。其二就是抑制。《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惰性,然后能修。”被称之为“亘古男儿”的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胸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战书”的报国壮志,同样也写下过“忍常须作座右铭”。这样的忍耐,不正凝聚着他们顽强、坚忍的可贵品格吗?有谁能够说他们是懦弱可欺呢?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没错。“负荆请罪”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蔺相如身为宰相,位高权重,却不与廉颇计较,处处礼让,何以如此?为国家社稷也。“将相和”则全国团结;国无嫌隙,则敌必不敢乘。蔺相如的忍让,正是为了国家安定之“大谋”。忍让是一种眼光和度量,可以克己忍让的人,是雄才大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