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9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峻首先选择的是尼龙66树脂,三九年杜邦公司就已经开始在美国生产这种材料,不过他们目前只用这种材料来制造合成纤维,还没有考虑过将其注塑成其他形状的产品,因为当时纺织业最为赚钱,能够为公司获取最大的利润。

    杜邦还没有在德国注册专利,实际上注册了也没有关系,德国的化学家完全可以把它伪装成另一种产品,比如再添加入一些合成添加剂,转换一下工艺流程什么的,这一套德国人早就用的熟透了。

    尼龙树脂将是制造g3和护木和枪托的主要原材料,不过在这种材料量产之前,前几批产品就只能使用传统的木制原料了,重量方面会比98k要增加不少,但是考虑到日耳曼战士力大如牛,重上个五百一千克的应该没有多大影响。

    有了新型的冲锋枪和自动步枪,接下来再来看看手枪。徐峻发现这上面真没什么改进的必要,德军中的手枪已经普及化,已经确定的制式手枪性能也十分优良,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统一枪支口径和子弹,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而已。

    子弹的制式确定为9格手枪弹(帕拉贝卢姆弹),虽然威力不如美国人的点四五弹(11。43x尔特手枪弹),但是考虑到初速和弹道,两者的差距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明显。或许点四五弹的停止作用比较强,但是鲁格弹在射击时更加准确。再鉴于德军已经装备了一大批使用9弹的武器,徐峻就不考虑再改弦更张、横伸枝节。

    手枪的问题讲完,接着再来说说手榴弹,德军目前使用的是长柄手榴弹,这也是一款相当经典的武器,除了向敌人投掷之外,还被士兵当作近战武器来使用,英伦战役中有不少英军士兵,就是在肉搏战中死于这种“战锤”之下。

    这种手榴弹的缺点是体积太大不方便携带,德军士兵一般随身只携带两枚,插在靴筒里或者皮带上。生产厂为这种手榴弹准备了一种专用的携行袋,一次可以塞进五枚手榴弹,但是外形蠢的让人想笑,就是个长方形的覆胶防水包。

    这本来是为工兵和突击队准备的,结果大家情愿在身上插满手榴弹,都不愿意背着这玩意儿上前线,除了难看之外,主要原因是在实战环境中,从里面取弹很不方便。

    有些专家说德军手榴弹爆炸后的弹片太少,杀伤力一定会有所不足,并以此作为这种手榴弹落后于美军i手榴弹的证据。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完全搞错了概念,和i在本质上就不一样,它是一款标准的进攻手榴弹。

    德军崇的是进攻,他们配备的当然是利于进攻时使用的手榴弹,的威力主要来自于它那足足有170克的装药,利用爆炸产生的高温与冲击波来杀伤无装甲目标,设计师特意将的弹壳从原型的铸铁改成薄钢板压制,除了便于加工生产之外,就是为了不会分裂出太多的弹片。

    这种杀伤手段可以避免手榴弹在敌军阵地上爆炸后,碎裂弹片伤害到正在向敌军阵地冲锋,且毫无掩体遮挡的己方人员。

    而i是一款标准的防御性手榴弹,理论上投掷者是躲藏在坚固的防御阵地后方,不用担心手榴弹弹片对己方造成的威胁,而飞散的弹片显然比冲击波,更适合杀伤群体目标,所以不但在弹体上刻了大量的沟槽,有的甚至还在内部填入了钢丝和钢珠等预制破片,为的就是爆炸后可以产生更多的弹片,增加有效范围内的杀伤力。

    历史上中国也引进了大量德国手榴弹,并且还自行仿制了一些,只是当时国内很少有人了解进攻型手榴弹的概念,因为原材料匮乏,于是在弹体里填入了黑火药作为装药,本身这种设计的弹片就不多,改变装药后冲击波的威力也因此降低了不少,结果无法对敌军造成有效的杀伤,导致不少抗日将士只能在战场上与敌军短兵相接。

    其实把改装成防御手榴弹的方法很简单,一战时期就有过类似的发明,那就是在弹体外再套上个预制破片外壳,或者在弹壳内用胶水黏上一层钢珠就行了,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乡下的家庭作坊都能完成。

    ps:谢谢大家的支持,继续求票。

第一百零一章 武器(四)() 
m4手榴弹平时储藏在金属包装箱里,每个弹箱里装有十五枚手榴弹,至于为什么会是单数,因为要给手榴弹的引信包装盒留出空间。

    前文里提起过,德军的手榴弹在运输时引信和弹体是分开的,这样可以保证运输时的安全,因为tnt装药只有使用雷管才会被引爆,平时即便是遇到明火也只会缓慢的燃烧,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会被称为“安全炸药”。

    只有在战斗之前,德军才会给手榴弹安装上引信,然后分发到需要的士兵手中,不过在前线弹药紧张时,就只有老兵才能得到手榴弹,因为他们比菜鸟们更能发挥出这种武器的作用。

    后世有些资料显示无柄的手榴弹抛射距离比有柄弹远,也有些资料显示了完全相反的情况,其实说白了很简单,轻的东西总比重的扔得要远。美军的mkii手雷总重五百九十五克和m4的重量完全一样,两者投掷的距离也相差不多,不过看两者的装药量,德军的m4装药170克,mkii却只有65克,两者之间相差两倍还要多。

    mkii是防御手榴弹,杀伤机制和m4不同,其实不该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这里提起是为了说明一点,就是在装药量相等的情况下,有柄手榴弹因为特殊的投掷方式,往往可以比卵式手雷投的更远一些。

    当然这也要看使用者的体质和习惯,比如美国人很多从小就学过打棒球,所以投掷手雷就比德国人要在行,相反让他们投掷德军的有柄手榴弹,他们也会感到很不习惯。

    德军也有无柄的卵形手榴弹,定型编号是m9,同样也是一种进攻型手榴弹,采用上下两半压制的薄钢板外壳,杀伤范围和m4一样被控制在五米之内,重量只有三百四十克,所以投掷距离的比m4还要远一些,同时因为装药减少到了一百十二克,所以威力也同样下降了一些,当然挨了一枚这种手雷的敌军士兵可能不会赞同这个观点。

    徐峻准备进行大幅度改良的就是m9手榴弹,他想使用机械引信,替换掉原本的拉火管。这方面徐大元首手里有一堆设计可以借鉴,比如美军的mkii,徐峻发现装上机械引信和保险片的m9,看上去几乎和美军后来装备的m6一模一样,让人不禁联想其中是否有什么关联。

    徐峻预计到德军在东线面临的将是一场残酷的拉锯战,主要是围绕各个支撑点和坚固防线而展开,所以必须给部队配备大量的防御手榴弹。

    m4手榴弹的钢珠或沟槽钢丝嵌套的生产目前已经放到了最优先的位置上。至于m9的改进型,已经被定为m40手榴弹,依旧采用薄钢板冲压制造,只不过内部加了一个预制破片的夹层,每颗手雷里装填有一百五十颗两毫米直径的合金钢珠,在杀伤范围内可以击穿两毫米厚的冲压钢板。

    这种手雷的重量比m9多了一百克,装药量没有改变,士兵可以把它挂在腰间的皮带上,也可以使用专用的帆布携行袋,还有一种三联装的帆布手榴弹腿包,可以供给伞兵和山地部队使用。

    徐峻还在德军中装备了一批缴获的手榴弹,比如前面提到过的米尔斯手雷,德军对其的印象挺不错,特别是保险设计,可以在作战时中断投掷,你需要做到仅仅是重新插入保险栓,换成德军自己的m4和m9,拉过弦之后就只能往外扔了。

    手榴弹暂时就只有这些改进,当然还会同时研发一些特殊弹种,比如德军最喜欢使用的发烟弹,这是班排进攻时最常用的武器,德军步兵战术着重强调了烟雾屏障对进攻方的作用。

    说完手榴弹,再来看看德军的枪榴弹,德军目前装备的只有两种枪榴弹,一种是高爆人员杀伤弹,一种是反装甲榴弹,前者装药0克左右,后者采用了空心装药,可以击穿50毫米的钢板,性能在二战初期只能说一般般,原本陆军高层准备用这玩意儿来填补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结果一线部队使用时,大部分只用来攻击一些坚固的目标。

    德军现有的步枪榴弹发射器,被称作smk(装在枪口带准星的榴弹发射器),注意m是大写,否则就成了钢芯穿甲弹了,这种发射器通过刺刀卡座套在枪口上,用来发射人员杀伤弹和反装甲榴弹,因为德军目前装备的榴弹装药只有0克,所以威力和射程相当的感人。

    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种smk枪榴弹发射器配发给部队的数量不是很多,而目前德军常规用来发射枪榴弹的武器,竟然是一款198年定型的信号枪。

    而且因为原型信号枪是滑膛枪管,不适宜发射枪榴弹,德军还专门为这种枪加上了五条膛线,为了区别于原型,枪身上打了z字标记,所以德军把这种榴弹手枪称为“z战斗手枪”。

    在法国战场上这种武器的表现很一般,主要是因为弹药的威力太弱,远距离准确性太低,往往需要士兵对目标抵近射击,那种情况下还真不如使用手榴弹更为便利。

    史上德军着名的“射杯”榴弹发射器,这时候还未发明,事实上这种冠名为4型的榴弹发射器,要等到4年才开始全面装备部队,而且每个作战班组只能分到一支。

    实话说目前德军上下对枪榴弹十分的不感冒,就是因为被“z战斗手枪”在法国战场上的表现弄倒了胃口,smk的反响也不怎么样,因为使用这种发射器发射榴弹后,发射药的残渣和火焰会损伤步枪枪口,所以很不受德军士兵的欢迎。

    如今德国换了位新元首,枪榴弹在德军中尴尬的地位也即将得到改变。这时欧洲国家或多或少都装备了一些榴弹发射器,用来发射专用的枪榴弹或者常规手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同类武器中,日本走在了整个世界的前头,他们设计并发展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