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依然女生呀呀嘿-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

    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於世有济。

    必使身後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敌加於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

    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

    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地无馀利,人无馀力,是种田两句要言。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道本足於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

    境难足於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

    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

    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

    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东坡志林有云: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

    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

    正可於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

    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人去禽兽不远矣。

    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

    天地无穷期,光阴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

    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

    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

    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

    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虚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桃实之肉暴於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

    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馀庆也。

    栗实之肉秘於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

    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念祖考创家基,不知风霜沭雨,

    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後世。

    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

    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

    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

    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

    草春荣而冬枯,至於极枯,则又生矣。

    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於庸人。

    鲁如曾子,於道独得其传,可知资性不足限人也。

    贫如颜子,其乐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

    论事须真识见。做人要好声名。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

    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

    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

    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

    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

    而後世乃假以谋富贵矣。

    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

    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

    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於德也。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

    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

    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

    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

    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

    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根。

    陶侃运甓官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

    谢安围别墅,其镇定非学而能也。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机关以为智。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

    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

    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

    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蠢而多财则益其过,

    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

    此长者待人之道也。

    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

    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於靠他人。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

    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

    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

    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

    家之长幼,皆倚赖於我,我亦尝体其情否也。

    士之衣食,皆取资於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教弟子於幼时,便应有正大光明气象。

    检身心於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

    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

    进食需箸,而箸亦只随其操纵所使,於此可悟用人之方。

    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於此可悟求己之理。

    讲大经纶,只是落落实实。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谨守父兄教条,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

    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

    木讷近仁,巧令鲜仁。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

    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稽阮之逾闲。

    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福薄之人。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馀地处人。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

    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

    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锺,鬼神亦为之呵护。

    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